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9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太后奈何不了汪皇后,也奈何不了冉思娘,一个握着六宫之主的印绶,一个握着泰安宫的财权。
  “好。”汪皇后又端详了一圈,夫君这身骨确实能撑得起这冕服来,冕服装饰繁琐,就连着蔽膝都绣着十二章里的四章,很容易喧宾夺主,可是她的夫君穿上,首先注意的到的是夫君,而不是衣物。
  汪皇后突然踮起了脚尖,在朱祁钰耳边轻声说道:“夫君长得真好看。”
  汪皇后说完便抽身而去,根本不给朱祁钰反应的机会,躲得远远的,笑个不停,朱祁钰摇了摇头,笑着说道:“调皮。”
  这冕服穿起来有些重,而且行动不便,兴安一直在大驾玉辂前等着,见陛下上了车架,才一甩拂尘,大声的唱道:“起驾!”
  忠国公石亨上到了白象的身上,扛着自己的钩镰枪,拍了拍白象,在太常寺的乐班奏乐声和号角声中,驾着白象向着承天门而去,十八架先导车亦步亦趋的前进着,九六三,十八匹马拉动的大驾玉辂稳稳的前进。
  朱祁钰曾经就石亨做先导的问题,和石亨详谈过,毕竟已经贵为国公,今非昔比,再一直让国公爷做这个等同于牵马坠蹬之事,有损国公的颜面,朱祁钰的意思是让石亨的侄子定远伯石彪为先导。
  可是忠国公石亨不这么认为,为陛下前驱这个差事,怎么是损了体面,分明是体面本身。
  最后,这为陛下前驱之事,还是给皇帝养白象的忠国公石亨继续主持。
  净鞭三声响,群臣鱼贯入朝,三呼万岁,大明最后一次的朝会便开始了。
  小黄门拉开了明光甲葵花引首、抹金轴的青色诰命诏书,兴安看着上面的柳叶篆,阴阳顿挫的喊道:“奉天诰命皇后,有旨:”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今有康国公元配刘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人品端方,嘉惠成于自然,仁孝本于天赋,特赐一品诰命夫人,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咸使知闻。”
  这就是汪皇后给朱祁钰的那本诰命懿旨,里面的内容是册封王复元配为诰命夫人,这道懿旨并不难懂,开篇引《诗经·卫风·伯兮》之言,这是先秦时一个女子在丈夫从军之后,为了表达对丈夫的思念所作。
  其整句译为: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可为谁修饰我的颜容!
  这个引用,便是引经据典,王复为君王前驱之事不能明说,引经据典,大约就是懂的都懂。
  命妇皆由六宫之主管束,恩封诏书理应太后懿旨,可孙太后交了权,吴太后不掌权,自然是皇后懿旨。
  “宣一品诰命夫人刘氏。”朱祁钰对着兴安说道。
  登闻鼓案是头等大事,朝议大会本就是宣布为主,真的做决定在文华殿的廷议廷推之上。
  “宣一品诰命夫人刘氏觐见。”兴安吊着嗓门喊着,站在奉天殿前的小黄门们,朗声齐喝,就将大明皇帝的天语纶音传到了宫门处。
  刘氏拉着两个孩子,候在左顺门,在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就被套上了诰命夫人衣服,旨意也传到了刘氏的手中。
  刘氏带着两个孩子一步一步的走进了奉天殿内,三拜五叩后,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说道:“罪妇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妻告夫,无论对错,都要入监,刘氏自称罪妇,若不是听闻阿史那仪带着那个王永贞那个野种回了大明,她也不会去敲登闻鼓。
  兴安看着面前拉开的圣旨,又看了眼陛下,大声的喊道:“奉天承运皇帝,有旨:无罪,钦此。”
