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镇守威慑瓦剌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全力推行陛下的农庄法。
  集体农庄,集体劳动,统计工分,以工分为绳,均分粮物。训练义勇民兵,教习义勇习文、算数。
  除了额定一成半,由粮官遣送入京之外,其余一律归集体所有。
  还有一条村寨懒汉,一经查实,立刻带到卫所,进行军管教育。
  这个伪装在军屯法之下的农庄法,兹事体大,杨洪不敢懈怠,所以在卢忠面前特意提了一嘴。
  “陛下时常忧心杨王年岁已高,却为国奔波不已,前,进京勤王,后,筹备了京师讲武堂训练京营新卒,现在立刻马不停蹄前往宣府,为国辛劳。”卢忠看着杨洪两鬓斑白,由衷的说道。
  陛下,是爱惜人的,比如杨洪长子杨俊力战,身中十七创,陛下问过好几次。
  杨洪回宣府,杨俊从宣府进京,大将在外,子侄在京,这也算是惯例了。
  哪怕杨洪满门忠烈,这得遵循。
  当然,陛下爱惜人,那得在陛下面前算是个人才行。
  像刘玉、韩陵这等货色,都是虫豸。
  “哈哈,为国尽忠,乃臣子本分也。”杨洪用力的拍了拍卢忠的肩膀说道:“你与陛下在德胜门外,十三骑冲阵,某都听于少保说了,一定要好生保护好陛下,莫要让宵小再伤陛下分毫了。”
  “谢杨王忠告。”卢忠长揖说道:“我有要务在身,便不多叨扰,杨王请回。”
  杨洪吐了口浊气,点头说道:“天黑路滑,注意安全。”
  卢忠趁着夜色赶回了京城,赶到的时候正好五更天,到了开城门的时候,卢忠一行人查验身份后,进入了京师。
  卢忠将韩陵一干人等,扔进了天牢里的时候,才长松了口气说道:“好生照看!给这一干人等,尝尝北镇抚司的手段!”
  一口恶气憋在卢忠胸口良久,终于散去!
  终于抓完了这群老鼠!
  卢忠虽然奔波了一天,压根就没停下,开始审讯韩陵,一直忙活到第二天早晨五更,才算是把案子办成了铁案。
  韩陵完好无损,但是整个人屎尿齐出,蹲在墙角里瑟瑟发抖。
  跟着他一起当奸细的其余六个人已经不成人形了。
  卢忠拿着案宗,松了口气,一拍脑门,今天是早朝的时间,他用冷水随便抹了把脸,冲向了午门。
  而此时朱祁钰已经开始早朝了。
  卢忠不在,朱祁钰知道是在审讯韩陵,作为这一批奸细的最后一群人,终于全部捉拿归案了。
  反间工作的大胜利啊!
  左都御史徐有贞也不在了,当然徐有贞不是死了。
  而是徐有贞已经前往山东考察水患等事,倒也算尽心,一天就走了九十多里,已经快到大名府地界了。
  徐有贞怕啊。
  他是铁杆南迁派迎归派的扛鼎人物,眼下陛下的皇位愈发的稳定,万一扯出徐有贞将妻儿老小送到南边的旧账,他怕自己一不小心被砍了。
  于谦在京师被围之际,处处保他,那是为了朝政的稳固,现在京师之围已解,于谦还有理由保他吗?
  他还不如麻溜出京,立了功再回京师,那也算是为陛下立过功的体面人了。
  “陛下,这农庄法,万万使不得啊。”礼部尚书胡濙第一次听到农庄法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愣了许久。
  直到看了陛下的敕喻,才明白了。
  农庄法配套的方案之完善,实在是让人目瞪口呆!
  这政策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于谦跑到山外九州,还干了这档子事!
  “亡国之策啊!亡国之策啊!”李宾言拿着手中刊印好的敕喻,颤巍巍的高声呼喊。
  右佥都御史李宾言出班,长揖在地。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臣冒死上谏,若是此事施为,那天下必然是纷纷扰扰,举世惊骇!介时岂止是闽南疥癣之疾,而是举国动荡!”
