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9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渊面色犹豫但还是说道:“浚国公的意思是最后回来看一眼。”
江渊没说太过明白,但是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清楚,其实陈懋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想回来再看一眼大明,所以才亲自押解漕粮回京。
“既然如此,那便如此吧。”朱祁钰拧了拧眉心开口说道,他清楚的知道陈懋老了,但是他还是不太愿意接受,总觉得不折腾,就能把人留的更久一些。
这位在朱祁钰刚登基,大明风雨飘摇之时,稳住了大明东南局势的浚国公,终于临近了人生的终点。
“陛下?”胡濙忍不住开口说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胡濙比陈懋年岁还长,他其实也多少感觉到了自己日子快到了,陛下是个至情之人,不必过于感伤。
“嗯,把北伐大捷的捷报,给浚国公抄录一份送去,让他也高兴高兴,继续议事吧。”朱祁钰颇为平静的说道。
陈懋已经将自己的身后事想好了,他关于交趾的若干想法,都已经送到了朝廷。
他的孩子都不通军务,镇守交趾,任交趾总兵官,但不视事,一应军事都由大明差遣任命,陈懋希望交趾成为大明的四方之地,即便是和眼下的云南那样,便足够了。
陈懋的儿子不通军务,可是陈懋征战多年能没有心腹?
陈懋并没有对自己的心腹过多的举荐。
陈懋在正统年间丢过爵位,他知道朝堂这水到底有多深,他若是薨了,他无论举荐了谁,都落不到什么好下场,索性谁都不举荐,是他的心腹不假,但首先是大明的将领。
兵部则拿出了早就拟好的名单,交趾诸多将领会被调换,这是一整轮的人事变动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
朱祁钰看了许久,而且还要等于谦回京之后,再经过五军都督府的商定,最后批复这份调防名单。
人还没走,朝廷已经在准备凉茶了,这就是政治,无情才是基本底色,前一秒朱祁钰还在为陈懋的年老感伤,后一秒他就开始主持调防陈懋心腹的事儿了。
胡濙颇为欣慰,朝堂或许幼稚,但是陛下和这文华殿里,个个都是无情之人。
朱祁钰会厌倦这种无情的权力游戏吗?并不会。
权力,权力就是一切,仅仅一个七品的知县事,就是一方青天,头天晚上做个梦,只要想,第二天就能实现,这就是权力。
曾任福建长乐县县令,现在的福建知府殷谦,曾经在长乐县任上上奏过一件事,他头天在茶楼听戏就对左右说了句音正,第二天就有人把这唱戏的女子送到了他的府上,殷谦自此之后再不敢去听戏了,殷谦这才明白权力是何等滋味。
朱祁钰散了朝回到了讲武堂,他要到大别墅换身衣服,然后去京营大营操阅军马,到了大别墅,冉思娘这睡到了晌午还没起床。
“赶紧收拾收拾起来了,黄昏有大宴赐席,两宫太后都要到,你若是到晚了,或者不修边幅,被太后骂了,可不要哭鼻子。”朱祁钰换好了衣服,对着已经醒来还在床上赖着的冉思娘说道。
冉思娘本来懒懒散散,一听吴太后也要到,立刻吓得一激灵麻溜的爬起来收拾。
孙太后不敢对泰安宫的事儿说三道四,可吴太后要是怪罪,冉思娘这个当宠的宁妃,也吃不了兜着走。
“晚上是不是有烟花要看?”冉思娘一边挑衣服一边询问着。
朱祁钰笑着说道:“那自然是有大烟花可以看,十寸弹二十斤火药,黑龙炮一炮不过二十斤火药罢了,一共六十六响,只有一盘,放一盘要一万银,礼部要放两盘,朕还不舍得呢。”
“那么多的火药,不会有事吧。”冉思娘无不担心的说道。
