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9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兴安大珰,你倒是一点都在意这刘大珰抢了你这老祖宗的风头啊?”朱祁钰将唐兴的奏疏递给了兴安,让他去留档。
  这可是宣扬国威的大事,兴安作为老祖宗,这风头被抢了去,老祖宗的脸面往哪里放?
  “陛下折煞臣了,这天下只有陛下这一个老祖宗。”兴安赶忙说道,这都是私底下里的叫法,陛下是知道的,他在宫里是老祖宗,可是陛下这里,就是臣子,这一点兴安很有分寸。
  兴安不担心刘永诚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刘永诚没什么分寸,没分寸是做不得陛下身边的近侍,刘永诚仗着自己有军功,便为所欲为,关键是陛下还纵容。
  兴安无奈的说道:“至于南下西洋的差事,臣倒是想替陛下分忧,要不然能让刘永诚蹬鼻子上脸,还说什么为大明效力,奈何臣不知兵,这内宦里,除了李永昌之外,再无人知兵了。”
  “臣之过,君辱臣死。”
  “军事天赋这东西,强求不得,强求不得。”朱祁钰重复了一遍,他对有军事天赋的人,颇为艳羡,奈何这东西,他真的没有。
  别说大明了,整个中原王朝绵延至今,有军事天赋的宦官又有几人?别说宦官了,一将功成万骨枯,震古烁今的名将,也就那么几人罢了,都在武庙里。
  军事天赋这东西,是老天爷的青睐,不常有。
  靖难打出来的宦官,有军事天赋的也就那么几个,郑和算一个、王景弘算一个,刘永诚算一个,李永昌只能勉强算一个。
  两百多艘官船、两万余将士、近万余艘的商舶,如此庞大的水师在海上航行一年多的时间,不知兵的内臣去做提督内臣,是对将士们不负责。
  在兴安看来,刘永诚摆出一副为大明效力,不为皇帝尽忠的架势,就该死,倒是受了委屈的陛下,似乎不甚在意。
  “什么死不死的,朕并没有觉得羞辱,刘永诚虽为宦官,却为大明立汉马功劳,那徐有贞还蹬鼻子上脸呢,现在还不是威震九省的巡河总督?朕并没有觉得羞辱,为大明效力,不就是为朕效力吗?”朱祁钰满是笑意的对兴安说道。
  他不觉得刘永诚的为大明效力,他这个皇帝有什么委屈,反倒是能让这头犟驴心甘情愿的出来干活,至少说明他这皇帝干的还不错,来自稽戾王忠实拥趸、坚定的朱祁钰反对者的肯定,足见他在这个位置上,并没有尸位素餐,勉强对的起大明宗庙了。
  这为大明效力,和面北而跪一样,不过是找个台阶罢了。在朕即天下的封建时代,为大明效力和为皇帝尽忠,区分并没那么明显,刘永诚显然清楚这一点,才会对唐兴说出那句皇帝英明来。
  “两军军报转送讲武堂,明日庙算,这次记得叫上户部尚书沈翼,他因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差事办得极为周全,已是奇功牌在身,以后都叫上。”朱祁钰当然记得自己给沈翼的承诺,还特意叮嘱了一番兴安。
  “臣领旨。”兴安再领两封塘报,送讲武堂准备庙算。
  “陛下,有件事,还请陛下拿个主意,礼部尚书姚夔和臣沟通说,想上奏请把陛下选秀女。”兴安面带难色的说道:“这都十年了,宫里就没再选过秀女,前几日太后和皇后千岁还问臣,是不是臣这个花鸟使没有尽心办差。”
  兴安除了是老祖宗之外,还是花鸟使,这等事,礼部欲奏,自然要跟兴安沟通一二,这差事,也是兴安唯一一件没办利索的差事。
  如果是兴安的审美太过于低级,那礼部的审美总不能低级,不入陛下法眼吧,说实话,就那大明湖畔的女子,堪称国色天香,陛下也就看了一眼。
  “前线在打仗,朕在后面选秀女,这不是胡闹是什么?暂缓吧。”朱祁钰摇头说道。
  兴安迷茫了,这差事到底该怎么办?陛下总能找到理由暂缓,这缓多久,再缓十年不成?
