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天空之下,硝烟弥漫将整个战场弥漫,四处都是喊打喊杀的声音。
  血液汇集,最终将整个清风店两侧的山崖染红,战场上的军士们,用着自己一切能用的手段,杀死对手。
  即便是最后时刻,依旧有些军卒撑着最后一丝力气,狠狠的攥着敌人眼眶,哪怕是死也不能让对手好过!哪怕是死也要争取一些战友杀敌的机会!
  大明军士是英勇的,血战极其惨烈。
  瓦剌军在宣府军加入战场之后,逐渐崩溃,他们开始有计划的撤退。
  留下了一道道殿后的军队,向着紫荆关的方向逃窜。
  “杨王。”石亨依旧带着带血的甲胄,寻到了杨洪,气喘吁吁的对着杨洪,打着招呼。
  “这个,好东西!”石亨拍着自己的板甲,虽然上面有了好多凹坑,但是却没被穿透。
  “这是什么?”杨洪看了半天,不住的点头:“好东西!我大明有此甲十万,天下之大,哪里都可去的!”
  杨洪正在指挥着军士打扫着战场,将敌人和大明军士的尸首分开,大明军士厚葬,而瓦剌人的尸体,堆叠在柴火垛上,准备烧了之后,盖上封土。
  防止瘟疫滋生。
  让天上食腐动物颇为可惜的是,他们盘旋了半天,只能等大军撤退才敢落下。
  六十八岁高龄的杨洪,虽然已经两鬓斑白,但是依旧中气十足,身高马大的他,并没有因为年龄,失去军将该有的上阵杀敌的勇气。
  草原上的瓦剌人盛传,杨王之威名,说他胸有韬略而神鬼莫测,手操剑戟而星斗垂芒;摧锋万里,轰雷迅电。号令三军,则烈日秋霜。
  “石总兵,伤亡如何?”杨洪看着满地疮痍的战场,颇为感慨。
  石亨犹豫了下,才无奈的说道:“死伤五千余人,说来惭愧,被火铳炸膛伤的军士,比被瓦剌人击伤的还要多。”
  火铳火药被吹到眼里的,火铳火药塞多了炸膛的,紧张乱开枪打伤前队的,暴露了大明军训练不足的缺陷。
  但是!
  大明赢了!
  瓦剌人夹着尾巴,狼奔豕突,仓皇而逃!
  杨洪出乎意料的看着石亨,看着满地的尸体,面色古怪的说道:“狗鞑子至少留下了上万尸首,仓皇而逃!石总兵大有可为啊!”
  其实当杨洪的牙旗亮起的时候,瓦剌人已经开始准备迅速通过清风店了。
  所以他带着宣府两卫军,就砍了四百八十首级,远不如石亨之功。
  石亨苦笑着说道:“杨王说笑了,若非杨王赶来及时,我带来这三万人,怕是都要折在这里了。这帮狗鞑子,确实凶悍啊。”
  “也先劫掠的牲畜、百姓也全都留下了,阻拦我大军的追击,这瓦剌太师还是有些急智的。”杨洪十分遗憾。
  本来衔尾追杀是最好的时候,但是也先也不是善类,急切之下,断尾求生,也想到了阻拦追击的法子。
  这些天打劫的东西,一股脑丢在了清风店。
  石亨又啐了一口血沫,满是不屑的说道:“要不说也先狂悖,清风店乃是紫荆关必经之路!居然没有留下人驻守,他不吃这亏,哪里知道我大明军士之勇武!”
  也先跑到紫荆关的时候,还依旧小心翼翼的让先锋先入城,待探明紫荆关仍由瓦剌人占领之后,才缓缓入城。
  他命令大军盘点损失,此次进犯大明,光瓦剌正军就损失了三万余人,骑卒就占了一万有余,让也先面色颇为难堪。
  他本打算南下,即便是不能把朱祁镇送到南京,也可以劫掠一下南方,但是在固安、霸州碰的满头是包。
  在土木堡都没死这么多人!
