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问吹箫-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不抓我吗?李密不解。他在古代造反的事都敢干,却没想过对抗现代的法律。
徐茂公停下来,一笑:这事不急,你还是先上瓦岗再说吧。
………………………………
第十六章 若使当时身不遇
一转眼,李密上瓦岗山已经有七天,按现代的算法就是正好一个星期了。
这一个星期里,他走遍了瓦岗山,对其也有了大势了解,他觉得有必要和徐茂公聊聊。
他来到徐茂公住处时,徐茂公正在精心侍弄园内的一小片菜圃,对李密的到来表现的不冷不热,可有可无。
有事请教别人,李密无瑕顾及对方的态度,见周围没有旁人,索性直接问道:现在是隋朝,那下一个朝代是不是唐朝?
徐茂公继续给菜地松土,随口答道:是啊,原来你知道啊。
李密不忿:我是长年在国外留学,但我小学还是在国内念的,这点历史知识还是有的。
意思就是他的历史知识只有小学生的水平,徐茂公在心里给李密的话加上注解,手里的活一直没停。
李密不吃惊徐茂公清楚他的底细,从他擅自把飞船开走那一刻,时空管理局要不把他的祖宗八代都查得清清楚楚,那才真的奇怪呢。
李密如今只关心眼下的问题:那下一个皇帝是不是李世民?话语中透出一丝兴奋。
还早着呢。更正一下,这人的历史水平还不如小学生。
不知道徐茂公在想什么,李密用他到这时代后才恶补的知识分析:我记得李世民的帝号是唐太宗,那他上面应该有个唐太祖或唐高祖什么的,是不是?
是唐高祖李渊。
就是那个李渊?李密很吃惊。
徐茂公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好歹当了那么多年的蒲山公,不会连李渊是谁都不知道吧?
知道是知道,可从没见过,我入朝时他已经去山西了,我也不知道他有个儿子叫李世民,只是我所听说的这个李渊,可不像日后会当皇帝的人。去年杨广被东突厥困在雁门关,他不是还派兵救驾去了?这样的人也造反?
那你知不知道当时李渊派了谁去救驾?
李密摇头,那时他正在流亡,一边要躲着官府,一边要联络旧部,以图再起。'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他可没空去管杨广的死活,照他的想法,杨广回不来才好呢。
当时李家派出的人正是李世民,这也是史上记载的李世民所参加的第一场战事。
他的表现如何?
据说李世民当时在云定兴将军麾下,两边士兵相加也才有万余人,而突厥的兵力在数十万以上,他提出疑兵之计,虚张声势,使突厥不清楚他们究竟来了多少人,不敢轻举妄动,加上其他地方的援兵也赶到了,迫使突厥无功而返。以第一次的表现看,这个人对用兵很有一套,至于为人如何,我没见过他,不好评说。当时出于私心,他和袁紫烟将情报的收集范围侧重到李世民身上,才得到这些内容,可惜雁门关离瓦岗太远,所知有限。
李渊既然想谋反,为什么还去救杨广?李密想不通,照他看,趁杨广有难,正是起兵的好时机。
你以为他是杨玄感吗?徐茂公白他一眼。
说到杨玄感,李密的情绪低落起来,朋友一场,最后却是那样的结局,怎不叫人感伤?
虽然李渊最后是当了皇帝,可谁知他是什么时候起这念头的。说不好,他还是真心去救杨广的。就像现在的李密,徐茂公无法把他和史书中的李密联系到一起。
看着徐茂公精心照顾的菜圃,李密想起他来这的本意:你来瓦岗四。五年了吧,怎么也不好好治理一下?
听他的语气似乎对瓦岗颇为不满,徐茂公停下手中的活,拍拍尘土,然后坐到旁边的椅子上,再从茶几上拿起茶壶倒了杯茶,喝一口润润嗓子,才好整以暇的开口:不知瓦岗山哪里让蒲山公看不顺眼?
很多!看他这样,李密的火气也上来了,首先,这称呼就有问题。什么大当家,二当家的,象进了土匪窝。'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你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不能想个好听点的名称。李密简直是恨铁不成钢。
徐茂公毫不在意:那么麻烦干什么,再换十个名字,这儿也是土匪窝。
李密是真的吃惊了:你真要把瓦岗山建成土匪窝。难道我们就留在古代当一辈子土匪?当初他说不着急抓自己时李密就有点奇怪,细追问才知道他们的飞船也坏了,看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份上,李密可以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但事关自己的后半生,他可不能由对方乱来。
这儿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用来养老有什么不好?这是徐茂公的真心话。
你这么想,别人可不这么想。李密冷笑,单雄信,程知节,还有翟让,哪个不是满怀抱负,想干份大事业。我看你的想法,只有谢映登才会支持。他来瓦岗一个星期,可没闲着,瓦岗众人的个性也了解了几分。
见徐茂公不语,李密知道自己说中了,有些得意,语调也缓下来:茂公,我们和大家都是朋友,既然我们知道这段历史,为什么不用这优势帮大家找个好出路呢?
