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8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钦天监、十大历局还是太保守了。”朱祁钰坐在龟速前行的大驾玉辂,颇为可惜的说道,和他预想的虎虎生风风驰电掣,坐地日行八万里,天差地别。
  兴安笑着说道:“御马监挑选拉车的马匹,也是最温顺的。”
  朱祁钰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但是他转念一想摇头说道:“朕那匹大黑马就跑的很快呀,而且脾气很大。”
  兴安当然知道陛下说的是哪一匹,陪着陛下在德胜门冲锋陷阵的良驹,他赶忙说道:“那匹黑白斑点的龙驹,是打仗用的,是战马,完全不一样。”
  朱祁钰的大驾玉辂在御道上缓缓驶回了讲武堂,看着身后跟着的一众大明臣工。
  这群大明臣工是走回来的。
  显然这车真的很慢,连上了年纪的胡濙都能跟得上。
  “的确很慢,钦天监有恭顺之心。”胡濙上前大声说道:“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得此神器,大明蒸世泰平,万福永安。”
  快慢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坐了蒸汽马拉的车,并且顺顺利利的抵达了目的地,虽然很近,但这是蒸汽马第一次拉车,这就是徙木立信,就是给此物做了背书,让所有人放心大胆的用。
  “今日廷议西域行都司之事,胡少师既然来了,就一起听一听吧。”朱祁钰走进了讲武堂聚贤阁议事厅,开始议事。
  朱祁钰坐定之后,让兴安打开了堪舆图,用手中的长杆点在了天山余脉的附近说道:“永乐十九年春,文皇帝在哈尔克他乌山、海都河上游设大裕勒都司,九月,在博脱秃山脚下、斯河河畔设小裕勒都司,在火州、柳城(今吐鲁番)以北,轮台城(今乌鲁木齐)以南设崖城,钳制西域地面。”
  “文皇帝龙驭上宾,大小裕勒都司形同虚设,大明迁崖城百姓归明,撤回嘉峪关内。”
  朱棣为何要设立大小裕勒都司?
  就是为了永乐二十二年的北伐,左右夹击,彻底消灭边患,但是朱棣没完成他的第五次北伐,死在了亲征的路上。
  洪熙元年,仁宗皇帝登基之后,便放弃了大小裕勒都司,开始全面收缩,三十五年过去后,大小裕勒都司连西域地面都知之甚少,崖城更是被风沙所淹没。
  而景泰十年,大明再次在西域诸多要害之处驻军,开始对西域展开了军事羁縻,而西域行都司的设立,是大明重开西域的标志。
  “臣惭愧,臣不闻大小裕勒都司、崖城诸事。”兵部尚书江渊颇为苦恼的说道,他真的不知道这等事儿,作为兵部尚书,他居然不知道大明在西域曾经设立过都司,这已经算得上失职了。
  朱祁钰却摇头说道:“这不怪你,朕也是听胡少师说起,才知道此事,在古今通集库中,在犄角旮旯里找到了当年的文牍,甚至未曾收录太宗实录之中。”
  胡濙是大明活着的历史,朱祁钰有一次和胡濙聊到了西域事,胡濙才将那段尘封的往事说了出来。
  永乐年间五次北伐,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成果甚微,大明大军刚刚出塞,收到消息的瓦剌、鞑靼人就跑到了千里之外,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朱棣完成了东西合围,但是天不假年,老天爷没给他第五次北伐的时间。
  “我反对设立西域行都司。”户部尚书沈翼坐直了身子,颇为郑重的说道:“西域乃是偏僻蛮荒之地,经营花费钜万,而收效甚微,臣以为此番重开西域,就以军事羁縻即可,护卫江山周全,退一万步说,嘉峪关固若金汤,西域地面无法进犯。”
  沈翼的态度非常明确,他反对对西域加大投资,对于此刻的大明而言,西域是完完全全的负资产,是大明的负担,这对刚刚从冬序中喘过气来的大明而言,此时经略西域,不划算。
  沈翼继续说道:“大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安定西域?西域地面情况复杂,胡虏杂居,与内地民风迥异,治理困难,不服王化者众。”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大唐治西域百载,安史之乱,长征健儿远在西域,无法回援,臣以为西域乃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派精兵铁骑羁縻即可。”
  朱祁钰听闻沈翼如此说,颇为认可的点了点头说道:“沈尚书所言有理。”
  沈翼一脸懵……陛下让兵部提议西域行都司,他在反对!结果陛下居然赞成他的反对?!
  朱祁钰颇为郑重的说道:“相比较万国海梁的琉球,西域丝绸之路远不如也;相比较良田十万余顷的鸡笼,西域地面良田寥寥;相比较丛林密布的交趾,西域并无柚木用来种树,更无米粱补充大明粮库。”
  大明开疆至今有河套平原靖安布政司,在徐有贞的三百里景泰安民渠的治理下,河套平原已经成为了塞上明珠,其粮食产量完全满足了三边驻军所需;
  有琉球,在大明开海大势之下,琉球这个万国海梁作为极为重要的周转站,正在发挥着他不可估量的价值;
  而鸡笼、交趾更是大明造船业的原料供应之地,还有两地的米粱供应,保证大明在小农经济蜕变的过程中,不发生大规模的粮荒。
  相比较之下,西域只有不断的投资,投资再投资,而且看不到收回投资的发力点,毫无疑问,沈翼说得对,西域对眼下的大明的确是负担。
  “丝绸之路,深受极西的影响,一旦极西之地,发生了动乱,商路不通,丝绸之路更是无从谈起。”朱祁钰又补充了一个论据,佐证了沈翼的论点。
  “陛下英明。”沈翼松了口气,陛下把他刚才不敢说,没有说的话,全说出来了。
  沈翼喊这声英明,不是陛下赞同了自己的反对观点,而是盛赞陛下重开西域,不是一时起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决策。
  对于大明这艘巨轮而言,一个慎重的船长,是所有船员的幸事,沈翼为此感到庆幸。
  朱祁钰颇为肯定的说道:“可能百年经营方有起色,西域最值钱的是,土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无长策必有灾殃。
  这广阔的土地,就是最大的财富。
  疆域越大,纵深也就越大,土地出产就越丰富。
  “臣没什么异议了。”沈翼沉思了许久,最终选择了不反对,不反对不是赞同,不反对是保留意见,是陛下的决定他会高度配合。
  根据沈翼的经验而言,陛下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即便是不赚,也不会亏太多才是。
  兵部尚书江渊也开口说道:“臣以为不可,大唐长征健儿至西域尚需九千九百里,而大明京师在北京,不在长安,至西域何止万里之遥?后勤补给、辎重不济。”
  “天象有变,西域苦寒多广,长途跋涉,远迈万里征程,胡虏杂居无教化之风,既无天时,也无地利,更无人和,何必强求?”
