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国、金国、蒙古、元,从石敬瑭算起,燕云十六州几近六百年困于虏手,北方大部分地区近二百五十年,慰问王化。
  元朝设立了一种四等人,一蒙人、二色目人、三北方汉人、四南方汉人,这种认为分级的制度,是在司法、任职、科举方方面面都有特权。
  比如蒙人和色目人在犯了盗窃罪之后,免刺刻断,不用刺字,也不用斩手,更不用被判决。
  比如蒙人和色目人杀死汉人,只需要杖五十七下,给银可免刑罚,赔钱给被打死的人家此事就算了。
  比如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不得持寸铁、铁禾叉,不得习学枪棒武术。
  具体而言,就是菜刀全都被收缴起来,如果要切菜,要到色目人和蒙人家里切割。
  一斤菜、肉切完,剩下三两就是好的。
  所以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之后,他最想不明白的就是士大夫们的逻辑,就是那些元儒义士们,为什么对元廷忠心耿耿。
  解缙写奏疏反驳朱元璋的政令,让朱元璋颇为惊喜,又让解缙好好谈谈又写治平十策;
  夏元吉反对朱棣的政令,被朱棣罢免,但朱棣临终前还说,夏元吉爱我,最后把夏元吉定为了托孤大臣;
  嘉靖皇帝收到海瑞治安疏,虽然愤怒,但是并没有杀掉海瑞,而是留给了隆庆。
  老朱家的皇帝,不是不明事理,也不是天生残暴,喜欢杀人。
  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这话唾沫星子已经喷到了嘉靖的脸上,但是嘉靖依旧没有杀人,因为海瑞说得对。
  清廷也有类似的话,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但是从建奴入关算,有人敢这么说吗?
  夜不收的事迹,并没有在南衙引起什么风波,是让朱祁钰非常痛心的事儿。
  大明并非铁板一块,说到底还是不够痛。
  于谦和朱祁钰这对君臣,就不该在君出、虏入、播迁、党祸,四祸齐出的时候,力挽狂澜。
  就该如同晋怀帝晋愍帝、宋徽宗宋钦宗那样,被人吊锤,被人俘虏,国家沦丧。
  虏寇铁蹄南下,华夏陆沉,就知道痛了,就知道改悔了。
  大明不是所有人都感谢朱祁钰和于谦这对君臣,就像不是所有人都感谢朱元璋一样。
  于谦和胡濙在参加完了夜不收英烈祠祭祀仪式之后,忧心忡忡的跟着皇帝回到了聚贤阁。
  南北矛盾虽然已经不再是大明的主要矛盾,但是依旧存在。
  这让这位精通礼法的胡濙,颇为苦恼,他是礼法达人,但是宋徽宗和宋钦宗做的孽,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胡濙面色有些痛苦的说道:“陛下,臣无能,事实上,南北榜大案,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南北矛盾。”
  胡濙是支持南北中分榜和分卷考试,这对实现科举公平是有益处的,教育资源并不平等。
  但是这种分榜和分卷,也让胡濙颇为无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南北矛盾。
  而且他没什么好办法。
  朱祁钰敲了敲桌子说道:“移风易俗,缓缓图之。胡尚书提醒朕的话,难道胡尚书自己忘记了吗?”
  “陛下圣明。”胡濙俯首。
  于谦犹豫了片刻说道:“陛下,要不要把岳飞奉祀?徐有贞巡查黄河,在汤阴故地建了一座岳飞庙,陛下,臣请陛下御笔亲书御题。”
  徐有贞在巡视黄河,前往河套的路上,路过了岳飞的出生地汤阴,营建了一座岳飞祠。
  这座祠堂,按照大明的法理而言,是未列入祀典之祭,是不符合礼法的,这是朝中众所周知的事儿。
  但是胡濙从来没有就这件事弹劾徐有贞的意思。
  风宪言官也选择了闭嘴,大家都一样,装作看不见,没听过,不知道。
  在这件事上,大家都是装糊涂的师爷。
  于谦拿徐有贞建立淫祀说事,是在陛下面前进献谗言,给自己的政敌徐有贞下绊子吗?
  如果所有的政敌都像于谦这样下绊子,天下早就变成了你爱我,我爱你,墨子营建的大同世界,可以初步实现了。
  “好,这徐有贞,还算干了点人事啊。”朱祁钰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
  无论南人和北人,都喜欢岳飞,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原王朝一直有很严重的崇圣文化,而不是拜神鬼文化。
  给岳飞立庙奉祀,无疑是缓和南北矛盾,建立共同价值观的一步妙棋。
  徐有贞在站队这件事从来就没站对过,他不擅长政斗,他却非常会做事。
  这岳飞庙建的好。
  无论南北,对岳飞的死,抱有巨大的遗憾和同情。
  岳飞有忠骨,有义气,尚节俭,活的很纯粹,一生只想北伐。
  岳飞也是大明最好的反思教材,之前就有《精忠旌》和《精忠演义说本》做了舆论宣传。
  此时奉祀,倒也算是应有之义。
  “庙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坐直了身子,准备亲自提匾,这种提匾会将岳飞拔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进而同化南北矛盾。
  “三界靖魔大帝。”于谦面色奇怪的说了一个名字。
  朱祁钰提笔又放下,满是不可思议的说道:“什么?三界靖魔大帝?”
