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6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义勇团练,不直接作战,而是建立军队职业化,的确是当下大明武备不振的优解。
  而胡濙谈到军备不振谈到了边方修城贪腐问题。
  大明的边方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修城。
  军卒不用拼命,总督军务的文臣可以申请修城预算,然后上下其手。
  边方文武勾结,借修城之名,大派劳役谋取私利。
  武备不振,是一种洪熙之后,兴文叄涞谋厝唤峁竺骶赶衷谠诨夯夯指矗睹挥械叫枰宋膮'武的地步。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财经事务之事,这个是陛下尤为擅长的一块,胡濙并没有详谈,陛下精通此道,南巡的目的,一大半就是为了稳定大明经济。
  “胡尚书深谋远虑,于某佩服。”于谦听完了胡濙的一番话,真心实意的说道。
  让于谦夸人,是一件很难的事。
  陛下问,大明当以何亡,胡濙言五事,都是亟待解决的要务。
  朱祁钰、于谦、胡濙、陈懋、兴安五个位居庙堂之极高的五个人,在讲武堂的聚贤阁内,颇为认真的讨论着大明亡国之祸。
  次日的清晨,信鸽的哨声响彻天穹,奉天殿迎来了早朝,卢忠甩着净鞭,兴安甩着拂尘,宣读着圣旨。
  “近,风俗人情,尚奢竞奢,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亦有积重难反之几。”
  “朕,大纠结。”
  “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
  圣旨的内容就是大明亡国五事,圣旨读完,奉天殿上议论纷纷,朱祁钰并没有出声让群臣安静,而是任由他们讨论。
  亡国五事,朱祁钰并没有打算一次办完,各方面齐头并进,但必有侧重。
  这第一个侧重点,就是废除藩国,诸王永留京师。
  其实朱祁钰对封藩有自己的打算,按照胡濙的王化论,大明应有四方、六合、八荒之地。
  之前的封藩,都是封在四方之地,也就是大明目前疆域之内,而后封藩,朱祁钰打算都封到六合八荒。
  自洪武封王,建文削藩、永乐设藩禁,洪熙宣德加固藩禁,至景泰年间,藩国皆废诸王永留京师奉养。
  兴安轻轻咳嗽了一声,几个内番大声的喊道:“奉天殿公器之地,肃然!”
  在内番喊完之后,诸多纠仪官站直了身子,朝堂逐渐安静。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景泰三年,三王伙同逆贼作乱,南衙七省之地遍地狼烟,逆贼纠集三十万众,胁众附逆,朕痛心疾首南下平叛,已四年有余,每当想起,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当日朕天地坛下,孝陵之前,赐死三王,痛心疾首却不能不做。”
  “朕念亲亲之谊,诏诸王入京供养,以防歹人蛊惑利用,现如今诸王已然全数进京,朕以为诸国已名存实亡,故此废除藩国。”
  朱祁钰这番话,表面上大义凛然,实质上则是不要脸至极。
  他借着亲亲之谊的名头和景泰三年的大乱说事,实质上逼得群臣哑口无言,群臣议论纷纷,却不能反对,否则不等同于心里有鬼,时刻准备造反事?
  非刑之正的十宗罪,逆反乃第一罪,粘上了轻则掉脑袋,重则祸及满门。
  户部尚书沈翼闻之大喜,每年划给诸王的供奉,还有诸多王府挂靠的田亩,导致大明国帑损失重大,计省审计利刃高悬,沈翼不敢贪墨,但是谁会嫌钱多?
