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兴安来到于谦府中,就看到了于谦身上的墨迹,兴安赶忙说道:“传陛下口谕,就料到于少保刚回京,还要为国事辛劳,特下旨:明日再看。”
  朱祁钰管的很宽,连于谦的休息也要管。
  其实朱祁钰是抱着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的心态,让于谦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更长久的为大明发光发热。
  于谦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不在京师这俩月陛下倒是没闲着,给他的府上塞了不少的仆从,按照一品大员的规制,校尉、门房、文书、杂役、后院丫鬟等等一应配全了。
  于谦现在颇有一些一品大员的味道了。
  兴安将敕喻交给了于谦,低声说道:“于少保,不是咱家多嘴,最近陛下一直看《出师表》,时常感慨诸葛孔明,命陨五丈原,汉室自此凋零。”
  诸葛亮命陨五丈原的时候,享年五十三岁,过完年,于谦就五十二岁了,朱祁钰在借着兴安提醒于谦要注意身体。
  兴安继续说道:“陛下说,这诸葛孔明之后,还有蒋琬可以托付,即便是蒋琬之后,亦有费祎可托,可是大明呢?”
  诸葛孔明在五丈原之战时,已经知道自己病重命不久矣,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去询问:若公百年,谁可任大事者?
  诸葛亮说是蒋琬。
  李福又问蒋琬百年之后呢?诸葛亮说是费祎。
  但是李福再问费祎之后呢?
  诸葛亮久久没有回答,只留下了一声重重的叹息。
  但是此时的大明土木堡惊变,京师在廷文武社损了三分之一还多,王直孱弱,徐有贞投机,若是于谦真的病倒了,大明去哪里找个可任大事者呢?
  于谦长揖稽首说道:“臣谨遵圣诲。”
  “但是眼下当务之急,讲武堂的名单迫在眉睫,眼看着要过年了,这讲武堂的名单还在兵部文渊阁打转,实在是……有愧陛下之信任。”
  石亨、杨洪、范广、孙镗等人,一致认为,应该以军功论,既然于谦走之前定下了军功册,就按着军功册往下摸,摸到哪里算哪里。
  但是勋贵、外戚、都察院都认为应该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此乃八议。
  八议是《大明律》中规定的勋贵、宗室、官绅的法律特权。
  这八种人犯罪,法司皆不许擅自鞫问,实封奏闻,取自上裁。
  这个时候,讲武堂的第一批未来一定飞黄腾达的学员名单,那自然是展开了极为激烈的角逐。
  于谦为何说有愧陛下之信任?
  军校早就说好了,杨洪一直在督办,校舍也建好了,甚至教习都选好了。
  名单却迟迟确定不下来,陛下的政令迟迟无法推行,作为臣子自然是有愧的。
  京营最近的议论也不少,于谦刚回京就听到了杨洪、石亨等人的抱怨。
  石亨要不是看到了于谦的疲态,早就开始骂街了。
  兴安露出了一个胸有成竹的笑容,他神秘兮兮的说道:“名单的事儿,于少保不用多虑,陛下自有打算。”
  于谦愣了愣,就连他都觉得十分棘手的事,难道陛下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了吗?
  讲武堂的名单里,连他都挠头。
  如果先八议后功勋,那陛下振兴京营的举措,就是再加十个熬硝营,都是白费事。
  军心立刻涣散,别说出征迤北,瓦剌人再至京师,能不能打出这次京师保卫战的大胜,都不好说。
  如果先功勋后八议,那军心大振,但是陛下这边又怎么止的宗室、勋贵、外戚、官绅的反对呢。
  这事,麻烦咯。
  “陛下已经有了决策吗?”于谦好奇的问道。
  兴安卖了个关子,笑呵呵的说道:“明天早朝,于少保就知道了。”
  于谦一甩袖子,严肃的说道:“你这个大珰,在这里跟我打哑谜!这要是误了陛下的大事,看你怎么办!”
  兴安笑出了声,俯首说道:“于少保早些休息,咱家就先回去了,不是咱家不说,是陛下不让咱家说啊。”
  “于少保就是再吓唬咱家,咱家毕竟是陛下的大珰,砍了咱家,那也不能说。”
  于谦一听气的直摇头,陛下这打起了哑谜,弄得他好奇的不行。
  这么棘手的事,陛下准备如何解决呢?
  而且看兴安一脸信誓旦旦、信心满满的样子,看起来,陛下真的找到了妥善的解决办法。
  于谦站在了庭院里思忖了半天,最终摇了摇头,他忽然想起了诸葛亮。
  诸葛亮将国事托付给了蒋琬,又托付给了费祎,李福再问还有谁的时候,诸葛亮沉默许久叹气。
  其实诸葛亮当时最想托付的人,应当是刘禅吧。
  诸葛孔明的不幸,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孔明先生,用了那么多年去培养了刘禅,却只是一个守成之君,三国鼎立之时,守成之君,是无法守成。
  不过于谦,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了,陛下压根就不是守成的人。
  他回到了屋内,看着书桌上未写完的奏疏以及没看完的公文,最终摇了摇头,走向了卧室,准备休息,陛下既然说要试试,那就试试。
  反正有他兜底。
  真的出了什么事,他在京师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只是他非常好奇,陛下到底打算怎么解决这份名单。
  “今天不熬夜了吗?”董氏看着于谦在洗漱,颇为惊讶的问道。
  于谦甩了甩手上的水,满是笑意的说道:“陛下管得宽,不让熬夜。”
  “你倒是听陛下的话,我这个婆娘说一千遍一万遍,都是白说!来把药喝了。”董氏摇了摇头,拿出了鲜竹沥的瓷瓶递给了于谦。
  于谦一口饮下,奇怪的问道:“这是新药?”
