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王直年岁已高,去年又因为和解祯期有点亲戚关系,被弹劾的差点下了台,本来她夫君这天官的位置十拿九稳,结果被一个后进的王翱生生给夺了去。
  这一下子,项文渊就是整日里有些魂不守舍,也变的有些癔症了起来,平日里他决计不会做出这等事来。
  只见这项三女儿依旧忿忿的说道:“不能让他有好果子吃!定要有一天,让他跪在我们家门前,求着咱们家嫁闺女!”
  崔氏一听这话,就惊恐的睁开了眼说道:“夫君,万万使不得啊,京师缇骑遍布,要是让陛下知道了,怕是……怕是……”
  “女儿!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想嫁给他不成?回屋去!这里没你说话的份儿。”
  “夫君,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项文渊恍然惊醒,京师首善之地,可是越是首善之地,越是危险,他要真的做点什么,要让陛下知道了,别说右侍郎了,能安稳的告老还乡都困难。
  “娘子说得对,不能做,不能做。”项文渊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这真是稍差一步,就被陛下当成典型了!
  项文渊有些心有余悸的说道:“我也是气糊涂了,本来仕途就不顺,女儿再一吵闹,就是心浮气躁,险些就给全家招惹祸患了。”
  项文渊又有些意难平的说道:“就这么放过他不成?”
  “你还想怎么样?还嫌丢人没够吗?”崔氏一听就急眼了,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说道。
  项文渊思前想后,将一腔郁闷,化作了一声长叹。
  “罢了,罢了,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之前我做左侍郎的时候,他们什么模样?现在又是什么模样?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啊。”项文渊有些颓然。
  崔氏又宽慰了几句,可是这事儿不是可以言语宽慰之事了。
  项文渊忽然面如土灰,哆哆嗦嗦的说道:“完了,完了,彻底完了。”
  “怎么了?”崔氏疑惑的问道。
  项文渊嘴角哆哆嗦嗦,莫名其妙的说道:“我不动手也会有人动手了。”
  他项文渊所料不差,有些人已经对李燧明里暗里动手了。
  讨好项文渊的人,是因为项文渊还是右侍郎,权势滔天。
  打算借着这件事是扳倒项文渊的人,更不少,他们等着项文渊倒了霉,空出这右侍郎的位置,只要项文渊掉下去,大家都可以挪一挪。
  所以这两种人,默契十足的形成了一股暗流,李燧就被安排了。
  李燧收到了两条坏消息,他的旧人……嫁人了。
  在他离开蜀中第七天的时候,那女子的家人,怕她们家里受到李燧牵连,逼着他的旧人嫁了人家。
  这让李燧怅然若失。
  第二条坏消息,则是李燧做了兵科给事中,去陕西行都司做检阅边事兵科给事中。
  检阅边事兵科给事中,类似的职位还有朱纯,就是在宣府做兵科给事中的那位画家,后来主持了宣府贡市的人。
  这个职位一般是给没有功名在身,恩荫来的官员做的。
  这两个坏消息压得李燧喘不过气来,他有些郁结,随后看着天空的眼神愈发的坚定,脸上的郁结消失不见。
  检阅边事给事中,就闯不出明堂来吗?
  而此时的胡濙笑来到了聚贤阁,找到了陛下,将此次进士如何安排写成了奏疏,送于了陛下。
  “下盘棋,手谈一局。”朱祁钰拿出了围棋,胡濙不会兵推棋盘,朱祁钰就和胡濙开始下围棋。
  朱祁钰的围棋技艺大概就是胡濙让出两只手,朱祁钰都不见得能赢那种棋术,胡濙想放水都没法放水。
  太菜。
  “陛下,吏部右侍郎项文渊,逼婚新科进士李燧,闹得沸沸扬扬,陛下可知此事?”胡濙一边下棋,一边说到了京中诸事,他这是设问句,陛下必然已经知晓了。
  在绝对忠诚的顺天府,连奸细都活不下去的地界,闹出这么大的舆情,陛下能不清楚?
