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7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各负盈亏、上交七成利润,自留三成,殿下,这账,算不过来的。”
  沈翼天天算账,他清楚的知道算账想算明白,有多麻烦,这么庞大的、依托于农庄法的五级购销的官铺,那得多么庞大的账目?
  吏部尚书王翱看完了之后,感慨的说道:“殿下,恕臣直言,这官铺会因为这无法监察,最后变成藏污纳垢之地。”
  “而且会有很严重的冗员问题,即便是农庄和乡不设官吏,但是这县州府省朝廷能不设官吏?”
  王翱就是反贪厅的郎中,他专门反腐抓贪,这官铺天然滋生贪腐。
  其他的明公们,也都是对这个官铺,持反对意见,难度太大,甚至成为某些人朘剥百姓的新手段。
  朱瞻墡面色不善,开口说道:“孤当然知道难度极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百姓需要啊!”
  “多少农户家中的菜刀都是世代相传;犁具用了数十年,坏了修,修了坏,却没地方买新的;家中的纺车也是破破烂烂,跟城里那些工坊的纺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纺出的纱线,地里长出的作物,只能低价卖给进村寨收货的扁担郎。”
  “杨铁一家甚至只有两条裤子,杨春杨夏两个大姑娘,甚至在家里只能光着腚!”
  朱瞻墡越说越气,厉声说道:“收租简单,卖地简单!”
  胡濙缓缓的睁开了眼睛,看着剑拔弩张的气氛,笑着说道:“殿下消消气,消消气。”
  “殿下是为了大明百姓设身处地的照想,群臣也是为了大明百姓照想,大家都是为了大明好不是?”
  斡旋,是一个师爷必备的技能,很显然胡濙是个合格的师爷。
  在监国和群臣的意见相悖的时候,就需要师爷出来斡旋彼此之间针锋相对的气氛。
  面红耳赤,那是吵架,不是盐铁会议。
  胡濙看朱瞻墡面色平和了一些,才开口继续说道:“我常与尼古劳兹坐而论道,他总是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也总跟他说,罗马不是一天就灭亡的。”
  坐而论道,就是要往对方肺管子上戳,否则怎么能论出道来?


第七百一十七章 谨防嫡皇叔被造反
  胡濙看着诸多朝臣,沉默了片刻,继续开口说道:“诸公,君臣上下恻怛之心,方能仁义皆施。”
  襄王朱瞻墡从入门就开始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好好的夸了一下陛下。
  而后胡濙又用南宋田制变迁,进行了一番长论,甚至得出了陛下是个仁君圣主的结论来。
  随着农庄法的缓缓推进,大明皇帝的新政,终于伤害到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
  陛下在京师之战打完之后,陛下推行了几个新政。
  有吏治的考成法和《宪纲事类》九十五条,成立反腐司反腐抓贪那是祖宗成法,陛下没把人剥皮揎草,也算不上虐。
  有新货币政策,这个政策下,是在计省和户部共同管辖的大明银庄所下辖的宝源局、宝钞局和兵仗局完成,具体而言则是御制银币、景泰通宝和宝源局纳储票证。
  海陆并举之下,还有大明官厂的恢复和开海,市舶司对商舶的管理,并且再次开海,恢复水师,讨论海权。
  以及最近在推动的以工代赈,这在大明人的理解里,就是隋炀帝大兴土木,朝士们骂两句亡国之策亡国之君,再背地里骂两句大皇帝真有钱之外,也说不出什么。
  但是田制的农庄法,这个在最初看起来和军卫法并无二致的田制,随着讲武堂和讲义堂的天子门生不断增多,终于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
  这是陛下的万夫一力,这是陛下的天下无敌。
  新政的不断推行,终于来到了矛盾激化和针锋相对的时候。
  大明皇帝前往江西‘白没’十八宗族的田产去了,这让朝中多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襄王和礼部尚书为大明皇帝洗地,其实就是团结队伍,统一人心,防止忠诚的顺天府不再忠诚,那会出大乱子的。
  毕竟人心散了,队伍就没法带了。
  胡濙斟酌了一番开口说道:“我大明以业著籍,曰: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又云:凡军、匠、灶户,役皆永充,皆世袭。”
  大明的户制一共是三大类,民、军、匠,而军户、匠户和灶户(匠户的一种)的差役,是世袭的。
  其实大明还有一种户籍,叫贱籍,被流放之人和教坊司的娼妓,以及没在大明编民齐户的蛮夷,都是贱籍。
  “诸位可知,两宋户制是何等模样?”胡濙抛出了一个问题,看着所有人。
  朱瞻墡有些迷糊,这说建立官铺之事,怎么又绕到了大明户制和大宋户制的区别之上了?
