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来自大明辽东-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男人怎么能说自己不行呢?尤其不能被别人男人指着鼻子说不行!

    这简直就是羞辱啊!一时之间,三大营群情激奋。

    但袁七等人怡然无惧,站在点将台上一字排开道:“不服?来战!任挑!”

    人狠话不多,气势吓人。

    有平日里吆五喝六、膀大腰圆的士卒上台挑战,却两三个回合就被轰下。

    “你们!真不行!”袁七继续挥动着他的手指,也不知道跟谁学的。

    但他确实有着羞辱人的资本,因为来自关宁铁骑的他,真的很强。

    不止是他,就连他身边那几个一句话都没说的少年汉子,也都极强。

    每个人都被挑战了不下五遍,保持全胜战绩,巍然不动。

    三大营里的士卒终于把目光从这些铁血少年的身上,放在了一旁的武器之上,急着挽回颜面上台挑战的那几个人,就跟袁七说得那样——不行。

    袁七鄙夷的斜睨刺痛了三大营士卒的心,然而连续吃瘪之后,你推我搡,竟许久都没有人敢上台。

    “三大营啊三大营,都快成为混吃养老的居所了。”袁七极尽羞辱,以此激励,终于有少年听不去了。

    一些平日里大多不怎么合群的少年,在质疑的目光乃至于成片的嘘声当中毅然上台,让平日里耀武扬威的那些士卒,颜面扫地。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432章 璞玉朽木自有功用

    他们中的不少,挥得动长矛,拉得开长弓,举得起大铁剑。

    要么倔强,要么偏执,要么沉默,要么嫉恶如仇,唯独没有愤世嫉俗者。

    挥矛,开弓,举剑……

    虽然不少人都很勉强,但那绝不服输的样子,俨然称得上是华夏好少年了。

    “好样的!这才是军人该有的样子!”袁七不吝赞美。

    袁七在这里招募了两百五十个人,人数居然还赶不上寒门取士。

    这个数字把他气得不轻,认为传说中的三大营丢了军人的脸。

    而那些被筛选出来的京营士卒也都心怀不忿,暗下决心定要好好表现,用实际行动回敬这个看不起京营的边军丘八,好叫他知晓,京营人马也是不孬的。

    寒门之士是朽木还是璞玉,需要经过筛选。

    筛选之后,是璞玉便可雕琢,是朽木也自有功用。

    寒门中的大多数人所使用过的最先进火器,大概就是炮仗。

    与之相比,锦衣卫和三大营就对火器熟悉多了,尤其是神机营,尽管就连袁七这个憨憨都对传说中的神机营所配备的武器嗤之以鼻。

    重真暂时还没有精力大刀阔斧地去精简乃至削除这些腐朽的东西。

    为了让招兵之举名正言顺,重真问天启请旨,黄晓腻受封守备,与他当初的经历别无二致,称得上是平步青云,也让寒门之士羡慕、钦佩。

    袁七也正式脱离了袁氏家丁的身份,积功而受封都司,与吴三桂齐平。

    周遇吉最牛,直接由哨官擢升成了都司,还受封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吴三桂知道之后大概会很气不过,重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用这种方法去远程打压他的傲气,免得昔日的兄弟日后相见,反过来要去看他的脸色。

    锦衣卫因曾经依附权阉而声威大跌,但身为大明第一个特务机构,其庞大的底子仍在,权阉倒台之后,锦衣卫里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

    曾腆着脸巴结权阉的,就算没有受到牵连,也变得十分低调。而那些不屑依附于阉派,臭得跟块茅坑石头般的汉子,则反过来挺直了腰杆。

    周遇吉乃是天启皇帝主动下旨钦封的千户,此份殊荣前所未有,就连北镇抚司的都指挥使都礼遇三分。

    天启初年,锦衣卫北镇抚司都指挥使刘侨因为人正直,不肯献媚杀人而被魏忠贤借助天启的权威将其削职,由阴险毒辣的田尔耕替代。

    在魏忠贤挟持天启的那一个月当中,田尔耕就因畏罪而主动辞官,大概也是认定了此举非但逆天,而且不得民心,绝不可能成功。

    魏忠贤也是因为变成了孤家寡人,才挟持了天启将近一月之久。

    东林挑起了权阉倒台之后的朝政大梁,为表示与阉派的截然不同,就由高扶风奏请天启恢复刘侨的职位,天启准奏。

    重真其实早就暗中掌握了当初截杀自己的那些锦衣卫当中,除了那个傅百户之外还有哪些人。

    只是当时与天启达成了共识,暂时按兵不动,唯独处决了傅百户而已。

    至于东厂的吴千户,当场就死了……

    周遇吉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这个耿直的锦州汉子大概是跟着重真学坏了,闷声不响地就让刘侨把参与狗尾巴胡同刺杀的锦衣卫都叫了过来,当场拿下,送入锦衣卫大牢。

    这些锦衣卫这段时间以来,过得很是心惊胆战,心理压力很大。

    这个时刻终于来临了,有些人反而就像解脱了那样,为了不连累妻儿,当场认罪、伏诛。至于那些哭爹喊娘讨饶和大喊愿望的,周遇吉打心眼里看不起。

    “男人,就不该连这么点儿担当都没有。”周遇吉说了一句很具有重真风格的话,就不再过问这件事情,全部交给了官复原职的刘侨去处理。

    他把所有精力全都投入到了替天子挑选少年军的事情当中。

    锦衣卫本身就是天子近侍,混日子的很不少,怀揣理想的热血少年也很多。

    周遇吉参照了重真的“大棒子加胡萝卜”政策,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灵活运用,挑选锦衣少年郎的过程水到渠成,最终也挑选出了两百五十个人。

    周遇吉同样对于这个数字很是不满,重真就更加不用说了,认为他与袁七一样都是伍佰的弟弟——干啥非要不多不少,刚好二百五呢?

