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下令,不得偿利过本,他们可倒好,非要跟朝廷碰一碰。高息纳储之后,居然仗着人多,不肯兑付。
  唐武宗捣毁了大唐寺庙四万余所,查抄良田数千万顷,强迫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余人。
  朱祁钰笑着说道:“挤兑其实好办,朕留下两成来给他们兑付就是。”
  “天底下还有比朕银币多的吗?”
  胡濙一愣,随即感慨的说道:“陛下言之有理。”
  有钱,说话就是硬气。
  天底下银币最多的地方,就是内承运库。
  要不是金濂整天压着,陛下这个最大的货币持有者,无论投资什么,都可以直接将某个行当垄断在自己的手中。
  金濂阻拦皇帝搞垄断,是有道理的。
  因为历史上出现过皇帝垄断的产业。
  宋高宗赵构,赵构垄断粪便和店塌房生意。
  北宋朝廷官营甚广,然后开始不断的抬高这些货物的价格,最终把百姓折腾的民不聊生。
  朱祁钰有些犹豫的说道:“会不会导致大明朝重商拜金教的出现呢?”
  大明的宗族是依靠的祖宗崇拜,罗马是鬼神崇拜,那么金钱至上的拜金教出现,也不是不可能。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不是万能的。
  “这个的确需要警惕。”胡濙十分认真的说道。
  大明本就有竞奢的陋习,这再从竞奢变成拜金教,有违朱祁钰初衷。
  这是朝廷仁义的一部分。
  胡濙和陛下聊了许久,离开了泰安宫,提着自己的灯向着官邸而去。
  朱祁钰手中的公文也处理完了,站起身来,准备往盥漱房而去。
  兴安看陛下终于忙完了国事,俯首说道:“陛下,今天冉贵人给李贵人诊脉,说是有了身孕,太医院的陆院判来过了,的确是有喜了。”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朱祁钰面露喜色说道:“很好,看赏,男孩还是女孩?”
  “啊,这谁说得准……”兴安摇头说道。
  朱祁钰一乐,笑着说道:“李贵人晋淑妃吧。”
  他往前走了两步说道:“陈选侍陈婉娘还没有身孕吗?”
  兴安犹豫了片刻,才低声说道:“陛下,冉贵人说,陈选侍身子骨不太硬朗,本就宫寒,怕是无法孕育龙种了。”
  朱祁钰眉头紧皱的问道:“确定吗?她不是一直在调养身体吗?”
  “很难。”兴安无奈说道。
  陈婉娘一直想有个一儿半女,即便是生个公主,也算是膝下有人。
  可是这都一年半了,始终没个动静,陛下对陈婉娘极为宠爱,可是始终没有结果,宫中已有宫怨。
  谁都有人老珠黄,宠爱不再的那天,有个一儿半女在膝下,也算是慰藉。
  陈婉娘打小身子骨就不好,要不然陈婉娘那养家,早就给她裹脚了。
  朱祁钰叹了口气,询问道:“陈选侍知道吗?”