  这是兴安这些年宣读圣旨里最简单的一个,里面就俩字,无罪。
  这是朱祁钰在动用皇帝的司法特权,启动了非刑之正的程序,不讲任何道理、不讲任何原则的宽宥了刘氏妻告夫的罪状。
  妻告夫有罪,这不是大明独有的,比如两宋著名词人李清照,就告了她的夫君张汝舟不法,张汝舟有罪褫夺了官身充军柳州,而李清照也锒铛入狱。
  刑部尚书俞士悦握着笏板,多少有些无奈,陛下昨日已经照会,刑部也拿出了章程,打算从这亲亲之谊的五常大伦的角度去请皇帝宽宥,再加上今日诰命夫人的荣恩,要想治刘氏有罪,得先褫夺了这一品诰命夫人的荣恩。
  俞士悦大抵能理解陛下为何会直接下旨,不想让刑部难做,让刑部尚书被仕林们口诛笔伐为佞臣罢了。
  俞士悦作为大明朝堂十一年不倒的刑部尚书,这点风雨,他还是能承受的住的。
  “陛下,如此儿戏宽宥,臣以为不妥!”刑科给事中程思敏听闻如此荒唐诏书,立刻站了出来俯首说道:“大明国法在前,贼酋王复本为我大明官员,在奉天殿上逞口舌之快,行不法忤逆圣意,而后奉贼为主,已成贼酋,陛下英明以国事为重,不计前嫌,恩荣封康国公,以靖边安,臣肯陛下还请三思。”
  俞士悦听闻立刻头皮发麻,程思敏虽然是科道言官,但他是刑科给事中,程思敏是完全不懂。
  俞士悦立刻出班俯首说道:“陛下容禀,程给事中刚刚从云南巡检边方归京五日,京中事多有不察,此言此语,皆因知其一,不知其二。”
  朱祁钰还以为这程思敏是这跳上来的第一条鱼,结果看着程思敏一脸迷茫的模样,摇头说道:“归班吧。”
  程思敏入京五日,并不懂这《京官的自我修养》,也不知道帝不动,我不动,帝一动,我惶恐的惯例。
  陛下这饵连个钩子都没有,程思敏也要咬,属实是涉世未深。
  朱祁钰看着刘氏的状态,就知道刘氏现在的情绪很不稳定,本来打算宣阿史那仪和王永贞入殿的皇帝,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开口说道:“王夫人,你敲响了登闻鼓,现在见到了朕,有何冤屈,一一道来。”
  刘氏状态很差,差到离疯癫只有一步。


第九百三十九章 在让人失望这件事上,从不让人失望
  “陛下……”刘氏跪在地上,开始讲述这些年,她的遭遇。
  朱祁钰十分认真的听完了刘氏的描述,她的话絮絮叨叨,啰里啰嗦,甚至有很多很多重复的地方,这么一个名门闺秀出身,落到这般地步,如同祥林嫂一样反复念叨着那些话。
  刘氏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去了哪里,景泰三年王复弃笔从戎当了掌令官,再听到消息,便是王复叛了大明,投奔了瓦剌人,这对刘氏而言宛若晴天霹雳,在她心目中,那个为家里遮风挡雨还有些刚直的夫君,就这般投了敌。
  刘氏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一年,大明皇帝把渠家三兄弟送进了人间地狱解刳院之事,路人皆知,陛下对贰臣贼子从不宽恕,刘氏这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做噩梦,梦到缇骑踹了门,把她们一家人都送进了解刳院里,历经十八层地狱之苦,永世不得超生。
  刘氏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噩梦和现实分辨不清楚,浑浑噩噩,缇骑没到,倒是险些把刘氏给活活吓死,刘氏挺过了这一年,家中已经剧变,过去来往的亲朋都断了联系,两个儿子在国子监也是饱受屈辱,这国子监的禀生们,总是欺辱他们,而后便退了学。
  若是这般,刘氏还能挺得住,可是她的娘家人,直接和她恩断义绝,而王复的宗族海宁王氏也将王复,还有两个孩子移除了家谱,刘氏几次上门求告,都被拒绝,这些年,刘氏和两个儿子完全靠着王复的俸禄过活。
  当初廷议王复之罪,胡濙以亲者痛仇者块给糊弄了过去,王复左右不过是一个被罢免的四品,也无人纠缠,真的纠缠,大明谁能在礼法上胡濙辩经?