  “然也。”于谦无奈的说道。
  皇帝二字,不连用,是不用避讳的,比如真武大帝,但是这三界靖魔大帝,有点太俗了,不太雅。
  不过徐有贞是为了民间奉祀,取了一个俗名,也不算太过分。
  朱祁钰想了半天说道:“洪武初年,太祖高皇帝曾题字刻石曰:纯正不曲书如其人,称其武圣。就以武圣庙为外匾额,内匾为三界靖魔大帝吧。”
  “然后设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像于庙前。”
  外匾额武圣庙,内匾三界靖魔大帝,雅俗共赏。
  朱祁钰又给岳飞写了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松江府一名女子徐氏,在《岳墓》之中的一句诗,是写在岳王庙之前。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朱祁钰的大侄子朱见深首次在岳飞庙前铸秦桧跪像,其政治意图,就是减缓南北矛盾,增加共同价值观构建。
  而且大成功,成化十二年,跪像就被毁的面目全非,不得不重铸了一次。过往之人,无不踹两脚,这再硬的白铁,也受不住。
  “会不会有人反对呢?”朱祁钰停笔,吹干了墨迹,看了许久,至少自己的字,对得起岳武穆的威名。
  胡濙摇头说道:“不会。”
  捧岳飞,在大明是政治正确,是大明法理和国家构建中的重要一环。
  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南北榜的问题,的确要解决。”
  “是不是可以依据各省情况不同,将进士、举人名额,再细分一下?”
  朱祁钰这又是抄方法论了,南北之争,风力强劲,是因为合力强劲,其本质是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分而化之,是个不错的法子。
  这是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的最优解。
  胡濙眼前一亮,和于谦对视了一眼,俯首说道:“可以试试。”


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
  胡濙察觉到了分省份定进士名额的妙处。
  因为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让朝中南北党争的风力,变成南北内部的倾轧,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裁判,朝廷自然就是裁判。
  朋党有三,其一为同榜,其二为同乡,其三为同师。
  那么每次科举之后,立刻变成了就会变成南北榜的合力,这种争斗,显然是不符合朝廷的诉求,朝廷并不想出现无法控制的党争,最终酿成党祸盈天。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一个朝廷之内,必然会有一个个小团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其中同榜的风力最大,其次是同乡,最次的是同师。
  要想彻底解决南北党争,就得彻底解决发展不均衡。
  但是这在有生之年,几乎不可能看到。
  也不是胡濙对陛下有疑虑,发展不均衡,自古有之,可见的历史长河,根本无法解决,只能通过政策进行缓和。
  无法彻底解决根本问题,那么如何缓解这种南北党争,就成了礼部尚书最头疼的事儿。
  作为三十年礼部尚书的胡濙,他被这个问题困扰了许久。
  现在陛下给了两种手段,一个是塑造共同价值观,捧岳飞,封岳飞为武圣,三界靖魔大帝,制造向心力。
  第二个手段则是像拆分南直隶一样,拆分科举之后,南北榜合力。
  胡濙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朱祁钰却有点担忧的说道:“胡尚书,这办起来会不会很困难?”
  胡濙一愣,疑惑的说道:“陛下何出此言,此事又有何难?”
  胡濙洗地那是副业,他的主要工作是礼部尚书,这是他的本职工作,这有什么难的地方吗?
  礼部的事儿,什么时候让陛下头疼过?
  朱祁钰满是感慨的说道:“两宋党祸盈天,其党争始终没有办法解决,这件事好办吗?”
  “朕以为,这事很难啊。”
  胡濙这才知道陛下担忧什么,笑着说道:“陛下多虑了,大明的南北党争和两宋党争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医道一途中,有一种病,药石无救,那就是天弃,就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病,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
  “两宋党争,皆因宋太祖皇帝的革故鼎新和宋太宗的祖宗之法,根本不能从源头治理,何来缓解症状之理?”
  朱祁钰这才恍然。
  大明的南北分歧是地域上的经济、文化、军事等等方面发展不均衡引起,是蛋糕的问题。
  但是两宋的党争,说难听点,就是驴车战神宋太宗赵光义自己故意挑起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统治。
  大明是极力阻止党争的,直到明末时候,东林和阉党才开始刀刀见血,出现党祸盈天。
  收复燕云十六州无望的大宋,只能借着党争这种手段,斗蛐蛐一样的控制群臣,斗蛐蛐是术,不是道。
  先天绝症,其实鞑清也有。
  鞑清是南下入主中原,其满汉矛盾,就是先天绝症,直到清廷灭亡,这一直是根本矛盾之一,而且愈演愈烈,就像是宋朝的党祸一样。
  鞑清入关之后,把岳飞庙全数捣毁,到了雍正的时候,雍正才复建岳飞庙,岳王祠,再树秦桧等人的跪像。
  这是鞑清政策转向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雍正结结实实给鞑清续了一百年的命。
  若非雍正的及时调头,调整朝中政策,不再以镇压为主,而是全面主导满贵人们全面汉化,鞑清哪有二百七十六年国运?
  要不然小四儿乾隆,能可劲儿霍霍?
  小四儿他有个好爹。
  党争,无疑是阻拦经济、文化、政治、思想、军事进行全面大思辨的巨大阻力,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大阻力。
  因为党争从来没有对错,只有输赢。
  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却没有巨大的进步,反而沉沦在了党争之中,苦,白受了,血,也白流了。
  先天绝症的大宋和鞑清,都是因为党祸阻止了思辨,阻止了社会进步。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党争几乎伴随着整个景泰朝。
  胡濙只是礼部尚书,于谦只是一个于少保,只是一个兵部尚书,他并不想当权臣。
  他们都无法阻止党祸盈天。
  只有朱祁钰这个皇帝可以。
  朱祁钰看着胡濙老迈的模样,虽然养生有道,但是胡濙七十有七了,这个岁数还在为朝廷奔波,还在为解决大明的主要矛盾,劳心劳力。
  “辛苦胡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