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尼古劳兹能被派到大明来作为末日使臣,不是蠢笨之人,他无奈的说道:“胡尚书,我敬重您是因为您的坦率。”
  胡濙话锋一转,笑着说道:“我只是想到了大明朝的科层制下的官僚体系。”
  转移话题,是每个大明文官的本能,当不想过多谈及某个问题的时候,抛出另外一个内容,继续讨论。
  科层制的官僚体系有几个特点,首先有明确的、正式的规章制度,类似于《皇明祖训》、《大明律法》、总计九十五条的《宪纲事类》等等。
  其次有明确的分工,规定各个部门的职权、权限和任务,不得越权、推诿。大明六部、文渊阁、都察院、翰林院、二十四内署等等,都是如此的分工。
  第三是明确的权力分层,接受上级的行政命令,对下实行管理,一种层层而上的权力分层。
  第四是明确的公务关系,不得因为私人关系破坏组织规则,王直因为解祯期不法围困松江府市舶司衙门,差点被弹劾到辞职,就是这种明确的公务关系。
  第五则是考核任命,王直掌管吏部,乃是天官,负责京察、大计、考成诸事,就是明确的考核任命的特点。
  第六是专业和职业生涯,科举有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同进士出身,按照不同的科举定名次,前途各不相同。
  前三甲一般都是幻想家,专门为皇帝编制幻想,讲筵。
  第二甲一般都是京官,第三甲多数都是外出任地方官。
  现在所有第二甲进士和第三甲同进士都需要外出做官,同台竞技,最后卷入京师做官。
  《卷》。
  科层制,是尼古劳兹将法兰西语中的单词「办公桌」和罗马法中的单词「统治」,拼成的一个单词,表示一层一层办公桌统治制度。
  “哦?”尼古劳兹对大明科层制的官僚制度非常的感兴趣,眼神中放着光,而胡濙自然有很多的话要说。
  “科层制,普遍存在于朝廷、地方、官厂、翰林院、书院、商贾之中。”胡濙看到话题转移成功,便开始解释大明科层制度的种种。
  科举,为国选士,无论是进士还是举人都有做官的资格,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举人已经很了不得了。
  胡濙和尼古劳兹聊了许久大明的科层官僚制,他看了看天色,无奈的说道:“虽然我很想和你聊下去,但是天色已晚,不多叨扰,告辞了。”
  胡濙拿出了自己的轻油灯,旋转铜钮,等到预热之后,开始加大火力,石棉的辉光颇为耀眼,透着透明玻璃照亮了整个会同馆。
  光明也是陛下的故事之一,虽然有了鸡笼岛五十个襄王府田亩的故事,更加美妙动听,故事多乎哉,不多也。
  人类畏惧黑夜,向往光明,是天性。
  “告辞。”胡濙提起了自己的马灯,走出了会同馆。
  尼古劳兹颇为羡慕的看着那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房间,随后房间再次陷入了黑暗之中。
  埃莱娜自然看到了尼古劳兹的羡慕,笑着说道:“我如果进了泰安宫,会请求陛下赐予一盏太阳之神的恩赐给总督。”
  轻油灯,被埃莱娜称之为太阳之神的恩赐。
  因为没人给埃莱娜讲解轻油灯的原理,埃莱娜只能认为是太阳之神的恩赐了。
  太阳神阿波罗主管光明。
  尼古劳兹摇头说道:“大明的礼法和罗马法完全不同。他们讲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太阳神的恩赐哪有那么容易得到。”
  尼古劳兹的猜测是正确的,王恭厂并没有批量制造轻油灯的能力,因为制作起来实在是费劲儿,多数都是通过失蜡法铸造,然后手工打磨,严丝合缝,都是精细活。
  比如旋钮的铜珠的缝隙不超过半根头发。
  大明的皇帝就是在讲故事,轻油喷灯虽然难做,但是棉芯轻油灯十分的简单。
  胡濙提着明灯,走过了大街小巷,溜溜达达的去了泰安宫。
  通过和尼古劳兹的交谈,胡濙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胡濙见礼。
  “坐。”朱祁钰刚放下一份奏疏,点头说道:“怎么了?”
  胡濙乐呵呵的熄灭了自己的灯,笑着说道:“陛下,臣和大秦国使者尼古劳兹品茶,收获良多,特来泰安宫,面禀陛下。”
  陛下尚节俭,户部和泰安宫的只有一颗灯芯。
  “哦?是什么方面的?”朱祁钰满是好奇的说道。
  胡濙笑着说道:“礼法。”
  朱祁钰靠在软篾藤椅上,笑着问道:“在胡尚书眼里,万物皆是礼法吗?”
  胡濙十分确信的说道:“人活着就离不开礼这个字,关于人的事儿,都是礼法。”
  “说说看,胡尚书又有什么大发现。”朱祁钰放弃了和胡濙讨论礼法二字,多少人挑战过了,他也不去白费功夫了。
  胡濙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陛下,咱们大明的科层制官僚们出了问题。”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没错,胡尚书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吗?”
