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9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于谦喊冤,天天给明英宗朱祁镇添堵,一副你不杀了我,我天天骂你的架势。
明英宗也没办法,杀了年富简单,杀了之后呢?户部的事儿谁去打理?万一再闹起了遍及数省的大灾,把救火队长杀了,又拿什么救火?
一直到了明宪宗继位亲政,年富看着明宪宗,才没有抱憾而终。
冉思娘和朱祁钰又聊了许久,冉思娘爱听说书,这瓦舍去不得,每年也就是过年,百艺贺岁时候,冉思娘才能听一段,平日里便买些话本。
“夫君今日辍朝是为了陪臣妾吗?”冉思娘聊到了晌午的时候,回过神来,察觉到了些许不对,这可是天大的恩宠。
“咱早上去操阅军马了,也不是什么事儿都没做,回来的时候,你还在睡。”朱祁钰解释了下,他还是做了事儿,但是做的不多。
偷得浮生半日闲,谁说朱祁钰不懂劳逸结合?
“翰林院的翰林呀,最近又开始上奏骂咱了,说辞也是常看常新,这次又骂咱是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心太大,一边要北伐,一边要修驰道,一边要下西洋。”朱祁钰说起翰林院,那就是头大,翰林院的翰林们骂起人来,那是一个脏字没有,可是这话里话外,都是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句句都是扎心窝子的话。
朱祁钰不懂,自己怎么就混到了和隋炀帝杨广同台竞技的地步了?!
别的且不说,大明朝永乐年间,大明太宗文皇帝,不也是一边北伐,一边修官道驿路,一边下西洋,大兴土木,永乐年间还要加一个修北衙京师的大项目,也没见永乐年间闹出什么天大的乱子来。
冉思娘宽慰的说道:“夫君养着那些光吃饭不干活的翰林,不就是找骂的吗?翰林们干的活儿就是以策伤时,职责所在。”
“倒也是,都怪咱,都怪咱,你这话的调调,和那些翰林们一样的强词夺理。”朱祁钰满是不在意的说着话,夫妻闲话,哪有那么多的君君臣臣规矩所言,都是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闲聊。
冉思娘眉眼带着笑说道:“我是妇人,强词夺理那不是天经地义?孔圣人都说了,唯有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娘子这话我听明白了,你是女子,翰林们是小人是吧。”朱祁钰乐呵呵的说着话。
翰林院骂皇帝,在大明朝那的确是职责所在,说好听点就是以策伤时,规劝皇帝行正道,一些政令失道就需要他们站出来说话,说难听点,就是让他们当喷子的,喷的越凶名声越大,也是臣权和皇权的博弈,朱祁钰多少也习惯了。
但是这次翰林院骂他是隋炀帝杨广,他非常不认同,至少隋炀帝屡战屡败,朱祁钰则是靠着大明军勇武,屡战屡胜。
翰林院骂皇帝的确是职责所在,但有时候这用力过度,就出了问题。
成化八年正月,明宪宗朱见深的皇太子朱祐极病故,这翰林院就以太子病故为由,逮着朱见深一顿猛喷,用力过猛,明宪宗之后干脆就不上朝了,一直到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忧思成疾,龙驭上宾。
明宪宗不上朝和嘉靖皇帝、万历皇帝不上朝还不一样,嘉靖年间和万历年间朝臣是真的见不到皇帝,明宪宗不上朝是不视事,具体而言,每五日的朝议、每日廷议明宪宗都在,却是一句话不说,朝臣们说完了,汪直、梁芳一甩拂尘,宣布退朝,而后所做决定,臣工只能执行,质询封驳都是留中不发。
“这翰林院如此说话,夫君打算如何处置?”冉思娘略有些好奇的问道。
朱祁钰靠在椅背上,思索了片刻说道:“咱能怎么办,咱越是搭理他们,他们骂的越凶,就跟那路边的犬一样,只能随他们叫吧,大军凯旋,他们现在骂的都是笑话,大军败亡,他们骂那两句,也算不得大事了。”
