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来自大明辽东-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家不认输,不服输。

    一切情怀,金融于此。

 第446章 吴三桂的忧虑

    毛文龙化险为夷,仍守皮岛。想起袁崇焕的相迫,略有愤懑。

    然念及重真的真诚,心中始终荡漾着一股暖流。尤其是重真答应他,每隔一月便向之供应最纯正的斯风老酒,成了他最为期待的一件事情。

    迟到半日,他便望穿秋水。

    重真终究没有带着袁崇焕于皮岛附近登陆,行那自西向东横穿辽东之壮举。

    而是原路返回,先去往辽东半岛与袁可立会晤,二袁兵力,剑指后金。

    袁可立带着袁崇焕与重真,视察了整个辽东半岛上被收复的城池。

    袁崇焕再如何自傲自负,对于袁可立也是十分钦佩的。

    尤其,是对其节制毛文龙、联合关宁军所发起的登辽战役。

    那是自明金开展以来,首次由大明主动发起的胜利。袁崇焕虽取得过宁远、宁锦大捷,但自问若是更换位置,自己不一定能够做得比袁可立更好。

    再往北就是千山,横亘在辽东半岛与辽东平原之间。

    翻过千山山脉的广袤黑土地,仍被后金所占据着。

    袁可立、袁崇焕、黄重真三人于永宁城头并排站立。

    北望千山,啥都没说,然而收复辽东,守护大明的信念,始终于胸间回荡。

    袁崇焕与重真于永宁西出入海,北上于辽东湾的辽南海域登陆,抵达辽西平原。然后骑乘快马,直奔大凌河堡。

    自从重真率吴三桂修复大凌河堡并驻军,配合关宁侦察兵对建奴留在辽西平原上的建奴细作、骑兵进行肃清之后,这里就很少再有建奴骑兵活跃。

    登辽战役之后,后金在辽东西、南、东三个方向皆需防备。

    因此爪牙收缩,彻底退到了浑河以北,辽河以北。

    整个辽西平原,便如当初的卡伦哨探一般,成了关宁骑兵的乐土。

    不论铁骑还是普通的骑兵,皆在这片广袤的肥沃土地上纵马奔驰,享受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袁崇焕起复到来之后,继续督促他们加紧训练,未曾松懈。

    同时还加紧屯田,以加强粮食储备。

    到处都可看见到骑兵对练的身影,随处都可听见他们的喊杀。

    也到处都可看到屯田农夫在田间忙碌,侍弄土体的身影。

    屯田的军户很苦,每个人都要负责很大一片土地的耕耘。

    然而在这些军户农夫苍老的脸上,重真看到的没有木讷凄苦,唯有喜悦。

    昔日被后金占据着的荒芜的平原,被汉家收复才只年余,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勤劳的农家将此当作一片乐土,失而复得,分外珍惜。

    骑在马上一路行来,重真默默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默默点头。

    他暗赞道:“关宁军虽珠玉在前,然登莱军后来居上,便并未骄傲也未气馁,而是仍旧刻苦训练,看来我对这支铁军的铸造军魂之举,成效还是有的。纪用这个太监大人也还不错,因参与劳动而开始改变,都快蜕变成农业专家了。”

    放眼平原,冬麦济济,穗儿抽得很是夯实,略沉。

    初雪已下,就像给这些可爱的农作物盖上了一叠薄薄的被子,煞是可爱。

    袁崇焕放缓马速,像个歌唱家一样缓缓挥动大手道:“你看看,你看看……”

    “这都是袁帅为我打下的江山?”重真大笑抢白。

    袁崇焕有胆子前往皮岛找毛文龙茬,还想一剑斩之,听到这话却吓了一大跳,狠狠瞪了重真一眼道:“别乱说话,你想跟毛文龙的部下那样坑他们的总兵吗?”