  “是的。”胡濙眉头紧皱的说道:“臣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官僚们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一放就乱,具体而言,就是一旦放权,就开始妖魔鬼怪,牛鬼蛇神,开始群魔乱舞,比如已经被处死的福建的布政司宋彰,激起了百万众百姓揭竿而起,就是例子。
  一管就死,具体而言,就是层层加码,不断倍之,不断的扩大打击面,然后一刀切,陛下要管什么,官吏们直接全部杀死,最后如同一潭死水。
  朱祁钰思考了片刻说道:“太祖高皇帝有云:圣王之道,宽而有制,不以废弃为宽;简而有节,不以任易为简。施之适中,则无弊矣。是为宽严有度。”
  “太祖高皇帝神武。”胡濙赶紧接了一句,大明祖宗之法都来自于太祖高皇帝,高皇帝当然神武。
  胡濙继续说道:“陛下,太祖高皇帝所言,乃是自上而下,臣以为问题出在了宗族二字上,这是自下而上。”
  朱祁钰敲了敲桌子说道:“宗族?”


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风不善,教化不明
  胡濙左右看了看拿出了一张纸,在上面画了几个圈说道:“陛下,这是人,这是户,这是宗族,这是天下。”
  “一户五口,人构成了户,每一户都是天下的最基本的,历朝历代无不是编户齐民。”
  “一户一户聚集起来,为宗族,宗族与宗族构成了天下。”
  胡濙的话不难理解,翻译翻译就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个人并非社会的基本元素,户或者说家庭才是,一户户的家庭构成了宗族。
  宗族是一种组织,科层制的官僚也是组织,一个个的工坊、学院、也是组织。
  那么组织内有关系,组织内存在契约、雇用、租赁的关系,组织和组织之间也存在关系,合作联盟、对立竞争、难舍难分的关系。
  正如没有人可以离开别人的劳动一样,组织和组织之间,也是嵌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任何的组织可以离开其他组织。
  胡濙虽然只画了几个圆,里面写了几个字,人、户、宗族、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胡濙颇为兴奋的说道:“修身是人,齐家是户,治国是宗族。”
  “《礼记》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國,字本义是邦国,封邑。
  最外面有「囗」,表示土地范围和守备,因为国内,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戈」。
  《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
  所以,胡濙将国解释为宗族是毫无问题的。
  在礼记讲究修身齐家,齐家国治,国治天下平。
  这明确表明了一种社会的递进、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胡濙继续说道:“罗马法中强调父权,最终就是强调宗族法大于律法,他们的家长权,凌驾在了律法之上!”
  “所以宗族就会牢不可破,固若金汤,就形成了一个私权至上的社会状态。”
  “私权至上,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社会松散,没有骨架,他们就只能诉诸于鬼神。”
  “所以,即便是大秦国在最开始也是多神教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的诉诸于鬼神,终于在狄奥多西一世手中,正式确定了一神教的派。”
  “随后狄奥多西一世将两个儿子分封为了东西两个大秦国,西秦被日耳曼蛮族所灭,而东秦即将亡于奥斯曼人之手。”
  私权至上导致家族遍地都是,家族之间的关系以冷漠仇杀、对立竞争为主。
  所以西罗马的灭亡,致使整个泰西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永夜之中,杀戮、血腥、无序、暴戾充斥着整个泰西大地。
  中国有个阶段有些类似,三国乱战之后,紧接着的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长时间的战乱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完全完全荒唐的年代,没有一丝丝的美好。
  魏晋南北朝大思辨的结果就是:均田府兵制。
  胡濙继续说道:“正是因为家长权大于法权,使得大秦国和西秦、东秦国,始终都无法诞生科层制的官僚。”
  朱祁钰忽然想到了日后的美利坚,人家那边压根没什么权力寻租的概念,一切利用权力获利的行为,都是合法的。
  胡濙讲的很有道理。
  “如果说泰西是典型的家族制,那么大明就是宗族制和科层制管理并行的状态。”朱祁钰点头说道。
  宗族是基于祖先崇拜而紧密团结在一起,任何家谱,翻动一下,就会有历代名人,当然就跟倭寇里没有倭寇一样,家谱里的历代名人,究竟有没有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攀上了亲戚。
  类似的行为还有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追封刘禅,就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为祖宗。
  家族制是基于家长独揽权柄而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宗族制和家族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大明强调子的义务,也就是孝,罗马强调父也就是家长权,最终走向了宗族制和家族制两种不同的脉络。
  “是的。”胡濙振声说道:“所以,陛下,虽然把一切问题追溯到宗族上,有些欠妥,但是大部分问题的源头的确是宗族。”
  朱祁钰点头说道:“嗯,有道理。”
  从一个大视角去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大明的权力构成,是两部分。
  第一部分自然是是自上而下的皇权,而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缙绅把持的宗族乡权,二者平行运作,互相作用。
  缙绅们摇旗呐喊,要求皇帝「无为垂拱而天下治」就是在保障自己的宗族乡权。
  皇权是依托于科层制的官吏实现统治,但是这些官吏本身是缙绅的一部分,出自于缙绅,所以皇威不振,各种妖魔鬼怪,群魔乱舞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宗族制和科层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是彼此寄生的,虽然有对立,但是也有合作。
  胡濙的这个视角,非常有趣。
  当尼古劳兹带着几千卷的书来到了大明,中西方的文化开始交流的时候,胡濙首先就看到了礼法,从根子上,找到了社会模式运行的不同。
  罗马在探索的路上,其实也经历过科层制和家族制的探索,也非单纯的家族制,但是父权始终凌驾于法权,所以他们需要宗教,而且需要一神教,然后权力和神权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但是大明朝是宗族制和科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