  董氏指了指角落里盛放瓷瓶的箱子说道:“那是,陛下今天专门送来的新药,以前的那些,虽然天气冷还没坏,但是陛下说不够新鲜了,就给你换了。”
  “每天三次,每天都会送过来。”
  “陛下是不是信不过你啊?”董氏有些奇怪的问道。
  于谦一愣,眉头紧皱的说道:“何出此言?”
  董氏颇为担忧的说道:“这每日送药来,万一你存了别的心思,陛下可不就可以……”
  于谦立刻打断了董氏的话,无奈说道:“妇人之见,陛下真的要防我,门前的校尉何故要从京营里选,而不是从锦衣卫里选呢?”
  “莫要庸人自扰之。”
  当今陛下的心思,不是个不好猜的人,这个年轻的天子,朝气蓬勃一直想做些事情,而且都做到了。
  只要他不作出危害大明,危害这个天子的事,于谦就料定了自己不会和天子发生冲突。
  这是一种为官数十载的直觉。
  如果换做是朱祁镇当皇帝呢?
  于谦摇了摇头,他想都不敢想。
  眼下京营二十二万都算是他的帐下,若是朱祁镇是皇帝,他焉有命在?
  “切莫到外面说这些,多少双眼睛盯着我呢,你要是到外面说了,那咱们家,就毁了,知道了吗?”于谦十分严肃的说道。
  董氏不住的点头,她是担心啊,自己丈夫位高权重,这要是引起了陛下的猜忌,那岂不是天翻地覆?
  “知道知道,我就是在家里跟你说,跟孩子们都不敢提这事,我一个妇道人家,又不懂朝堂,我不问你,我问谁去?”
  于谦看着那箱子,再联想到岳谦询问自己的那几个问题,却是露出了一些笑容。
  他还是不放心的说道:“也叮嘱孩子们,不要到外面乱说,不要授人以柄,咱们现在是烈火烹油,一旦有什么僭越之事,就会被人利用。”


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蝉
  朱祁钰对于谦是极为放心的,至少于谦不想当高澄,更不想当曹操,于谦更想当诸葛孔明。
  晨钟暮鼓,随着谯楼的更夫、火夫敲着梆子,告诉大明京师已经五更天的时候,朱祁钰已经来到了大明门外,继续骑着马直到奉天殿前。
  今天就办一件事,公平!
  确切的说,那就是京师讲武堂的第一批学员的名单。
  随着在廷文武的有序上朝,朱祁钰坐直了身子,接受了众多朝臣的朝拜。
  于谦在左,王直在右,六部尚书、都察院和九卿紧随其后。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兴安照例喊了一嗓子之后,退到了角落里。
  朱祁钰静静的等待着朝臣们,像往日一样吵得不可开交。
  其实杨洪、石亨、范广等人都属于新晋的勋贵,但是他们的爵位,朱祁钰并没有赐下世券。
  赐下世券,则世袭罔替,若是子孙犯错,可凭券勘合,折功抵过。
  但是新晋的这批侯爵,都是没世券,他们还没有实现恩荫子孙。
  朱祁钰为什么还没有赐下世券?
  这就涉及到了大明律了。
  凭券勘合,折功抵过,没问题,朱祁钰不打算吃掉武将们的功劳。
  大明律禁止蓄奴,但是挡不住朝臣们钻空子。
  大明律禁奴,比美利坚的废奴法案早了好几百年。
  但是禁奴这件事,阻挡不了朝臣们钻空子,他们以义子义女为名,广收奴仆。
  到了明末的时候,谁家里没有上千的义子?
  世券的庇护,法司不得拒捕,这就导致了这些家里的义子们,没有了约束。
  朱祁钰打算把子孙犯错,可凭券勘合,范围圈定在承袭爵位的子孙之上。
  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改动,特权可以给你,大明君天下的时代,有特权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范围得圈死了。
  不能家仆犯错了,朝廷命官却无法拘捕,这不公平。
  朝堂上的局势,有些微妙。
  老勋贵,因为土木堡惊变,譬如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都战死沙场,他们的儿子,还未世袭爵位。
  新勋人数可不少,朝堂上居然你来我往,相持不下,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朱祁钰在等朝臣们先开口。
  新勋贵们都左看看右看看,一个个闭口不言,于谦不在京师他们吵吵两句还行,于谦已经回京,自然不能喧嚣奉天殿。
  老勋贵们则是眼观鼻、鼻观心如同老僧入定一样,一言不发。
  奉天殿内,一时间诡异的安静了起来,一个个都揣着明白装糊涂。
  为何?
  于谦没有表态,陛下也没有表态,他们真的有点拿不准。
  兴安见状,再次从角落里出来,大声的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现在的状态所有人都憋了一肚子话,但是没人敢开口说话。
  于谦更是不为所动,陛下既然有自己的决断,他自然不会过分的干扰。
  徐有贞脚一跺、心一横,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奏。”
  徐有贞要带头冲锋了吗?
  徐有贞继续高声说道:“山东阳谷,沙湾河段已然决口四年有余,前后十四余治者,皆无功而返,水患滔滔民生不振,百姓背井离乡惶惶不安,若丧家之犬!”
  “臣斗胆请旨,请赐臣前往沙湾河段修筑堤坝,以彰陛下之恩泽。”
  满朝文武一愣,徐有贞居然说的是治水的事,而不是讲武堂名单之事。
  朱祁钰对这件事也是颇为在意,他认真的想了想说道:“徐卿的治水疏朕已经详细看过,和山东张秋县令的奏疏仔细核对过,条条在理。”
  “但是朕还是以为,徐卿到了地方,再实地考察一番,空谈误国,调查之后,再具体上个奏议,所需物力财力,据实已报,是为生民之功。”
  徐有贞长揖在地大声的喊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