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借问吹箫-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密随手将信撕毁,这样的信,还是别留着为好。

    罗士信跟着秦叔宝,他两人住处本就相邻,同行也不奇怪。

    “我知道你心里有话,那就说吧,自家兄弟,别跟我拐弯抹角的。”秦叔宝叹道,罗士信那点心思还能瞒得过他。

    “说到张亮不见了,我到想起另一个人,单二哥也回来了,不过也给李密派往别处了。”罗士信说的事并非秦叔宝心中所想,却更让他意外。

    “这么快?那他怎么会和你们碰上?”算起来,单雄信的妻子已过“百日祭”,他回来工作也很正常,可秦叔宝就是意外,他还以为单雄信会借着妻子过世这件事,在外面躲个一年半载,甚至不再回金墉城了。

    “外面到处兵荒马乱的,单二哥的家乡更是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是瓦岗的将领,他在那儿也不安全。”罗士信和单雄信叙过旧,对他现在的情况比秦叔宝要了解的多。

    “那他也不应该去李密那儿,茂公不是邀他到黎阳吗?”依秦叔宝看,单雄信毕竟是翟让的心腹旧部,李密虽说是既往不咎,但也不放心让单雄信重兵在握,而对于一个武将来说,不能独掌一方兵马,他的前途也就不用希望了。

    “那叔宝兄你呢,你若不喜欢李密,也可以远走黎阳,为什么还要冒险救李世民?”罗士信眼也不眨一下,直看着秦叔宝。

    “”秦叔宝顿时明白了单雄信的想法,原来他们想的都一样,黎阳太小了,而他们的心,又都太大了

    “单二哥本来想去开州战场帮忙。没想到那个凯公不经打,我和知节先后各赢了一仗,他看着自己的军队被围,毫无斗志,就投降了。结果单二哥去时,我们已经在返回的路上了。所以李密干脆就派单二哥驻守在偃师城了。”罗士信看秦叔宝不知如何做答,也不再追问,反而顺势转移了话题。

    “偃师?这说明魏公准备和王世充决战了。”秦叔宝也顺着他的话开始分析起当前的形势,不是他信不过罗士信,而是他如今自己也是矛盾重重,私放李世民,虽然李密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他相信李密对他已经起了防范之心,毕竟当夜守城门的是他,这事说大了他是同谋,往小了说他也有失察之过。

    “算了,我们还是专心准备和王世充的战事吧。”谢映登说过,李密再如何,我们现在也是领的他的薪水,该干的话就得干。秦叔宝对这话是深以为然,毕竟,私放李密的敌人,还是有些对不住李密的。这点,秦叔宝希望能在战场上弥补。

    “你说魏公断了和王世充的钱粮交易,王世充会不会先来劫粮,然后再攻城,那样他的首个目标应该放在洛口仓了?”罗士信的心思马上转到战事上。

    “他也可能利用士兵怕饿肚子的心理,先攻城再抢粮,只要打下金墉城,还怕缺粮吃?”秦叔宝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那我们是正面迎敌,还是…”

    “……。”

    ***

    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公元

    九月下旬,

    黎阳府衙,

    徐安一进书房就发现房内众人的视线几乎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当然,那个“几乎”所指的例外自然是自家的三少爷,黎阳城的最高掌权者姓徐名世绩,字茂公。

    徐茂公看着手中的茶盏,仿佛里面清亮的茶水更能向他透露无数的秘密。

    “金墉城那边究竟怎样了?”第一个坐不住的还是张亮,他来黎阳仅仅几日,洛阳那边就传来李密与王世充开战的消息。

    照他的直觉看来,这一仗不同于以前的小打小闹,相互试探,魏公和王世充只怕是都动真格的了,两家兵力相当,胜负难测。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张亮在黎阳更有鞭长莫及之叹。前天刚传来消息说王世充率精锐兵马2万余人,屯兵通济渠。昨天的消息就说李密亲领精兵出偃师,在北邙山南麓迎战王世充。按速度算来,这消息再快,传到黎阳也是过时的了,也就是说,当他问徐安话的时候,洛阳那边的仗可能已经打完了。

    但张亮没有办法,他来黎阳才知道,徐茂公竟然把斥候都远放到了金墉城附近。若在平日,张亮自然可以把这一情况当成徐茂公图谋不轨的证据上报给李密。可眼下的事实是,他们还真的都需要靠这些斥候来了解金墉城的现状。

    张亮也曾试图联系自己留在金墉城的亲信,可自从战事初起,便联系不上了,也不知道徐茂公的人是如何在战火纷飞中从两方得到情报,再安全传回来的。“人家这才是专业的。”想想平日自己所打听到的小道消息,张亮感叹道。

    张亮心目中的“专业人氏”之一徐安看了看自家少爷,得到他的首肯,才开始汇报最新消息。

    据探子回报,王世充趁夜派敢死队200余骑潜入北邙山中埋伏,次日凌晨,突然偷袭,李密军战败,转向洛口仓。兴洛城守备邴元真暗中通敌,充作内应,李密再败,不知去向。

    短短几句话,众人听得却象惊天霹雳,李密败了,而且是惨败?这可能吗?明明两军兵力不相上下,怎会败得如此之惨?

    “邴元真这个小人,当初就该杀了他!”听到是内奸惹祸,张亮恨道。

    郭孝恪轻咳一声,然后才开口,他看向的是徐茂公:“茂公,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张亮那个笨蛋,专门提邴元真干什么。

    徐茂公放下茶盏,开始认真地询问徐安:“瓦岗其他人有没有消息?”

