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借问吹箫-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家那两个小家伙呢?怎么不带来?”看薛冶儿这么喜欢孩子,青琴不仅问道。

    “多罗不同意。他怕我学了蔡文姬。”薛冶儿笑笑,“蔡文姬可以一个人回来,多罗却知道我一定舍不得孩子,所以有孩子在草原,我非回去不可。”匈奴时代,文姬归汉的故事,一直在草原上流传着,多罗这样,也是在乎她,薛冶儿是不计较的。

    “你,真的决定留在突厥了?”青琴犹豫着问道,她今天也看到那些身上裹着皮子,说着她听不懂的语言,行为举止都和汉人不一样的突厥人了,再想到他们与汉人不同的饮食习惯,薛冶儿真能适应?当初三人中,就属薛冶儿最娇贵了。

    “回来了如何,向蔡文姬那样,‘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我可受不了。”吟着蔡文姬《胡~十八拍》里的句子,这是前车之鉴,薛冶儿可不愿去尝试。“何况还有多罗呢,他可是地道的突厥人。”

    “那现在谁照顾你地两个孩子?”袁紫烟突然问道。

    薛冶儿颇有深意地看了袁紫烟一眼,才说道:“突利可汗派专人照顾他们,不用我们担心的。”

    青琴听不出,袁紫烟却马上明白了她话里的意思,与其说是多罗不放心薛冶儿,还不如说是突利可汗在担心多罗,怕他被长安城的繁华迷住,不再回去了。毕竟利可汗那边就有这样的前车之鉴。

    “既然你这么喜欢美媛,不如认她做干女儿吧?”青琴提议,想解薛冶儿思子之苦。

    薛冶儿和袁紫烟却有些尴尬,她俩现在一个是突厥重臣的妻子,一个是唐朝大将地夫人,若认了干亲,未免招人口舌。

    “说道女儿,我还有事要问你们。你们知道南阳公主和出云公主现在怎样了吗?萧皇后在突厥,可是一直惦记这两个女儿?”薛冶儿问这个,一是想岔开话题,二来也是真心想帮萧皇后打听,虽说萧皇后当初让她嫁给多罗

    有目的,但毕竟成全了她一份好姻缘,这媒人,还

    袁紫烟想想,说道:“自从窦建德兵败后,南阳公主就回了东都洛阳,她丈夫宇文士及一直在找她,两人在洛阳重逢。不过这时的公主已经剃为尼了。宇文士及请求,希望和公主能复为夫妻。南阳公主拒绝了他,说道:‘我与君是仇家,只恨不能手刃君,只是因为另兄谋逆之际,君并不预先知情罢了。’宇文士及见复合无望,只好走了。”因为徐茂公帮宇文士及找过南阳公主,袁紫烟对这段历史还是熟知的。

    “那宇文士及不过是惺惺作态,最后还不是另娶新妇。”青琴对宇文士及可没好感,尤其是想到当年的长春宫。

    “太上皇怜他妻散子亡,以宗室女赐嫁,好延续宇文家香火。”袁紫烟说明宇文士及另娶新妇地原因,她对宇文士及倒不像青琴那般厌恶,因为徐茂公告诉她,宇文士及找寻南阳公主,确实不是虚情假意。

    薛冶儿叹息,这个消息就是告诉了萧皇后,也只是惹她伤心,还不如不说。

    “出云公主过得还不错。”袁紫烟说起另一个公主,“她是当今圣上的宠妃,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长沙郡王李恪日前被封为蜀王,领益州大都督衔。小儿子李因为年幼,还没有实封。”

    看薛冶儿吃惊的样子,袁紫烟干脆一次都告诉她:“小柱子也在出云公主那。”反正薛冶儿去长安,也会见到她们,正好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真的?!”青琴和薛冶儿同样惊呼道。

    然后,青琴埋怨袁紫烟:“出云公主和小柱子都在长安城里,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事的?你怎么不告诉我呢?”

