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5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祁钰面色古怪的说道:“还有这等事,当初杨俊为国征战,为朕尽忠才无法归京,何来不孝子之说?这杨杰指桑骂槐,是想骂朕是吧?”
  “指斥乘舆,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卢忠不敢搭话,陛下显然对堕了昌平侯府威名的杨杰,有强烈的不满。
  这种不满都溢出来了,写在了脸上。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杨杰涉案,这昌平侯之位自然褫夺,还是给杨俊妥当,去宣吧。”
  “是。”兴安遣了一个小黄门去京外大营宣见杨俊。
  杨俊不知何事,用最快的速度来到了讲武堂聚贤阁,他还以为边方有异,需要他领兵支援武清侯,一路上脸色铁青,杀气腾腾。
  “末将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杨俊铿锵有力的喊道:“但有差遣,赴汤滔火,为君分忧!”
  朱祁钰上下打量了下杨俊,他还是看杨俊顺眼,这杨俊浓眉大眼,满脸英气,军伍之中那种雷厉风行的干练,浑然天成。
  “并无差遣,你看看这个。”朱祁钰将卢忠的奏疏递给了杨俊,朱祁钰怒其不争的说道:“你哥哥和堂弟杨京干的好事,京师禁赌,乃是历代铁律,公然违背,胆大包天!”
  “啊?”杨俊还以为是戎政,听闻不是出征,就非常失望。
  他从贵州凯旋之后,这才歇了三个月,就有点坐立不安,这大好年华,这不是白白浪费?
  他满是失望的打开了奏疏,看完之后颇为平静的说道:“哥哥爱财,做出这等事来,臣不意外。”
  “不过哥哥所做之事,和臣无关,还请陛下明鉴。”
  杨俊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他没做就是没做,自从杨洪薨逝之后,杨俊就和杨杰彻底决裂。
  作为当事人,他当初凯旋归京,得奇功牌,受封伯爵,何等荣耀?可是回到府中,他那个不成器的嫡子哥哥,给他设下了好大的埋伏,灵堂怒骂羞辱他,他的妻儿在府上的日子极差,等同于奴仆。
  一怒之下,杨俊彻底和杨杰决裂,凭着自己的军功,也争到世爵。
  “昌平侯之位归你了,这杨杰身为贵勋,公然违禁,朕容不得他。”朱祁钰点头说道。
  杨俊欲言又止,却不谢恩,一时间,聚贤阁的御书房里,有些安静。
  朱祁钰也不说话,等着杨俊自己说。
  杨俊硬着头皮说道:“臣正值当打之年,这世侯之位,臣可以自己立功封爵,臣不想恩荫,臣,自取之!”
  朱祁钰就知道杨俊还是有心结,他坐直了身子说道:“还对你父亲当初选了杨杰嗣爵有怨气吗?”
  杨俊面色赤红,但还是大声的说道:“子不言父过,臣只是觉得父亲选错了。”
  朱祁钰倒是知道杨洪为何不让杨俊袭爵,杨俊实在是太像杨洪了,戎马一生,最后能换到什么?
  杨洪事四朝,见惯了这大起大落,杨洪更喜欢那不做不错的杨杰,实乃意料之中。
  杨俊心里有怨气,这股怨气不是不得爵的怨气,人家自己有本身能挣到爵位,正如他所说,无须恩荫自取之。
  杨俊心底的怨气还是怨他爹选错了人,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朱祁钰十分严肃的说道:“杨俊,昌平侯位置兹事体大,事涉宣府、开平卫边军局势。”
  “宣府乃京师门户,开平卫此时正是我大明王化鞑靼大计之重地,你这昌平侯的位置必须得接住。”
  “事关江山社稷,容不得私情。”
  若是别的事,杨俊私请,朱祁钰也就恩准了。
  但是这件事在涉及到了杨杰那个在宣府的堂弟杨京时,就容不得杨俊小性子,也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了。
  鬼知道那杨京这么发展下去,会把宣府折腾成什么样。
  杨俊这人,心比天高,他傲是因为他有自傲的本钱。
  东胜卫炮药库被炸,他还打赢了来袭的瓦剌人,最终瓦剌人只能退出河套。
  “谢陛下隆恩。”杨俊俯首领命,他心气高不假,但国事为先。
  朱祁钰示意杨俊回营,接下来难堪的事儿,都由他处理,杨俊无须多虑。
  待杨俊走后,朱祁钰才看着卢忠说道:“卢忠,你带着缇骑去请这杨杰一家出府,府中一片落叶他杨杰也不能带走!”