  朱祁钰点头说道:“听说了。”
  胡濙感慨万千的说道:“李燧也倒了霉,去检阅边方,到陕西行都司做兵科给事中了。”
  陕西行都司在哪?就是河西走廊。
  从嘉峪关到景泰县的位置,就是陕西行都司所在,有三百军堡,除了官道驿路,一片荒凉之地。
  朱祁钰已经看完了胡濙的奏疏,自然知道李燧去了哪里。
  他想了想说道:“朕待会把他宣来,问问他自己乐意不乐意去,不乐意,再重新换一个便是。”
  胡濙长揖俯首说道:“大明有这等直臣,臣为陛下贺,陛下器重这等直臣,臣为大明贺。但是臣以为还是让他去便是。”
  “揠苗助长,反而苗不出穗,初入官场,就遭到了这等磨砺,日后若是磨了出来,必然是一把利刃。”
  被人针对从来不是坏事,在大明的官场上,最害怕的就是毫无作用,废物一个。
  胡濙不觉得去陕西行都司是一件坏事,这些年随着河套地区的全面收复,河西走廊正在恢复往日的热闹,这一发展,问题就多了起来。
  有个能臣干吏去陕西行都司也是好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臣说这件事,不是说李燧,臣说的是朝臣们的手段,还是太着急了。”胡濙一脸嫌弃的说道。
  朱祁钰一愣,疑惑的问道:“哦?此话怎讲?”
  胡濙摸了摸胡须嗤笑的说道:“假如要是臣做这件事,臣就暗搓搓的来,这么明火执仗的安排李燧,落到了下乘了。”
  “胡尚书说的是项文渊吗?”朱祁钰一愣问道。
  胡濙摇头说道:“项文渊那是失心疯了,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登门,丢了自己的脸面。”
  “臣说的是那些想要扳倒项文渊,和巴结项文渊的人。”
  朱祁钰了然,胡尚书又要说朝堂狗斗之术了,这是胡濙极为擅长的事儿。
  他笑着问道:“那是怎么一个慢慢来的法子?”
  胡濙下了一子,他围杀了陛下的大龙,已经赢了,但是作为裁判的兴安,却是动都不动。
  “这下策,就是眼下他们火急火燎的样子,把李燧扔到陕西行都司去。”
  “这中策就是慢慢来,先给李燧一个京官的印绶,然后挂着京官的印绶,这叫先礼。”
  “等李燧真的到地方了,那大计、入京述职,就是对付李燧的手段了。”
  “考评的时候,也不需要多么的低,每次一个中上评,李燧就得在外任官十五年以上了,这叫后兵。”
  “陛下日理万机,哪里还能记得这个人哩?只需要五六年的功夫,他就泯然众人矣了。”
  “李燧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朱祁钰眯着眼,想了半天,的确是如此,他疑惑的问道:“那上策呢?”
  胡濙不再下子了,十分平静的说道:“上策就简单了,把他扔进翰林院做翰林去。”
  “李燧是一个很有主意的人,而且是个实践的人,他不是丘濬那样喜做黄粱美梦,把李燧送入翰林院做翰林,比杀了他还难受。”
  “如此蹉跎几年,他自然就不是现在这个浑身傲骨的李燧,而是被磨得圆滑的李燧了。”
  这上策果然狠毒。
  把直臣磨的圆滑,可不就是把人骨头给打断了吗?