  王复的两个儿子本来要参加顺天府的乡试,奈何这报名之后,就被顺天府移除了名录,连乡试都无法参加,而后王复的两个儿子想要弃笔从戎投京营去,奈何这京营已非当初,现在想进京营,难如登天,若是要钱还好说,刘氏嫁过来带了好大一笔嫁妆,变卖一些也能拿得出,奈何现在进京营,这第一关就过不去。
  王复投效瓦剌,是贰臣贼子,五代不得入行伍,是京营的铁律。
  后来王复被封为了康国公,刘氏更是感觉屈辱,这康国公之位,证明了自己的丈夫的确是个有本事的人,不过这满腹经纶、浑身的本事都给瓦剌人效了力,能把大明朝廷逼的册封康国公换轮台城的地步,她的夫君是不折不扣的大奸大恶之臣。
  旁人的白眼和讥讽、宗族的切割、孩子前途屡次受阻、夫君不忠不孝不悌、刘氏担心陛下雷霆之怒,担惊受怕过了这么些年,终于在阿史那仪和王永贞回到大明朝的时候,崩溃了,拉着孩子,就来到了登闻鼓院,敲响了登闻鼓。
  刘氏如泣如诉的将自己的冤情陈述,而状告的罪名是王复有妻娶妻。
  按照大明一贯的叙事风格,也先是大明册封的敬顺王、瓦剌都总兵、答剌罕、太师淮王、大头目、中书右丞相,王复到也先王帐做事,仍然是大明臣子,这一叙事风格也符合一贯的天可汗理论。
  《中庸》有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册封了也先为敬顺王,就是九经之一的柔远人和怀诸侯,也先作为大明的诸侯,那么也先就是普天之下的一国之王,王复去瓦剌做事,严格来说甚至不算是投敌,仍然在为大明效力。
  这也是王复请封为康国公,礼部可以册封的礼法。
  叙事是叙事,事实是事实,大明和瓦剌之间不死不休,是敌国中的敌国,是死敌中的死敌,若非如此,瓦剌人为何要长途跋涉的西进,因为也先和瓦剌人清楚的知道,不西进,大明腾出手来,无论国内什么情况,穷兵黩武的大明皇帝都要倾尽国力,讨伐瓦剌。
  如果真的念经的话,王复的确算不上投敌,若是刘氏状告王复不忠不孝不悌,礼部可以拿这套说辞出来,可是刘氏告的是王复有妻娶妻。
  胡濙其实给朱祁钰出了一个孬点子歪主意,这个孬点子歪主意叫拖字诀。
  不好处置便不处置,等风力过了,再慢慢处置,或者干脆就这么晾着,这种做法常见于棘手之事,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糊里糊涂的糊弄过去。
  皇帝要糊弄,真的可以糊弄过去,大明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朝臣们都束手无策,六部主事阙员三人,皇帝都可以不闻不问,明清两朝,作为皇帝,权力是无限大的。
  朱祁钰听闻了刘氏如此如泣如诉的陈情,往前探了探身子,问道:“王夫人欲如何处置?”
  按照胡濙出的主意,朱祁钰此时应该说,朕知道了,然后把事情交给诸部明公去磨牙,磨着磨着,朝廷里国事繁杂,这件事慢慢就扔在了文渊阁厚重的文书之下,再无人问起,皇帝不打算处置,廷臣和阁臣有什么办法?
  可是朱祁钰问刘氏所求。
  刘氏止住了哭泣,用力的攥着拳头说道:“民妇知道,那负心汉去了康国,远在万里之遥,陛下处置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