  “陛下,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死谏?
  朱祁钰立刻来了兴趣,当初他可是放出去过大话,若是这群言官真的死谏,他可是要倒立洗头的!
  李宾言痛心疾首的说道:“眼下瓦剌大军虎视眈眈,东南祸乱刚平,这一道政令下去,天下人人自危,何来安定?”
  “此时正是与民修养生息,积蓄国力之际,怎可行如此之策,置国家以飘零之间。”
  “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其实绕来绕去,又涉及到了之前朱祁钰和朝臣们无解的问题上来。
  在这些明公眼里,到底谁才是民呢?
  那些不认得字,不知道怎么上达天听的百姓们,到底是不是这些明公口中的民。
  朱祁钰认为是的,所以他认为农庄法在与民休养生息。
  但显然有些人认为不是,所以,李宾言、胡濙都说,是在与民争利。
  这就是妙处了,大家明明说的一件事,却是完全不同。
  朱祁钰看着李宾言,面色颇为古怪的说道:“李御史说朕这是亡国之策,意思朕就是亡国之君了?”
  “臣等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在廷文武,绝大多数的文官,都跪了下来,高声疾呼。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陛下这正统十四年最后一道政令,居然是如此乱命!
  他们完全没想到于谦去山外九州巡查,是为了此等大事!
  还以为于谦是跑去查看防务,结果君臣二人,捣鼓出这么个危害江山社稷之事来!
  朱祁钰是有些失望的,他希望有些朝臣能够跳出来,表演一处死谏。
  哪怕是表演!
  他也觉得文人的气节他们没丢,可是咧?
  连个表演的人都没有,哗啦啦跪一片,高声疾呼,亡国之策,亡国之君。
  朕就是亡国之君怎么滴了!
  朱祁钰站了起来,厉声说道:“就没点言之有物的谏言吗?”
  “你们只会这样扣个亡国之策的名头出来吗?”
  “说说这敕喻里哪里不好?具体哪里不好?因为什么?该怎么改正啊!”
  “还是你们压根就知道,你们心里那些心思,压根就说不出口!”
  “那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是在逼宫吗!”
  扣帽子嘛,谁不会一样。
  朱祁钰最后一声厉声而下,在奉天殿上回音不断,让本有些喧闹的奉天殿,猛然安静了下来。
  卢忠刚进奉天殿,听到朱祁钰的高声呼喊,只觉得一个激灵,热血冲进了脑门里。
  他大吼一声,带着奉天殿前五十名大汉将军们,立刻鱼贯而入。
  反了天了!
  敢逼宫!


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
  “陛下,臣审讯奸细来迟,还请陛下责罚!”卢忠和一众大汉将军已经抽出了手中的绣春刀。
  这帮臣工,之前可是在奉天殿,当殿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现在又要逼宫了吗?!
  卢忠凶神恶煞的看着一众臣子,若是胆敢有人异动,他就立刻摘了他的脑袋!
  卢忠丝毫不敢懈怠。
  朱祁钰见状,眨了眨眼,他其实和李宾言的路数是一样的,李宾言给他的农庄法扣了一顶亡国之策的帽子。
  朱祁钰就给李宾言一众扣了个逼宫的帽子。
  卢忠显然是看戏没看全,误会了。
  这钢刀明晃晃的的确是有点吓人咧。
  “咳咳。”朱祁钰咳嗽了两声。
  礼部尚书胡濙看着那绣春刀出鞘,大汉将军的青铜兜鍪凶神恶煞,似乎是只要皇帝一声令下,那就是人头滚滚!
