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来自大明辽东-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体而言,女真的莽古尔泰军仍占据人数的优势以及战略的主动,然而却于城墙边缘陷入苦战,城门一角又面临着被撕裂的危险。

    莽古泰仰天怒吼,连忙下达将之围剿的军令。

    而几乎就在他下达围剿军令的同时,诸多的女真步骑便以牛录为单位,自发地往这支重骑百人队蜂拥而来,显然是欲以人数的优势,将之绞杀干净。

    然而紧随其后的,是整整一千四百名关宁铁骑轻甲骑兵,紧紧地护在重甲骑兵的两侧后翼,以火铳强弩以及手中的斩马刀,配合他们直往敌阵的腹心里扎。

    狂怒的莽古泰终于不再藏拙,挥挥手便将正在身后待命的整整两个牛录的两蓝旗白甲骑兵,尽数派了出去。

    在莽古泰暴躁而又单纯的心目当中,白甲骑兵,皆为女真勇士当中万里挑一者,其起源乃是天命汗起兵之时十三副遗甲的拥有者,实乃精锐里的精锐。

    莫说以一敌十,便是以一敌百都不在话下。

    放眼辽东,还没有一个牛录的白甲骑兵解决不了的事情。

    如果有,那便再加一个牛录。

    然而这一次,百战百胜的白甲骑兵,却并没有百试百灵。

    只见白甲骑兵的狼牙箭,并没有对那些便连战马,都包裹着一层厚厚甲胄的关宁重骑兵造成实质的伤害。

    反倒是随着一轮狼牙箭的平射之后,双方已极为接近,甚至可以感受到彼此战马呼啸而出的热烈吐息。

    重甲骑兵迅速地将右手中的长矛换到了左手,然后将空出来的右手伸向了自己的臀股之间,掏出一柄短火铳,便扣动了扳机。

    随着“轰轰”的声响,整整一百蓬铁砂弹呼啸而出,给了迎面而来的白甲骑兵以迎头痛击。

    近百名彪悍的骑兵应声落马,健硕的身子迅速便被奔腾的战马踏成肉泥,直将远处的莽古泰看得瞠目结舌,不敢置信,同时也无比揪心。

    “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而不论他如何作想,这些无论是外形制作还是内里的技艺,都还显得极为粗糙的短火铳。

    终于向着这个世界宣布——大明,已在技术上完成了从火绳枪到燧发枪的蜕变。

    接下来,便是完成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以及军队配备上的更新换代而已。

    与孙元化关系极为密切的关宁军,便是第一支装备燧发短火铳的大明军队。

    据重真所知,这是原为山东巡盐御史,现已被孙元化吸收进火器局的一个叫做毕懋康的大明本土官员,在他正在撰写的《军器图说》中所作出的技术突破。

    并且,他并没有如重真先入为主所认为的那般采用雷汞技术,而是采取了颇为简单的“燧石+钢铁”的方法。

    也就是用燧石迅速撞击钢或铁,所激发的带有火花的铁粒,去点燃火药。

    这丝火花无疑极其微小,微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对用了重真亲自配制的火药,极易被引燃的最新型铁砂弹而言,已然足够了。

    想想也是,当初跛脚养父在小卖部买给自己的那把玩具左轮火药枪,难道还运用了具有腐蚀风险的雷汞么?

    因此重真略加思索了一下,便觉得释然了。

    这一燧发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借鉴了华夏古文明中的榫卯技术以及机括原理,是对古老的华夏文明的又一次传承与发扬。

    这说明华夏的火器设计和加工技术,确实于这个时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雄厚的火器制造基础,丰富的火器使用经验,促使大明具有研究燧发枪的后发优势。

