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濙点头说道:“有。”
  胡濙一直在看那份情报,在情报之中,君士坦丁十一世这个亡国之君的所有处理,都是糜烂局势下近乎最优的答案。
  但是正如李宾言的四时之序一样,大秦国此时已经进入了冬序,生机断绝。
  胡濙放下了情报,说道:“洪武四年八月,太祖高皇帝接见了大秦国使捏古伦、普剌一同前往大秦国诏谕,把大明代元的消息,传达给大秦国。”
  “洪武八年九月丙戌,南洋三佛齐国王僧伽烈宇兰,派遣大臣谈蒙、马哈麻等,跟随从大秦国回国的特使普刺一同来朝。”
  “永乐十九年,西域十六国使者入京朝贺新都,随后参加了狩猎的大阅,而后返国,至此,后不复至。”
  “我一直以为,它大约的确是死了。”
  “直到今岁收到了他们的求援奏疏,现在又收到了消息,还真是……世事难料。”
  朱祁钰这才了然,大明和罗马帝国并非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洪武、永乐年间,也有往来。
  胡濙满是回忆的说道:“帖木儿王国仅仅在永乐年间,就有九次朝贡大明,沙哈鲁,也就是帖木儿的四子,曾经派遣使团五百余人至京师参加狩猎大阅。”
  沙哈鲁是帖木尔王国的四皇叔,好人兀鲁伯的父亲。
  帖木儿死在远征途中,他钦定了孙子继位,但是孙子守不住,四皇叔给夺了王位。
  胡濙继续说道:“这个王复翻译的奥斯曼王国,其实我们叫他鲁迷国,当然叫他奥斯曼也可以,都是指的那个国家,他们那边一直有派使臣过来。”
  “鲁迷国还有发明的铳献给了文皇帝。”
  “鲁迷、帖木儿都在永乐年间朝贡。”
  “单说这个大秦国,汉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唐曰拂菻,宋仍之,亦数入贡。”(《译余偶拾·宋代东罗马遣使中国考》)
  朱祁钰点了点头,感情中原王朝一直和罗马帝国有联系,而且自从汉朝就开始了。
  朱祁钰点头说道:“那他们带个女人过来是何意?”
  胡濙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后他才开口说道:“让臣慢慢算算。”
  “应当是在南宋末年,米海尔八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可汗。”
  “这不意外,大秦国国势衰微,他们不得不借助一切能够帮他们的人。”
  “所以,大秦国送一个女儿过来,想要与大明联姻,也不是意外之事。毕竟他们已经借助西征的蒙古人度过了一次劫难。”
  朱祁钰了然,在王复的书信里描述,那个女人应该是个公主。
  朱祁钰无奈的说道:“这也先也是古怪,他已经获得了在撒马尔罕的军事胜利,也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胜利。”
  “至少王复帮他安稳了周围和地方,随着两个王子的死亡,白帐汗国的危急消失于无形之中。”
  “也先现在已经成为了撒马尔罕实际的主人,他为什么非要用大明的恭顺王印绶呢?”
  “自己找块石头刻一下呀!”
  胡濙喝了口茶笑着说道:“陛下啊,也先自己刻一块也得别人认才行,所以他刻不得,只能用大明恭顺王的印绶行事。”
  “在他赶到拔都萨莱成为可汗之前,他都只有那一枚能够服众的印绶,因为他本身就是依靠那枚印绶统治瓦剌。”
  这是文皇帝给马哈木的权力,之后的脱欢,也先都得向大明朝贡,并且被册封,就是这个道理,也是瓦剌人被册封的道理。
  胡濙想了想继续说道:“琉球国王尚金福生死未卜,王世子和王弟展开了殊死较量,两败俱伤,王宫被完全焚毁,首里城也被毁的差不多了。”
  “但是无论哪个人当了琉球国的国王,他都得接受大明的册封,否则他就不是国王。”
  胡濙这番话是为也先为什么要用大明印绶做注脚。
  琉球国王必须要接受大明的册封,才能够坐稳自己的位置。
  这是属于印玺的一部分。
  “太祖高皇帝尝言:治蛮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不如此不可也。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惟威惠并行,此驭蛮夷之道也。”
  “太宗文皇帝言: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太祖和太宗两位皇帝,对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有着十分清晰的了解,跟养不熟的白眼狼一个德行。
  非威不畏,非惠不怀,威惠并行。
  至于服而赦之,修文德以来之道,则是歪嘴和尚念歪经。
  “朕明白了。”朱祁钰点头,的确如此,永乐文皇帝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威惠并行的重要性。
  朱祁钰拿过来李宾言的奏疏递给了胡濙说道:“这个李宾言,整日里心怀宇宙,仰望星空,倒是仰望出一些东西来,这个四时之序,有点意思。”
  春夏秋冬,历史发展的周期性,被李宾言总结的十分到位。
  这个历史的规律可以总结很多的内容,放到古往今来的尺度中,也可窥见一斑,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胡濙看了许久,点头说道:“那是闲来的爱好罢了,李巡抚在松江市舶司做的极好,可能是在密州市舶司有了经验,这一次一切都有条不紊,清闲的时候,仰望星空也未尝不可。”
  “李宾言说得对。”
  胡濙对李宾言的四时之序没有不赞同的地方,李宾言的六等秩和四时之序并不冲突,甚至可以直接定为大明观察域外国度的标准,这也算是礼法之一。
  朱祁钰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也是李宾言写的,胡尚书看看。”
  这本奏疏的名字叫做《条陈历法修正岁差疏》。
  大明的历法已经不能好好用了,李宾言的意思是,请求修正岁差,重新修历。
  “象数之学,大者为历法,为律吕,至其他有形有质之物,有度有数之事,无不赖以为用,用之无不尽巧极者,嗯?”胡濙眉头紧皱看完了整本奏疏。
  修历法,应有之意。
  事实上,正统四年在北京复建郭守敬观象台的目的,就是为了重新订正历法。
  但是李宾言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设立历局而且不是一个,而是一共有十个。
  比如「精于度数,能造作机器,力小任重,制械以供民用,以利民生」的器历局。
  比如「官司计会,颇有用处,理财之臣,尤所急需」专门为大明计省培养人才的计历局。
  比如「度数既明,可以测量水地。一切疏浚河渠,筑治堤岸,灌溉田亩,动无失策,有益民事」专门从事水历局等等。
  这个历局是基于算学为基础,度数旁通,通十事,一共设十个历局。
  翻译翻译,就是大明皇家学会。
  朱祁钰得到这本奏疏的时候,非常认同,已经朱批:「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分科研修。」
  胡濙自然看到了朱祁钰的朱批,俯首说道:“陛下,办!”