  户部尚书沈翼稍微回忆了下,立刻说道:“两宋的户籍分为主、客户,有常产者为主,无常产者为客。”
  “又以常产多寡,分为五等户,州县公吏的官户与一等、二等户,为形势户,就是势要豪右之家。”
  按照陛下的说法,这类的人就是占据了分配地位的肉食者。
  胡濙含笑说道:“那乡村户和坊郭户呢?乡村户为五等,那坊郭户分为十等,敢问沈尚书,这个坊郭户,这十等又该如何划分?”
  沈翼不明所以的回答道:“住在县州府城池外民舍草市的为下二等户,有产则为九等主户,无产游堕赁舍而居,为十等客户。”
  “住在外城的分为上中下三等,住在内城又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
  “住在城里的大部分都为主户,以居住坊不同划分。”
  “这和官铺法有何关系?”沈翼对户制自然是聊熟于心,所以回答的速度很快。
  胡濙看着沈翼说道:“乡村户和坊郭户,分主客,乡分五等,坊郭十等。”
  若以大明京城为例,这东城西城为内城,则为甲乙丙丁戊五等户,距离核心地区越近,则门第越高。
  一等户自然是大小时雍坊的官户。
  若是住在外城则为上中下三等户,距离内城越近,则门第越高。
  城外民舍和游堕之民,则为下二等户,居无定所,受雇于城中的老爷们,做牛做马不说,还要被坊郭户骂成臭要饭的。
  胡濙看着沈翼再问道:“沈尚书,城外民舍和草市的下二等户人数最多,他们从何而来?”
  沈翼愣愣说道:“自然是……乡村户里失地的百姓。”
  胡濙嘴角勾出了一个笑意说道:“官铺既然困难重重,那不办也行,把乡村户赶到城里来做下二等户讨饭便是了,两宋就这么做的。”
  沈翼摇头说道:“那怎么行呢?咱大明又不是两宋。”
  “咱大明税赋课役还是以正赋为主,两宋的税赋课役是按等输纳,不一样的。”
  “《崇宁方田令》定:诸州县寨镇内屋税,据紧慢十等均定,并作见钱。曰:日来坊郭十等之法。”
  “据此,两宋划分坊郭户十等的依据主要是屋税,咱们大明就没有乡村户、坊郭户,这户制不同,把百姓赶到了城里去,怎么收正赋呢?”
  胡濙这才图穷匕见的说道:“我大明眼下虽然没有宋制,但也在这么做啊,所以税基才会萎靡,正赋累年灾逋蠲免啊,沈尚书!”
  “我说的是两宋,未尝不是在说大明!”
  沈翼终于回过味儿来,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我同意官铺法!办,再困难也要办!必须办!”
  无论如何,沈翼也不能接受,收不上来税赋!