    “如果不是今天冶儿提起,我都要忘了有这回事地。那是我无意中遇上的,接着咱们就马上搬家来了并州,这么一折腾,我哪还记得住。”袁紫烟找借口,其实她遇上小柱子到搬家来并州,可相差不少时间呢。

    “那秀娟姐姐呢?你有没有看见她?”青琴算是接受了这个解释,又继续追问,薛冶儿也等着她地回答,对一直照顾她们的秀娟,几人都是很惦念地。

    袁紫烟却摇头:“我那日见到小柱子,也不过是匆匆一看,又怎么会知道秀娟姐。

    ”其实她打听过,秀娟在乱军中失踪了,但这话一说出来,必将暴露徐茂公一直注意秦王府一事,所以不能说。

    青琴感到失望,“算了,以后回长安,我自己打听。”虽然在外面,她称袁紫烟作夫人,但袁紫烟从未把她当下人,青琴也向来视袁紫烟做姐姐,所以有什么不高兴,都写在了脸上。

    薛冶儿却觉得不对,若只是匆匆一看,袁紫烟又怎么连出云公主也知道的这么清楚,其中必有隐情。

    依薛冶儿对袁紫烟地了解,袁紫烟性子是淡泊些,在对朋友还是热心的,秀娟要真有难,她不会不管,说不知道,就代表秀娟真的没事,或事情已经生,她管也管不了了。

    看来还是自己去长安亲自打听吧,薛冶儿盘算。

    ……

    “谈得怎么样?”徐茂公回来后问妻子,“我看你怎么好像不开心?”

    “没什么,只是有些感慨。”袁紫烟说道,“当年的冶儿,一向矜持,如今却开朗了不少。”

    “这是好事啊?”徐茂公插言说道。

    “能让一个人改变个性,一定经历了不少大事。这次我们三人再聚,我现,我和冶儿都不似当年的性子了,没变的仍只有青琴。”比较才能出结果,她和青琴一直在一块,还看不出什么,再加上薛冶儿,变化就看出来了。

    “青琴现在的性格就和当年一样,记得在逍遥居第一次见面,我还没开口她就吓得抖,现在倒是什么也不怕了,整个一管家婆,不过她管徐也太紧了,徐强徐顺都在笑话徐安了。”徐茂公想起来,告诉妻子。

    “她是内宅女总管,本来就是‘管家婆’啊。”袁紫烟笑道,然后保证,“放心吧,有机会我会点点青琴的。”有什么事可以在家里说,在外面,还是要给丈夫留面子的。

    当然,现在是在家里,所以袁紫烟面带笑容,开始问丈夫:“突厥那个叫伊香的小公主是怎么回事啊?听说她这回听到冶儿去并州,也哭着喊着要跟来,你在突厥,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没告诉我啊?”

    “你们还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啊!”徐茂公说得咬牙切齿。
………………………………

第一百三十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

    贞观二年,

    (公元六二八年),

    三月,

    突利可汗的特使大梅禄多罗等一行人终于抵达长安,面见大唐天子李世民。

    徐茂公是和多罗等人一起回长安的。

    做为他这种封疆大吏,徐茂公知道,三不五时回京城一趟,露个面,对皇帝,可以表示你没有当一方霸主,不再听命的野心。对同僚,可以联络下感情,免得有人打你小报告,又没人帮你说话,毕竟,朝中有人好做官嘛。

    当然,先公后私,这是历代以来的规矩。

    所以徐茂公就在御书房,先拜见天子。

    君臣二人嘘寒问暖,客套几句,又说了并州的军务,李世民开始就突厥一事征求徐茂公的意见:“茂公,朕当初曾答应你,三年之内一定要去兵突厥,为并州百姓报仇,那你认为,现在可是出兵的时机?”

