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作为使团,他们不能轻易离开驿站,这份繁华距离她这么近,又那么的远。
  “大明好奇怪。”埃莱娜坐在驿站的窗台前,看着窗外,感慨的说道:“我看到了景教徒,回回教徒,佛教徒,还有道士,这很奇怪,他们居然不会打起来。”
  尼古劳兹的总督之位即是官职,又是神职,所以埃莱娜才觉得奇怪,这里这么多的教派,居然相安无事。
  景教,就是东罗马帝国的东正教的一个分支。
  尼古劳兹站在驿站的二楼,看着远处的大明街道熙熙攘攘,笑着说道:“景教,大约是在李唐九世时候,传入中国这片土地。”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他们将我们称之为大秦国,说景教来自于我们,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景教和我们教派,又有不同。”
  “大明的皇帝不和教宗分享权力,因为他们不需要。”
  中国,是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对外的正式称谓。
  周武王灭商建周,周武王姬发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这种皇帝不跟宗教分享权力,和西域诸多国家,完全不同。
  这就是让埃莱娜感觉很奇怪的地方,要知道他们罗马帝国和欧洲蛮族的争端之中,就有宗教之争,而且因为这个撕扯了许多年。
  但是在这里,似乎比罗马更加自由,你无论信什么,都可以大胆的说出来,道观和寺庙居然是对门,这种事让埃莱娜十分的困惑。
  他们居然可以相安无事?
  自由,是埃莱娜的第六个印象。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天使,我们那么虔诚的祷告,祈求主的原谅,并没有天使从天上飞下来,打跑那些该死的奥思曼人。”埃莱娜气鼓鼓的说道。
  她以前是个虔诚的信徒,但是再虔诚的信徒,面对着汹涌的敌人,火炮和火枪,弓箭都没什么用处。
  尼古劳兹摇头说道:“信或者不信,全凭你的心意,信与不信,都是求的心灵安宁。”
  尼古劳兹走的路很多,他从罗马走到了北京,又从北京走到了南京,周游了大明,随后又北上到北衙,参加了狩猎大阅。
  最后从南衙海路返回了天方,回到了罗马帝国。
  走的路多了,见得也就多了,信与不信,只求心安,就是他的理解。
  他也不相信真的有天使,即便是有,和他这样的伪信徒也没有任何的关系,他本就不够虔诚。
  埃莱娜是个虔诚的信徒,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局势那么的危险,无论怎么祈祷,都没有得到回应。
  当然,可能是埃莱娜不够虔诚,或者上帝没有几个师。
  车驾在继续行进,他们从甘肃镇离开,向着永昌卫和凉州卫而去,到了永宁卫,就来到了景泰县。
  景泰县属于临洮府,这里有过半的居民是松山部的牧民,属鞑靼。
  大明皇帝攻克了河套之后,大军给了松山部两个选择,一个是迁徙回鞑靼部,第二个是就地化整为零,隶属大明。
  松山部三大部族坐在一起一商量,最终选择了当大明人,而不是鞑靼人,即便他们的首领姓孛儿只斤,但是离开了这里,他们怎么生存?