  陛下废藩国,他就可以在正赋这一块多下点功夫了。
  “可有人对此旨有异议?”朱祁钰问完之后,便看了一圈,看无人反对才点头说道:“送文渊阁传闻四方吧。”
  藩国的本质是分封制,而大明的统治基础是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本就有冲突和互补的对立统一。
  群臣缄口不言,实乃是这件事,一来是皇帝的家事,二来是陛下的逆鳞。
  陛下登基之初,瓦剌大军压境围困京师,登基第一年就杀了哥哥稽戾王,仅仅第三年,就有三王作乱,和陛下讨论亲亲之谊,藩篱之责,实在是打着灯篓上厕所,找死。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兴安一甩拂尘继续奉天殿朝议。
  陕西巡抚曹景报西安府、平凉府四月寒霜瘟疫死两千人。
  应天巡抚李贤、松江巡抚李宾言奏报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瘟疫死者七万七千余人。
  这一封奏报,引得朱祁钰雷霆大怒。
  陕西两府贫瘠之地死了两千,常州镇江松江,三府膏腴之地,死了七万七千人。
  朱祁钰立刻让人下旨申饬李贤李宾言两巡抚巡查不利,革除三府知府佐贰,永不叙用,一应官员按制查办,但有私纵决不轻饶。
  徐有贞乌江役夫五万八千多人,疏浚险滩十八处,乌江通行,大利西南。
  内地桐油、三七、煤炭、铜料等物价格开始下降,而西南方向的粮价、盐铁、绸缎布匹等价格大降。
  徐有贞忙完了乌江治水之后,马不停蹄人不歇脚直奔重庆府,开始督办四万里主干水路疏浚之事,一刻没有停歇。
  徐有贞乘船自六枝特区沿乌江而下,以身渡江开路,沿途大批百姓跪地痛哭,徐有贞停留之地,百姓无不蜂拥而至。
  徐有贞这万民伞收到手软,生人祠遍地都是,一如当初他离开靖安河套之时一样。
  “这徐有贞是想要把朕的奇功牌掏干净啊!”朱祁钰让兴安拟诏褒奖赐奇功牌一枚,头功牌近百枚,齐力牌五万八千枚以及一应恩赏。
  徐有贞除了上了一封请功簿之外,还乞申将这五万八千人择优两万人纳入水师。
  这两万人治水非常有经验,纳入工兵营也非徐有贞私情,乃是国事。
  朱祁钰朱批了徐有贞的奏疏。
  徐有贞这人,有野心不擅长朝堂狗斗,放出去治水,的确是一把好手。
  贺章站出来,一只手拿着笏板,另外一只手空空荡荡的朗声喊道:“陛下,臣有本启奏,臣请旨申严监司送迎之禁!”
  都察院不能再这么烂下去了,再烂下去,陛下真的要动手革除了!


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
  朱祁钰看着贺章,无论都察院下场如何,贺章这个人,朱祁钰还是非常满意的。
  贺章曾经用两个字,把朱祁钰给得罪过,当初大明天子甚至想过,直接把贺章给剁了。
  当年贺章弹劾胡濙无德,胡濙坦然接受反唇相讥,后来京察时,贺章就被外放到了云贵川为巡按御史,在离京之前,刘吉为贺章践行,贺章喝多了,说过一句:倍之。
  如何破坏新政,并不是明面上违背政令,而是借着忠君之名,加倍履行。
  比如大明官厂特区之事,真的倍之,借着凿山伐石之禁,大明立刻就会变成翻版的大宋朝,两百文买一斤煤炸,到那时候,朱祁钰什么新政都是摆设。
  万历十三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觉自己的风停了,雨停了,他又行了,废除了张居正包括考成法、一鞭法等一系列的新政。
  仅仅过了三年,万历皇帝就察觉出不对劲儿,他收不上来钱,也收不上来米粱,国帑内帑的粮钱如同泄洪一般减少。
  万历皇帝就把主意打到了西山煤窑的头上,打算分一杯羹,借着内承运库入不敷出的名义,顶着着乾清宫的名头,设了官窑六百多矿坑,这还没开始,立刻就有人不愿意了。
  柴米油盐,柴字当头,京师百万之众,这一日煤炭所需几何?利益又有多么庞大?