  兴安又挣扎了一番说道:“陛下,要不让礼部先筹备着,等大军凯旋,也不至于慌了手脚。”
  “暂缓就是暂缓,等打完仗再说。”朱祁钰看着手中的奏疏,心神压根不在选秀这件事。
  大明礼部的审美很低级,不是后世清美的高级审美,礼部的老大人们是典型的儒学士,在他们看来,选秀女不过是给陛下生孩子,其他不论,长得好看就是第一要务,选秀的第一标准。


第八百八十八章 由盛转衰的共同特性
  朱祁钰其实非常清楚,包括于谦、兴安等一众朝臣们到底在担忧什么,这花鸟使、选秀等等诸事,不过是为了让朱祁钰稍微歇一歇,作为天下最尊贵的皇帝,不用累的跟个牛马一样。
  次日的清晨阳光颇为明媚,这已经六月的天,天亮的比较早,朱祁钰今天略显罕见的起床晚了些,这天已经大亮,朱祁钰还在赖床。
  实在是汪皇后比较缠人,折腾的时间有些晚了,朱祁钰起床都起了两遍,扶着腰,神情略显一些疲惫,显然仍然没睡够。
  “娘子啊,有些事儿,咱们要讲持续,你这竭泽而渔,咱多少有点吃不消啊。”朱祁钰今天还有庙算要参与,自然耽误不得,这起床困难,起了床,也就没事了。
  “这好不容易抓住一次,自然不能轻易放过。”汪皇后干脆赖在床上,压根不打算起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朱祁钰每日操阅军马,下盘极其扎实,想把朱祁钰折腾的面如疲态,汪皇后自然也有些吃不消的,朱祁钰也就是面露疲态,汪皇后干脆懒得起了。
  “娘子,后宫里的人也不少了,咱忙于公务,本就无暇,这再进些,把咱分了也不够使唤的不是?”朱祁钰自己刷着牙,他有手有脚,不喜欢后面跟一大对的尾巴。
  刷个牙,也要宦官代劳,真的有那个必要吗?
  他想不明白稽戾王是怎么容忍宦官拿着牙刷在嘴里掏来掏去,就像他想不明白,有些势要豪右们,为何吐痰非要吐到少女的嘴里。
  大明后宫共计八位,各有各的特色,连罗马公主都有,连外语都能学,朱祁钰觉得再多点着,实是有点忙不过来的,就像是新入宫的老幺高婕妤,轮一个月才能轮到一次,朱祁钰每次看到高婕妤甚至觉得生分,再多些,朱祁钰确实是分身乏术了,怕是连名字都记不住了。
  “年老色衰,陛下为大明之主,这不是怕陛下看着这么多黄脸婆,闹心吗?”汪皇后的话酸味,朱祁钰离老远都闻到了,连夫君都不叫了,直接叫陛下了。
  汪皇后作为妻子,当然不肯泰安宫再进新人,若是有可能,她连其他嫔妃也是不想分润的。
  汪皇后作为皇后,母仪天下,自然要贤德惠下,这两种身份颇为矛盾,但是汪皇后都做的很好。
  “你年老色衰?”朱祁钰笑着说道:“眼睛瞎了才觉得你是黄脸婆。”
  年老色衰、黄脸婆,这都是过度操劳的女子,田间的民妇、城外草庙的浣衣女、城中那些日日伺候主子的婢女,日晒风吹之下,那自然是老的快,可是泰安宫的诸妃嫔们,在宫里养尊处优,哪来的黄脸婆那般说法?就连忙忙碌碌的冉思娘,做的也不是体力活儿,也不会那么快年老色衰。
  汪皇后露出了笑容,陛下回宫后,多数也是待在她这里,就是进了新人,也少不了她这皇后的恩宠,所以她才张罗着选秀的事儿,陛下不肯,汪皇后自然心满意足,尤其是这清晨最慵懒的时候,再听到夸奖容颜,汪皇后自然喜上眉梢。
  “咱用了早膳,就去讲武堂,今天有事要做,娘子歇息。”朱祁钰整理好了自己的曳撒。
  都说曳撒是胡元的辫线袄演变而来,却丝毫不提,胡元的辫线袄,来自于金朝,而金朝的衣服大抵都来自于宋代穿着,翰林院有些翰林们,嘴里念叨着华夷之辨,说皇帝穿这曳撒不妥,不符合礼制云云,这衣服怎么舒适怎么来,非要分血统高贵与否?