  “想骂朕就光明正大的上奏疏骂,朕又不是不让骂,他杨杰指桑骂槐算什么?”
  卢忠领命而去,俯首说道:“是。”
  朱祁钰手里是一封李贤、李宾言、孙炳福的奏疏,松江府和应天府出现了新的财经事务问题。
  朱祁钰为何起意南巡应天,就是因为他察觉到了江南的财经事务问题,双李已经处理不了。
  “李贤想行钞法,解决钱荒问题,孙炳福因为钱太多了,除了投钱占股构建利柄之外,他还想放印子钱。”朱祁钰翻看着奏疏对兴安说道。
  李贤那头缺钱,缺到请旨行钞法解燃眉之急。
  孙炳福又太有钱,有钱到府库堆不下,吸储做的很好,银锭子太多,兵仗局日夜不停的铸造银币,勉强能吃得下宝源局的吸储。
  兴安端了杯茶水给陛下,惊讶无比的说道:“不是吧,又有钱荒了?这么快?”
  兴安可是知道陛下为了解决钱荒付出了多大的心力,这才安稳几年,这钱荒就又来了?
  “可不是嘛,临到头,还是金尚书赢了,大明又有钱荒了,而且缺的还不是一星半点儿。”朱祁钰颇为感慨的说道。
  金濂生前就一直问什么时候征伐倭国,因为倭国有金山银山,能够解决大幅度缓解大明钱荒之事,而且金濂还说,终有一天,陛下要在钞法和征倭之间二选一。
  金濂赢了。
  要么朱祁钰行钞法,要么想方设法加大倭银流入。
  否则大明财经事务就有崩溃的可能。


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
  “孙炳福做的很好。”朱祁钰合上了奏疏,他思考了许久才说道:“让户部部议一下,朕要加息。”
  加息,是一种常用的金融操控手段,与大明财经事务息息相关。
  加息有几种作用,分别是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降低民间借贷的利润、压抑通货膨胀、压抑消费、减少货币供应。
  在大明的语境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那些地主老财们,把从唐隋开始不断流入的白银,从猪圈里挖出来,存进宝源局中,成为大明银根。
  户部曾经粗略估计过,从唐隋开始一直到元末,持续流入白银大约有一亿两白银左右。
  兵仗局这七年来,一共铸造银币不到五百万银币。
  无论是钞法还是征倭,朱祁钰都需要提高大明宝源局的信誉,并且增加百姓储存的动力,加息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办法。
  现在大明的利率是3%,而民间的民信局还有钱庄,极不成熟,没有银库,更没有信誉可言,朱祁钰的宝源局优势很大。
  无论是征倭还是钞法,都需要大量的存银,没有真金白银,谁给纸钞背书,而这真金白银,就是最实在的背书。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如果有必要,年累计增加利息,比如一年期年化3%,五年期年化6%,这样的话,也可以大幅度增加百姓们储蓄的积极性。”
  “加息和定期,是朕想到的吸储的方法,朕想要解决钱荒,就必须要把这些散在民间的散碎银两放到银库里去。”
  兴安却犹豫的说道:“陛下,臣和内帑太监林绣、户部郎中王祜聊了很多,陛下,臣有话要说。”
  “现在兵仗局一年御制银币为一百二十万银币,这已经是极高的数字,大约等同于九十亿的永乐通宝,大约相当于两百亿的飞钱。”
  “但是陛下非但没能还清大明前面八十年的债,又欠钱了。”
  大明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朱祁钰的新经济一揽子计划实施以来,以新货币政策为核心的财经事务改革,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果。
  这些成果,正在大肆促进大明朝的财经事务的发展。