    至于莽古泰的揪心,乃至“满洲旧习,以弓马为要务,所作向皆自制”,在时代的发展以及技术的革新面前,都将成为螳臂当车的个人意愿。

    就像再彪悍的白甲骑兵,都无法硬抗燧发短火铳的短距离射击一般。

    珍贵的燧发火铳自然没有胡乱丢弃的道理,关宁铁骑重骑兵队射击完毕之后,便又迅速地将之插回原位,然后迅速地将左手的长矛交回右手。

    堪堪完成这连串的动作,关宁铁骑重甲百骑,便与汹涌而来的女真白甲骑兵,迎面相撞,然后凶猛地绞杀在了一起。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短兵相接,没有花里胡哨的招式,也没有闪转挪腾的空隙。

    有的仅仅是开足马力,紧握武器,嘶吼着或者沉默着,要将对方置于死地。

    只是瞬间,身着的无论是白甲还是黑甲,便都有好多被挑落下马,眨眼之间便被敌军或者战友的马蹄,踏成肉泥。

    千军万马的分量,即便是厚厚的黑甲,也无法抵挡得住。

    白甲骑兵人数占优,因此迅速地将关宁重骑包裹了进去,让迅若奔雷般的关宁重骑像是陷入了泥淖,终于开始变得迟滞起来。

    然而即便如此,关宁重骑仍像一支黝黑的钢铁洪流,始终保持着勇往直前的态势,不偏不倚,哪怕是速度变得再慢,也只会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重骑的侧后翼便是整整一千四百名轻甲骑兵,作起战来与重骑同样英勇无畏,帮重骑分担白甲骑兵压力的同时,还抵挡着来自三面六方的其余女真士卒。

    关宁铁骑,甫一亮相便是极为闪亮的登场。

    让以骑兵为傲的女真人,吃了一个大大的王八亏。

    然而,莽古泰毕竟拥有两万名建奴军,以及一万名农奴军。

    鼎盛而又极为厚实的军阵,绝非一千五百名悍不畏死的关宁铁骑所能凿穿,继而撼动的。

    (

 第两百四十七章 关宁铁骑与女真白甲骑兵的交锋

    越来越多的女真步骑蜂拥而至,继而如扑咬虎豹一般的鬣狗一般,凶猛地扑上来。

    猛虎咆哮,捷豹怒吼,却仍架不住鬣狗越聚越多。

    眼看着麾下奴仆,重新占据了战场的主导与优势。

    莽古泰凶怒的脸上终于现出了一丝冷冽的笑容,喃喃自语道:“弱鸡一样的明国军队,竟也妄图学习成吉思汗的凿穿战术?简直就是画虎类犬,班门弄斧。”

    眼看着麾下儿郎逐渐于城外的战场之中陷入了苦战,尤其是那个分外矫健的少年身影,已是险象环生。

    祖大寿心急如焚,不禁将期盼的目光,投向了城池的西北角,喃喃说道:“战机已现,该你出场了。”

    轰轰轰!

    随着三声炮响,就像是收到了信号一般,一支矫健异常的轻骑兵从锦州城外的西北角奔涌而出。

    先是一通双管长火铳的声响,继而是一阵燧发短火铳平射,后队则以强弩凌空覆盖。

    战鼓轰鸣,震天的喊杀声之中,再次猝不及防的女真步卒,已经不能用被杀得人仰马翻去形容,而是心惊胆寒。

    习惯了明军乌龟王八一般缩在城里的女真军队,显然是没有想到,在这座新修未久的小小军城之内,竟藏着两支胆敢主动出城进攻的骑兵。

    因此,心灵之上的震动,实在比肉身上的损伤,更加的受到折磨。

    这支骑兵乃是清一色的轻甲骑兵,然而首当其冲的女真步骑却感觉,就像是在面对一股奋勇无比的钢铁洪流一般。

    远处的莽古泰也是感同身受,只觉得这支突然出现的骑兵,比从镇北门里奔出来的那一支,更加的犀利。

    临时集结的女真牛录,于眨眼之间被冲散。

    严阵以待的女真甲喇,于转瞬之间被凿穿。

    甚至连镶蓝旗最为精锐的固山旗,都面临着即将奔溃的危险。

    莽古泰心急如焚,连忙紧急调度,将堵在镇北门外围剿已由奋勇向前,变成了横冲直撞的重甲骑兵的正蓝固山旗,调往锦州城的西北角。

    然而如此一来,由吴三桂所统御的关宁铁骑第一营,便觉压力顿减,也瞬间知晓了,定是重真那家伙终于率领关宁铁骑第二营发动了突袭。

    于是,便无不奋起余勇,英勇冲锋,血战杀敌。

    仅剩的几乎人人负伤的五十余名重甲骑兵,在他的号令之下重新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居然悍不畏死地往着莽古泰的方向,发动了悍然的冲锋。