  也先看着堪舆图,终于知道为什么当初成吉思汗手下大将哲别巧夺居庸关,却没有久留,而是两年之后,成吉思汗攻破了宣化等重镇,才再次占据居庸关。
  朱祁镇在土木堡觉得地势开阔,决定与瓦剌决战,是军事冒险。
  他也先,未破宣府,直逼京师,意图一战灭明,也是军事冒险。
  正统十四年,诞生了这么一对卧龙凤雏,让天下人惊呼,真的是彪子配狗,将遇良才啊!
  “伯颜帖木儿,命令大军修整一日,立刻撤回草原,紫荆关不能久留。”也先看着堪舆图,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妙。
  杨洪的牙旗他是认识的,宣府支援了清风店,若是大同府军和石亨、杨洪再同时赶至紫荆关围杀,他绝对逃不出去!
  杨洪都到了,郭登还远吗?
  这俩将领,都是拒绝给朱祁镇开门的将领,现在是巴不得朱祁镇死于乱军之中!
  然后借口战场没有分辨清楚,太上皇他……殉国了。
  杨洪和郭登可不是于谦,他们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命的主儿,拒绝给朱祁镇开城门,这就是生死之仇!
  可惜,别的本事没有,保命本事一流的朱叫门,在袁彬的护持下,再次活了下来。
  又受到了一些惊吓,在莫罗的怀里钻着。
  不过也先也顾不得朱祁镇了。
  本来打算在紫荆关修整几日的也先,决定明日就火速出关,直奔草原!
  这要是被合围了,必死无疑!
  阿噶多尔济懊恼不已!
  他要是跟着脱脱不花,现在也跑了。
  杨洪出现在战场,就代表着杨洪并没有同鞑靼人作战。
  虽然阿噶多尔济不清楚内情,但想来,他那个善于屈尊人下的哥哥脱脱不花,不知道献出了什么好处,让大明皇帝放行了。
  但是他阿噶多尔济跟着也先,在清风店死伤惨重,而他的哥哥却是毫发无损。
  离谱。
  此时颇为狼狈的阿噶多尔济和也先互相对视了一眼,颇有些无奈。
  “太师可有什么灭明良策?”阿噶多尔济略有些不甘的问道。
  他们明明已经抓到了大明皇帝,明明已经消灭了大明京营最精锐的部队,明明已经打到了北京城下。
  但是依旧拿大明没有什么办法!太憋屈了!
  也先的手点在了宁夏的位置,露出了一丝阴狠说道:“我们手里还捉着一个朱祁镇呢,这可是正统合罕啊,他还是有点作用的。”
  次日的清晨,瓦剌军在天未亮的时候,立刻全面撤离了紫荆关,奔着茫茫草原而去,而石亨和杨洪赶到之时,只看到了紫荆关的残垣断壁。
  不得不感叹,马军多,跑的就是快,一溜烟就找不到了。
  朱祁钰收到了固安、霸州、清风店的战报,大明终于将瓦剌人驱逐出京畿地区,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大明军正军两万五千余人,备操军二十万余参战,死伤近三万余人,和瓦剌几乎旗鼓相当。
  但是仅西直门外被卯那孩突袭,就死了大约两万。
  而卯那孩的突袭成功的原因,是因为都督魏兴,不尊将领,私自回营,导致前军后军失调,才被卯那孩钻了空子,抓到了机会。
  朱祁钰震怒,立刻命令锦衣卫抓拿,开始了查办魏兴。
  瓦剌鞑靼联军人近七万骑卒,十五万步战,突袭大明京师,死伤俘将近四万余人,这其中约有两万骑兵,所有劫掠财货百姓都留在了大明境内。
  脱脱不花的嫡系,完全是跑到京畿观光了一番,啥都没干,心惊肉跳了一番返回草原。
  最大的胜利者,是善于逃跑、能进能退、能屈能伸的脱脱不花!
  脱脱不花,不仅没有损失,还跟大明建立了一丝默契。
  害,真是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哟。
  “京师保卫战一战,大明大获全胜,全仰来于尚书运筹帷幄。”朱祁钰将京师保卫战这一战的功劳,都落在了于谦身上。
  于谦赶忙俯首说道:“皆仰赖大明军士死战不退,大明百姓众志成城,戮力同心,方有今日之胜!”