    重真故作尴尬道:“原来大帅您都知道。”

    袁崇焕冷哼道:“本帅对你小子的坏心思,还不是门儿清。”

    重真嘻嘻笑道:“那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袁帅也……”

    “打住,打住。”袁崇焕怕了他层出不穷的马屁,赶忙叫停。

    袁大袁二,袁七袁八彼此相视,曾经的兄弟又可以在一起战斗了,欣然微笑。

    唯独的区别便是,袁七袁八已脱离了家丁的身份。

    袁大袁二虽受袁崇焕信任,曾从不拖欠饷银,然而人性的解放对于自己的向往,正在大明汉家子的心中萌芽。

    “至于后金建奴,只会以奴性制度,去深化封建,这是在开历史倒车。剃发易服两百六十八年,辫子绑久了,就不只是绑在脑袋上,还绑在心里。”

    重真一直认为,这才是后金最令后世旁观者诟病的地方。

    事实如此,无法反驳。

    自辽南沿海到大凌河堡,袁崇焕打出的乃是辽东巡抚的旗号。

    那一个大大的“袁”字镌刻在旌旗之上猎猎飞舞,引人侧目。

    关宁军受重真影响,早就养成了凡事都要侦察的良好习惯。

    骑兵们在此处骤然看到帅旗,心中惊疑,自然免不得进行一番侦察。

    再加上重真打出的“信王”的旗号,队伍便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庞大。

    那面朱红大旗上一个古朴的“信”字,在五颗星星的簇拥之下显得格外苍劲。

    就好像是在向着世人宣布大明的气节——日月明,讲诚信。

    就如重真一直对外宣称的那样:“华夏,自古便是礼仪之绑。”

    在出使后金之时,他所率领的谍战团也确实讲究礼节,令建奴贵族羡慕。

    想学,但又不知从何学起。或者说始终只能学到一点皮毛。

    重真的行为令袁崇焕很是受用,尽管那面“信”字大旗,比他的“袁”字大旗有气魄多了,但这面旗帜代表的乃是皇太弟摄政王信王殿下,并非重真。

    这就避免了袁崇焕与曾经的麾下平起平坐的尴尬局面。

    这就是重真对于人心的把控,总是把细节做得很好。

    就如他一直所说的那样——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吴三桂就是个态度不端正,也很不讲究细节的人。

    尤其是重真走后,关宁军的少年一辈里,再无人能与之比肩,更别说压制了。

    他便放飞了自我,俨然把大凌河堡当作了自己的地盘。

    鲜衣,怒马,饮酒,纵马……

    与重真在京师的如履薄冰,在西北的酣畅作战,不可同日而语。

    所幸他始终都未曾放下的,便是一身的武艺,还有胆识。

    或者那只生死布满疑团的蝗虫,仍让他包天的胆心,蒙着一层阴影吧。

 第447章 黄重真与吴三桂

    进入大凌河流域,田亩成倾,哨骑也许多。

    然而袁崇焕乃是关宁侦察兵的鼻祖,重真更是谍战的创始人。

    双管齐下,吴三桂引以为傲的侦察体系,立刻便支离破碎。

    等到袁崇焕与黄重真在大凌河畔找到吴三桂时,他正骑在一匹鲜红的战马,穿着一身华丽的锦衣,披散着头发,仰头咕咚咕咚地用一只葫芦往嘴里灌着酒。

    面朝冬季枯水期河水清浅的大凌河,不知作何感想。

    昔日锦州城下倾盆大雨中与女真白甲骑兵正面硬钢,宁远城下唯一一次出城追敌的英姿,不见了丝毫踪影,反而像极了一个纨绔的将门的子弟。

    唯独右手握着的那柄后背钢刀,依稀可见昔年风采。

    袁崇焕与重真骑着马立于一处小高坡上,麾下均在高坡之上。

    袁崇焕起复未久,虽有剑指西平堡的想法,说实话还未来得及巡视自己的领地,望着许久未见的吴三桂竟变作了这般模样,便不忿道:“这小子在做什么?”