  于谦、王文、李贤,王翱这些人都和杨士奇发生了点摩擦,在外为官数十载,也是杨士奇一命呜呼,失了势,才算是入了京。
  把人外放,很难把人的骨头打断,那么多的磨砺,最后还是脱颖而出,那自然是锋芒毕露。
  但是扔进翰林院里做翰林,再多的傲骨,都能给他打断了,磨平了,成为圆滑至极的官僚。
  胡濙收完了自己的棋子,笑着说道:“现在这个火急火燎的样子,手段实在是有点寒碜,很……寒碜。”
  “什么是政斗?讲究个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之中,置人于死地,甚至其本人,都发觉不了,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才会疑惑,我怎么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眼下的文臣的手段之低劣,让胡濙只摇头,做不得李善长、胡惟庸,那至少做个夏元吉、杨士奇。
  这种低劣的手段,每次都让陛下看笑话。
  说到底,这帮人还在在正统年间为官,过得太安逸了,连文官们最基本的狗斗素养都退化了。
  胡濙不再谈论这些退化的文官,反而开口说道:“陛下,臣知道陛下为都察院总宪人选忧思,臣有一人举荐。”
  “谁?”朱祁钰的确在为都察院总宪发愁。
  陈镒说什么都不想干这个总宪了,三番五次的上书,想去鸡笼岛治水去。
  那么总宪谁来做?
  朱祁钰心中的人选,第一个是李宾言,本身李宾言就是佥都御史出身,胜任都御史也是应有之意。
  可是李宾言现在仰望星空、心怀宇宙,向往自然,一心想去天边看看,验证下地球到底是不是个球,对于这朝堂的政事,也不是很在意。
  第二个人选,自然是徐有贞这厮了,正好放在火架上烤一烤。
  可是徐有贞压根不肯留在京师,以国之大事为由,连夜扛着行李跑了。
  胡濙犹豫了下说道:“贺章,就是弹劾臣无德的佥都御史,他在云南干的不错。”


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里需要哪里搬
  胡濙的官斗术才是最顶级的。
  贺章在京师最大的事,就是弹劾胡濙,而胡濙现在举荐贺章为都御史。
  这总宪的位置,不是那么好做的,否则王文、陈镒先后两人,为什么要跑路?是王文和陈镒两人能力不行吗?
  是都察院的问题。
  胡濙推荐贺章,看似是为国举荐、不计前嫌,但是把贺章放在这个位置上,很难说没有把贺章放在火架上烤的想法。
  胡濙生动的演绎了一番,到底是什么才是润物细无声,什么才是杀人不见血,什么叫做对付你,你还要感恩戴德。
  贺章梦寐以求的都察院总宪的位置,胡濙就这么推荐了他,贺章还得对他感恩戴德。
  “胡尚书,贺章会不会名望不够?”朱祁钰想了想,贺章望浅,不如陈镒、徐有贞之流,这要是做了总宪,会出现什么局面?
  胡濙停下了手中准备下棋的手,平静的说道:“贺章在云南做的不错,他在云南巡按,先是弹劾了广兼土地的黔国公府。”
  黔国公府就是沐王府,就是朱元璋义子在云南的那个沐王府。
  黔国公府广兼土地,可以说是朝廷默认的举动,每次大举对麓川动兵的时候,云南地方的粮草等物,可是靡费破重,粮饷转运大半个大明,需要云南地方补充。
  黔国公府最鼎盛的时候,手中大约两万顷田亩,这两万顷田,就是兜底的存在,防止大军平定麓川的时候,出现粮草不济的情形。
  但是贺章到了云南,就打破了这种默契,他先后三次,弹劾黔国公府的违制兼并。
  现在的黔国公沐璘是旁支入的大宗,本身是定边伯一系,因为沐斌的死后,沐琮幼冲,只好让堂兄沐斌代镇。
  沐璘本就是代镇,被巡抚云南的贺章弹劾,也只是上书陈情,无奈至极,开始清退田亩。
  广兼土地到两万顷实在是违制,沐璘理亏不得不主持黔国公府的清退。
  第一次博弈是贺章为首的风宪言官大获全胜。
  清退的田亩去哪里,成了第二次博弈的关键。
  贺章认为应该清退给民,但是黔国公沐璘和家人商量之后,把清退的田亩,给了农庄法做官田,给了滇铜厂去经营。
  这就导致了滇铜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