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9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祁钰真的答应,大明文武群臣,就要把朱祁钰和宋高宗完颜构相提并论了。
  于谦劝仁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于谦似乎找到了一种很新的劝仁恕的法子,只要比陛下更加暴戾,走陛下的路,陛下便只能回过头劝于谦仁恕一些了。
  “起来吧,还让朕去扶你不成?”朱祁钰看马欢还是战战兢兢的样子,就知道阿剌知院这条件提出来,马欢这头的压力绝对小不了,这会儿心里估计打鼓,要不要致仕。
  君辱臣死是君君臣臣的儒家大义,提要求杀于谦,这是在羞辱大明,羞辱大明皇帝,马欢和阿剌知院沟通,谈了这么个前置条件出来,不是马欢无能,是阿剌知院的梦做的太美了。
  马欢这才起身,致仕不致仕皇帝说了算,既然皇帝宽宥,那风雨都是陛下担着。差事是朱祁钰派下去的,责任不能让马欢一个人担着不是?
  “于少保果然料敌于先。”朱祁钰打开了于谦的奏疏,让兴安递给了忐忑的马欢。
  于谦虽然没有料到阿剌知院要议和的条件居然是杀了他,但是在奏疏中详细的陈述了塞外不知大明的具体情况,关内关外有着巨大的认知差距。
  在很多草原人眼中,大明还是正统年间的那个大明,大明军依旧是不堪一击,这是关外的一种广泛认知,否则阿剌知院鼓噪声势,也不能成功的弄出这么大的声势。
  这种认知差距也表现为:阿剌知院真的相信大明皇帝是个昏君,完全是因为于谦的辅佐,大明皇帝的那些昏政才没把大明折腾的零零散散,只要杀了于谦,大明立刻分崩离析。
  要打破这种认知差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胜利来证明。
  大明在鞑靼的王化,需要大明军用实力告诉草原人,大明的确还是那个大明,不过是之前武德充沛打的北虏远遁千里不敢接战的大明。
  用于谦的原话形容,此战为大明定胜之战。
  想要获得政治胜利,就必须要取得军事胜利,想要成功王化鞑靼,就必须要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大明想要的郡县化,想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融合才有望实现,这也是于谦所言的千年未有之大变。
  彻底融为一体,需要战火的锤炼。
  “陛下,太子少师胡濙、文渊阁大学士王文领六部尚书在聚贤阁外恭候,请求觐见。”一个小黄门又匆匆的跑了进来禀报着。
  “今天衙门这么清闲,都跑到朕这里来了?”朱祁钰都乐了,笑着说道:“宣,让他们进来便是。”
  胡濙带着一众进来之后,先看到的就是陛下身后还有马六甲海峡旧港宣慰司的大明堪舆图,同样还有大明军行军图,而后便是陛下正对面的那副夜不收出征的画卷。
  一众群臣见礼之后,胡濙斟酌再斟酌的说道:“陛下,于少保有功于社稷。”
  “胡老师父!”朱祁钰用力的敲了敲桌子,极为不满的说道:“你们这么多人过来,是打算逼宫吗?”
  “陛下,很多事情都是少个由头,金国使者对宋高宗说必杀飞,始可和,不过是宋高宗的一个台阶。”胡濙反而硬着头皮,瞪着眼睛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
  胡濙认为,宋高宗杀岳飞,一直缺个由头,杀了岳飞,便不用收复两京;杀了岳飞划江而治,便不用再励精图治了;杀了岳飞,就可以贪图享乐了;宋高宗早就不想努力了,早就懈怠了,可是这南宋朝京师还是开封府的汴梁,而不是行在临安。
  金国使者的话,给了宋高宗这个由头,给了宋高宗台阶。
  胡濙生怕阿剌知院的话,就成了那个由头,这么大的事儿,不问清楚,胡濙是决计不肯罢休的。
  朱祁钰本来打算生气的,可是看着胡濙那张脸,他实在是生不出气来,这张脸快九十岁了,满是沟壑,写满了大明的岁月。
  朱祁钰无奈摇头说道:“胡老师父啊,你可是谄臣啊,这什么时候变成了这番直臣模样咧?当着咱的面儿,跟咱吵吵,你看看你,哪里还有一点谄臣的模样。”
  胡濙老是说景泰朝臣都略显幼稚,这胡濙在这个大染缸里,自己都变得幼稚了起来。
  “兴安。”朱祁钰和兴安耳语了几声,让兴安取几样东西来。
  “这是朕给文安侯和武清侯的世券,不过是新做的,上面是国公。”朱祁钰打开了几个锦盒,让兴安端着给诸位臣工看了一遍。
  “朕早就打好了这世券,就等着文安侯和武清侯凯旋,诸位可看清楚了!”朱祁钰示意兴安将世券收回去,才猛地站起身来厉声说道:“朕很生气!”