    重真轻笑道:“这小子也知道自己勇武有余,才情不足,或许在酝酿诗词吧。”

    “是这么回事儿么?”袁崇焕看向欲通风报信,被自己逮了个正着的吴老三。

    大帅当前,吴老三哪敢造次,不住点头,犹如小鸡啄米。

    袁崇焕无语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岁孩童都知道扬长避短。他年富力强,不思扩大战果提升战功,竟想提升才情?当真是本末倒置!”

    重真摇摇头感叹道:“没办法,标下留给他的阴影,实在是太深了。”

    吴老三深以为然,再次点头如啄米。

    “你就不能换个动作换个表情?”袁崇焕瞪了他一眼。

    吴老三其实也觉得自家少爷挺犯贱的,别人不说,就说自己,明明已在重真的帮助之下,无论身心都已脱离奴籍,却反而越发受到他的器重信任。

    许多时候,还掏心掏肺的,有啥苦楚也愿意跟自己说。

    反倒是哪个主动投靠的马宝,被他当作奴才在使唤。

    吴老三很想潇洒地耸耸肩膀摊摊手,最终却只能先不住点头,再不住摇头。

    袁崇焕被他打败了,扶额道:“本帅怎么就带出了你们一群锤子兵?一个个的都是榆木疙瘩不开窍,好不容易有个吴小三,得,遇到蝗虫就沦落了。”

    重真嘿嘿笑道:“若吴氏将门就是辽西走廊里的一亩山地,那么他吴家小少爷便是这方山地里的一株庄稼,无论再如何受到悉心的呵护,遇到俺这只牙尖嘴利、振翅飞舞的大蝗虫,也只有被啃咬的份。”

    袁崇焕其实挺欣赏他针对辽东将门的这种态度,还有于无声处的那种分化。

    辽西将门抱团的趋势无可避免,然而这只蝗虫的出现,却让这个本该无懈可击的团体,衍生出了许多可以因势利导的缝隙来。

    别处不说,就说以祖大寿为首的祖氏将门,就被他袁崇焕以大蝗虫提出来的关宁商队,虽不至于拿捏得死死的,却牢牢地绑在了“关宁军”这辆战车之上。

    “谁叫他祖大寿尽管精明,算学却极差呢?嘿嘿。”袁崇焕心中不无得意,其实他那进士出身的小学生算术,也是重真手把手教他的。

    不过以他的性格,早就将此当作了他的天赋本就很好。

    谷尽管在重真的心目当中,他连乘法口诀表都只能凭着以前背诵四书五经时养成的习惯,死记硬背却无法灵活英勇的所谓算学天赋,简直惨不忍睹。

    连鸡兔同笼问题都搞不清楚,能称得上在算学一道有天赋?连圆周长都不会求,从而连运用马车轮子计算两地距离都不会,配称算学天赋?

    军事一道精益求精,数据决定不了战争的胜负,却一定能够为战争带来许多的参考。等到收拢了众多数据形成大数据之后,许多事情的发展都可推理出必然。

    那将是另一个时代,一个文明完全碾压野蛮的时代。

    重真对于细节的追求堪称紫竹必将,在与后金的对抗之中既要小的胜利,同时也将目光放得很远大——以大明文明的各处优势,去碾压后金的奴隶封建制。

    袁崇焕却不然,但凡是能够用文学解决的难题,就绝不会尝试着去用数学。

    哪怕是解不开也宁可愁眉不展,却从来不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是一个执拗到近乎偏执的人,毅力很顽强,天资却终究一般。”

    这是后世诸多史家对他最为中肯的评价,重真认为非常正确。

    可惜当局者迷,袁崇焕并不这般认为,就连他自己都开始相信“五年平辽”的谎言了。他得意地一甩马缰,策马徐驰道:“走,咱去开导开导小桂子。”

    “好嘞。”重真暗叹,轻夹马腹,落后于他小半个马身,旁人几乎看不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