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
  办这个皇家学会,十大历局的阻力并不会很大。
  首先第一个阻力是钱的问题,金濂作为户部尚书,有着浓郁仓鼠性子。
  但是他不会阻拦这些事。
  事实上,金濂不反对给官吏定俸,但是金濂反对给官吏补俸。
  金濂从来没有在该花钱的时候,扣扣索索,无论是平叛,还是建立官冶所,从不抠门,正是如此,他平日里才会那么抠门。
  好钢使在刀刃上,也是金濂的另外一个特点。
  石景厂、胜州厂、马鞍厂、江淮厂,这些煤炭与钢铁联合营运的官厂,金濂大力支持,包括襄王在贵州督办的六枝厂,金濂从来没有扣扣索索。
  在历局组建之后,历局博士的衣食住行皆由朝廷提供,促进生产力发展,也是朝廷重要的仁义礼法。
  朱祁钰的内帑也会拿出一大笔钱来,奖励有贡献的人,也可以每年给出奇功牌和头功牌,奖励研修十科。
  利柄,生死,衣食、荣辱皆为利。
  另外一股阻力,必然来自国子监和翰林院。
  因为历局在设立之后,必然会有诸多博士,这些博士本来由他们把持,现在被分给了奇淫巧技之人,他们当然不会满意。
  读书人怎么可以和这些黔首们平起平坐呢?
  但正如大明皇帝手中的奇功牌,工匠、军卒都容易拿到,但是官吏却难如登天。
  荣辱,也是利柄。
  皇帝现在如日中天,他们反对要有理有据,要基于社会现象出发,发现问题,找到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去反对,这个门槛其实很高,否则就会非常危险。
  这是陛下定下的游戏规则。
  骂亡国之君可以,只要实事求是的骂,朱祁钰甘之若饴。
  大明皇家学会,按照李宾言的主要想法,就是「度数旁通通十事」,先用算学将这些计算起来。
  而这些想法,和于谦等人在朝中编纂的《管子集校》中山国轨篇幅有极大的类似。
  “陛下,《墨子》怎么办?”胡濙虽然岁数大了,但是无数次朝堂纷争去看,他依旧反应迅速。
  《养生有道胡尚书》
  胡濙是礼部尚书,掌祀,历局学会要办,必然会有奉祀,那么奉祀何人?
  胡濙的脑海里,第一时间就跳出了一个人,墨翟,也就是墨子。
  配祭之人可以有张衡、祖冲之、李淳风、郭守敬等人,他们在历法、算学上都有巨大的贡献。
  主事之人可以是吴敬,他对算学十分的精通,大明人才济济,这些都好解决。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奉祀墨翟不是问题,但是《墨子》呢?
  墨翟本人是先秦之时至圣先师之一,而且其本人一生就如同圣人一样,践行者自己的学说,他的继任者也是如此,甚至所有的墨者也是。
  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而且践行自己的理想。
  比如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有典故腹(黄享)杀子,墨家钜子腹(黄享),有个儿子在秦国为官,失手杀了人,秦惠文王宽恕了钜子腹(黄享)的儿子,但是钜子腹(黄享)还是说「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不许秦惠文王私宥,最终秦惠文王不得不处死了钜子的儿子。
  墨家,法无偏私。
  这是一个大义灭亲的故事。
  “咱们给墨子塑像祭祀,墨子他本人,怕是要不高兴咯。”朱祁钰无奈的说道。
  胡濙满是笑意的说道:“没事,现在没有墨家门徒了,太史公当年修《史记》遍访国中,墨者不足四十人,最终未曾为墨子立传。”
  胡濙说的是一件陈年旧事,说的就是当年太史公修史记,但是找不到墨子的传人。
  汉武帝的时候,墨子学说就已经彻底的没落了。
  而朱祁钰和胡濙的这段对话,也不是打禅机,而是墨翟本人、《墨子》学说,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
  其中就有节用节葬,就是生前不奢侈,死后不大葬,也不要搞什么奉祀,更不要大张旗鼓的纪念,尘归尘,土归土,死了就是死了。
  相比较儒家……
  山东响马甲天下,曲阜孔府功七分!
  朱祁钰打掉孔府衍圣公一家,至今都没册封新的衍圣公。
  孔府敢喊出凤阳朱,暴发户的口号来,朱祁钰当然要让孔府知道什么是暴发户的手段。
  衍圣公,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