    “只听说不少将领被俘,具体名单目前还无法掌握。”徐安知道自家少爷担心朋友,“属下已派人特别留意,一有消息马上来报。”

    徐茂公点点头,转向郭孝恪和张亮:“现在消息还不明确。我们无法得知魏公去往何处,是否已落入王世充手中,冒然发兵,我担心会中王世充的奸计。”

    “不错。若是魏公已落入王世充手中,我们出兵必定会投鼠忌器。”郭孝恪首先表示赞同。

    “那我们怎么办?”张亮闷闷地出声,却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刚才的失言已让他懊恼不已,提谁不好,偏说邴元真,还说什么当初,要说当初,徐茂公可也是翟让的旧部,也险些被杀。要是他此时多心,一来会以为自己是指桑骂槐,那自己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二来若勾起他的旧恨,对李密落井下石,自己也难辞其咎。

    好在徐茂公看上去似乎没有对他的失言表现得有多在意,反而对他这时的问话更认真:“我们还是继续打探那边的消息,再多派些人手,如果能遇见魏公,就接他来黎阳。张将军,你身边的人手应该更熟悉金墉城的情况,不防也派出去,不管遇上金墉城的哪位将领,都可以通知他来黎阳,我们也能知道那边更详细的消息。”

    “好,我马上就派人出去打探。”这提议正中张亮的下怀,他赶紧一口应下。说起来,他是真的不放心黎阳这边的探子会不会认真寻找李密的下落,这回可以明正言顺的派出自己的人马,让他多少安心了些。不过看徐茂公主动提议,这是不是代表他真的没什么二心?

    ***

    十月,

    黎阳城,

    天气已渐渐转凉,探马不断传回来的消息也让某些人心里发冷。

    北邙山之战,王世充收获颇丰,共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包括瓦岗军将领数十人,单雄信、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等人都在其中。

    而李密,率残部2万余人进入关中,降了唐王朝。王伯当、魏征等人做为下属,共同归降。

    得到了确切消息,黎阳就面临了选择的关口。
………………………………

第三十六章 不贪小便宜

    自李密兵败后,徐茂公力挽狂澜,收集瓦岗败下的兵将,努力想将损失降到最底点。

    黎阳一干人收拾残局,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以黎阳为中心,将东至渤海,南至江淮,北至魏郡,西至巩洛的这块土地仍控制在自己手中,这可是洛阳东、北的战略要地。拿眼睛盯着这块土地的不光只有李唐王朝,王世充和窦建德莫不虎视眈眈。

    以前有金墉城做后盾,几家首领还不敢撕破脸来抢,但如今李密降了长安,黎阳的归属就有了不定性。由于宇文化及的前车之鉴,李渊、王世充、窦建德都不约而同采取了温和的手段--书信,来试探徐茂公的心思。

    其中李渊那边的来信是魏征亲笔写的。信件的内容与其说是公函,不如说是私信。魏征在信里详细介绍了李密等人入长安后的情况。李密投唐后,唐高祖李渊任其为光禄卿,上柱国,封邢国公,王伯当左武卫将军,贾润甫右武卫将军,魏征为西府记室参军。其余将士,各各赐爵。叙过别后之情,魏征才在信里婉转提到唐主的求贤若渴,希望茂公能早归长安,大家共扶明主。

    三封信徐茂公都没有藏私,递给郭孝恪和张亮,希望听听他们的意见。

    做为后来者,张亮很清楚自己的身份,率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既然魏公都归顺了唐主,那我们自然也应该一同归顺。”张亮来黎阳也有些时日了,依他观察,徐茂公既没有野心,也不是小心眼的人,但却心明眼亮,对这样的人,还是有话实说的好。

    郭孝恪来黎阳更久,对徐茂公和黎阳的感情更深些,依他看来,王世充、窦建德的信件无非是许以高官厚禄那一套,倒是魏征的信以情诱之,怕是更对徐茂公心思,只不过:“属下以为,就算要投唐主,也该从长计议。”

    “为什么?”张亮不解,既然要投,又何必犹犹豫豫,拖拖拉拉,徒惹人猜疑。

    “瓦岗旧部,原是唐主的敌人,唐主就算既往不咎,给你我容身之地,也难保再给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毕竟唐主麾下,能征惯战之士不再少数。”都是瓦岗将领,郭孝恪直说给张亮听,也希望他能多考虑考虑。

    张亮顿时默然不语,的确,郭孝恪说的有可能是事实,魏征在信上说李密被封为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听起来冠冕堂皇,却是有名无实。想来也知道,李密毕竟曾是敌主,不杀已是仁慈,又怎会再用。他们身为李密的部下,若唐主一并提防,可是无出头之日了。

    当下两人齐齐望向徐茂公,等着他拿主意,毕竟徐茂公才是这黎阳的实际统帅。

    “我觉得。孝恪提出地问题倒不用担心。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还有塞外地突厥。唐主若想坐稳江山。一统中原。要打地仗还多着呢。能征惯战地将士。他只会觉得不够。再怎会嫌多。我们只要把握住分寸。倒不愁没有再建功勋地机会。”

    郭孝恪和张亮点头称是。他们都是聪明人。徐茂公所指地“分寸”不用挑明。大家也明白。归了李唐就换了效忠地对象。必须要和李密保持距离了。而这点。他们心中都有了准备。也不是问题。

    最担心地一点解决了。确定了归顺地目标。剩下地就是如何归顺地细节问题了。

    这回先开口地是徐茂公:“其实。这里地一切原本都是魏公地。李密投唐。我也该将黎阳原物奉还给他。总不能拿着别人地东西为自己求赏吧?”

    郭孝恪和张亮面面相觑:“茂公。你地意思是?”

    “我想把黎阳交给李密。由他处置。至于我自己。可以只身降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