第九百零五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
“朕泰安宫一年安保费就要花五十多万银,你当白花的?不必担心这个。”朱祁钰笑着宽慰了一句冉思娘,才笑着说道:“你慢慢收拾,咱先去京营了。”
朱祁钰其实不太喜欢庆祝的热闹场景,总觉得这些热闹和他无关,他只是觉得吵闹,而且他这个皇帝在场,就像KTV团建领导在场一样,对所有人都是折磨,所以类似于大宴赐席这类的活动,朱祁钰多数都是过了九爵之礼后,便会起身离开。
而这一次德胜门外北土城的庆祝活动,朱祁钰本身也没有多少兴致。
但是礼部这次是精心准备过的。
胡濙作为礼部尚书专门主持国朝祭祀庆典,他其实很早就琢磨出了陛下为何不愿意待在庆典上的原因,主要是就是太雅,陛下喜欢俗的。
可是大宴赐席、国祭、太庙祭本身就是周礼,轻易不得更张。
这么些年了,胡濙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准备给皇帝弄个俗的。
朱祁钰这操阅军马之后,稍微沐浴之后,就来到了北土城的五凤楼,准备过完了九爵之礼,就直接离开一如既往。
朱祁钰落座之后,却没有等到九爵之礼,反而是等到了一场让朱祁钰绝对不会忘记的烟花秀。
首先开场的就是地龙,一种绑着烟花的陀螺在太常寺的阵阵声乐之中,开始在土城外,带着尖啸声快速旋转了起来,数十个力士随着鼓点,将长鞭甩的啪啪作响,将陀螺抽打的越来越快,太常寺的声乐完全不像过去那种肃穆庄严,而是一种欢快的气氛。
而闻讯而来聚集在北土城外等着看烟花的京师百姓们,也不住的欢呼,有些小孩子坐在父亲的肩膀上,大呼小叫,这一下子,便有了庆祝的喜悦氛围。
“不错。”朱祁钰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过去的那些个礼仪繁琐不说,还带着一种暮气沉沉,仅仅以太常寺的声乐而言,庄严肃穆有余,可听起来还没军鼓听得振奋,这不是太常寺的罪责,而是这些礼仪本身就是如此庄严肃穆,暮气沉沉。
在陀螺烟花燃尽之时,夜幕再次将城下笼罩在了黑暗之中,而后便是一株株的白金色的烟花树,在土城外不断的升腾着,朱祁钰看着面前的场景,想到了一句诗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而在不断升腾的烟花树下,一个个黑影一闪而过,在烟花熄灭的一瞬间,挂在城头上的数百盏石灰喷灯亮起,明亮的光线,将城墙之下照的亮如白昼,而这些黑影,在灯光之下,肃然而立。
“牙旗兵?”朱祁钰看着这些人的打扮,讶异的说道。
“陛下圣明。”胡濙赶忙俯首说道:“的确是牙旗兵,在战场上扛过旗的军士,共三百六十人。”
朱祁钰每日操阅军马,自然认得台下的人是牙旗兵,一杆杆的大旗在牙旗手中,如臂指使,随着鼓声的变化不断的变幻着,大旗翻转腾挪如同一片旗海,这些大旗在这些牙旗兵的手里、脚上、头顶变动,引得无数人的阵阵惊呼。
朱祁钰丝毫不觉得百姓的惊呼有什么吵闹的地方,反而颇为喜欢这种俗不可耐的氛围,他就是个俗人,他看了片刻,终于看明白了这到底在演什么。
正统十四年十月中旬,大明皇帝德胜门外上阵夺旗,这就是台下的军士们演练的剧情,象征着朱祁钰的明黄色龙旗大纛在旗海中格外的显眼,冲进了敌方的狼头大纛之中,杀进杀出。
朱祁钰笑着对胡濙说道:“胡尚书,这军舞别开生面,可多少有些岁月史事了,朕可没有这等七进七出的本事,为了不添乱,冲阵的活儿都是卢忠干的,倒是后来压阵殿后这段,实在是朕当初骑术不佳,索性殿后了。”
朱祁钰一直说卢忠有军事天赋可不是胡言乱语,德胜门外冲阵朱祁钰这个皇帝带头冲锋是卢忠具体指挥,而压阵殿后也并不是故意为之,战场上极为杂乱,电光火石之间,朱祁钰顾不了那么多,在战场上,他只想赢,既然落后就要殿后,这便是抵背杀敌的战友。