  “若是市井之人,亦或者是四品以下朝官,不知朕秉性脾气有所误会,也就罢了,尔等为朕之肱骨,你们能不知道?跑过来作甚?”
  “议和是你们说的,再战也是你们说的,这好话赖话都让你们说了,全天下就你们把理儿占尽了是吧!明日辍朝,你们商量出到底怎么办了,给朕个结果出来,朕照办就是!”
  朱祁钰说完一甩袖子便扬长而去,留下了群臣面面相觑。
  朱祁钰走出了御书房,脸上的怒气一收,端着手却是一乐,而后向着大别野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兴安,你看朕刚才是不是像真的在生气?”
  “陛下?”兴安都迷糊了,挠着头满脑门官司的说道:“陛下不气?”
  兴安还以为陛下真的动了真怒,还在想怎么劝陛下消消气,结果这出了门,陛下就笑了,这喜怒无常四个字,实在是把兴安给绕糊涂了。
  朱祁钰的脚步轻快的说道:“气什么气,这可是求荣得辱的亡国大事!这大明的明公们,连惹皇帝生气的勇气都没有,不敢刨根问底,不敢问个明白,甚至不敢问,朕才要担心这大明,是不是明日就真的要亡国,朕是不是要做亡国之君了。”
  “正好借着这由头,休息一天,朕也忙活了那么些年了,终于能歇歇了。”
  胡濙出了聚贤阁后,越琢磨越是不对劲儿,终于回过味儿来,被陛下摆了一道,一向国事为重的陛下,怎么会为群臣觐见询问究竟而生气?
  朱祁钰这当值坐班也就坐了一会儿的功夫都回来了,冉思娘这冰镇酸梅汤都没弄好,她讶异的问道:“这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朱祁钰把刚才的事儿讲的清楚明白,笑着说道:“他们本来理直气壮的,现在变成了理亏。”
  冉思娘欲言又止,止又欲言才开口说道:“也不能怪朝臣们担忧,这实在是国朝荣辱之大事,他们要是不吱声,不敢问,这朝堂才是出了问题,正统十四年,稽戾王非要亲征,刑部尚书邝埜和英国公张辅也是据理力争,最终还是拗不过稽戾王,若是当初邝埜和张辅有这等助力,焉能有土木天变之事?”
  “国事为先,陛下也不要太怪罪朝臣们不体圣心。”
  朱祁钰搂着冉思娘的腰身,耳鬓厮磨,轻声说道:“稽戾王那会儿他们哪里敢啊,跑去逼宫真的做成了,也要事后清算。朕整日忙碌辛苦为哪般?不就为了这般?”
