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8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认真的品味了一番胡濙这番话,眉头紧蹙的问道:“可是土木天变后,于老师父做了很多,又是迎父亲出王府监国,又是三请父亲继位,好像和少师说的不同。”
胡濙的表情可谓是五味成杂,他听闻太子提及了于谦的做事风格,便是略微有些失神的说道:“于少保那是斗士,是天下人的榜样。我年少之时,是想成为那样的臣子,最终,我活成了现在的模样。”
谁人年少不轻狂?
当年胡濙进士及第,意气风发之时,也想做于谦那样的人,修身治国平天下,扫清天下不平事。
他做到了吗?没有做到,最后他活成了众人口中的谄臣。
胡濙面色复杂的说道:“太子殿下,于少保不常有,不能当寻常去看待,多数论政,都应当把于少保这样的人排除在外,或者单独去讨论。”
于谦殿试就开始怼太宗文皇帝,而后又怼杨士奇等一众,还把王振给开罪了,弄的自己一身狼藉,身陷囹圄困于囚牢,如此多的困苦,千锤百炼之后,于谦身上的棱角仍然如此分明。
“好像武清侯之前也入过诏狱,于少保也入过诏狱。”朱见澄敏锐的把握到了实情的关键。
大明的文武巨擘,似乎都是进狱系人才。
如果一个大明皇帝发现无可用之人怎么办?从诏狱里寻找贤良即可。
大明真正的养才储望之所是翰林院吗?非也,是诏狱。
朱祁钰走进了文华阁内,笑着说道:“澄儿,胡少师只是在自谦,这《预防卫生与简易方》一书不可不读,胡少师生民无数,有大爱。”
胡濙和朱见澄赶忙见礼。
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无须多礼,他坐下之后说道:“这本医术你知道风力如何评断?他们说胡少师犹慕仙术,招致术士出入无间,闺门不谨,以损誉云。”
“可是胡少师这本书,让陈福寅为大明带回了琉球,当初琉球闹倭乱,琉球国王跑到大明避难,陈福寅就是拿着这本书,在琉球闯下了椰子大王的名号。”
“澄儿,于少保那样的臣工,要能力有能力,要忠心有忠心,要圆滑有圆滑,几百年都出不了一个,若是你以后有胡少师这样的臣工辅佐,那是天幸。”
“陛下谬赞,陛下谬赞。”胡濙不胜惶恐的说道。
朱祁钰笑着反问道:“胡少师说朕说错了吗?”
“陛下自然不会错。”胡濙无奈的说道。
“那朕就不是谬赞,胡少师当得此誉。”朱祁钰乐呵呵的说道。
“这……”胡濙只能摇头,陛下一句话堵得他没话说,只能承认自己是个还不错的臣子。
于少保这样的臣子少有,胡濙这样的就多吗?其实也不多。
第八百二十三章 官船官贸,再下西洋
世界上,所有荣耀和耻辱的事儿,都需要资格。
在朱祁钰看来,于谦这样的臣子,不可奢求,胡濙这样的臣子,已经是不可多得。
胡濙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一做就是四十余年,如果胡濙真的想做点什么,他完全有资格了,但是他没有,就连他的儿子,也在操持贱业,在太医院做一名医倌。
胡长祥的动物论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朱祁钰也看完了,胡长祥本身的文采,再加上《我的礼部尚书父亲》,考个进士很是轻松。
在朱祁钰看来,胡濙的一生,固然不如于谦活的那么坦荡,那么问心无愧,但是胡濙已经对得起大明,对得起天下黎民,并没有尸餐素位,也不是碌碌无为。
朱祁钰在这个时候出面,就是让自己的太子,不要对臣子的期望太高,绝大多数的臣工在让人失望这一点上,从不让人失望。
期望太高,跌下来的时候,就会摔得很惨很惨。
“澄儿,胡少师说的对,在某些时候,不做什么,远比做些什么,更加可靠。”朱祁钰看着朱见澄解释道:“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做些什么,反而引起了更糟糕的结果。”
“父亲也有不如意的事儿吗?”朱见澄有些好奇的问道,作为大明至高无上的存在,难道父亲也有不如意的事儿?
朱祁钰颇为确切的点了点头,有些无奈的说道:“作为皇帝的权力是无限大的,但是你要善用这份权力,不能只凭借自己的好恶,不顾后果的去做事。”
胡濙倒是知道一些陛下的不如意。
比如到现在遍布大江南北的娼馆,就是让陛下无可奈何之事,从陛下注意到娼馆之后,就一直想要这世间没有娼妓。
作为权力无限大的大明皇帝陛下,可以一纸诏令,把娼妓这种千古以来的职业取缔掉吗?