  “该到论功行赏之时了,于尚书可拟好了奏疏?”朱祁钰提到了封赏之时。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魏兴之罪责绝对不能依于谦的说法,戴罪立功,他必须死,查办就是把问题查清楚,让他死的有杀鸡儆猴之效果。
  朕的军队里,容不得这等害群之马!
  “请陛下御览。”于谦将两封奏疏递了上去:“清风店、固安霸州之战,臣等详细军报和掌令官军文,汇总之后,面呈陛下。”
  于谦重重的松了口气,大明赢了,但是他又紧张了起来。
  赢很难,但是接下来的局面,会更难。
  如何让大明再次伟大,就成了此时君臣心中最重的问题。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急症已缓解,慢症呢?
  大明日后何去何从?
  面前这位大明新君,能不能带着大明继往开来?
  于谦的答案是—可以。
  他坚信。


第七十四章 亡国之君的模样,越来越清晰
  “京营忻城伯赵荣不赴营操练,以致军容不整、纪律全无,士卒喧哗、行伍错乱。”
  “镇守山海、永平总兵官应城伯孙杰,素无将略,不恤人难,士卒嗟怨,军政废弛,广宁战危,临阵怯战。”
  于谦的第一份奏疏上面就是两个勋臣伯爵,一个忻城伯,一个应城伯,于谦在陈述不用他们的理由。
  打完仗了,于谦向陛下解释了自己用人的原因。
  这种事必须要说清楚,为什么宁愿从牢里捞出石亨和刘安来,也不用勋贵和某些人。
  朱祁钰详细的看完了于谦递过来的奏疏和证词,有些疑惑的问道:“这就是为何让范广进京的理由吗?”
  范广辽东都指挥佥事入京,出任京师左副总兵官,石亨副将。
  宣府是总兵官杨洪主持大事,大同是因为朱祁镇敕喻紧急升迁为大同总兵官的郭登主持大局。
  而刘安,是之前的大同总兵官。
  石亨、刘安、杨洪、郭登,都是总兵官,唯独东北方向的总兵官孙杰,于谦在打仗的时候,提都没提。
  “臣不敢用他,怕招致灾祸。”于谦无奈的说道。
  历来大抵如此,有人为了大明拼死拼活,有的人前方吃紧,后面紧吃,有的人活着,但是他们已经死了。
  朱祁钰认真的看了半天,说道:“卢忠,你拿去,确有此事,那就办了吧。”
  留着他们吃大明的粮食吗?!
  他拿起了桌上的朱笔批红,递给了卢忠。
  于谦愣了愣,他只是想陈述理由,陛下居然查办。这实在是……
  这封奏疏,上面还有徐有贞的签名。
  这个都察院的扛把子,可以说是于谦的政敌,徐有贞是坚定的南迁派,而且身体力行,将妻儿老小送到了南方,于谦说往东,徐有贞必然说往西。
  但是在这封治罪的奏疏中,两个被查办的忻城伯、应城伯,却一致同意。
  能让于谦和徐有贞这两个政敌,握手言和,俩人合起伙来查办,可见忻城伯、应城伯多么不得人心。
  尤其是这个忻城伯赵荣不赴营操练,可不是一次两次,好在赵荣带领的军士,全都由孙镗训练都督军务,否则怕是要出大事。
  朱祁钰打开了第二封奏疏。
  “石亨功擢武清侯,杨洪功擢昌平侯,刘安复广宁伯,范广进指挥同知……”朱祁钰认真的看了一遍,都是因功进爵,名号都是奉天翊运,可以说是赏罚分明。
  他没有马上批红,而是问道:“这次参战的所有军士可有封赏?”
  奏疏里没有,朱祁钰才会发问,打仗的是军士,受封的是军将,他当然要问。
  “按制犒赏,无功不赏。”于谦立刻说道。
  他多少摸出了点当今陛下的脾性,当今陛下对普通军士尤为关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