  在经过了反复商议之后,三奴酋改姓包,任由大明化零为整,散入诸多农庄法之中。
  这个选择并不难做,不用跑到大明当黑户,等待大赦天下就变成大明人的机会,真不多。
  景泰县四通八达,其地介戎夏之界,要扼咽喉,东轭芦靖,西达庄凉,南接皋兰,北控沙碛,乃陇右雄镇,为了控制商道,这里修建了围二十里的砖石城。
  为了表示此地的重要性,征虏将军石亨和征虏总督军务于谦一致决定,将这里命名为景泰县,归临洮府管辖。
  “我想买个兔子,就那只红色的。”埃莱娜见猎心喜,她看了一只棕色的兔子,毛发接近于暗红色,个头很小,只有手掌大小,缩着脖子,蜷缩在笼子里。
  尼古劳兹想了想说道:“你想吃兔肉吗?我可以跟大明的官员说一下,但是不要抱有过高的期待。”
  兔兔那么可爱,多放点辣椒才好吃,可惜大明此时还没有辣椒。
  但是兔子作为牲畜的一种,自然有很多美味的烹饪方法。
  想吃好吃的兔肉,自然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是尼古劳兹不确定他们作为使者,会不会有兔肉可以吃。
  埃莱娜连连摆手说道:“不是吃,是养起来啊,它好漂亮。”
  听到这里,尼古劳兹满是笑容,摇头说道:“听着佐伊,我们没有钱。”
  “在中国,红色的兔子都是祥瑞,是皇帝很有道德才会出现的祥瑞。”
  “它的毛色看起来并不鲜红,所以才会拿出来售卖。”
  赤兔,王者盛德则至,乃是符瑞之一。
  尼古劳兹极为无奈,这只兔子显然是没有被选中当做祥瑞,所以并不贵,问题是,他没钱。
  那个康国的大明叛徒,将他们最后一块金币都抢走了。
  五天后,他们从景泰县终于来到了靖虏府,这里是大明靖安省三府之一,他们从宁夏卫进入了靖安省的领地,靖安府的城门前挂着一个新的牌额,靖匡止息。
  这就是靖安省名字的含义,日靖四方,靖匡止息。
  尼古劳兹和埃莱娜忐忑不安的来到靖虏府的府衙,要见忙忙碌碌的徐有贞。
  尼古劳兹叮嘱着埃莱娜:“我们要见得是靖安巡抚徐有贞,巡抚这个职位,你可以理解为行省总督,但是这些行省总督是皇帝派来的,他们是皇帝的人。”
  “我们要见的人物可不普通,在大明也只有十四个。”
  其实是十七个,但是尼古劳兹走的时候,大明是两京十四省,现在是两京十六省,还有一个单独划分的松江府。
  松江府市舶司鲸吞长江二十万里水路的货物集散,其地位极其特殊,不能将其简单的划分到江苏省范围内。
  松江府所有官员等同于直隶府,松江府的知府品秩等同于江苏三司使。
  而徐有贞是靖安省巡抚,负责河套地区的大小政务,同时参赞四威团营军务。
  徐有贞很忙,他来靖虏府是为了安排春天炸黄河冰面,破凌汛之事,这需要四威团营的配合。
  同时甘肃半数军卫所迁移至河套,大大的缓解了徐有贞管理上的压力。
  徐有贞坐在主位上,笑着说道:“两位远道而来,我大明是礼仪之邦,自然有待客之道,但是还请大秦国使臣莫要自误。”
  徐有贞指的自然是倭使不法。


第四百五十一章 达则兼济天下的快乐
  徐有贞在虏入之前,把自己的家人一股脑送到了南衙,还被人在奉天殿上揭穿了。
  这是不是该死?