    袁七的回答是:“宁缺毋滥,多一个都不行。”

    周遇吉则说:“锦衣少年郎珍贵,少一个属下就觉得吃亏。”

    如此天衣无缝的巧合与理由,重真还能说什么呢?

    起初他并不相信宿命,可就连他与崇祯都能于某个平行时空内交融,何况两个伍佰的弟弟合成一个经常“突然的自我”的伍佰本尊呢。

    “听见你说,朝阳起又落,晴雨难测,道路是脚步多……”重真不自觉地就开始清唱起这首歌来,歌词简约质朴,充满常理,却又富含深意。

    朱慈烺和他的女儿朱伍薇,很是喜欢听他唱歌,小伍也很是容易陶醉其中。

    小伍的世界里除了小姐就是夫君,两个小家伙满心满眼的都是父亲母亲。

    重真很喜欢两个小家伙,唯独可惜不能赋予他们自己真实的姓氏——黄。

    因此就尝试着将母亲的姓氏融入在孩子的名字当中,礼部对于此事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其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给朱慈烺取名的时候。

    “本王自己的女儿,缘何不能由本王亲自取名?”重真的态度也很强硬。

    “不是说不可以,但名字当中加上生母的姓氏,这是寻常百姓人家才偶尔为之的事情,况且伍王妃的身份……”礼部给出的理由听上去很为朱氏皇族考虑。

    重真却知道他们只是在害怕自己断了他们的财路,因为按照惯例,所有朱氏皇族在让礼部取名之时都是要送钱的,否则就乱取名字。

    重真对于这种贪污受贿的行为是深恶痛绝的,于是怒道:“我小老婆的身份怎么了?碍着您啥事儿了?你是不是看我小老婆长得漂亮,所以心中气不过?”

    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433章 柳如是、寇白门、李香君、陈圆圆的传说

    这顶帽子扣得那些早就迂腐透了的礼部官员满面羞红,因为他们也是有小老婆的,当朝为官的他们多少还知道收敛,江南的那些儒生则明目张胆。

    柳如是、寇白门、李香君……陈圆圆!

    太多了!

    如此风气,重真早就想杀一杀了。只不过他向来不喜欢直来直去的,而总是喜欢学习程咬金,从半路杀出来,给对立面来一个出其不意。

    礼部官员自知理亏,终于不再冠冕堂皇地挑信王殿下的刺儿了。

    重真趁机又大放厥词:“况乎百姓可为之事,本王缘何就做不得?”

    这句话代表不了官员和勋贵皇族阶层的利益,却很是亲民。冠冕堂皇也好,大放厥词也罢,总之善良的百姓心甘情愿被这种谎言所欺骗。

    哪怕被骗得这辈子都要努力耕耘还贷,也会歌颂那个鞭笞他们的人。

    重真一直认为,明王朝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并非勋贵与官员的不作为,而是百姓把这座由朱元璋率领中华百姓建立起来的大厦给抛弃了。

    朱元璋起于微末,因此百姓一直都是大明的基石。

    只有让百姓重拾对“明”的信心,产生“明天会更好”的信念,才能从根子里治好折腾了大明近百年的顽疾,而不是如崇祯那样始终都是在“治表”。

    一千个富有朝气的少年郎,组成了大明第一支以火器为主的天子少年军。

    在经历了最基本的军事素养训练之后,一百余人因不甘吃苦而遭到淘汰,其中以锦衣卫和三大营的士卒居多。

    剩下的九百余人,重真全部交给了孙元化进行火器试炼,结果又有近百人无法克服火器轰鸣时的恐惧,从而无法晋级,这一关则以寒门士卒居多。

    留下来的数字又是八百,一个注定了要创造荣耀的数字。

    淘汰的两百人无法成为天子少年军里的一员,成了他们永远的遗憾。

    但其中的许多人,也以准天子少年军的称号为荣。

    因为信王特别开恩,若是他们能够最终克服自己的懦弱与懒散,便欢迎归队。

    归队,本身就是一个极富荣耀的词汇,属于军队。

    如果“己巳战役”抵御住了后金的攻势,那么极有可能这场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争的攻守天平,就会逐渐向着大明这边倾斜。

    大明目前的军队建制,已经有了很大的私兵化倾向。

    为了防止如汉唐末年那样发生军阀藩镇割据的局面,提升军人的荣耀归属,对于军队大明接下去的军队建设来说非常重要。

    历史上的崇祯就是不重视这一点,对于某些军队要么过于依赖,要么不够信赖,拆了补补了拆,才最终导致了“传庭死,大明亡”的局面。

    无将,无帅,是镌刻在大明王朝最后半年的最大悲哀。

    大明的许多地方受了重真的影响,正在发生着连大明人自己都无法察觉出来的变化,这些变化短时间内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时间一长,一定会有所成效。

    重真坚信,当这个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些改善一定会有些显现。

    因此重真对于接下来的“己巳战役”,寄予了很大的期待。

    也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场注定惊天之战的筹备当中。

    除了军队的建设,还有粮草和军备的储备,以及——情报系统。

    “人人都在行动,人人自有功用,民族才能复兴,国家才有希望。”

    重真经常这样告诫身边之人,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所秉承的观念。

    他还尽可能地争取政策上的支撑,去支持那些行动派。

    在他的努力之下,大明以京畿为中心,京畿以京师为中心,京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