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第9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之后就像回家了一样,使者带了一堆的礼物,这些礼物丰厚,让人瞠目结舌,显然,卜撒因南下后,海阔天空。
贤豆人,就是天竺人,这是一种蔑称,对天竺人矮小如同豆子一样身形的蔑称。
王复不吝赞美之词,恢复了帖木儿王国的邦交,而奥斯曼王国的态度非常有趣,法提赫对康国那肯定是除之而后快,康国本身的实力,并不是奥斯曼王国的对手,可是康国的背后是大明,法提赫投鼠忌器,只能和康国往来不断,维持着表面和睦。
二月天里,对康国而言最重要的事儿是春耕。
王复在康国的威信极高,因为自从王复主理政务以来,康国这个冬天,奇迹般的没有大规模的冻死人,在这之前,康国的部族,整个部族整个部族在冬天的白毛风里消失的无影无踪,那是家常便饭。
王复走到哪里,都是跪在地上,不停念叨着天悯福安的康国人,王复在他们心目中,就是人间行走的神使。
伯颜帖木儿反复斟酌后,来到了兰宫寝宫,找到了也先。
“见过大石,大石,这咨政院议西征事,没有通过。”伯颜帖木儿一脸为难的说道,他手里拿的压根不是咨政院所出议帖,伯颜帖木儿一直以为也先已经看不清楚字了,所以才随便拿了一个题本糊弄。
也先也不揭穿,略显无奈的说道:“去年我就说,有些事,错过了,就再也没法成行了,能躺着收银钱,怎么肯再拼命?毕竟不是在和林了,穷的连口吃的都没有,现在富了,也怯战了。”
“意料之中。”
伯颜帖木儿低声说道:“还有个事。”
伯颜帖木儿把康国公公世子入明的事儿,从头到尾没有任何遗漏的分说了一遍,这刚说完,也先就举起了拐杖砸在了伯颜帖木儿的腿窝上,这一下并不是很重。
“糊涂!”也先顿着手中的手杖说道:“王咨政骂得对,你们就是当了表子还要立牌坊,又当又立,又想要好处,还不想大明手伸的太长,管得太多,天下哪有这种好事?”
“就你们几个摞起来,有王咨政一只手那么大的本事,我还用为你们操心?一群蠢货,王咨政这是不跟你们计较,你们坑害他的妻子,他要是动了杀心,你们几个谁是他的对手?”
“草原上有句话:野狼看到了牧民的猎犬,不会主动挑衅,是因为野狼知道,猎犬身后有牧民,大明就是那个牧民,我们就是猎犬,西域诸国就是野狼。”
“野狼看到了猛虎也会绕道而行,因为野狼知道自己不是对手。王咨政不是猛虎,是天上的雄鹰,是雄鹰里的海东青,你们连野狼都算不上。王咨政的妻子没出意外,你猜出了意外,你们几个会是什么下场?”
也先站了起来说道:“当年汉宣帝故剑情深,许平君被霍光妻子毒害后,汉宣帝并未公开此事,若非霍光妻子在霍光死后,宣扬她杀害了许平君,来彰显霍氏的权威,又怎么会逼迫汉宣帝族诛霍氏呢?”
“这次,海东青没有怪罪你们,既然此事知道的人不多,就不要自己说出去,不要逼王咨政动手。”
“你,隔干、和硕,甚至是阿史那合霍,你们死后,你们的位置,有人可以替代,可是王咨政无人可以替代,你明白吗?”
伯颜帖木儿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也先这哪里有老糊涂的样子,他赶忙俯首说道:“谢大石教诲。”
“我老了,若是王咨政要收拾你们,我也护不住你们了,好自为之,回吧。”也先拄着拐杖从天井向着寝宫而去,也先是个聪明人,这康国的肉食者里,谁都能够被替代,包括他这个大石,唯独王复无可替代。
也先在兰宫里不视事,也是不想和王复的矛盾激化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因为闹到那个地步,也先在兰宫如此奢靡的日子,也就不复存在了。
以前的瓦剌很穷很穷,稽戾王在迤北时,瓦剌人连供养一个皇帝的资财都没有,现在,也先的日子是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奢靡。
就这兰宫内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美人,悉心照料。
也先真的很想很想西进,重振大元荣光,可是没有人支持,他又怎么西进呢?
反对西进的是康国公、咨政大夫王复吗?也先清楚的知道不是。
因为王复是个重信守诺之人,君子一诺,重若千斤,王复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去做,反对的是和他一样堕落的伯颜帖木儿、和硕、隔干台吉。
这么些年,唯一没有忘记初心的反而是墩台远侯的王复,这是个莫大的讽刺。
如同蓝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照耀下的康宫熠熠生辉,几乎整个撒马尔罕的人都能看到康宫的闪耀,看到穹顶的闪耀,会生出一种太阳照常升起的安心。
咨政大院的圆顶咨政大厅里,传来了阵阵的吵闹声。
“不行,绝对不行!”一个咨政大臣面红耳赤的大声喊着,他对着王复大声的说道:“康国公,您不能离开康国,若是康国公前往大明,大明皇帝扣押了康国公,那康国怎么办呢?”
“康国公不会以为我们可以打理好康国内外事务吧。”
王复提了一个康国上下都无法接受的议题,他要亲自前往大明,和大明修睦边安,这么做,堂而皇之的理由是为了康国西进,主要原因是王复想回家看看。
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咨政院咨政大臣们的全票反对。
伯颜帖木儿站起来说道:“当初签订大宪章的时候约定,除提议者外,三分之二的咨政大臣通过,则必须推行,全部咨政大臣反对,便不可以推行,这是康国公亲自草拟并公布的宪章。”
“那么同意的前往左厅,反对的前往右厅,保留意见的留在大礼堂之内。”
“我明确表示反对!”
