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祁钰有些玩味的说道:“这个练纲,好像是咬王尚书最凶的那一个吧……”
  左鼎是佥都御史,练纲是监察御史,是咬王直最凶的那几个。
  这俩人,王直居然要用他们去反贪抓腐。
  “是。”王直也是无奈,他要用这俩人,但是这俩人对他意见很大,是连章弹劾王直的主攻手,火力很猛。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就用练纲吧,左鼎还是算了。”
  练纲是个举人,他爬的再高,也不会对王直有什么威胁,举人的官场天花板并不高,出身差,就望轻。
  朱祁钰这么做是为了保住王直的身前事,身后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王直是老师爷,自然知道陛下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保他,但他还是摇头说道:“陛下,左鼎他心狠手辣。”
  王直还是要用左鼎,可见其推行反腐抓贪的决心。
  杨士奇是怎么对付和他有小摩擦的王直、王翱、李贤等人?
  王直差点被流放,王翱在地方兜兜转转二十五年,李贤被赶出京师。
  王直这可以说是一片公心了。
  “那好。”朱祁钰点头说道:“就这三人吧。”
  “济儿的学业怎么样?胡尚书老说好,吴敬也说好,王尚书现在也是太子少师,他怎么样?”
  王直笑着说道:“臣也说好,皇长子朱见济十分聪慧。”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朱见济的学问还是不错的。
  朱祁钰点头,王直俯首告退。
  朱祁钰看着王直离开,对着兴安说道:“你去把左鼎和练纲寻来,朕有话对他们说。”
  “是。”兴安俯首离开。
  职司监察、稽察的科道言官,在澄清吏治、整肃官风方面是有积极作用,也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洪武十六年时,开济为刑部尚书,开济干了一件常人都想过的事儿,那就是李代桃僵。
  开济收受一死囚家贿银万两,用另一死囚做替死鬼,他还勒索其他罪囚家人钱物。
  开济的做法立刻为狱官所揭发。
  开济与侍郎王希哲、主事王叔徵,三人一起杀死了这名狱官。
  监察御史陶垕仲得知了此事开始直言上谏。
  刑部尚书开济圣眷正隆,开济的妻子郭氏在宫中做女史,是马皇后跟前的近人。
  但是陶垕仲丝毫没有顾忌,直到把开济弹劾进了锦衣卫的天牢里,让沉冤得雪。
  宣德年间,御史顾佐有顾青天,大明包拯之美称,于大臣贪墨不法,铁面纠黜,朝纲为之肃然。
  宣德皇帝宴去,顾佐独木难支,正统元年致仕。
  天顺不顺,天顺年间有“酷吏”李纲巡按南畿、浙江,三年内劾去浙江赃吏至四百余人,最终被罢黜。
  还有嘉靖年间,反严嵩等人的桑乔、胡汝霖、谢瑜、王晔、沈良才、何维柏、王宗茂、叶经、周冕、吴时来等等风宪言官,后先相继,一直在弹劾严嵩。
  在官僚群体普遍腐败的恶劣环境下,一些风宪言官,难免不受其影响,屈于权势、甘为鹰犬者有之;纳贿贪污、徇私枉法者有之;身陷党争、朋比伐异者有之。
  但是也不乏有刚直无畏、忠于职守、铁面无私之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制定《宪纲事类》以来,风宪言官的队伍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人。
  比如这个左鼎,还有练纲。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左鼎和练纲被宣见。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安。”
  “你们配合吏部左侍郎王翱,展开督查反腐抓贪诸事,不得懈怠。”
  左鼎和练纲互相看了一眼,有点疑惑,他们还以为叫他们来,是要说王直的事儿,却没想到先接到了吏部的部政。
  朱祁钰示意他们坐下。
  “你们最近一直在弹劾王尚书,朕一直没有回复你们。”朱祁钰从头开始说起了这件事。
  左鼎和练纲隶属于都察院,对吏部的过往并不清楚,郭患芸眨舨啃瓮樯璧睦罚遣⒉涣私狻
  “十……十……十六年?”练纲吞了口唾沫,大明一共才建国八十多年,就有十六年的时间,吏部天官,根本没有履行职能,这什么概念?
  左鼎是正统七年的进士,他做四川道监察御史是正统八年,那时候杨士奇的儿子已经伏法,杨士奇已经致仕了。
  练纲就更不知道了,他只是个举人。
  朱祁钰继续说道:“王尚书负责考成法,吏部诸事繁杂,解祯期不法,本身就和王直没有什么关系,你们还要做别人手中的刀吗?”
  “配合王尚书把反腐抓贪做好,大功一件。”
  左鼎和练纲俯首领命。
  两人走后,兴安无奈的说道:“陛下都亲自教谕了,他们若是想博名望,就会继续弹劾,若是真的以为王尚书不德致仕,就该收收口风了。”
  朱祁钰保过于谦,京师之战后,有人弹劾于谦,而且不止一个人,朱祁钰直接在奉天殿跟他们理论了起来。
  朱祁钰也保过胡濙,贺章弹劾胡濙无德,胡濙在得到皇帝的支持后,承认无德,火力全开,把贺章等人骂的狗血淋头。
  他胡濙无德,那群臣算什么?小人吗?
