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6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的农庄法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北,大多数都是一年两熟之地,而费亦应给出的应对策略,是全面推广农庄法。
  大明已经有了足够的掌令官组织农庄法。
  推广农庄法,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则是推行钞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农庄发行特定钞法,利柄论下本就有供给向改革,在农庄设供销行,将工坊生产的商品供应给供销行贩售。
  在农庄的发的宝钞,不可以在城内使用,如果要到城中购买货物,就需要在农庄兑换成为景泰通宝或者御制银币。
  发行在农庄的宝钞,面额自然不可能是一贯,单位一铜、五铜、十铜,这种宝钞自然没人仿制,因为无利可图,面额太小了。
  这是一整套的逻辑,用钞法系统性的朘剥农业剩余价值的同时,极大的缓解大明钱荒,工坊生产的商品也有了销路。
  此策之毒辣,朱祁钰一时间找不到形容词,只能用读书人去形容。
  “苦一苦大明百姓吗?”朱祁钰的眼睛看着鱼漂沉浮,一点都没有拉杆的意图。
  冉思娘也看出了陛下在思考国事,任由鱼儿拉走了鱼竿。
  费亦应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所期许之事,只苦一苦势要豪右,怕是不够的。”
  朱祁钰看着莫愁湖面,微风阵阵,卷起的波澜,一言不发。
  大明要从小农经济蜕变到商品经济的先决条件,就是大规模自由雇用关系的建立。
  小农经济本身就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的特定经济模型,势要豪右只有钱,没有人,他们也没本事把农民从土地上释放出来。
  英格兰等泰西资本阶级,用的法子是血淋淋的圈地行动。
  费亦应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朱祁钰还是想杀了他。
  “韩非子言: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费亦应的嗓音有点沙哑,他多少有点后悔,不应该上这道奏疏。
  革命,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即便是工业革命。
  旧贵族是代价,势要豪右是代价,百姓是代价,甚至连皇帝都可能成为代价。
  小农经济蜕变和工业化的道路,从来都是血淋淋的。
  朱祁钰似乎是在对费亦应说,也似乎是在对自己说:“朕最怕的就是形成依赖,今天钱荒就让农庄里的农民买单,四时之序循环不止,每一次冬序都让农民们买单不成?”
  “陛下,农庄法会败坏的。”费亦应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农庄法是的根本是一个个的集体性质的农庄。
  而这个集体终究会像军屯卫所一样败坏,朝廷并不需要担心农庄会成为民乱的基础,因为到那个时候,农庄已经不复存在了。
  朱祁钰撇了一眼费亦应,点头说道:“不愧是读书人。”
  自从费亦应到了之后,一直装糊涂的于谦,也刚好看完了费亦应的奏疏,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未尝不可。”
  “推广农庄法本来就势在必行,正好借着冬序,把农庄法彻底铺开。”
  “费学士了解势要豪右,可是他不了解农庄法,臣了解。”
  “这场博弈之中,谁输谁赢,尚未可知。”
  “陛下啊!刘伯温曾言: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第六百六十三章 贯城塞拥 流言四起
  大明最大的财富,的确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他们尽心尽力的劳作,一年到头也就是赚点口粮。
  按照朱瞻墡的公德论而言,大明脱离了小农经济蜕变,受益的是整个大明所有人,那么所有人都要为了这种蜕变付出代价。
  哪怕是皇帝。
  朱祁钰有很多话想和路易十六沟通,毕竟路易十六也是小农经济蜕变的代价之一。
  但是那也得路易十六有个头不是?
  所以,让百姓承担小农经济蜕变的一部分代价,也算是最普通的百姓的义务之一。
  朱祁钰总计有两个担心。
  第一个就是百姓承担了代价,付出了自己的农业剩余价值,最后享受不到小农经济蜕变的效益。
  做蛋糕的时候喊着集体奋斗,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钢,团结是铁,等到分蛋糕的时候,却摇身一变,变成了沈不漏,一分不漏。
  第二个担心,就是路径依赖。
  不分蛋糕也就算了,还要年年搞下乡,让百姓一次次的为冬序买单,把人敲骨吸髓的朘剥,最后再清理一下低端人口,天朗气清,国泰民安,一切岁月静好。
  而费亦应揭露了一个残忍的事实,那就是农庄法必然如同军屯卫所那般败坏,农民的合力消失,最后农民只能予取予夺。
  站在大明师爷的立场上,费亦应显然是个很厉害的师爷。
  工业化进程一共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建立血腥的殖民地,对未开化的殖民地的外番,进行朘剥,矿产、植被、特产、劳动剩余等等,进行血腥的积累。
  对于朱祁钰而言,他首先是大明皇帝,他根本不会顾忌外番蛮夷的死活。
  另外一种模式,则是苏慈宗模式。
  建立集体农庄,朘剥农业剩余,形成剪刀差补充工业,将农业剩余和廉价的工业品出口换取外汇,用外汇换取技术、机械设备等等,加大工业化投资,最终完成工业化进程。
  于谦颇为认真的说道:“陛下,臣之前就曾经提议过,扩大农庄法的推广,在农庄法内搞一些村寨工坊试行。”
  “大明的百姓们,只要能够组织起来,就如同奔流不息的大江,势若万钧!”
