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赵为帝-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让那些小气无比的大贵族们知道自己是因为郭隗今天的提议而遭受了如此的损失之后,那郭隗这个相邦的威信必然就要受到很大的动摇,他的权势也会随之遭到不小的影响。
    但是,即便知道这就是一道送命题,郭隗如今也别无选择了。
    郭隗叹了一口气,道:“大王,老臣家中的所有存粮今日日落之前便会送到府库。”
    燕王紧皱的眉头终于完全散开了:“有三位卿家之襄助,寡人无忧矣!传令下去,让大燕之中尚有存粮的贵族立刻全数上交,和大燕一同共度时艰,若有违逆者,一并以叛国罪处理!郭相,此事就由你负责,邹卿,你来襄助郭相!”
    燕王其实也知道这样做会引来不少的不满,但是这位燕王如今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顾得眼前再说了。
    郭隗听到命令之后心道这个负责的倒霉之人果然还是老夫,不过反正怎么样都会被骂,虱子多了不愁,于是倒也就十分光棍的答应了下来。
    邹衍自然也是毫无异议。
    一应事情安排完毕之后,燕王也是长出一口气,道:“让人去告诉秦开,他的军粮很快就能解决了,不过这毕竟不是持久之策,如果可以的话,看看能不能想办法给赵军一些厉害看看!”
    燕王也是憋屈啊,都被赵国人逼到要勒紧裤腰带的地步了。
    生活不易啊。
    片刻之后,苏秦和邹衍同车而还。
    两人如今结盟之事已经在燕国传开,因此其他人虽然见到,却也不以为意。
    坐在马车厢之中,苏秦突然道:“这个计策是你给赵王出的吧?”
    邹衍微微一笑,缓缓点头:“若非如此,又怎么向赵王证明你我之功呢?”
    苏秦忍不住开口道:“你我之功已经够大了,你这又是何必?”
    邹衍摇了摇头:“苏卿,功劳永远不嫌多,而且,老夫这样做,难道不是在让这场战争少死一些人吗?”
    苏秦默然,不再开口。
    马车缓缓驶到苏秦府前,邹衍才再次开口道:“接下来的调查,苏卿想必知道该怎么做了。”
    苏秦点了点头,默不作声的下了马车。
    邹衍看着苏秦的背影,叹道:“这个苏卿,背主却又难忘旧恩,真是……唉,迟早害死自己。”
    邹衍叹息数声,方才开口道:“走吧。”
    辚辚的车轮滚动声中,邹衍的马车渐渐的远去了。
    第二天,在上卿邹衍的协助下,郭隗召见多名大贵族,软硬兼施,甚至不惜当场扣押了多名大贵族,终于迫使蓟都乃至整个燕国之中的绝大部分贵族同意了捐粮的要求。
    随后,燕国的官吏们开始进驻这些贵族家中对粮食进行审核,期间不满又发生一些诸如数目不实,或者是官吏们见财心喜狮子大开口的事情,最后事情闹大了郭隗不得不快刀斩乱麻的处决了其中的两个大家族。
    原本因为战争而极为紧张的燕国政坛越发的混乱了。
    《赵书》:“帝命乐毅率军伐燕,燕王使秦开拒之。乐毅数月不战,燕军粮绝,秦开乃遣信求粮于蓟都。燕王闻之,令郭隗、邹衍使众卿献粮,众不愿,郭隗乃夷其中数族,众卿喏喏而献粮,私相告曰:“王暴政,不如降赵。”是燕王所以失人心也。”

第287章 燕国墙头草,楚国大争吵(第二更)
    邯郸。
    在拿到来自于燕国之中的情报之后,近来因为太后之死而心情不佳的赵何也是极为少见的露出了笑容。
    “高唐君啊,看来我们的计策确实进行得很成功啊。寡人已经给乐毅去信了,让他继续拖!三个月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寡人倒要看看他燕国拿什么和寡人拼后勤!”
    赵何说话之时自信满满。
    赵国虽然也是连年征战,但是赵国的家底比燕国厚了不知道多少,尤其是在征服了天下经济最为发达的齐地之后,现在的赵何更是财大气粗。
    耗?这天底下谁能耗得过寡人,真是笑话!
    肥义也是一脸的笑意,道:“大王,那燕王如今这般倒行逆施,得罪了国中诸多贵族,只怕等到大赵大军真正踏入燕国境内之后,就再也没有多少人能够为他忠心效力了。”
    赵何嘿嘿一笑,举起了手中的一堆纸张:“你自己看看吧,这些家伙可不仅仅是不忠心而已,他们的效忠信都已经通过乐毅,传到寡人这里来啦!”
    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产量的铺开,参与到造纸的人手自然也就渐渐增多,再加上造纸术的工艺也算是比较简单的,因此这种技术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泄露了,流传到了其他国家的手中。
    对此,没有收到专利费的赵何倒是也没什么好可惜的,反正等到将来一统天下的时候慢慢秋后算账也是完全来得及的,现在提前让华夏诸侯各国习惯一下纸张也好,省得将来还要费劲去普及。
    而且,“赵王纸”的出现还给赵何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那就是他的名声在士人之间不知不觉高了不少。甚至有人将赵何拿来跟造字的仓颉相提并论,认为造纸术是和文字一样的伟大发明,认为赵何这种行为实在是圣人之举。
    对于这么夸奖自己的人,赵何也是只想对他们说一句:“会说话你就多说点,最好写本书,传诵一下寡人的伟大功绩。”
    肥义接过了赵何手中的信,看着看着,脸色渐渐的惊讶起来:“大王,这些可都是燕国之中的大家族啊,有好些个都是在燕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若是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将来征服和统治燕国必然事半功倍。”
    赵何微微一笑,道:“不,高唐君你错了,你刚刚所说的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家族,寡人在征服了燕国之后是一个都不会接纳的。”
    肥义愣住了:“大王这又是为何?”