  兴安摇了摇头,俯首说道:“陈选侍今天问冉贵人,冉贵人说她的身子骨很好,一直未曾有身孕,是运气不好。”
  “冉贵人还在瞒着陈选侍,不过……陈选侍大约也是知道了。”
  朱祁钰有些怅然的说道:“也是苦命人,让陈选侍侍寝吧。”
  “臣领旨。”兴安俯首而去,提这个大红灯笼,向着陈选侍的花萼楼而去。
  朱祁钰盥洗之后,溜溜达达的去了陈选侍的花萼楼。
  “参见陛下。”陈婉娘显然是知道陛下要来,也是精心打扮了一番,她眉宇间的哀怨,朱祁钰也能感受的到。
  “平身。”朱祁钰让陈婉娘平身。
  陈婉娘只是选侍,就是侍寝的宫嫔,当然一旦有了孩子,那可就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朱祁钰罕见的没有逗弄陈婉娘,而是宽慰了她几句,这不宽慰还好,一说起此事,陈婉娘的眼泪终于是止不住的落下。
  陈婉娘擦掉了眼泪,靠在朱祁钰的怀里,一动不动。
  她低声轻轻的唱道:“恨绵绵,深宫怨女;情默默,梦断羊车;冷清清,长门寂寞长青芜,日迟迟,春风院宇。”
  “泪漫漫,介破琅玉;闷淹淹,散心出户闲凝伫;昏惨惨,晚烟妆点雪模糊,淅零零,洒梨花暮雨……”
  朱祁钰轻轻的拍着她。
  陈婉娘知道,这可能是陛下最后一次怜惜她了。
  眼下陛下膝下只有三子朱见济、朱见澄、朱见浚,一个义子,朱愈。
  子嗣并不算多。
  这个年头,孩子夭折的可能性很大,而皇嗣的多寡不仅仅是陛下的事儿,也是朝廷的事儿。
  “李贵人也有了身孕,就妾身这肚子不争气!恨不得把它剜出来让冉贵人给看看,和别的女人有何不同,为何迟迟不见珠胎结!”陈婉娘用力的拍了拍自己的肚子,有些怒其不争,更有些委屈。
  朱祁钰擦掉了陈婉娘的眼泪,笑着说道:“好了好了,别哭了,再哭就不好看了。”
  “我们再努力几次。”
  唐云燕之前也有段时间,老是怀不上,主要是唐云燕太贪欢了,不知疲倦。
  陈婉娘则完全不同,她是身子骨弱。
  晨曦,金黄色的朝阳划破了碧蓝如洗的天穹,从地平线不断的向前扫过,扫过了东方的海面,惊醒了城市中人。
  朱祁钰在奉天殿主持朝议。
  首先就是商定好的开海事宜,主要就是造船、贡舶商舶管理市舶司,然后就是关于宝源局纳储之事,纳储不放贷,大明朝廷要做投资使用,方向也是开海和煤炭等。
  这些都是商议好的事情。
  兴安捧着圣旨阴阳顿挫的大声的喊着:“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为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前日设密州市舶司、月港市舶司、松江市舶司,今日开海……”
  开海的理由主要还是治理倭患。
  纵观大明朝的禁海政策,只要禁海,倭寇就会如同过江之鲫。
  在兴安宣旨的时候,朱祁钰看着奉天殿内的大臣们的脸色。
  嘉靖二十六年的时候,嘉靖把朱纨派去了浙江,提督闽浙海防军务。
  朱纨干的还不错,但是这趟南下,朱纨却是死了。
  因为朱纨一方面手握大棒,严厉打击海商走私行径,另一方面像朝廷积极谏言,说开海方能治倭。
  朱纨在闽浙提督海防军务,除了抓了海盗李光头等人之外,还把当时肆虐沿海的红毛番,也就是佛郎机人在诏安这个地方,狠狠的收拾了一顿。
  朱纨杀了黄四爷的马,能有什么好下场?
  很快朱纨就被风宪言官弹劾,而后朱纨被罢官,闽浙走私豪势借机要杀他,朱纨知道自己没办法活着走出闽浙,遂喝药自尽。
  是所谓:「闽人资衣食于海,骤失重利,虽士大夫家亦不便也,欲沮坏之。」
  那年是嘉靖二十八年。
  随着朱纨的死,朝中官员,根本没有人敢说开海的事儿。
  嘉靖三十一年至嘉靖四十三年,遍及浙、闽、粤数省沿海,发生大规模海盗抢劫和烧杀的嘉靖倭乱。
  这十三年的嘉靖倭乱中,所有海盗的头子,包括许栋、王直、陈东、徐海、洪迪珍等人,罪名之中都有通番。
  嘉靖皇帝死后,隆庆帝登基。
  隆庆元年,福建巡抚涂泽民,再次上书开海,这一次朝廷有备而来。
  最终建成了落在福建漳州的月港市舶司,月港市舶司一年给朝廷带来七十万两左右白银收入。
  朱祁钰搞得开海,是从密州市舶司的建立开始,一直到今天,终于踏入了朝廷要造两千料大船的时候。
  兴安终于念完了冗长的圣旨,朱祁钰坐直了身子问道:“有人反对吗?”
