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恶心!”
  坐派和召买都让民间机户生产,但发给价钱比工料或成本还低。
  内织染局是召买制,而外织染局则直接是坐派但是给工钱。
  都是朘剥,都被陛下一并给停止了。
  反腐抓贪,可是陛下吏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抓到了自己要死,而且会祸及家人。
  “切,你们内织染局的召买那是召买吗?自己都吞了,还好意思说我们?贪皇帝的钱,你们真的是胆大包天!”王祜丝毫不让的说道。
  “停!”李宾言拍了拍桌子:“这都多少年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吵什么吵!”
  “有本事你们现在召买啊,现在坐派啊!”
  国帑和内帑的每次都在吵架,火气很大,话都是什么难听说什么,而且吵得毫无意义。
  这都正统年间的旧事了。
  陛下一年常服不过八套,袍缎的数量已经降低到了十六匹,整个内署一年不过千余匹,而且还给钱。
  官邸法施行以来,外织染局也不敢玩坐派这种把戏了。
  宦官和锦衣卫天天盯着朝臣,还带着恶犬。
  自从劳保局设立之后,内外织染局已经成为了香饽饽,因为陛下给的很多。
  内外织染局的织匠、挽花匠、挑花络丝打线匠每年都会有人进京面圣听宣。
  陛下挑人之前,连自己都不知道会是谁,进京除了沐浴之外,会直接到通政司衙门,陛下持七品参政议政,主持座谈会。
  二十二处内外织染局,遍布大江南北,这种坐派和召买,也是洪熙、宣德、正统年间,合法贪腐的一种。
  此时二人讨论的袍缎,是专门用朝服的袍缎,通匹有29500根纹纬,需用29500根湖丝,挑成花本,重达数十公斤。
  一匹长度比衣料要长过十倍,一匹长达30至50余丈。
  需要分成几十段顺次序先后悬挂到花楼上,每织过一段,再撤下换上下一段的花本。
  费亦应买的丝绸,一匹不过三丈到五丈。
  袍缎一匹过百银币,费亦应买的妆花缎一匹不过六钱。
  李宾言想了想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不可以把畸零女户,安排到织染局?”
  “绫罗绸缎绢纱丝绒锦,一共九种,无论是做哪种,都是生计。”
  王寅和王祜互相看了一眼,都没说话。
  吴绫,松江为上,杭州次之,一般用无捻丝织造,质地稀薄,只作亵衣、刺绣底料及装裱用。
  蜀锦仅充裀褥之用,只王公可用,非民间所宜也,一匹五丈,一匹五十银币,按丈算,比袍缎还要贵。
  闽丝是丝与棉的交织物,主要用于官服的补子。
  大明的丝绸制品,大约有九种,用途各有不同。
  把畸零女户安排到织染局,看起来是个不错的法子。
  王寅无不担心的说道:“那陛下岂不是又要挨骂了?”


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个在海上飞的男人
  畸零女户,是弱势群体,这是毫无疑问的。
  大明朝的皇帝把畸零女户,扔到司礼监所属手工工场,做手工。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穷尽民力、是朘剥的行径。
  所以陛下这么做,必然挨骂。
  畸零女户的问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至少入了织染局,是食粮人匠,活命是没有问题的,都是朝廷给粮。
  “我们上书给陛下吧,毕竟内外织造局,又不是单独属于陛下一人,也受户部监督,挨骂也不是陛下一人挨骂,户部也要挨骂。”王祜作为一个户部的度支部郎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内外织染局,包括织染局下辖的神帛堂都是类似,受到户部的监督,所以,户部陪着陛下一起挨骂便是。
  徐承宗没有说话,他的烟云楼其实就做这个生意。
  博爱乡的七村,的确是扬州瘦马的滋生之地。
  但是也有一些女子,是不愿意从事织工这种低贱的事儿,尤其是在尚奢的风气下,导致一些女子迷离了自己,自己做了私窠子。
  鸨儿爱钞,女儿爱俏。
  这个行当里,他见到了太多的人,在里面醉生梦死,男人女人,都是一样,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烟花世界里,不可自拔。
  这个行当里人来人往,今天还谈笑甚欢,明日或许就会消失不见。
  原因很多。
  或者是被骗了钱财被偷了心;或者是生了病,日益憔悴死在了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或者干脆喝醉了,滑进了秦淮河中;或者因为撑不起这样纸醉金迷的消耗,去借了青稻钱,借了又还不上,最后被追债的人,追的无路可逃。
  烟云楼、神乐仙都,都是被人称之为销金窟的地方,哪里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地方?
  但是这样的生活,迷人眼,惑人心。
  商议还在继续,大明对于龙江造船厂的复工,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缓缓图之,慢慢来。
  而松江造船厂,因为历史负担极轻,所以速度会更快,在贵州的木材和桐油到了之后,会立刻开始营建两千料的宝船。
  在李宾言、李贤等人在商议如何让龙江市舶司复工的时候,季铎终于乘船到了久米岛。
  他去了一趟鸡笼岛,岛上并非一片荒芜,岛上的百姓并非不能沟通,只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住的岛到底有多大。
  鸡笼岛的土地很是肥沃,海盗们似乎也对这个岛一无所知,岛上还算安宁。
  季铎带着通事和岛上的人,简单沟通了一番,放下了三百人,其中有天文生、舟师和保护他们的军卒。
  他们会在岛上待上数月之久,详细调查水文地理。
  季铎踏上了金黄色的沙滩,看着天日当空,一步步的走向了具志川城。
  久米岛的东中西,共有三座城池,分别是登武城、宇江城和具志川城。
  三座城池都是久米士族营建,季铎在具志川城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岳谦。
  季铎喝了口水说道:“新的物资已经到了,所有的贡舶的收益,都随船运到了。”
  “大明仅仅是鱼油就给了七万银币,我和琉球的使者商议之后,换成了日常所需之物。”
  “盐、铁器、铁锅、笔墨纸砚等等。陛下对陈福寅做的很是满意,让陈福寅再接再厉,一切皆见机行事。”
  “唐指挥找到了吗?”