“臣不苟同。”胡濙非常坚持的说道:“陛下亲履兵锋披挂上阵,冲阵敌中为真,这便不是臣胡编乱造,卢忠为陛下心腹,为陛下前驱,乃是臣子本分。”
“陛下这索性二字,实属不易中的不易,这是军舞,臣认为符合事实又无篡改,并无不妥,陛下让臣改,臣也不会改。”
胡濙是个谄臣,但同样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否则也不能纵横朝野五十年,在明公的位置上一待这么多年,涉及到了皇帝的事儿,民间自然可以胡编乱造,可是胡濙不能,陛下在阵中就是在阵中,陛下在阵中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军士,完成了战斗目标,这是事实。
胡濙都快九十了,今天朱祁钰就是说破天去,他也不改,反正他大限也快到了,人走了,陛下再改,胡濙也不能阻拦。
“那便如此吧。”朱祁钰笑了笑,最终不在这个事儿上纠缠,他继续问道:“这曲目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何人所作,叫什么?”
胡濙面色犹豫试探性的说道:“是宫里的李贤妃所作,名叫《郕王破阵乐》。”
朱祁钰一下子尬住了,郕王破阵乐,这几个字非常的合适,人物事件一目了然,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王破阵乐》那是李世民的专属BGM,朱祁钰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很有数,他若是到了战场上,就是个放阴枪的战场老六,他面色复杂的说道:“朕以为不妥。”
和李世民比军事,朱祁钰自然不会班门弄斧,可是比弄钱的本事,朱祁钰还是能较量下的。
“臣也以为不妥,臣以为叫《郕王入阵曲》较为恰当。”胡濙立刻说道,君主之间比来比去,很容易让人误会,而且颇有些关公战秦琼的荒谬,这也是崇古的儒学士为何越来越迂腐的原因,他们奉若圭音的经典,都两千年了。
改两个字,味道自然不同。
“善。”朱祁钰颇为认可的说道,改改名不撞车就行,和撞衫一样,谁弱谁尴尬不是?
郕王入阵曲,朱祁钰自知军事不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那大明配叫这个名字吗?配舞这个大曲吗?
大明当然配!
李世民强是因为唐军强,唐军天下无敌,大明军就不是天下无敌了吗?大明军刚刚用彪炳史册的战绩,再次证明了,大明军强悍无比的战力。
朱祁钰的目光回到了台上,而这三百六十名牙旗兵,已经舞完了旗,象征着瓦剌人的狼头大纛已经尽数伏倒,唯有朱祁钰的龙旗大纛,在阵阵风中,猎猎作响。
而此时的音乐骤然一变,从慷慨激昂,转为一种倾诉的低沉,而这站定的牙旗兵们,开始不断的锤击着手中的旗杆,应和着鼓点声乐之声,低沉的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与子偕行……”
最后这一个与子偕行重复了数次,直到声乐渐熄,这一句的声音越来越低,最终一片寂寥,北土城内外鸦雀无声,而石灰喷灯的光线逐渐柔和起来,照亮了一个个牙旗兵的坚毅的脸庞。
“与子偕行。”朱祁钰的手有些抖,从兴安手里拿起了水杯,喝了一口,才算是定了定神,他的眼眶有些热,他有些触景生情,当年上阵夺旗的理由非常的多,有为了稳定军心,有为了巩固王位,更有破釜沉舟的窘迫,当瓦剌人把稽戾王的龙旗大纛竖起来的时候,大明的新皇帝朱祁钰能怎么办?
干,硬碰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