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9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了。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当如是也。”唐兴站在刘永诚的身边,看着刘永诚两鬓斑白,又低声说道:“刘大珰,此情此景,与之当年浏家港如何?”
刘永诚再次环视了一圈这新港,摇头说道:“回国丈爷的话,与当年的浏家港相比,各有春秋,当年的船多,今岁的船坚炮利。”
海宁号和庐江号可谓是坚船利炮,秉持着陛下大就是好,多就是美,口径就是正义,炮塔就是真理的指导思想,海宁号和庐江号,放眼天下,可称之无敌。在大明松江府的造船厂内,仍有新设计的海船在加班加点的建造之中,更加修长,更加易于乘风破浪的战船,和商舶的区别愈发明显。
当天下无敌之时,自己就是自己的敌人。
唐兴仍不满足,继续追问道:“刘大珰,既然你我为搭档南下西洋,有些丑话提前说到前面也好,你能看着这般苍穹之下皆是海帆的场景,仍说陛下德不配位吗?”
刘永诚和陛下斗气,陛下可以接受刘永诚为大明效力的结果,陛下能受这个委屈,陛下能受这个气,唐兴作为大明皇帝的皇亲国戚,三皇子他外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唐兴有的时候就觉得陛下的脾气太好了些,谁都能欺负到自己女婿身上,文臣文臣给陛下委屈,武将武将给陛下委屈,现在连宦官这等家奴都敢给陛下委屈!
刘永诚这个头不肯低下,今天唐兴就敢不让刘永诚出海!
站在一旁的李宾言本来打算劝一劝唐兴,不要在这等关头跟这头犟驴计较,李宾言作为传统的读书人,是极其擅长折中的,但是他思虑一二后,决定不劝了。
唐兴是陛下的拥趸,他李宾言都不是陛下的铁杆拥趸了吗?
这刘永诚仗着自己有功劳在身,一而再,再而三的说陛下德不配位,陛下不配这皇位,那昏聩到把清廉的京官逼迫到拆借过年的稽戾王,就配了?昏聩到大明精锐土木一战一战尽丧,连英国公张辅都尸骨无存,稽戾王就配了?
刘永诚嘴角抽动了下,再环视了一圈新港,闭目良久才摇头说道:“陛下英明。”
刘永诚到底是认输了,他既然在皇帝面前敢公然反对废除朱见深太子位事儿,自然不怕唐兴这个国丈爷,也不怕李宾言这个松江巡抚。
刘永诚出来为太宗文皇帝打江山的时候,这二位还不知道搁哪里待着呢。
刘永诚的这个服软,是对陛下服软,更是对自己服软,他长着眼睛,长着耳朵,他会看,会听,有很多朝臣们斤斤计较的大事,在正统年间,太过普遍,大家都习以为常,压根都不可能拿到廷议上廷议,甚至不会引起任何的波澜。
“这就对了嘛。”唐兴一乐,拍了拍刘永诚说道:“我老唐说话就是直,这话到哪儿哪儿了,都是为陛下效力,食君俸,尽君事耳。”
“国丈爷是主,咱家是仆,这训诫理所应当,国丈爷和巡抚话事,咱家先行一步登船。”刘永诚满是笑容的说道。
刘永诚这话说的谦恭,但是宦官的主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陛下。
刘永诚说完这话,一撩下摆,向下看了一眼栈桥,一抬腿郑重的迈出了一步,就这样撩着下摆,一步一步郑重的登上了海宁号,这是大明水师的旗舰,同样也是这次南下西洋的旗舰。
站在船上,刘永诚回头看了一眼新港,而后满脸笑容,他这个旧时代的残党,终于还是登上了新时代的巨舶。
“珍重。”李宾言有千言万语要说,最后就只剩下了一句珍重。
“我唐兴,还会再回来的!”唐兴笑着说道:“届时,我们再把酒言欢。”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唐兴说完,便转身顺着栈桥,向着海船而去。
“起航!”