  万历皇帝本来打算分一杯羹,结果这乾清宫官窑刚设,立刻就开始有人兑自己手中的煤窑给皇帝,几乎是半送。
  万历皇帝龙颜大悦,结果这开井挖煤刚开始,京师煤价一日高过一日。
  朝臣们天天上奏请旨皇帝天潢贵胄,不要与民争利;窑民们整日里挖出的煤堆积如山,西山煤窑却没有银钱发劳动报酬;京师缺煤少炭,甚至闹出冻死人的消息。
  皇帝亲自开矿,一地鸡毛。
  最后万历皇帝只能妥协,革罢了乾清宫官窑,在卢沟桥设了税监抽分,不再自己动手挖煤。
  这税监后来又闹了几十年的光景,直到天启年间收回了天下税监太监,才算是了结此事。
  万历皇帝斗败,腿脚不好的他,大过年的就收到了御史一封指名道姓骂他这个皇帝的《酒气财色疏》,把万历皇帝骂的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
  万历皇帝大怒,招来了申时行奏对。
  申时行是文渊阁首辅,也是当初是张居正的佐贰官,本来申时行的性格远不如张居正刚强,混一天是一天的性子,申时行又亲眼看到了张居正求荣得辱的下场,自然更加不乐意为万历皇帝收拾人。
  申时行喜欢和稀泥,喜欢斡旋。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万历三大征是大明最后的余晖,之后萨尔浒之战被努尔哈赤打的大败,大明亡国颓势,就此铸成。
  万历皇帝在他失去了张居正后,压根斗不过群臣,眼不见不净,干脆不上朝了。
  倍之,是一种很可怕的手段。
  贺章对这种事门清儿,但是作为都察院总宪,风宪言官清流之首,贺章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伸过手,更没有带着人倍之。
  “准了,贺总宪竭力施为。”朱祁钰看着贺章那空荡荡的半个袖子,也不知道这个独臂大侠,到底能不能把都察院收拾停当。
  于谦、胡濙、贺章等人判断无误,大明皇帝正在逐渐失去对都察院的耐心。
  整个大明都在夏序之中,生机勃勃,都察院整日里把自己埋在冬序之中,跟不上趟儿。
  贺章所言的申严监司送迎之禁,就是严禁过路官员迎来送往。
  各地巡抚、镇守、地方三司、各府知府、知县事、粮官等等,在官道驿路上走的时候,如同土匪过境,甚至比土匪更甚。
  比如一地巡抚至地方巡查,按照当下大明风气,至少要迎来送往三五十里,像巡抚、镇守、地方三司,至少要百里出迎。
  驿站、地方官还要准备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看的伺候,最后走的时候还得封厚厚的路资盘缠,聊表寸心。
  到底有多厚,最少都是千两打底。
  这些个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好看的,路资盘缠,百分之百民脂民膏。
  贺章找了一件很麻烦的事儿,这件事很难办,但若是能办好了,的确能够肃清都察院风气,那大明的吏治可以再上一层楼。
  朱祁钰对贺章也很有信心,此人有手段、有心计、有能力,而且还能用到正地方。
  “臣谢陛下隆恩。”贺章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看着胸前的金色奇功牌,这是他用功绩换来的,而不是靠手臂,他挺直了腰板。
  都察院既然到了他手里,他绝对不会让这帮虫豸再这么无所事事下去!
  朱祁钰并没有怪罪贺章之前作为意见领袖,借着华夷之辩兴风作浪,政见不合罢了,上谏,这本就是都察院的职责,而且是很多朝臣、大明百姓的朴实的观点。
  公车上书,疏通言路本就是都察院的本职工作,贺章若是连这种程度的意见都不敢表达,这总宪的位置他也不配坐。
  “臣有本启奏。”都察院监察御史倪敬、盛昶、杜宥、黄让、罗俊、汪清等六人站了出来,倪敬朗声说道:“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赐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
  朱祁钰打眼望去,这几位监察御史都是朝中清流,这两句说的很好,不随便赐予财物,出游玩乐之事,不能非时而行,总不能中秋节不赏月去踏青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