其实刚来这朝代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为这,我还往山西走了一趟,想亲自会会李渊。徐茂公回忆。从李密的话里,他听得出李密为瓦岗众人是真心着想,所以不想瞒他。
那后来呢?李密很感兴趣,他听王伯当说过,他和徐茂公就是在山西认识的,不过那会儿李密还没把这事和李渊联想到一起。
后来我半路上就回来了。其实那时的李渊并没有野心,至于李世民,大业七年,应该只有还是个孩子。我到李家又能干什么,如果一见到李渊就劝他谋反,说他是真命天子,运气好的话会被他当疯子赶出去,运气不好他为了表示对杨广的忠心,一定会将我杀了,以示自己的清白。
李密知道徐茂公说得是实情,别说当时默默无闻的徐茂公,就是换了名满天下的蒲山公来做说客,李渊也不敢动心。
那你就这么回来,然后上了瓦岗山?李密还是心有不甘,他在现代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在古代也是名门贵族蒲山公,让他改行做土匪,还真别扭。
你为什么会选中瓦岗山?李密探问,以瓦岗当初的实力和翟让的才干,能被徐茂公看上,他一定另有打算。
离家近。徐茂公实话实说。
竖子不足与谋!李密转身就向外走,本来他还有一大堆话要说,眼下却没了兴趣。
徐茂公看着他走,也不开口留人,仍自顾自的品茶。
李密走到门口,停下脚步,没有回头,说道:我曾看过一本小说,对里面的一首词很感兴趣,来到这儿后,本想找一找,可是没找到,想来不是这个时代的。但词里有两句话,在哪个时代都应用。
不等徐茂公寻问,李密开口吟道: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说完,开门走人。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说话的是袁紫烟,她就在屋内,只是听两人的对话带着火药味,自觉没本事当炮灰的她选择留在屋里,等李密走了才出来。
看来这位蒲山公是不打算平凡过一生了。袁紫烟看向徐茂公,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看来他是想约你共商大计。
那是他一相情愿。徐茂公可没兴趣。
徐茂公的个性向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袁紫烟不奇怪他会这么回答,她奇怪的是另一件事:以你这种性格,怎么会和云同那么合得来?傅云同可是哪有热闹往哪钻,没事也能找出事来的主。
应该说,我这脾气就是跟云同久了才养成的。徐茂公正色回答,你跟云同认识时间不长,还不了解他,这人最大的本事不是惹事,而是事后装无辜。他更厉害的地方就是事后他良心发现肯主动承认,别人还会认为他是替人受过。所以在他身边,你只能看热闹,决不能参与,否认就等着替他背黑锅吧。徐茂公郑重告诫她。
好在云同从没把这本事用到工作上。徐茂公从未对她危言耸听过,袁紫烟听了也只有为第二科庆幸。
徐茂公赞同的点点头。
你的头发沾到土了。袁紫烟撩起徐茂公肩上的一络头发,细心地替他清理。
把玩手上漆黑的发丝,袁紫烟忽然一笑。
想到什么,那么好笑?任由她动作的徐茂公好奇心起。
没什么,我只是想到李法主刚来这朝代时,他好像留的是短发,不知那段日子他是怎么过的。她们第二科一向负责中世纪这段历史,为了工作方便,不论男女,大都留着长发。即使在这朝代长住,也不会被人当成异类看。
别的男人的头发你也有兴趣?徐茂公不高兴了,抽回还在她手中的头发,没等袁紫烟反应过来,就拿起几上的茶壶递给她:茶凉了,你去换一壶。
这就是徐茂公一手训练出来的瓦岗军?李密毫不掩饰话中的惊叹。
是呀。王伯当刚陪李密完成他入伙后的第一笔买卖,打败了一小股倒霉的官军,取得了李密上山后的头场胜利。
和李密一同上山的房彦藻兴致勃勃,蒲山公的第一仗就打得如此漂亮,他们也脸上有光。却见李密若有所思,不觉奇怪:蒲山公?
李密回神一笑,坦然相告:我初时在操场看瓦岗军训练,觉得平平无奇,不想在实战上他们却如此精锐。身边都是他的心腹,直说无妨。
对这事最有发言权的人是王伯当:茂公说兵贵精而不在多,而且树大招风,他不想太多人关注瓦岗山。来瓦岗已有两年,王伯当多少也了解点徐茂公的想法。
同为李密心腹的牛进达觉得可惜:徐军师有这样练兵的本事,为何不把瓦岗发展起来?
那是因为他懒。李密暗自腹诽。
………………………………
第十七章 山不转水转
李密不想去找徐茂公,可并不代表徐茂公这儿会缺访客。
离李密上次的不欢而散过了三。四天,在瓦岗山附近开酒楼的贾润甫就登门拜访。
说是酒楼,但贾润甫也是瓦岗的一员,不但负责卖酒,也替瓦岗收集情报,有什么人想上瓦岗,不管是入伙还是挑战,都会先去酒楼,再由贾润甫送上山来。
这一次,贾润甫一没带人,二没有情报,是一个人回来的,而且是回来诉苦的。
与李密相比,贾润甫受到了主人殷勤的招待。
在桌上摆好热茶,点心,袁紫烟和徐茂公一旁坐下,听客人说话。
对贾润甫,袁紫烟还是熟悉的。当初就是他一身文士打扮,出现在袁紫烟面前,奉上一个小小的锦袋,里面装的是安允辰的订婚戒指,让袁紫烟顺利见到了自己的未婚夫。上了瓦岗后,由于袁紫烟也负责情报收集,所以和她接触最多的也是贾润甫。
大家都是熟人,贾润甫当然也不会计较女眷在场是不是合礼仪的问题,只顾着把苦水往外倒。
原来自从李密上瓦岗的消息传出去,吸引了不少有心人也来投奔瓦岗。
按理说人多力量大,这是好事。可那些冲着蒲山公来的各路好汉,也不管是单枪匹马,还是成千上万的队伍,在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