  江渊不懂西域,但是天时地利人和皆无的地方,大明重开西域可不就是强求吗?
  江渊和沈翼的态度是一样的,军事羁縻便是,哪怕是设立几个都司,给陛下的功业添砖加瓦,也未尝不可。
  可是西域行都司的设立,那可不是一件小事,那是需要建立军屯卫所去真正统治治理,换句话说,就是将西域真正纳入四方之地,而非之前朝臣们所估计的那般六合之地。
  朱祁钰看着江渊也是极为认可的说道:“江尚书所言极是,所以朕才坐着那跟龟爬一样缓慢的蒸汽马车,回到了讲武堂。”
  “蒸汽机现在一岁了,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婴儿如何,但是它成长之后,江尚书所言的天时地利人和,便慢慢都会有了。”
  “诸位都说说,你们的真实想法,咱们今天这是提前沟通有无,不入起居注,畅所欲言就是。”朱祁钰笑着说道。
  在讲武堂聚贤阁,讲话可以百无禁忌,比如李宾言就在这里说过几次蠢话,但那时候的李宾言还没地方巡抚。
  “臣也有些反对。”刑部尚书俞士悦略微底气不足的说道。


第八百零六章 驰道所及之地,皆为大明疆土!
  俞士悦在这刑部尚书,大明正二品京官的位置上已经做了十一年了,他一直谨小慎微,唯恐犯错,很少表露自己的意见,皆因为当年京师之战中,他把自己的家人送到了南衙,而自己留下了与国同休。
  虽然陛下从来没有一次说过此事,但是这是他俞士悦的污点,陛下想要追查,不用旁事儿,只需要旧事重提即可,这次他表露自己的态度,完全是处于公事考虑。
  “这西域行都司若是行大明律法,恐地面不法者众,若西域行都司行地方律法,那还不如如二位明公所言,为大明六合之地。”俞士悦完整表述了自己的意见。
  收回了西域行何等律法?是大明律,还是结合西域地方特色,行地方律法?如果行沙里亚法和成吉思汗法典糅杂的律法,那还不如康国,以大明律为根基稍作修改的康国律法。
  “说得好!”朱祁钰对俞士悦本身没什么太多的意见,这个人这些年兢兢业业,绝对称不上尸位素餐,这已经足够了。
  景泰十年的六部尚书和景泰元年的六部尚书相对比,俞士悦是唯一个没有换过的六部明公了。
  俞士悦提到的这个问题,是西域行都司的基本底色问题。
  大小裕勒都司、崖城都是用的地方律,而大明的行都司都是行大明律,包括了琉球、鸡笼、交趾、鞑靼、兀良哈诸部都是用大明律。
  “自然要用大明律,在朕这里,从来没有不法者众,法不责众之说。”朱祁钰强调了西域行都司的基本底色,作为大明的四方之地,若是以地方律,那不是又制造出需要改土归流的云贵川和鞑靼吗?
  那些地方土司,上抗拒朝廷政令,下鱼肉百姓乡里,自己吃着山珍海味,百姓吃糠喝稀,苦不堪言,朝廷王化政令,无一遵守,私刑遍地,百姓嗟叹怨恨,而又无可奈何,毫无公理可言。
  “那就得流很多的血了。”于谦小心的提醒了一下陛下这么做的后果,劝仁恕是于谦的本职工作,他也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对西域用兵,增加大明对西域的影响力,没人反对,之前廷议已经研讨过了,那是大明的西大门,决定大明河套、鞑靼地区是否国泰民安,但是设立西域行都司,兹事体大,还是得细细商议。
  “连大明律法都不肯遵守,那就不是大明人了,流的就不是大明人的血。”朱祁钰的话语里带着一丝冷血和无情,他一直是这样的人。
  朱祁钰颇为确信的说道:“我们要做的是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西域地面的宗族法律是极为黑暗的,身处黑暗中的人,更加了解黑暗的恐怖,可能它根深蒂固,但是要拔掉它,也不是不可以。”
  “一个大明,两本律法,成何体统?朕又如何有脸面面对列祖列宗?”
  于谦最近也读了但丁的《论世界帝国》以及《神曲》,这两个翻译本虽然略微有些删减,但仍然反映出了泰西世俗化进程正在发生。
  于谦低声说道:“其实很简单,捣毁淫祀,每个庙派个掌令官就行了,只需教谕两代人便足够了。”
  于谦擅长复杂问题简单化,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去精准管理。
  俗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捣毁淫祀后,在大庙里安排掌令官就足够管理一片教区了。
  江渊无奈的说道:“陛下臣仍然觉得如此深入西域,大军孤悬,恐有倾覆之危,而且还有瓦剌人掌控的康国,金山都督府就在轮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