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来自大明辽东-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来吧。”

    “诺。”几名张氏家丁代表应声而起,看向张之极。

    张之极丝毫没有维护英国公威严的意思,反而乐不可支地朝他们眨了眨眼。

    家丁们很怀疑信王殿下所言掺杂着大量的水分,但是方才战斗之时自家少爷的表现也是看在眼里的,便又由衷朝着重真躬身作揖,行华夏古礼。

    “难得。”重真赞声了一句,便对程强道,“这就是你要的资源。”

    程强也由衷躬身作揖道:“谢殿下。”

    “此间事了,本王要再次启程了。”重真负手而立,目光深沉。

    程强惊道:“这么快?好歹让下官为您接风洗尘啊!”

    重真斜睨着他道:“米脂好歹有婆姨,你绥德有拿得出手的汉子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话非但程强和大堂外的百姓听不下去了,便连一边的县丞都愤然说道:“殿下安敢如此轻视我绥德的汉子?”

    重真看向他道:“你就是主管绥德武备的县丞吧?叫什么名字?”

    县丞愤然拱手道:“下官程能,见过信王殿下。”

    “程强程能?”

    重真无语道:“本王已尽心尽力,希望你们绥德汉不要让本王失望。”

    程强程能带着堂外百姓愤然挥拳道:“断然不会!”

    重真又看向另一人道:“你是绥德主簿?”

    樊管下拜道:“绥德主簿樊管,拜见信王殿下。”

    重真点点头道:“你们绥德的汉其实真的不错。”

    樊管仰首道:“下官其实并非绥德县人,只是一个逃难而来,读过两年书的穷酸书生罢了,幸得知县收留看重,忝为一县主簿。”

    “哦?”重真动容道,“既如此,流寇围城之时,你为何不跑?”

    樊管咧嘴笑道:“城墙不倒,主将不跑,这可是殿下您方才所言。况且下官既被委以主簿重任,自当为此尽忠,安有弃城而逃之理?虽说……”

    “虽说什么?”

    面对重真的追问,程强程能无不大惊,吼道:“樊管!你个白丁……”

 第385章 百姓为何会造反是个千年难解的命题

    重真狠狠瞪了他俩一眼道:“让他说下去。”

    樊管深深吸气道:“虽说下官认为,流寇作乱,实乃当世必然!”

    “哦?”重真笑而不语,轻轻一瞥程强。

    程强顿觉汗如雨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这家伙就是个有了一点墨水,便自诩见识非凡的穷酸书生,乡下佬的见识如何上得了台面?还请殿下恕他狂言之罪!”

    程强说着,便已深深地拜伏下去。

    重真道:“你居然没有第一时间与他撇清关系,这说明本王确实没有看错人,你虽无大才,却拥有责任担当的意识与品质。自古朝廷选士讲究德才兼备,我大明也是如此,只可惜选着选着,却选了一帮无才无德、无操无守的混球。”

    “殿下……”程强程能仰着头怔怔地看着重真看着他俩笑。

    “殿下!”樊管的眼中满是激动。

    “信王殿下?”百姓则满面的疑惑,静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的内心说实话,其实是支持樊管的。

    若无樊管数年如一日的体贴民心之举,在王嘉胤聚拢饥民骤围绥德之时,大多数的百姓都会选择杀官造反,群起响应。

    王嘉胤千算万算,也是没能算到绥德有个凡事都爱管一管的落魄主簿,同时对于费尽心机聚拢起来,本质上却仍是盗贼劫匪的部下战斗力,估计过高。

    重真表面上没有理会不同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内心却极其关注,看向樊管与程强道:“本王赦你俩无罪,你俩可针对此点,进行一场辩论。”

    “辩论?本县与本县的主簿?好,那下官先来!”

    程强一怔,旋即苦笑,接着咬咬牙看向樊管道:“西北之旱由来已久,并非朝廷的过错,哪个朝廷不希望自己治下的土地风调雨顺的?

    自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西夏至大明洪武北驱蒙元收复故土,我华夏已有多少年没能实际统领过这片土地了?与异族的铁蹄统治相比,以华族立国的大明对于这方沧桑大地上的民众是好是坏,尔等心中自有一杆衡量的尺寸。”

    程强说到这里仰头看了看重真,又继续咬牙看向樊管道:“本官承认,朝廷对于旱灾的处置,也有不当之处,然而流民本身也并非一点责任也没有!”

    “说完了?”

    “嗯。”

    “轮到你了。”

    “诺。”

    樊管朝重真拱拱手,便看向程强反唇相讥道:“下官没有知县大人那么多的道理好讲,下官只想说——宁为盛世狗,莫做乱世人。天下兴亡,百姓皆苦。天下百姓以米脂米糕供养朝堂大佬,一遇灾年则忍冻挨饿,何错之有?肚子饿了要吃饭,要饿死了当然需要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无需重真示意,程强便说道:“你的说法太有失公允了,你们千方百计地想要活下去这没错,可是也不一定非要抢的呀!被抢的那些人也并非欠你们的呀!

    哦,不对,你不是其中的一员,不能说你们。尔等……哎,本官管不了那么多了,总之一遇天灾人祸就想着要别人救济,是不对的。别人的粮食难道不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别人的家业难道不是几代人辛勤致富积攒下来的?

    你老爷我家确实世代都是绥德的知县,但你又怎知我家这一支为了获得这个位置,付出了怎样的拼搏?用多少钱粮熬粥一般熬出了一个进士来?为了守住这份家业,又付出了多少的代价?