  现在朱祁钰再次保王直,是为了大明朝的考成法顺利推行。
  朱祁钰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说道:“但愿他们不要自误吧。”


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台看了想拥抱,严监生听闻要落泪
  朱祁钰作为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他让人打造十丈高的六分仪,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落成了。
  他又亲自教谕两位都察院的御史,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大明好,相反,会让大明的考成法陷入一种僵局。
  组织结构庞大的时候,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就像是九头蛇一般,互不相通。
  左鼎和练纲都是都察院的人,他们不是吏部任事,他们当然不能理解吏部的工作。
  左鼎和练纲站的位置都不算太高,所以,他们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吏部尚书不能致仕,因为考成法依旧不算是一个稳定的政令。
  左鼎和练纲更不能理解,王直为了留下付出的代价,值得朱祁钰给一个太子少师,保住其身前事和身后名。
  因为王直背叛了他的宗族,背叛了他从小到大的教育,甚至背叛了他的阶级。
  但是,朱祁钰把这些都告诉了左鼎和练纲,一字一句,解释的很清楚,如果他们停止攻讦王直,那么这场风宪言官对王直的攻讦就会停止。
  次日的清晨,又到了早朝的时间,朱祁钰踩着清晨的阳光,奔着承天门而去。
  忠诚的锦衣卫依旧没有让殿下等候,当朱祁钰的骑队出现在了右长安门时,锦衣卫就打开了承天门的大门,放陛下入宫上朝。
  朱祁钰鲜衣怒马,奔着奉天殿而去,他停在了丹陛台下,慢慢走上台去。
  当他开始上台阶的时候,奉天殿前的大鼎上,小厮们点燃了香烛。
  奉天殿的纠仪官打开了奉天殿的宫门,把晨光放进了大殿之内。
  金鸡三唱,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跟随在朱祁钰的身后济济跄跄。
  鸡鸣阊阖晓云开,遥听宫中响若雷。
  朱祁钰坐在了奉天殿的宝座上,他今天来的早了些,才知道这宝座居然每次上朝都要搬上去。
  早晨的阳光穿过罗幕,将大殿照得一片金碧辉煌。
  只见卢忠甩动着净鞭,三声霹雳作响,文武两行如同燕雀一样进宫来,没多久,略显空旷的奉天殿内,站满了人,两班齐整。
  左班起:文渊阁、东阁、华盖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这一班大学士,多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兼任,他们带领着各部的清吏司的司官;
  又有翰林院这一班春坊、谕德、洗马、侍讲、侍读的学士;
  又有那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一班的大九卿;
  又有那太常寺、光禄寺、国子监、应天府、太仆寺、鸿胪寺、行人司、钦天监、太医院一班的小九卿;
  又有那十四道一班的御史;
  又有那六科一班的给事中;
  右班列着都是些公候伯多兼任五军大都督府;又有那京营戎政、又有都指挥站起身后,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人人手持笏板,人人纡青佩紫,人人胸前禽兽补子。
  手扶日毂志经纶,天下安危系此身。
  再见伊周新事业,却卑管晏旧君臣。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多朝臣行稽首礼,山呼海喝。
  朱祁钰平静的说道:“平身。”
  “押班,文武班齐么?”
  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
  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明承唐制,也由监察御史充任。
  押班官出班奏道:“文官不少,武将无差,班次已经齐整了。”
  兴安一甩拂尘,高声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右见一胸前带着麒麟补子的官员阔步向前,俯首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正是于谦。
  于谦现在是文安侯,乃是超品,但是任少保,又是从一品大员,所以于谦其实有两套官服,武一套胸前是麒麟,文一套胸前是白鹤。
  比如此时的胡濙和王直,都是白鹤补。
  朱祁钰笑着说道:“于少保中气十足,朕颇为安心。”
  于谦有痰疾,这个病跟了他十几年了,一直在调养身体,这洪亮而中气十足的嗓音,让朱祁钰感受到了于谦的身体已经康复。
  陆子才每月四次给于谦望闻问切,都快把于谦给问烦了,但是这是皇恩浩荡,于谦也只能受着。
  于谦赶忙俯首说道:“劳烦陛下惦念,已经两年未曾服药了。”
  朱祁钰曾经亲自到后山给于谦伐竹取沥,那会儿大明京师之战刚结束,于谦要去边方巡按,也正式那次巡按,才有了后来的节节胜利。
  于谦再往前走了一步,俯首说道:“陛下,臣等斗胆献万言书于阙下,请旨拨乱政,反诸正,匡君道,明臣义。”
  万言书,是大明对政策调整的一种重要调节手段。
  朱祁钰已经看完了大明六部明公们上的万言书,他十分肯定的说道:“这万言书,朕已经看了,诸位明公拳拳报国之意,朕甚是欣慰。”
  万言书最开始就是对过往的纠正,开篇就是文武并行,兴文振武。
  文和武,从来不是反义词,但是总有人把他们对立起来,然后借机生事,万言书的最开始就是关于兴文振武大方向的调整。
  几乎囊括了朱祁钰登基以来所有的政令。
  江渊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请圣旨,定武举式,以文科为例,设武科乡、会试,马步弓箭和策试再行。”
  朱祁钰看向了礼部,科举这块,归礼部管。
  胡濙站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善,但是臣亦认为,乡试武举人,需入讲武堂修习至少一年,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方可言战。”
  胡濙的意思和考翰林和做实习生一个意思,武举之后,到讲武堂去当天子门生。
  胡濙继续说道:“若是无大军调动,应当再到讲义堂修习一年,两年时间看似耽误了,但臣以为此举必行,三年一科,大明振武。”
  朱祁钰连连点头,江南诗社笔正诗豪们上的万言书是为了逼迫皇帝放了奸商,那六部明公、都察院、文渊阁上的万言书,自然不是为了恶心皇帝。
  武举人中举,进讲武堂,算是出身,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