  但是徐有贞自己没跑,如果京师真的被瓦剌人给打下来,徐有贞甚至可能会投降。
  但是京师守住了,他没投降,靠着一手治水的绝活,苟活到了现在。
  他一直是在思考为什么皇帝宽宥了他。
  最开始,他认为是因为既往不咎的规则,毕竟他把人送走的时候,陛下还只是郕王,陛下也未曾监国,只是居守,并未掌权柄。
  当时的大明正处于四时之序的冬至日,陛下对朝臣们的道德品行要求并不高,毕竟是万物寂寥的时候,什么妖魔鬼怪的事儿,都有可能发生。
  后来,他以为是自己求活。
  他是铁杆稽王党羽,稽王为胡人弹琴,还娶了莫罗为妻,他在京师的家里,哭的撕心裂肺。
  但是他始终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动作。
  他作为铁杆党羽,给了稽戾王除了支持以外一切的支持。
  张秋治水,并不轻松,他用尽了浑身的解数,终于把张秋从立国之后就绵延不断的水患给治理了。
  这也是他求活的一部分。
  到了河套,徐有贞终于明白了,什么都不是。
  陛下只是看中了他治水的绝活,看中了他能生民无数,才让他活着。
  别的不敢说,治水这件事,徐有贞还是心里有数,他在五原府,修了一条景泰安民渠,景安渠和靖安省,音是相同的。
  这条渠,能养活多少百姓?徐有贞没算过,他比较忙,干完了景泰安民渠,他还有长江疏浚工程要主持。
  徐有贞喜欢忙忙碌碌,只要自己还有用,还能治水,陛下就不会杀他。
  事到如今,徐有贞已经忘记了自己初心,他治水的初心,可没有多么高尚,就是为了将功赎罪,他已经忘记了这份初心,他现在迫切的想要把水治好。
  百姓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大家齐心协力万民同欲的那种昂扬、清澈的水流湍湍而过的叮咚声响、小麦稻谷生长的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田亩被开垦、一座座农庄拔地而起、若丧家之犬的百姓终于安定、懵懂婴儿充满生机的啼哭、街坊邻里街头巷尾的吵闹、顽童在草垛上爽朗的笑容、卫所儒学堂、社学堂郎朗的读书声……
  如此种种种种,都是徐有贞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感觉,时常让他激动不已。
  做官这么些年,他终于知道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感觉。
  这种乐趣,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徐有贞的心里满足,属于靖安千千万万所有的人。
  靖安省所有人的笑容,就是他的幸福。
  景泰安民渠修好之后,会悄然无声的存在下去,天长地久,一直会发挥着它的作用,即便是人们已经忘记了到底谁修的这条河,但是这条河依旧在。
  滋润着大地,滋润着所有百姓。
  他接手的河套地区是被渠家人纵火、烧杀抢掠,失去了秩序,末等秩、冬至日的河套地区,在他手中,河套这片古老的大地,再次焕发了生机。
  徐有贞有时候会害怕,怕哪天早上,因为朝中出现了什么异动,缇骑突然赶至朔方府,将他的人头取下。
  惜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在河套的活儿还没干完。
  好在朝廷虽然发生了很多不愉快,但是陛下似乎忘记了他这个稽戾王铁杆党羽,让他安心在河套治水。
  徐有贞擅长理政,但是他不擅长政斗,在政斗这件事上,和胡濙这种老狐狸相比,他差了两个于少保。
  他在百忙之中,抽空见了一下来自大秦国的使臣。
  他没有穿朝服,更没有穿官服,而是穿的常服,一个夹袄,一个棉裤,一双普通的棉鞋,颇为破败。
  因为他见完了两个使臣,就要去靖虏府段的黄河,视察黄河结冰情况。
  之后要去胜州厂见总办蒯祥,安排今冬的煤炭供应问题,走西口的百姓安置问题,以及处理鞑靼投效的人。
  天气,越来越冷了,黄河结冰比去年早了三天,这三天时间,让徐有贞忧心忡忡。
  别看只有三天的时间,这代表天象有异。
  不种地的时候,徐有贞不明白,为什么历代会对历法那十天半个月,甚至一天的时间斤斤计较。
  但是自从在张秋治水之后,他就发现,一天,就代表着百姓一年的利润。
  这个解释起来,并不复杂。
  种地并不是一个回报很丰厚的事儿,无论是夏收还是秋收,都是抢收。
  一旦天象有变,夏收大雨,秋收霜降,晚收一天,一年就白忙活了。
  粮食烂在地里,是什么感觉?
  徐有贞经历了一次,那种感觉就是揪心。
  就如同有个人把他的心攥住,用力的攥了一下!
  如果历法不准确,会导致这种天灾变成人祸,亿兆百姓种地,却是一年的收成利润全无,如何不揪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