水手们喊着号子,拉动着船帆,牵引的船舶的钩锁挂在了巨舶之上,开始牵引船只出港,随后大明的船只鱼贯而出,惊起了飞鸟无数。
李宾言一直目送着大明的船舶消失在了天边,仍然站在观海楼上,一言不发,似乎那里仍然有大明的船只一般。
“李巡抚,该办差了。”陈宗卿提醒着李宾言今日有大事要做。
去年松江宝源局清账,查出了三十多笔的坏账,这三十多笔的坏账,宝源局自己处置了二十多笔,剩下这十多笔,实在是清不了,便直接告官了。
这十多笔账,大约有一百三十余万银币,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以正统年间的京营为例,彼时京营一年用银不过十四万两,这一百三十余万银币,可供正统十余年京营所需了。
李宾言要办的差,就是抄家。
要不说江南地面的势要豪右们无不怀念皇帝陛下?就连皇帝陛下南巡,南衙众多势要豪右之家,做的最多的就是打听下能不能把自己家里的女儿们送到皇帝的枕边,而不是跟皇帝作对。
因为皇帝陛下会苦口婆心的劝告,三番五次的下诏,不厌其烦的告诫势要豪右们,这财不能发,这钱不能赚,会讲明白为何不能发这笔国难财的原因,这会让朝廷难做,皇帝难堪,到时候朝廷为了大明的体面,就只能痛下杀手了。
但是李宾言和李贤这松江巡抚和应天巡抚,就只会抄家,而且是奔着生产资料去抄,直接连根拔起。
“前年去年因为交趾战事,这松江府应声粮价高企,当时松江府就不断的下了告示,一旦大船到港,这粮价必然大跌,诸富户莫要贪得无厌,可是咱们啊,人微言轻,说话没人听,没人信,结果呢,这黎宜民也好,黎思诚也罢,在跟大明打仗的时候,也都没有停下贩粮的事儿,这松江府库的白粮堆积如山,这粮价如何继续维持?”李宾言略显无奈的说道。
这十多笔的坏账,大多数都是前年、去年炒粮食,结果这粮食仍然如期到港,这安南黎朝就是要亡了国也要履约,着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一下子就有了一百三十多万银币的亏空。
“不过是利欲熏心蒙了眼,不听、不看、不闻,自然是亏得倾家荡产。”陈宗卿丝毫不觉得这些人可怜,若是真的让他们把粮价炒起来,最后买单的不还是大明的百姓,松江府多棉田,本不产粮,这要是粮价高涨,最后老百姓这几年攒的积蓄,都得落到他们这群势要豪右的口袋里。
眼下落得这般下场,纯属活该。
李宾言面露凶狠的说道:“最是可恨的是什么?明明有钱,他就是不还,想要把损失转移到朝廷的头上,那这笔亏空,朝廷问宝源局要,宝源局的孙炳福,把自己的脑袋给陛下吗?”