  财经事务的全面发展,必然造成需求货币的大量增加,而现在朱祁钰的兵仗局压制银币都供应不上大明总体需求,这才造成了钱荒。
  朱祁钰也知道这个情况,立刻说道:“兵仗局、宝源局在京师再开设两个官厂,前些年是因为银匠太少,现在兵仗局培养了一批熟练的银匠,可以再建新厂。”
  “这件事工部、户部已经在着手做了。”
  当年兵仗局不能扩大规模的原因,还是因为银匠太少,这些年兵仗局自己培养了一大批,可以再建一个新厂,缓解钱荒的压力。
  “治标不治本,陛下。”兴安小心的说道。
  朱祁钰靠在椅背上,叹息的说道:“是啊,行钞法可以一劳永逸,然后停十几年,宝钞变成废纸一张,受害的还是百姓。”
  “没有银根的宝钞就是废钞,朕知道钞法必行,但还不是时候。”
  印钞当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朱祁钰当然清楚。
  可是在依旧是小农经济的大明,行钞法,就是加重朘剥,最后还是加码到百姓的头上,必须保证大明国帑内帑的银子占大明银子三成及以上,才能印钞。
  至少攒够三千万两白银以上,才行行钞法。
  而且这不算每年的白银流入。
  朱祁钰在涉及到大明百姓的时候,就会变得格外的谨慎,丝毫不敢有一点冒进。
  无论是藩王、贵勋还是文臣,顶多闹闹意见,朝堂之上再波澜壮阔,也是朝堂上的风浪,和百姓们关系并不是很大。
  百姓们真的揭竿而起,朱祁钰会失道天下,煤山上的那个歪脖子树就是给他准备的。
  朱祁钰敲了敲桌子说道:“还是得征倭,谁让他有金山银山呢,金尚书是对的。”
  “怎么个征法,得拿出个章程来,像胡元那般,说风就是雨,打下来也守不住。”
  “让让讲武堂的诸多武勋和庶弁将研究下。”
  征倭并不是一件小事。
  倭国这个地方不大,战略纵深几乎等同于零,而现在倭国处于多事之秋,各地名田主对室町幕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敬畏,群寇并起。
  即便是如此,全面征倭,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朱祁钰更希望建立一个在倭国的买办政府,向大明最大程度的输送白银,毕竟倭国人跟懂的如何统治倭国人。
  把倭国建设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才是朱祁钰心中的最优解,倭国可没那个民族韧性,能够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
  榨干倭国所有的银矿之后,倭国将会变成无用之地。
  朱祁钰一直在寻找这种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大,袁彬等人在山野银山,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也成为了倭国的名主。
  大明还能等几年,若是钱荒加剧到朱祁钰无法控制,并且严重的阻碍了大明的发展的时候,朱祁钰也不得不全面征倭,为大明宝钞背书。
  “希望大明能撑到朕谋划成功的时候。”朱祁钰看向了东方,朱祁钰把季铎给派了过去,希望能够加速这一过程。
  兴安砸了咂嘴,陛下总是在低估大明百姓的承受力,他笑着说道:“陛下,大明自然能撑到那个时候。”
  “皇叔到大宁卫了吧,这官道驿路到大宁卫也就十多天的时间,这都三个多月了,皇叔怎么还没给朕写奏疏?”朱祁钰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嫡皇叔有一个月没信儿了,这是去哪里游山玩水了?
  兴安俯首说道:“皇叔出了北古口之后,车驾至大宁卫未入,而是转道去了兀良哈诸部的领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