朱祁钰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的事儿,剩下的交给大明军。
说到底还是大明军北伐胜负未定,朝中人心惶惶,再加上商辂负伤,才有了朱祁钰越看越像隋炀帝的说法,其实朝臣们现在都很支持一件事,那便是见好就收。
东路军武清侯石亨、文安侯于谦,设伏杀了瓦剌四千余人,将瓦剌的两个万人队给打的支离破碎,战果不可谓不辉煌,即便是永乐年间,这也是能拿得出手的战果了,毕竟永乐五次北伐,后面三次都是武装巡游,连个草原人的马尾巴都没见到。
既然已经打疼了瓦剌人,就此谈判,或者逼迫瓦剌残部西进,让阿剌知院和也先火并的声音很多。
朱祁钰慎重思考过见好就收的想法,他今天偷闲,其实也是在等于谦的消息,他昨日发了鸽信给于谦,让前线将领说话,打仗的是他们,最有发言权的也是他们。
“陛下,于少保的书信到了。”用了午膳,朱祁钰和冉思娘说着话,兴安就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把火漆封好的鸽信,放到了朱祁钰的面前。
朱祁钰打开看了片刻说道:“娘子,咱得去当差了,半日闲,就只有半日啊。”
“臣妾今日不当班,给陛下做点冰镇酸梅汤,给陛下送去解暑。”冉思娘站起身来,只是这冰镇二字,音有些重,朱祁钰自然秒懂。
“恭送陛下。”冉思娘当然想让皇帝继续陪着她,可是皇帝要办的是国事,她只能恭送。
朱祁钰来到聚贤阁,看着堪舆图对着兴安说道:“于少保和武清侯的意思是一样的,他们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八百九十三章 必杀谦,始可和
朱祁钰知道自己没什么军事天赋,不像大明太祖和太宗皇帝那般,在军事上可以独断专行。
朱元璋的战力之强悍毋庸置疑,整个明末,论军事天赋,朱元璋本人无出其右,无论是定鼎之战的鄱阳湖之战,还是遥控指挥对纳哈出的辽东之战,亦或者是三路北伐,击破胡元朝廷,把胡元变成北元再把北元变成元裔汗廷,无不说明了朱元璋的军事天赋何等的神武。
而朱棣更是以藩王造反入京的唯一一个,其军事天赋毋庸置疑。
军事天赋这东西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皇帝的决策,到底是重武还是重文,没有军事天赋的君主,很难获得军队的拥护,尤其是在朝中主要将领和皇帝的意见向左的时候,兴文叄渌坪蹙统闪吮厝坏难≡瘢欢ǔ潭壬媳Vち嘶饰坏奈裙獭
朱祁钰一直在试图建立一种制度,来确保在兴文的同时振武,并且获得军队的忠诚来确保自己的能够坐在宝座上,对着大好河山,指指点点。
直到景泰十一年,朱祁钰对于振武的种种政令,都保证了大明军的忠诚,至少小张屠户在看到皇帝和武清侯的时候,第一时间认出了皇帝,而后才发现了五大三粗的武清侯。
没有军事天赋朱祁钰也不逞强,前线打仗的将领,才最有发言权,而文安侯于谦和武清侯石亨的意见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于谦和石亨认为,要打。
不是因为朱祁钰承诺给了于谦和石亨国公的位置,两个人为了进公爵,而执意继续打下去,如果是石亨会为了自己的进位而做出一些疯狂的决定,于谦则不会。
但是在主战二字,于谦比石亨还要主战,京师之战中,于谦就是铁杆的主战派,宁肯玉碎不肯瓦全的刚硬,是于谦一生的座右铭。
于谦的奏疏里以千年未有之大变,来形容大明军的北伐,希望皇帝陛下能够继续鼎力支持大明军的北伐,完成自古以来的未竟之业,那便是将草原和中原之间的矛盾冲突、数千年的厮杀,从根源解决,于谦的奏疏很长,分了三封鸽书送回了京师。