    剩下的八百来名轻甲骑兵,也都紧随其后。

    强弩中的弩箭,已尽数倾泻了出去。

    韧性十足的长矛折断了,两支短矛也被重重地抛了出去,带起了一蓬又一蓬的血雨。

    关宁铁骑第一营,终于再无远程武器,唯有缠着布条的右手,紧紧握着一柄厚重的斩马刀,嘶吼着嘶哑的嗓子,悍不畏死的冲锋,再冲锋。

    凿穿,再凿穿!

    所求者,无非便是战场之上的最高荣耀——英勇战死,马革裹尸,仅此而已。

    由吴三桂所统御的关宁铁骑第一营,与重真所统帅的关宁铁骑第二营。

    就如两柄犀利无比的宝剑一般,凶狠地刺进了女真人的左右两侧胸膛,并且迅速地朝着莽古泰这颗心脏迫近。

    城头的红衣大炮依然在轰鸣,双管的火绳长火铳,依然在祖大弼的指挥之下,不间断地倾泻铁砂弹,然后装填弹药。

    炮膛已经变得十分火热,似乎随时可能炸膛。

    铳管已经变得十分滚烫,似乎随时就要报废。

    但是没有人愿意停下,只求尽可能地击杀敌军,牵制敌军,为出城出击的两柄利剑,减轻压力,争取时间。

    当几乎满编的四千五百人的正蓝固山步卒旗,也在关宁铁骑第二营近乎疯魔一般的冲锋之中,快要败下阵来的时候。

    莽古泰终于终于感觉到了惊恐,想要紧急调度心目当中的最后依靠——白甲骑兵。

    却发现剩下的四百五十白甲骑兵,正在直面关宁铁骑第一营无畏牺牲般的冲锋。

    若此时调头,且不说会不会就此崩溃,便是这种无异于败退的行为,也绝非莽古泰所能接受的。

    因此,他粗糙的内心迅速地权衡了一下,便下令攻城之军全线撤退,避开这种三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若城内的关宁步卒胆敢出城追击,那便正中他的下怀。

    若不出城支援,那么便集中力量,将出城的两支骑兵,给围剿得干干净净。

    莽古泰的计策无疑是好的,但是施行起来却又困难重重。

    因为,无论是正在心不在焉地攻打城池的士卒们,还是殊死抵挡关宁铁骑冲锋的步骑们,在唯一的撤退指令——鸣金收兵的情况之下,并不能完全体会莽古泰的作战意图。

    所有的士卒,无论是只求苟且偷生的汉家农奴军,还是一心只想攻下锦州,掠夺大明的建奴军,都在那一瞬间便如退潮的潮水般,开始一股脑儿地往后败退。

    便是正在奋勇抵挡关宁铁骑第二营,并且已将黄重真奋勇无匹的势头,堪堪遏制住了的正蓝固山旗,都没能例外。

    眼瞅着再次集结起来,正在从旁协助堵截的镶蓝固山旗,已然一溜烟退得没影了。

    正蓝固山旗的旗主怒骂一声,果断地下令全军撤退,便连殿后的人手都没有安排。

    白甲骑兵固然没有撤退的道理。

    因为在所有白甲精锐骄傲的心目当中,但凡是身处战场,但凡是前方还有敌人,那么即便是主动的撤退,也是无异于败退一般的羞辱。

    由天命汗精挑细选的各旗精锐所组成的白甲骑兵,唯一的荣耀便是摧毁面前的一切所谓的坚固堡寨,攻克面前的一切所谓坚城,杀崩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