  季铎、袁彬去岛上找椰子大王陈福寅的时候,唐兴也跟着去了,回来的时候,唐兴一个人消失不见了。
  “没有。”岳谦无奈的说道。
  他带着久米士族,整理着各种物资,无奈的说道:“这都俩月了,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岳谦和季铎隐隐升起了担忧,这都好几个月了,人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但是他们也只能瞎操心。
  季铎放下了对唐兴的担忧,坐直了身子说道:“琉球岛的战事如何了?”
  岳谦拿出了堪舆图说道:“在得到了大明朝廷的军备援助之后,陈福寅并没有立刻开始全面反攻,只是稳住了局势,开始向着中山府稳步的推进。”
  “目前已经至首里城附近,正在图谋收复首里城。”
  季铎看着那张堪舆图,才发现,琉球真的很小,纵不过千里,横不过六十里。
  这是一个极为狭长的地形,而且里面有大量的海洋。
  岳谦倒是满不在意的说道:“是的,小是小了点,但是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是不能放弃的地方。”
  “而且这不是有个鸡笼岛的大岛吗?”
  “听说南山府那边找到了倭国的老巢。”
  季铎想了想,万国津梁的地理位置的确极其重要,怎么可以放弃?
  他有些好奇的问道:“那倒也是,怎么找到倭寇的老巢的?”
  平倭最麻烦的地方在哪里?
  是找不到倭寇的老巢,在琉球盘踞着一群真正的倭寇,全由倭人组成,找到他们的老巢,就代表着战争胜利的天平,全面滑向了琉球。
  岳谦满是奇怪的说道:“是南山府陈福寅传来的消息,有些奇怪,这条消息来源是确切的,但是并不知道是谁找到的。”
  季铎来回扭头,找了半天说道:“袁彬呢?袁彬去哪了?是他找到的吗?”
  岳谦看向了东方:“他在南山府,闲不住,跑去打倭寇了。”
  琉球王国的东南方向,因为面朝大东洋,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海水冲刷,最终形成了一片金色的沙滩。
  这里的海水大约有十丈深,形成了一片浅滩。
  琉球百姓们会在落潮之后,组织百姓下水取骊珠,也就是珍珠。
  琉球的本意,就是琉璃玉和珍珠球。
  而这天退潮的时候,勤劳的琉球百姓,从海水中爬了出来,将收获的珍珠,放在了船上。
  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一只单桅帆船自东北方向,顺着金黄色的海滩,乘风而来。
  在蓝天白云之下,这条帆船划过出了一道水纹,速度很快的冲向了奥武城。
  这艘船与其说是在海上行驶,不如说是在海上飞。
  稍有大风,这船似乎是漂离水面一样,蜻蜓点水向前飘动着。
  所有的渔夫们,都瞪大了眼睛,这人是谁?胆子这么大,居然敢乘坐这种单桅帆船出海。
  他不要命了吗?
  在海上,最快的船,自然是单桅帆船,因为它更加轻盈,但是没有人敢用单桅帆船漂洋过海。
  在海上,离岸稍微远些,前后左右,全都是一片的海水,稍有大风,单桅帆船因为头重脚轻,很容易就在海上翻船。
  奥武城是琉球岛东南方向最后一座城池,也是南山府抗击倭寇和海贼的老巢所在。
  椰子大王陈福寅就在奥武城内。
  那艘如同飞一样的单桅帆船掠过了海面,在琉球百姓惊讶的目光中,飘进了奥武城的码头。
  操船的人,自然是唐兴,快到港口的时候,他极为熟练的收起了帆,船速立刻就降了下来。
  这条单桅帆船,采用的是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撑起了帆布。
  这种帆虽然较重,升起费力,但却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使船速极高。
  桅杆不设固定横桁,适应海上风云突变,调戗转脚灵活多变,能有效利用多面来风。
  但是它却不是那么好降服的,显然唐兴是可以降服它的人。
  这种单桅帆船,是他在密州市舶司的时候,做出来的。
  最早的时候,他曾经一个人乘这条单桅帆船,去到了济州岛,打探倭寇情况。
  现在他又开始了自己的泛舟出海。
  他的腰间别着一个竹筒大小的钟表,他的船头有一个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盒子里是水,用桐油密封。
  只要航行的平稳,就可以观测方向。
  他还带着一个前短后长的四分仪,可以简单的确定自己大概的方位,一个牛皮水壶,两块咸鱼肉。
  这就是他出海的所有装备。
  他是大明最自由的男人,因为外戚的身份,他不能指挥大量的军队,又没人管他,屡次都是他自己去冒险。
  但是他从不带着人跟他一起出去冒险,他害怕把人坑了,陛下会杀了他,连带着坑了女儿,还有外孙,也就是陛下的三皇子朱见澄。
  他将缆绳甩在了码头上,跳上了海岸,将一条旗鱼从船上抱了下来。
  这旗鱼是他回南山府奥武城的时候,顺手打来的。
  这旗鱼完全可以做成鱼生,也就是生鱼片,因为它是海鱼。
  当然作为熟读《预防与卫生简易方》的唐兴,除非迫不得已,是不会吃生食的。
  唐兴扛着四十多斤的旗鱼,延着码头走进了城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