  “这天下是朕的,更是天下人之天下,朕一个人,天下就能向治?众人拾柴,火焰才能高。”
  冉思娘颇为认真的、真心实意的说道:“陛下英明。”


第八百九十四章 惟愿华夷一文轨
  次日朱祁钰并没有上朝,真的辍朝了,颇为勤勉的朱祁钰,这次的辍朝,弄的人心惶惶。
  而朱祁钰本人却在大别墅的书房里写了几个字,看了许久许久,这是于谦奏疏里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不是于谦本人说的,而是大明太宗文皇帝所言。
  惟愿华夷一文轨。
  这是北衙京师大钟寺里永乐年间所铸大钟上的十二惟愿,惟愿如来阐教宗、惟愿大发慈悲念、惟愿皇图万世隆、惟愿国泰民安乐、惟愿时丰五谷登、惟愿人人尽忠孝、惟愿华夷一文轨、惟愿治世长太平、惟愿人民登寿域、惟愿灾难悉消除、惟愿盗贼自殄绝、惟愿和气作祯祥。
  这十二惟愿,就是朱棣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长陵上的垃圾有多么的厚重,历来文人墨客对这位篡位得天下的皇帝多么的不待见,都无法改变朱棣他为了这十二个惟愿奔波一生的波澜壮阔。
  于谦强烈主战的意志,就是在践行这句,惟愿华夷一文轨。
  “裱起来吧。”朱祁钰看着面前的这幅字,让兴安裱起来,挂在御书房内。
  朱祁钰在大别墅里逍遥快活,可愁煞了大明文武群臣,廷臣们在文渊阁里大眼瞪小眼的时候,胡濙带着刘吉来到了讲武堂。
  “陛下发了火儿,就得想办法给陛下找个台阶下来,否则陛下在上面就不下来了。”胡濙站在讲武堂内,对着刘吉叮嘱着。
  “陛下不下来,对于一些人而言,那不是正好吗?”刘吉的语气有些不善,从胡濙隐退之后,刘吉接触到了更多的事务,逐渐发现,对于某些朝臣而言,陛下不上朝对他们才是最有益的,这样便可以把一切过错推到皇帝的头上,以皇帝懈怠二字,遮掩他们本身的罪责。
  比如正统年间,便可以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稽戾王的身上,而忽略了杨士奇等一众文臣兴文叄渖踔燎嵛洌源竺骶傅钠苹担雎粤送跽褓栽缴衿鞯淖镌稹
  这便是腾挪的空间,历史的罪责归因到一人身上,而他们居于幕后,则继续做自己的贤臣。
  胡濙听到刘吉如此说,略微欣慰的说道:“所以啊,我们礼部就要做那个台阶,让陛下下来的台阶。”
  “可是这个台阶,应当如何做呢?”刘吉则满是疑惑,怎么让皇帝陛下下来,别说刘吉了,廷臣们一个个都是面面相觑,本来天塌地陷的事儿,但是又涉及到了君君臣臣的儒教大义,走到了这一步。
  “这台阶如何做,就复杂了。”胡濙五味成杂的说道。
  这台阶要是那么简单,自古这君臣之间的冲突,就不会愈演愈烈,最终变成朝堂倾轧了,这其中的复杂,岂是一两句话能过说的清楚?
  “胡老师父当如何?”刘吉再问,就眼下这个情况该如何处置呢?
  “眼下最是简单,眼下这局势,陛下是肯下来的;君臣之间并无间隙;朝堂的局势也不复杂,朝中也不是山头林立,斗的你死我活。这便是最简单不过,瞌睡了送个枕头还不简单?若是缺少其中一样,便是千变万化,若是这三样都缺了,那就是陛下想下也下不来了。”胡濙对着刘吉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话。
  皇帝肯不肯,是否想要因为一些小事儿,就是单纯的找个由头,直接开摆,是一个原因。
  皇权和臣权,之间的矛盾是否已经激化,为了权力已经斗的你死我活,是第二个原因。
  朝中派系山头众多,是否为了利益,厮杀的你死我活,战况激烈,连皇帝都要避让一二,等到臣子们斗出个结果,再出来做裁判,则是第三个原因。
  而围绕着皇帝、臣子、皇权、臣权之间的勾心斗角,其复杂就像人心一样的复杂,哪里是靠三言两语便能够说的清楚的呢?
  不过,这一次,却是最简单的一种,陛下勤勉,陛下圣意独断,朝中更因为于少保压着,没有什么山头这类的东西,所以,最是简单。
  胡濙往前走了两步,一甩袖子,作势欲跪,大声的喊道:“陛下,臣胡濙,前来请罪了。”
  门口的小黄门那是一下子慌了神,这胡濙可是八十七岁高龄,早就享受了入朝不拜之礼,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行拜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