  就中原这地界,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都几千年了,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分得清楚你我?
  朱祁钰来到了讲武堂,朝中文武都已经悉数到齐。
  文官众多,从太子少师胡濙起,依次坐着兵部尚书江渊、吏部尚书王翱、户部尚书沈翼、左都御史总宪贺章等,而武将则寥寥无几,只有英国公张懋,都指挥佥事、左参将赵辅。
  赵辅曾经参与过正统十四年的京师之战,立下了战功,而后景泰二年参与了集宁、河套之战,景泰三年扈从皇帝亲征平叛,又在郡县安南之战中,立下了战功,赵辅屡次先登,身先士卒,和其祖上同样的悍勇,算是朱祁钰的铁杆拥趸之一。
  赵辅是梁国公赵德胜的侄孙,赵德胜在胡元至正二十三年保卫南昌之战中,率军守卫城门时为弓弩所射杀,时年三十九岁,洪武二年起,赵德胜配享太庙。
  赵辅和他的祖上赵德胜作战一个风格,悍不畏死,朱祁钰屡次提醒赵辅作为参将,你若是倒了,牙旗就倒了,军心就会涣散,更不能胜,赵辅才略微改了这种作战风格,但仍然是身先士卒。
  赵辅有话讲:你皇帝德胜门前亲自冲锋陷阵夺旗之时,怎么不讲贵为天子,岂能轻涉险地?皇帝都不怕死,我们这些军卒将领难道都是怕死之辈?
  之所有只有两位武将参与妙算,是因为朱祁钰的心腹都派出去了,武清侯、文安侯、昌平侯都在北伐的路上。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陛下威武!”
  “坐坐。”朱祁钰示意所有人落座,才开口说道:“胡尚书啊,朕有一事,你也跟姚尚书说道说道,这选秀之事,搁置日后再议。”
  兴安其实很想提醒陛下,胡濙是少师,不是礼部尚书了,陛下您自己个听听,礼部尚书胡濙对礼部尚书姚夔说话,别扭不别扭?
  但是陛下叫习惯了,也懒得更易了。
  “陛下,这选秀的事,是臣授意给姚夔的。”胡濙非但不接这个话茬、不领这个命,反而讲明白了,这件事就是他让姚夔做的。
  自从这萧晅出了事,和阿剌知院里外勾结,被皇帝拿掉了脑袋,这礼部尚书的位置便给了姚夔。
  可这礼部事儿,朱祁钰仍然交给了胡濙打理,胡濙也直接坦言,他让姚夔做的。
  “陛下,臣主持上书房事,这泰安宫的皇嗣还是太少了些,陛下春秋鼎盛,理应多衍子嗣才是。”作为知名投献谄臣的胡濙,非但不尊皇命,反而在这件事上,开始了他的唠叨。
  上书房事,便是皇嗣教育,胡濙作为老师父,年过八旬,仍然每天都要亲自查验,不可谓不上心,看着就那几个皇嗣,胡濙是忧心忡忡,六个皇子,三个公主,按理说不算少了,但是老人的眼里,孩子多少都是少。
  你皇帝又没问题,不生孩子夜里天天跟奏疏打交道,这万一太子混账玩意儿,搞出了土木天变的大事,朝臣们想拥立新君,那也能挑挑拣拣不是?
  “朕知道胡尚书在担心什么?不就是怕朕学了那唐明皇吗?”朱祁钰敲了敲桌子,也把话讲的很明白:“前半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后半生荒淫无度做了老扒灰不说,还把大唐的筋骨给打断了,自此之后大唐由盛转衰。”
  “其实数一数,这西汉是在汉元帝手里由盛转衰,汉元帝初登基也是兢兢业业,没过几年,便称病不上朝,这东汉则是汉和帝之后,便是主少国疑、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干政,戚宦党锢盈天,到了大唐便是这唐明皇了。”
  大明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