  鸦雀无声。
  “没人反对吗?”朱祁钰再问。
  监察御史蔡愈济左看看右看看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有疑虑。”
  “讲。”朱祁钰点头说道。
  “这圣旨中,臣听到了朝廷、地方、官员、吏目、军卒,唯独没听到民一字,陛下。”蔡愈济站直了身子说道。
  朱祁钰问道:“你说的民,是缙绅还是百姓?”
  蔡愈济大声的说道:“臣说的自然是百姓,臣问的是工匠的待遇。”
  “之前郭琰提领八府督办造船,最后变的一地狼藉,陛下,造船需要工匠,行舟需要船工、舟师,货物需要百姓劳作。”
  南衙僭朝被平定之后,大明朝堂的叙事风格,发生了一点小变化,民不再代表缙绅、士族,而是普通百姓了。
  朱祁钰这才点头说道:“啊,你说的这个很好,朕也有这个担心。”
  “所以,工匠皆住在厂官舍之中,龙江造船厂会驻扎京军,锦衣卫,安全之事不用担心,劳动报酬的话,是按着官厂工匠待遇给的。”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了意识形态、制度和政令。
  而上层建筑会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力。
  不给工匠们待遇,工匠们的地位从哪里来?生产力从哪里提高,如何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经济基础?
  月俸连自己的肚皮都填不饱,谁会去做工匠呢?
  没有地位、没有资财,如何入娶媳妇生孩子呢?
  官厂的工匠待遇是仅次于京营军士和兵仗局银匠的。
  金濂站出来详细解释了下工匠的待遇,大约就是生活所需四倍到六倍之间。
  金濂是挺抠门的,大明朝敢跟陛下一分一厘银子,斤斤计较的也就金濂了。
  但是金濂这次出奇的大方,开海要什么就给什么。
  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但是金濂相信会有回报。
  蔡愈济俯首说道:“陛下明察秋毫,臣没有疑虑了。”
  鸿胪寺卿见没有人再讨论开海诸事,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朝鲜的王世子和首阳王李瑈请求觐见。”


第四百七十九章 与时偕行、与时俱化
  朱祁钰发现一件很古怪的事儿。
  那就是只要中原的军队强横,那就是朱棣那般,征来征去,敌人望风而逃,占城百姓有人做主,四海之内没有海盗,二桅船舶可以从刘家湾溜到南非去买卖象牙。
  两块瓷盘,可以换一整根象牙。
  但是一旦中原王朝的军队变弱,那战争立刻就来了。
  麓川开始反复,黎朝开始欺压百姓,琉球国王朝不保夕,朝鲜王室在背刺,倭国开始进入战国大名。
  四周没有一处安宁之地。
  中原的军队越强,爆发的战争的概率就越小,进而中原百姓死得少,各国百姓也死得少。
  当中原王朝式微的时候,周围一整圈,没一个国家过得舒坦。
  双赢,大明赢一次,各国赢一次。
  于谦专门负责劝皇帝陛下仁善,于谦的逻辑就是这个逻辑,大明的军队越强,组织度越高,周围就越安宁,大明也就越安全。
  所以于谦从不搞什么兴文叄涞哪且惶祝裎洌秸裰芪Ь驮桨捕ǎ辉齑皆煸矫挥匈粱迹豢脑焦愦竺髟椒⒋铩
  乃是至仁至善之道,就是皇帝得辛苦点,整天在讲武堂坐班。
  “臣首阳君李瑈携罪臣王世子李弘暐,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瑈刚入殿,就是三拜五叩。
  这王叔李瑈很是恭敬,但是这王世子李弘暐,依旧是不甘不愿,他进了门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