  于谦对这一点极为肯定。
  他认为在这一场博弈之中,大明的老百姓们并不见得就完全不是对手。
  这段话里有一句潜台词,就是只要陛下不拉偏架,大家同台竞技,谁输谁赢,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朱祁钰沉默不语。
  集体农庄,或者说大锅饭,并不是旱涝保收在一个锅里吃饭,它是一整套的主要按劳分配,次要按需分配为主的集体合作经济模型。
  它有工分的同时,还有总结批评,村中的恶霸懒汉都会被送到军中进行远戍,还有自成体系的监察系统,百姓们通过掌令官可以反应真实情况。
  无论是大唐的府兵制,还是大明的军卫法,还是苏慈宗的集体农庄,亦或者公社,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不利于阶级固化。
  一切不利于阶级固化的政策和社会模型,都会急速败坏,因为不利于阶级固化意味着不符合占据了分配地位的肉食者的利益。
  肉食者即便是不故意破坏,也会刻意纵容。
  这个肉食者包括了地方喜欢买地的地主、好吃懒做的恶霸、喝兵血的世袭庶弁将、兼并土地的科层制下的各级缙绅、大肆接纳挂靠土地的寺庙道观及王公贵族、一直想要挖大明墙角的势要豪右。
  当然也包括了只是庸人的皇帝。
  将军的儿子只能是将军,不能做元帅,因为元帅也有儿子。
  而最底层,最穷苦的百姓,是承担代价的那批人,农庄法,就是把他们聚拢在一起,形成合力。
  拥有了合力,就拥有了和肉食者对抗的先决条件。
  本就盛行武装抗税的大明百姓,有了农庄法的合力之后,这种合力就会让肉食者颤抖,自然不利于阶级固化。
  刘基刘伯温、于谦于少保他们提出的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本身就是一种公德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用这种团结的力量做刀,在分蛋糕的时候,狠狠的切下一块来,就是于谦今日劝谏的主题。
  于谦不止一次的阐述过他的这种观点。
  大明曾经拥有过这种力量,而后大明抛弃了。
  皇帝本身,应该致力于阶级固化,因为只要阶级永久固化,他的皇位就千秋永固。
  没人造反的世界,对于皇帝而言,大约就是最好的世界。
  所以,朝臣们骂大明当今天子朱祁钰是个亡国之君,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朱祁钰敲着桌子,忽然问道:“农庄法这是第九年了吧?”
  他的鱼竿都被鱼给拖走了,但是他毫不在意。
  于谦俯首说道:“回陛下,的确是第九年了,那些六七岁的孩子,现在都长大了,不能说识字,但是自己的名字还是会写的。”
  “农庄法也仅仅是吃饱而已,还是撑不起来读书识字。”
  于谦的意思,朱祁钰听懂了。
  小农经济蜕变,要从农民的蜕变开始,而农民蜕变的开始,就是从教育入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需要钱的,即便是穷文富武,读书也是需要笔墨纸砚,需要束脩、需要书籍,需要人力物力。
  而农庄,现在太穷了。
  农庄法只要能够坚持二十年,不败坏,于谦就相信,大明会真的江山永固,日月山河永在。
  国家之制这块,于谦真的很懂。
  于谦也很庆幸,陛下也很懂,大明皇帝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做出了决定说道:“农庄法在南方各省推行,朕准了。”
  “农庄法行钞法之事,朕也准了。”
  “但是农庄法钞法最大面值不得超过十枚景泰通宝,也就是二斤白粮。”
  小额钞是防止钞法败坏的好办法。
  面额太小了,小到做假钞会赔本的地步。
  大明宝钞局是依托于大规模印钞降低成本,才能够勉强做到不赔的地步。
  让农庄法形成合力可以,但是过度朘剥不行。
  小农经济蜕变的核心是农民,过度朘剥农民,农庄穷的叮当响,那还谈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农民得不到蜕变,还谈什么小农经济蜕变?
  费亦应嘴角抽动了下,心中默默为势要豪右默哀,这场还没开始的博弈,陛下一开始就拉了偏架,他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于谦上下打量着费亦应,颇为认真的说道:“陛下,南巡之事,让费亦应跟着臣做个司务,在臣身边查漏补缺?”
  “臣不了解势要豪右,但是费学士知之甚详。”
  司务是正经的从九品官阶。
  费亦应刚考完了进士,按照规矩至少应该在翰林院担任文选郎学习政务,仍然不算踏入了仕途。
  虽然只是从九品的司务,但也是正式踏入了官场。
  而且还是做于少保的司务。
  朱祁钰看向了费亦应问道:“费学士意下如何?”
  费亦应哪敢有什么意见?大明皇帝和少保的共同决定,他哪敢有意见?
  而且费亦应乐意之至,跟着于少保当司务,几乎等于一步登天。
  陛下和于少保,还是顾念了他在倭国配合袁彬、岳谦、季铎等人的行动。
  这是给他机会,他当然要把握住。
  朱祁钰在南湖别苑歇息了半个月。
  而这半个月,江南的势要豪右们都在眼巴巴的看着南湖别苑,不知道陛下这第一把火,到底要烧到哪里。
  很快,仁和夏氏大案浮出水面。
  夏时正的种种不法行径,被朱祁钰张贴了黄榜示众。
  在岘港搞杀猪盘、在海上养海盗、家人义子过千、私藏强弩甲胄、伙同兴海帮在杭州府上下活动、杭州府知府衙门级仁和县衙被一网打尽。
  这一系列的消息传来,让人目不暇接。
  仅仅斩首示众就超过了千余人,人头滚滚,就在天地坛下斩首,血流成河。
  流放鸡笼岛超过五万余人。
  而此时流放鸡笼岛的罪民已经超过了十七万!
  到了这里,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把火烧已经烧红了半边的时候,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仅仅是个开始。
  数千缇骑在官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