  胡濙丝毫不怀疑,这些大汉将军的忠心。
  这群大汉将军,可都是跟着陛下在德胜门外,在风雨大作的清晨,打了整整两个时辰,硬生生拖垮了所谓长生天下第一勇士孛罗的人。
  胡濙赶忙出来打圆场说道:“误会,误会,陛下只是在和朝臣们论政,一时间吵嚷的厉害了些。”
  “怎么会逼宫呢?都是大明的臣子。臣子劝谏陛下,那是臣子的职责,陛下一时间大怒,也是常事呀。”
  胡濙说完,就看向了王直,这不看还好,一看更气!
  王直眼观鼻,鼻观心,似乎是老僧入定一样,眯着眼睛,像是睡着了!
  王直其实早就在猜陛下和于谦到底在做什么,他倒是有点准备,当然没想到两个人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来。
  胡濙只好又看向了于谦。
  于谦身后的石亨用力的憋着笑,石亨是生怕自己笑出声来。
  这个时候知道怕了?刚才人五人六的一副为国不惜身,死谏的劲头哪里去了?
  钢刀来了,继续叫嚷呀。
  石亨用力的绷着嘴,不让自己发出声来。
  于谦只好出列说道:“陛下息怒。臣以为一项政策的实行,那必然是要博百家之长,纳千人之言,才能变成可以长治久安、养民在德的政令。”
  朱祁钰这台阶终于铺满了,才坐直了身子,对卢忠说道:“卢指挥,让大汉将军退下。”
  其实他的本意,就是扣个帽子下去而已。
  没想到喊了一嗓子,就是五十把明晃晃的绣春刀,架在了朝臣们的脖子上。
  上次奉天殿喋血,击杀马顺三人的事,给锦衣卫的大汉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留下了极其严重的应急障碍。
  反应过度了属于是。
  “朕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朱祁钰十分确定的说道。
  李宾言差点就吓尿裤子了!
  那群大汉将军们身上煞气四溢,似乎是一言不合就要大开杀戒,几十道杀气腾腾的目光,直接聚焦在李宾言的身上,把李宾言吓的当场差点晕过去。
  陛下的道理,实在是让人有点……让人不得不信服啊!
  朱祁钰坐稳了身子,一伸手,想了想说道:“你们觉得朕的政策有问题对吧,那朕还是那个说辞。”
  “出现现象,提出问题,找到原因,解决方案,你们要实事求是,不能空喊不是?”
  “这样,你们回去呢,写一道奏疏上来,就按照朕说的那四个点,现象、问题、原因、方案。”
  “写明白了,如果农庄法,真的是亡国之策,朕就收回成命。”
  朱祁钰并不想堵塞言路,既然他们反对,只要反对的有理有据,那就可以反对。
  空喊口号,那绝对不可以。
  大明几乎没有因言获罪的先例,又不是蛮清,搞什么文字狱,思想禁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搞出几万的连坐大案来。
  让人说话,天塌不了。而且这里面有多少人是被裹挟的?
  朱祁钰留了个作业,农庄法势在必行,可以积极建言献策,完善此法。
  大明皇帝朱祁钰,非常开明。
  农庄法的朝议暂停了,但是不影响推行,朱祁钰已经让户部尚书金濂去做这件事了。
  金濂和于谦在朝议农庄法之前,彼此通过气儿了,自然没有不领命的道理。
  “宁阳侯陈懋请旨班师回朝,臣有本劾。”兵科给事中站了出来,他准备开火喷陈懋了。
  朱祁钰压根不给他开火的机会,点头说道:“归班吧,宁阳侯还要在福建呆很久,暂且是回不来的,要弹劾,也等宁阳侯回京之后,再弹劾。”
  “朕总不能偏听偏信吧,听你一面之词,就罢免千里之外的征南将军,福建那边还乱着呢。”
  兵科给事中还想说话,最终还是归班,御史、给事中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居然讲道理,也讲不过大明皇帝。
  有理有据,无法反驳。
  当然奉天殿外的五十名大汉将军们的绣春刀,陛下的道理,实在是太过于锋利了。
  他们想要强词夺理的时候,总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