“以那吴塔宋氏为例,本来他们借宝源局的钱说要建厂,结果这厂没建起来,刚平整地面,这宋氏便把钱挪做了他用,扔到了粮食上,结果赔的底儿掉,他家里还有良田千顷、园林三座,工坊若干,拆卖掉,总是能还上的,可是呢,居然敢低价贱卖,玩左手换右手的把戏,那便只能抄家了。”
李宾言说的这个吴塔宋氏,并不是松江地方,而是在苏州地方,李宾言一个松江巡抚,自然不能跑到苏州的地界撒野,但是江苏巡抚和苏州知府已经通过气了,李宾言要办,他们可以帮忙协理。
这个吴塔宋氏,把自家的祖产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转卖给了远亲,进而说自己一贫如洗,没法还钱了。
李宾言只能去抄家了,他是读书人,也想大家体体面面,但有些差,不得不办。
陈宗卿嗤笑了一声说道:“说到底,还是这宋氏脑袋转不过弯儿来,以为自己在吴塔地面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只需要使些银钱,最后报个灾逋蠲免,就可以糊弄了事,这已然不是正统年月了,这一套,不顶用了。”
“也不是人人都是刘永诚这般,犟驴肯回头。”
仁和夏氏在陛下南巡的时候,被陛下拿去了脑袋,这仁和夏氏玩的那一套灾逋蠲免,在大明朝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挖大明的墙角,可不止这灾逋蠲免这一套,这可是藩王、勋贵、太监、文官、武将、缙绅、胥吏、商贾一起挥锄头共襄盛举。
可这是景泰年间,已然不是正统年间了。
这吴塔宋氏,还以为可以和正统年间那般继续将损失摊给朝廷,那便是做梦了。
“那就走吧,抄家去。”李宾言跺了跺脚,又郑重的看了一眼海天一线,天边他是去不得了,那就把眼前事做好。
第八百八十一章 抄家一二事儿
李宾言下了观海楼,便奔着吴塔的方向而去。
一共要抄家十余户,唯有这吴塔宋氏,因为在苏州,所以李宾言要亲自跑一趟,毕竟跑到苏州地界拿人,李宾言有很明显过界了,虽然打了招呼,但李宾言还是亲自跑一趟。
虽然他不跑这一趟,江苏巡抚和苏州知府也不能拿他怎么样,毕竟一个带着永乐剑的巡抚,一个是称府尹的松江府尹,这官大一级压死人,李宾言就是不知会便拿了人,江苏巡抚和苏州知府,也只能受这个闷气。
都是在官场上混,今天李宾言给了他人面子,日后,旁人就会给李宾言些面子。
李宾言坐在车驾上,打开了车窗,让暖风吹进了车驾之中,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棉田,这仍然是松江府地界,松江多棉农,这遍地白花花的棉花,让人心旷神怡。
李宾言一直看着窗外,对着陈宗卿说道:“五月棉秀,八月棉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虽然迟了那么几日,但是这棉花还是开了。”
“在京师的时候,陛下让我去胡少师哪儿学习为官之道,陛下喜欢把我们这些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打发到胡尚书那边儿长点心眼儿。”
“胡少师就教训了我一顿,说到了去岁我被左右为难,这头弹劾我,那头夸赞我,把我弄到风口浪尖上,固然是有人眼馋这海贸的厚利,但是弄的那么大的阵仗,和我不通人情世故,觉得给陛下办差,就不用给地方官僚一点面子,说拿人就拿人,说办差就办差,惹了众怒有莫大的关系。”
陈宗卿满是羡慕,能让陛下费了心思送到胡少师那儿学为官之道,这是求都求不到的福分。
胡濙这种六朝老臣,等闲会开口训诫一二?还不是陛下有命?
李宾言悠悠的说道:“我便争辩了几句,胡少师便以于少保为例子,于少保如此刚正之人,在地方做事的时候,也是面面俱到,八面玲珑之人,王振要对付于谦,弄的朝野沸反,最后不了了之,便是于少保的为官之道。”
“陛下做事,尚且需要给地方各级官僚一些面子,比如这次的朝鲜王要随大明南下西洋,陛下不就是看在当初济州市舶司,首阳君看大明要,也是顶着朝鲜上下的反对给了,陛下自然要还这个情分,这人情往来,不就是个你来我往吗?”
“胡少师教训的是。”
在大明传统士大夫的心里,既然这朝鲜王由大明册封,那自然属于大明的六合之地,那朝鲜便是大明的地方。
你来我往,看似简单,但是李宾言也总结了自己过去做事的风格,果决有余,圆滑不足。
这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至于这世故到底几分才算是合适,想明白了,这做人也便是做明白了。
李宾言的随行车驾驶入了苏州地面,江苏巡抚和苏州知府早已恭候多时。
这李宾言仗着圣眷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