完全可以。
但是那么做,反而变成了一堆的暗娼,解救变成了更加糟糕的迫害,仁慈的救赎,变成了助纣为孽的帮凶。
劳动带来了自由,工作带来了人格。
比如那个放在讲武堂御书房案头上的那个翻过去的灵牌。
胡濙早就注意到了那个灵牌,他也早就猜到了那个灵牌上写的什么,土木天变,是陛下心中一道抹不去的伤痕,时时刻刻的提醒着陛下。
但是陛下从来没有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将那个灵牌示人,直到最近铁马驰道出现后,陛下才不掩饰自己对瓦剌的痛恨,为西征做着准备。
大明的第一条驰道不修到松江府,而是修到嘉峪关的目的昭然若揭。
朱祁钰就靠在案上,听胡濙跟朱见澄论政,这个课只有太子才能上的课,也只有太子才会这么早的接触政务,接触那些人间的肮脏,而后剥开那些肮脏,看的一清二楚。
“的确如此,只有和平才会有发展,有了发展才会有普遍正义,而普遍正义来带了相对公正,相对公正带来了人身自由,而后这天下才是天下人的天下,和平与发展是一切的基石。”胡濙回答着朱见澄的提问。
朱见澄问对于大明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胡濙让朱见澄自己思索,朱见澄给出的答案是稳定的和平。
朱祁钰立刻说道:“任何和平都不是祈求来的,祈求来的绝对不是和平,只能祈求到无尽的屈辱,都是靠拳头一拳一拳打出来的道理,一拳一拳打出来的才叫和平。”
稳定和平、持续发展、普遍正义、相对公正带来了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代表着大明的物质资财丰厚,最后才能实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条大道之行。
至少对于朱祁钰和朱瞻墡而言,从来没有把大明当成他们老朱家的一家私产,天下太大了,当做私产,真的会被撑死。
朱祁钰和朱瞻墡,都想要实现天下人的天下这一大道之行,否则朱瞻墡为何不断的完善着《公德论》,将‘公’字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德行。
朱祁钰并不是在否认胡濙的观点,恰恰相反,朱祁钰对胡濙的观点高度赞同,他笑着说道:“战争是阻碍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譬如眼下倭国就是群雄蜂起,战国大名彼此征战,礼乐崩坏世风日下,连最基本的耕种都无法保证,如何去发展呢?人只能高度依附他人报团取暖,而后去抢劫别人的资财,勉强维持。”
“而倭女只能贩售到大明来,这对她们而言是最好的结局,否则在倭国,哪一天被做成了食物,也不奇怪。”
“但是实现稳定的和平,绝对不是祈求。”
朱见澄面露思索,才开口说道:“苏洵在六国论中曾言: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和平不是求来的,父亲是这样吗?”
朱祁钰颇为欣慰的点头说道:“诚如是。”
苏洵写《六国论》看似是就事论事的论史,其实是在借题发挥,苏洵不是在总结六国破灭的原因和教训,而是在警告宋廷,不要重蹈覆辙。
彼时宋廷与西夏议和与辽国议和,岁币累年增加,用贿赂的手段去满足贪得无厌的虏寇,换来的结果,就是破灭。
苏洵的警告并非杞人忧天,在不久之后,靖康之难,二帝北狩,北宋就破灭了。
和平从来不是祈求来的,是斗争来的,是打出来的。
“把所有的对手消灭了,大明就和平了。”朱祁钰看着朱见澄,解释着和平。
朱见澄思忖了片刻,反问道:“那稽戾王亲征,最后深陷迤北,被父亲所杀,发动战争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好的手段,孩儿不明,还请父亲教我。”
朱祁钰被孩子反驳,非但不生气,反而非常的欣慰,这孩子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威严,就把话憋在心里,而是说了出来。
“关于战争,你应该在去讲武堂学习,发动战争的一些必要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否则轻启战端的结果,就是稽戾王的下场。”朱祁钰看向了胡濙问道:“澄儿的课业,现在可以去讲武堂了吗?”
“并无不可。”胡濙俯首说道。
“那就去旁听吧,多听多看少说,你是太子,你的任何询问,都会被当做是日后的风向,而被有心人所利用,有什么疑问,可以来问朕和胡少师。”朱祁钰对着朱见澄嘱咐着。
荣耀和耻辱都需要资格,而太子位上的朱见澄,完全有资格荣耀和耻辱,就看他自己的发展了。
朱祁钰对于人亡政息抱有绝对悲观的态度,人死了就是死了,管不了身后事,他死后,孩子们为了王位打的头破血流,埋在地下的朱祁钰也不能从棺材里跳出来,阻止他们争位。
“稽戾王发动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对手,而是将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去解决。”朱祁钰开始解释正统十四年的那场土木天变失败的原因,回答孩子的提问。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操弄是稽戾王注定失败的原因,彼时东南福建百万百姓民乱,而西南地区的麓川反反复复,内忧外患之下,大明内外皆是反对之声,而所有人矛头直指王振。
为了缓解内部矛盾,进而发动了亲征,发动战争的问题是为了转移朝中矛盾,最后的结果,就是战败,皇帝被敌人所俘虏。
战争的确是政治的延伸,但是为了政治操弄,在没有任何准备下发动战争,是不负责任的恶。
朱祁钰继续说道:“瓦剌、鞑靼、兀良哈部,为何在永乐年间不敢南下,反而在正统年间开始频繁扰边,甚至不断的发动大规模的征战?”
“彼时,文皇帝巴不得他们来呢,正愁找不到他们!但是到了正统年间,瓦剌、鞑靼等部,正是看到了大明的虚弱,才敢犯边。”
“现在瓦剌人在哪里?”
“他们在撒马尔罕,就这,瓦剌人还觉得跑的不够远,想去拔都萨莱去,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仍然待在龙庭和林,朕绝对会亲入大漠,把他们犁庭扫穴,大明完全有实力做到。”
朱祁钰简单的讲解了下稽戾王失败的政治因素,政治操弄是发动战争最下作的原因,并且会招致不幸。
“孩儿明白了,就像是在北宋末年靖康年间,宋钦宗和宋徽宗为了权力在京师的互相倾轧,最后导致了大宋错失了驰援太原的良机,最终导致了国破。”朱见澄是真的明白他的父亲在说什么,而不是在照例应付,敷衍了事,还举了个例子。
完颜宗望从古北口南下占据了幽州(今北京),而后跳蛙战术,转战千里至开封城下,而后勒索了一笔银钱选择了北归离开。
在完颜宗望出发的时候,完颜宗翰从大同府南下,直指太原,在太原遭到了守将王禀的坚决抵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