王复看着空无一人的左厅和大礼堂,只能摇了摇头,拿起了手中的小锤,轻轻的敲在了铜鼎之上,此时此刻的王复,深刻的理解到了作法自毙这个成语。
大宪章是王复亲自草拟,并且成为了康国的立国之本,现在咨政大夫们用大宪章来阻止王复。
王复也只能落锤。
第九百四十五章 六十六车的儒教经典
王复挥了挥手示意所有人回来,咨政大臣们一直反对,其实不算意外,就连瓦剌人之中都有大量的人,对重塑大元荣光不感兴趣,也先的个人野望,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而康国公,在康国得到了广泛拥戴。
“天悯福安。”
咨政大臣们将左手放在肩膀上,弯腰见礼,颇为诚恳的说完之后,才肯坐下。
王复打开了另外一本议帖说道:“前年起,至去岁十二月底,编民齐户,康国内外两道十三州府共有户两百七十三万,丁口共一千零四十二万余人,赋税粮三百一十二万余石、果酒二十五万五千四百二十六桶、牛一万三千二百余头、羊五万六千余头、驽马两万四千匹、战马四千匹、丝棉绒十六万两千余斤、金五千四百两、银八万一百四十二、宝石两千斤、铜铁铅朱砂共十二万斤。”
两百万户一千万人丁,仅仅正赋就超过了三百万石,而其他实物更是数不胜数,而牛羊马果酒更是对大明贸易的重要货物,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康国公践位至今的成果。
“天悯福安!”不知道哪个咨政大臣站了起来,大声的喊道,引起了众人的附和,这种不可思议的成就,是他们看着,一点一点的从无到有。
是那个不可名状的真神带来了这些?是长生天带来了这些?
是康国公带来了这些。
王复其实对这些数字并不是很满意,以大明为例子,除了牲畜外,赋税比陕西还要低。
景泰十一年十二月,户部奏闻:大明仅正赋就有五千四百七十五万一千五百零三石,仅从正赋而言,大明约等于十八个康国的正赋,康国的藁税有且仅有正赋,可大明国帑内帑收入的大头是钞关市舶司、官厂、宝源局,折银核计一千二百三十四万余银。
大明景泰十一年的正赋,比永乐元年的正赋仅少了三石,也就说在正赋上,景泰十一年刚刚恢复永乐元年的标准。
如果以江南粮价折算,大明国帑、内帑岁入大抵等于五十个康国,康国面积广阔,大抵等同于两个陕西大小,其余不论,正赋堪堪和陕西平齐。
王复不觉得自己做得好,但是康国地面所有人,哪里见过这么多的粮草堆积在仓库之中?
“两道十三府共设大学堂两座、府学十三所、州县乡学二百六十七所,今岁蒙学四万两千余人,大学堂共有儒学生一千二百众,此为兴文教之功……”王复在对咨政大臣们说明在读学子数量,值得注意的是,这学子只有男子,没有女子,像豪奢户还可以东施效颦弄个家学,普通人家,别说女子,连男子都读不上书。
又是一阵天悯福安的呼喝,这个数量相比较大明以千万计的读书人而言,根本无足轻重,可对康国而言,那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王复敲了敲桌上的铜鼎继续说道:“今岁进方物以上章……就是我们康国作为大明的藩属国之一,承蒙陛下不弃,赐下敕书,荷天地之大泽,需要进献一些财货,米粱五十万石,牛羊驽马各五千,战马两千匹,银四万,以仰副圣训、息刀兵安民,这是礼单,诸位请看。”
“就是朝贡对吧?”伯颜帖木儿疑惑的问道。
王复摇头说道:“这是进献,和之前朝贡不同,大明皇帝应该不会恩赏,如果不进献,大明那边以兵凶闭关,我们的果酒就没地方卖了,相比较果酒所获,这些进献不值一提。”
朝贡体系,以前是大明会加倍恩赏,可当今大明天子的泰安宫里,灯盏就只有一颗灯芯,当然也有回礼,可与过往相比,等于没有。
“大明皇帝也看不上咱们进献的这点东西,进献以示恭顺,我以为并无不可。”伯颜帖木儿听明白了意思,还是赞同了王复所说。
大明轮台城一锁,果酒最大的市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康国这几乎等同于没有的财经事务立刻就会崩塌,受损失最大的还是他们这些肉食者。
进献?藁税罢了。
这点财货眼下的大明当然看不上,可是长此以往下去,康国迟早会变成大明的形状。
陕西、甘肃、西域、康国,这些穷困之地的赋税,对大明国帑真的可有可无,但是这些地方对大明而言可有可无吗?
税收是主权之一,这些地方的归属,直接影响到了大明西北方向的国家安全,即便是赔本买卖,大明也要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若有异议者,可以提问了。”王复看三位咨政大夫不反对后,开始询问咨政大臣们的意见,经过了近半个时辰的商议,王复最终落锤,通过了进献事儿的议题。
王复宣布休息一刻钟后再继续议题,而后拧开了茶杯,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处置着手中的议帖。
“合霍特勤,你看康国公形单影只,这王永贞也六岁了,可是康国公膝下还只有一子,我琢磨着,是不是给康国公纳几个妾室?”趁着休息,伯颜帖木儿找到了阿史那合霍。
阿史那合霍思考再三,点头说道:“我不反对,可康国公同意吗?”
伯颜帖木儿低声说道:“万一公世子王永贞在大明出了什么差错,难不成还要请康国公另外两个儿子过来嗣位?是吧。”
“我觉得也是。”隔干台吉非常肯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