  胡濙看向了兵部尚书江渊。
  江渊想了想说道:“办,军卫法败坏后,大明军户逃户者众,眼下京军征兵,大抵来自农庄法的义勇团练,我同意此事。”
  王翱对着襄王朱瞻墡说道:“殿下,臣只是说会有冗员和贪腐问题,并没有说不同意官铺法,反腐抓贪是要一起做的,而且要从重从严,否则就是朘剥百姓耳。”
  六部尚书之中已经有三位明确表示要办。
  刑部尚书俞士悦向来有些墙头草,他见风向变了,想了想说道:“理当厘定法例,有法可依,而不是如同草原上的荒草一样,野蛮生长。”
  胡濙这才开口说道:“官铺法难,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一点一点来,先从顺天府开始,再由点及线,由线及面。”
  “缺少打算盘的,就培养打算盘的;制度不完整,我们可以随着增补;缺少监察,可以让计省多担一些担子。又不是今日定法,千秋不移。”
  胡濙斡旋了襄王和朝臣们剑拔弩张的关系,又以两宋户制为例子,告诉朝臣们,大明没有办法,也做不到像两宋躺在户制上收租子,也没有那么多的官田扑买,像是个朝廷的样子。
  说服了户部尚书沈翼之后,胡濙再次闭目养神。
  朱瞻墡想了想说道:“此事今日议定,就呈送陛下,皆由圣裁。”
  官铺法既然多数同意要推行,那自然是好好商量定制确权。
  三代之上,讲斗斛、权衡、符玺、仁义,大明此时讲行制、厘法、确权、量度。
  其实就是商量规则和制定规则,确定了规矩才好办事。
  这次的盐铁会议开的时间很长,各抒己见,吵得很凶,但最后还是拿出了一份可行性奏疏,襄王检查无误后落印送与了水马驿。
  群臣们离开了整个盐铁会议厅,而朱瞻墡、胡濙、罗炳忠、刘吉则单独留了下来。
  胡濙岁数大了,如此长时间的会议,把他熬的够呛,中途就睡着了,一直睡到了会议结束之时。
  人走光了,胡濙就醒了。
  胡濙到底睡着了,还是没睡着,在场的人,只有胡濙自己心里清楚。
  “人老了,精神头就弱了,让殿下见笑了。”胡濙略微有些歉意的打了个哈欠。
  朱瞻墡犹豫了下说道:“胡尚书辛苦了,孤有些事儿想不明白,还请胡尚书解惑。”
  胡濙颇为严肃的说道:“臣倒是知道殿下想问什么。”
  “臣斗胆,敢请问殿下,殿下对于陛下而言,是什么?”
  这个问题把朱瞻墡问迷糊了,他的身份一直很明确,他是嫡皇叔,是陛下离京之后的监国,他满是迷糊的看着胡濙。
  摆脱枷锁看清楚自己到底是谁,这件事本来就很难,朱瞻墡是无我之人,他一心求活,但是他并不是真我之人。
  胡濙想了想说道:“殿下啊,朝中有降袭制,陛下在南衙主持农庄法,双管齐下,矛盾激化到了如此地步,殿下最先考虑的问题,就是防止有人借殿下的名头造反啊。”
  朱瞻墡会造反吗?不会。
  胡濙的意思是,襄王殿下应该小心被造反。
  朱瞻墡背后猛地生出了一身的冷汗,面色古怪的说道:“孤有恭顺之心,从未有过谋叛的念头啊。”
  胡濙索性直接把话挑到了明处说,这里只有他们四个人。
  胡濙面色严肃的说道:“其实冬序之下的反攻倒算,陛下之所以能够南巡大展手脚,其实都是因为殿下在监国。”
  “陛下的皇嗣年纪尚小,不堪大任,若是殿下倒了,陛下还能离京吗?”
  “陛下不能离京,就是龙困浅滩了。”
  这并不复杂,陛下若非亲至南衙,大明的冬序只会愈演愈烈。
  朱瞻墡十指交叉不停的揉搓着说道:“他们就是为孤黄袍加身,孤不受,他们还能如何?”
  胡濙立刻反问道:“对啊,他们为殿下黄袍加身,殿下可以不受。但倘若他们把殿下给杀了,再给殿下披上黄袍呢?”
  “他们要的不是殿下造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