    徐茂公想想,答道:“并州这边没有问题,臣所领的并州军一直枕戈待旦,只要圣上一声令下,便可杀向突厥。不过,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军费的事,臣也不清楚了。所以全凭陛下做主。”

    “全凭朕做主?茂公呀。你倒是真会推。”李世民苦笑。“这里就我们两个人。世民可真得向你哭穷了。今年关内旱灾。你来时应该也看见了。这军费。现在还真是拿不出来。”

    徐茂公点头说道:“臣虽然没亲眼看见这灾情。但也听人说了。不少百姓都卖儿鬻女。而且现在田地里又闹起蝗虫。确实不是出兵地时机?”

    “你来时没亲眼看见?”李世民皱起眉头。按徐茂公进关地路线。应该经过灾区地。

    “臣是边关守将。又不是地方官吏。这赈灾一事无该臣插手。臣也插不上手。何况还有突厥使臣在旁边呢。臣地任务是尽快带他们到长安。”徐茂公答道。

    李世民听出徐茂公话里地意思了。他没亲眼看见。突利可汗地特使自然也没亲眼看见了。当然为地就是不让那些人亲眼看见。免得他们对大唐地实力产生怀疑。从而使和谈再生变数。

    “先不管突厥人。地方上也上报。说百姓有卖儿鬻女地事生。朕现在就下旨。由府衙出钱。把那些孩子赎回来。还给其父母。”李世民说道。

    ……

    接待突利可汗的使,是朝廷的事,并州还有事,徐茂公在长安也不能久留,所以从宫里出来,他就抓紧时间去拜访一下老朋友。

    徐茂公第一个去见的是翼国公秦叔宝。

    自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就没有再领兵做过战。据魏征到并州时告诉徐茂公,秦叔宝是因为征战多年,旧病复,所以一直在家休养,连朝都很少去上。

    做为两年多没见面的老朋友,徐茂公这次回长安,自然应该来拜访一下。

    翼国公府,

    亲自出迎的正是秦叔宝本人,看他气色不差,徐茂公总算放心了。

    “你从哪认识的那位孙真人,真是位活神仙,多亏他开地方子,才吃了几幅药,就十分见效。孙真人说,只要调理得当,我就是再活十年也没问题。”秦叔宝笑呵呵地说道。

    “你没事我就放心了,孙真人的医术我是有信心地,不过当初能在并州遇上他,纯属巧合。”这事徐茂公事先可没想到。

    “这就说明你有识人之能。比如你推荐给陛下的戴冑,因其忠清公直,去年便由兵部郎中擢为大理少卿了。”秦叔宝举例道,当然他相信徐茂公虽在并州,但对朝中之事绝非一无所知。

    徐茂公笑笑,戴胄执法以来,天下无冤狱。这是史书记载的原话,就凭这句话,别说他在虎牢遇上了戴冑,就算没遇上,他也要从王世充那把人抢过来。

    “旭儿怎么样,没和你一块来?”秦叔宝惦记故人之子,就算他完全放心徐茂公不会亏待单旭,但还是忍不住表示关心。

    “这孩子很能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他了,所以这次他没跟来。

    你要是想他,下次我把他也带来。”单旭不喜欢京城,徐茂公是看出这点才不带他一起来的,但这事还不好明说。

    “我听玄成说,旭儿不想出仕,就一直担心这孩子地前程,总不能让他务农吧,经商又是,也不能让他再去绿林吧,现在可是国泰民安了。”秦叔宝差点说错话,急忙改口,有些尴尬。

    经商是贱业,徐茂公知道秦叔宝想说什么,也顾虑什么,他们徐家就是商人出身,秦叔宝是怕徐茂公听了不高兴,但又担心徐茂公会让单旭从商,才支支吾吾,不知该怎么表达。

    徐茂

    秦叔宝看不起商人,其实就连他父亲徐盖,自己身,靠着做买卖置办得家大业大,还不是一样瞧不起商人,一心想着要改换门庭。

    但徐茂公并不这么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少了哪行,人们生活都会不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