    信王殿下慧眼如炬……哦不,是火眼金睛。说你老爷我无才无德,真的没有说错,你老爷我从小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反倒是阿能比我更加聪慧。但是没办法,谁叫我是长子呢?家父早逝,家母体弱,长兄为父啊……”

    程强说着,已是潸然泪下。

    程能不善言辞,只是拍打着兄长的肩膀,默默安慰。

    重真将这一份万万无法作伪的兄友弟恭看在眼里,默默认可。

    百姓们仔细回顾了这些年程家所做的一切,不论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为了当地百姓,又或者说仅仅是为了守住绥德知县这个位置。

    总之,所做的一切,也算对得起民众了。

    程能见兄长哭得实在伤心,终于忍不住愤怒地看向樊管道:“你说过只要管你一口饭吃,你便会倾力帮助我大哥,缘何今日竟然反咬一口?”

    樊管大感惭愧,但想起乡间百姓问干燥的黄土刨食只求苟活的悲惨状况,还是硬着心肠犟着脖子道:“下官惭愧,但下官并未说错,事实胜于雄辩。信王殿下一路行来,相信西北的一切尽已了然于胸。富者恒富,穷者必穷,朱门者锦衣玉食,褴褛者饿死荒野。”

    程强忽而悲恸大哭道:“可是造反除了制造出很多的饥民流民来,对于改善黄土地上百姓的生存,真的没有好处啊!远的不说,就说王嘉胤为府谷和我绥德民众带来了什么?带来了粮食么?

    没有!他啥能吃的东西都没有带来,倒是把山野百姓的最后一份口粮也给收缴了,还说什么跟着他就有饭吃?除了能跟着他四处流传的那数千部下,其余皮包骨头的老弱病残,他给过饭吃吗?还不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程能大吼道:“就是就是,有本事他们别抢自己人啊!有本事去河套寇那里抢啊!老子若非实在没有本事,否则铁定会率领一军,就食于敌!”

    老实人要么不发怒,一发怒着实可怕,樊管被吓了一跳。

    周遇吉这个老实人也适时说道:“这一点信王殿下完全可以做个明证。你们以为那些充斥着北上道路的饥民,为何会突然离去?还不是因为信王殿下拿出了我等所有的余粮,让人在沿途的山头之上埋锅造饭,用食物的香味将他们吸引了过去。”

    相比于民生,樊管其实更喜欢打仗,闻言居然忘记了与程强的争辩,愣然道:“这也行?仗还可以这样打?”

    重真情知这场围绕着华夏千百年的话题,在生产力未能达到一个高度之前,是不可能妥善并且彻底解决的。

 第386章 闯字诀和大王令都是骗人的

    “百姓为何会造反,是个千年难解的命题。”

    重真说道:“别人读书是读成了书呆子,而你硬生生地读成了一个兵愣子。其实站在你的角度上而言,你的说法无可厚非。但是你换个方位,站在华夏大地的角度上想想。

    揭竿而起之后吃的粮食难道就是他们自己从地里刨出来的?还不是抢了别人辛辛苦苦刨出来,又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难道将这天下打烂了,就会凭空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嘛?

    无非便是死去之人远远超过了粮食的减产,战后余生之人才能残喘,然后追忆战乱之苦,凭借着仅存的粮食,在新朝的调配之下,苟出一个盛世来,当盛世崩塌,则再次陷入动乱。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症结便在于此。

    努力做事,造福百姓,才是吾辈华夏少年应该做的事情啊。而不是整日怨天尤人,甚至于盯着别人锅里的饭食,时时想着等吃完了自己碗里的,就去把别人用来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粮食,给抢夺过来。谁都不容易,谁都不欠谁。”

    其实当历史的列车行驶至大明的时候,每一个读书人对于历史,都已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见解。

    重真难得就难得在,还知晓那段百年耻辱般的经历,痛定思痛,因此情感更加真挚,见解也更加独到。

    樊管穷苦人出身,习惯了以仰视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从未想过还能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去看待历史。

    但先有程强与程能的说法作为铺垫,重真的观点站在华夏大义的角度之上,又确实震耳发聩,他受此强烈的冲击,便犹如醍醐灌顶,布满着重重枷锁的心灵,就像是骤然得到了释放一般,得以窥见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努力做事,造福百姓?谁都不容易,谁都不欠谁?这才是吾辈华夏少年该做之事?没错,吾虽沧桑,但其实还是个弱冠少年啊!”

    樊管的心里反反复复就是这么几句话,忽然高大瘦削的身躯一颤,终至豁然开朗,便朝着重真深深地拜伏了下去,哽咽道:“殿下,学生受教啦……”

    重真对于那些出身草根却足够努力,天赋也挺不错之人,一直都是很有好感的,他真挺希望寒门能够多出一些贵子的。

    这个樊管还不错,至少敢作敢当,不忘本,还有着一身顺杆往上爬的本事。

    曹贼虽死,但其精神永存。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重真觉得乱世用人的标准就该提高一些,“德才”这两个字绝对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而是应以带领民众走出困境为目的,为了这个伟大目标,不惜自黑,不惜摸爬滚打,甚至不惜自我牺牲。

    于是,重真竟蹲了下来虚扶樊管起身,道:“你们都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之人,比外人对于这片土地爱得更加深沉。本王还真不放心将之交给那些外来的巡抚知府打理,便全权交托给你们啦。程强县令,程能县丞,尔等可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说着,便作势让程强程能也都起身。

    如此礼遇,丝毫都未降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