而石亨的奏疏简单了许多,石亨在奏疏中,除了表示一贯的敢打敢胜,能打能胜之外,还对军事上面做了一个综述,大明军进入草原之后,逐渐习惯了草原作战的种种,在持续的剿匪过程中,大明军在草原上已经形成了强悍的战力,远征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当然石亨在最后也表示,若是有皇命召回,君有命,莫敢不从的立场。
忠诚。
石亨很了解皇帝,哪怕是这次撤了,皇帝还要再继续北伐之事,石亨很信任皇帝,就像皇帝一如既往的信任他一样。
一来,陛下心中拧着瓦剌人这个疙瘩,登基之时皇帝被围在京师城中,如同龙困浅滩。二来,陛下承列祖列宗之遗志,显然北伐之事未尽,怎肯罢休?三来,陛下不止一次表示过,胜败乃兵家常事,大明军第一次北伐,这次输了,下次赢回来便是。
“陛下,鸿胪寺卿马欢求见。”兴安低声说道。
朱祁钰将于谦和石亨的奏疏合上说道:“宣。”
“臣马欢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马欢进门就是三拜五叩行了个大礼,朱祁钰不喜欢跪礼,满朝文武皆知,私下觐见,作揖也是常理,马欢也时常私下觐见,这个礼不寻常。
“说事儿吧。”朱祁钰没让马欢平身,而是让他跪着说话,先听听马欢说什么。
马欢将头埋得很低说道:“臣奉皇命,遣了人和阿剌知院沟通议和,阿剌知院说,杀了于谦,才能议和。”
朱祁钰的神情颇为古怪,似怒似笑,满是疑惑的说道:“杀他妈大头鬼!阿剌知院他怎么敢?杀了于谦方肯议和,他算哪根葱!朕把他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做梦呢!”
朱祁钰不是生气,而是觉得好笑,他是谁?朱祁钰,杀兄继位的人,为了保住大明,他可以亲自披挂上阵夺旗的人。
作为皇帝,朱祁钰一向重视礼仪二字,很少说脏话,但是这次他也骂娘了。
让他杀于谦,整个大明朝,有人敢说这句话?
连南衙僭朝造反的时候,喊出的清君侧的口号里,于谦都不是那个奸臣!胡濙才是奸臣!连不靠谱的南衙僭朝都知道,把于谦列到奸臣那一列,太不靠谱了。
鸿胪寺卿马欢是奉命和阿剌知院沟通议和之事,初步看看互相议和的意向,这是奉了朱祁钰的皇命,并不是礼部尚书姚夔或者太子少师胡濙的命令。
“陛下,群臣慷慨激愤,翰林院的翰林们都怒斥阿剌知院胆大包天,简直是天理不容。”马欢跪在地上说道:“臣有负君上所托,臣有罪。”
“平身吧,错不在你,沟通沟通,嘴长在阿剌知院的身上,咱们还能左右阿剌知院怎么想?”朱祁钰示意马欢平身,嗤笑了一声说道:“这下好了,这见好就收,就属翰林们叫嚣的厉害,现在这要接着打,估计也属他们叫嚣的厉害了。”
“倒是省了朕的麻烦。”
朱祁钰本来还在头疼翰林院那群翰林们到底该怎么摆平,虽然他们不能左右结果,但是整天乱叫,确实烦人,这下好了,阿剌知院直接替他把这些翰林们的嘴给堵上了。
于谦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是天下百官的楷模,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是暴戾的昏君朱祁钰身边唯一一个能劝得动仁恕的臣子。
杀于谦,别说朱祁钰不答应,这群臣先不答应,翰林们更是不答应,若是没了于谦,皇权和臣权起了冲突,谁来劝陛下仁恕,谁又来庇佑百官?跳的最欢的、整天指着皇帝鼻子骂的翰林们,便是首当其冲。
朱祁钰真的答应,大明文武群臣,就要把朱祁钰和宋高宗完颜构相提并论了。
于谦劝仁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于谦似乎找到了一种很新的劝仁恕的法子,只要比陛下更加暴戾,走陛下的路,陛下便只能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