    赵何沉声道:“这些家族,在燕国之中根深蒂固,以剥削民脂民膏而得生存,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民众根本都是有害无益,寡人又怎么可能容得下他们!等到占领燕国后,寡人第一个要铲除的就是这些该死的大家族。这样才能彻底的荡涤燕国的旧秩序,让大赵的新秩序在燕地生根发芽,深入人心!寡人要让燕地之中的民众知道,他们跟着大赵会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像之前那般沦为被剥削的对象,让他们认同,并且发自内心的接纳赵国人的身份!”
    肥义沉默半晌,道:“大王此言,倒是颇有儒家孟子民为贵之意啊。”
    众所周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以及相应改革都带着浓重的法家色彩,而肥义正是胡服骑射具体的统筹实施者。虽然并未公开宣称过思想倾向,但肥义明显是偏向法家的,法家和儒家的不和更是早就天下皆知。
    赵何哈哈一笑,道:“高唐君误会了,寡人不是什么儒家的信徒,也不是法家,更不是墨家,对于寡人来说,治国者,当以霸王道杂之。若纯任德教,则如周之暗弱,虽持续七百年,但周天子如今蜗居洛邑,麾下一百甲士也无,此非帝王之道也。若是将来大赵也需要用这种方式来维持国祚,那寡人只能说,这样苟且偷生的国祚,不要也罢!”
    “但是,若抛弃礼法纯以法治,则道德崩坏,人人眼中唯利是从,事事只考虑个人的小利,只知道自己的柴米油盐而忽视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甚至为了一些小恩小惠就当了国家和民族的叛徒,这更非寡人所愿。唯有德、法两者兼教,以法律为绳,以道德为束,令四海升平,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乱之苦,方才是寡人心中之煌煌盛世也!至于诸子百家,凡可助寡人者,寡人尽可用之,又何须拘泥于什么儒家,法家或者墨家名家,更何必在意他是什么赵人,齐人楚人甚至是胡人呢?”
    肥义听完赵何这一席话,整个人震惊无比,半晌之后突然起身,朝着赵何大礼参拜:“今日老臣方知大王之志,臣虽驽钝,亦愿为大王宏图之走犬,助大王成就此不世之业!”
    赵何哈哈大笑,亲手扶起肥义:“我师言重矣!”
    说着,赵何不忘记悄悄的看了一眼大殿的角落,在那里,一名满脸通红振奋不已的史官正在奋笔疾书。
    很不错。
    赵何暗自点头,将肥义扶回坐位,然后道:“高唐君,你之前几次三番上书想要告老,都被寡人拒绝。不是说寡人抹不开颜面,也不是说寡人顾忌什么,而是如今世道大变,正是前古未有之大变局,我大赵正得其时,可乘风而起一统天下,这其中也不知要面对多少的新局面新情况,正是只有你这般成熟稳重之老臣才是最能够帮助寡人解决问题之人。若是你也舍弃寡人而去,寡人将来又要问计与谁呢?从今往后,这请辞一事你就不要再说起了。”
    肥义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家大王今天特地召自己入宫说这些,原来是为了打消自己的引退之心,当即叹道:“老臣何德何能,得赵氏三代主君如此厚爱,又岂敢不为大王和赵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何正色道:“不,为了大赵将来的辉煌,高唐君要更好的活下去才能真正的辅佐寡人和大赵啊。”
    两人相视而笑。
    片刻之后,肥义一拍大腿,道:“和大王一番深谈,倒是险些忘了正事了。”
    赵何闻言不由得有些好奇:“什么事?”
    肥义道:“大王,刚刚听到的消息,楚国出兵了!”
    ……
    楚国确实出兵了,只不过在出兵的目标选择上,楚国的核心高层们倒是发生了一些不小的争执。
    郢都王宫之中,楚国大司马屈原沉声道:“如今赵国势大,先灭齐如今又要灭燕,韩魏又都为赵国爪牙,若是再这般继续下去的话,这天下诸侯虽多,但却再无可抗衡赵国之力也!为今之计,应当应秦王所请,出兵援助秦国,击退韩魏两国,迫使韩魏两国离开三晋同盟,然后四国统合伐赵,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屈原这一番话说的速度极快,说话之时的语气也是极为坚定,显然这番计谋早就已经在他心中构思已久,如今才借着这个时间把计划抛了出来。
    不得不说,屈原的这个计划听起来确实是相当有道理的,一时间,好些大臣为之意动。
    然而,屈原也并不是没有反对者。
    就在屈原话音刚刚落下不久,一声冷笑声就随之响起:“大司马之言,未免也太荒谬可笑一些了吧?”
    众人循声看去,发现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刚刚接替屈原出任楚国莫敖职位不久的昭齐。
    自从楚军在莒城兵败,原楚国大司马昭常身死之后,年轻的昭齐就进入了楚国的核心层,继续和上柱国昭雎一起维持着两名昭氏大臣的地位,也是昭氏在昭景屈三大家族之中当之无愧第一家族的地位使然。
    由于一个月前昭雎突然生病卧床至今,昭齐事实上成为了昭氏一族在朝堂之中的代言人,虽然年纪很轻,但说话的分量却是极重。
    不过昭氏一族和屈原之间的不和倒也早就不是新闻了,因此就连屈原本人都没有感到有多么的例外,而是平静的看着昭齐,一股等你开始表演的意思。
    昭齐倒也不遑多让,直接就站了出来,道:“大王,诸卿,大家请想一想,如今秦国能够和韩魏两国打得难解难分,是什么原因呢?是韩国和魏国更强吗?当然不是,伊阙之战早就证明了韩魏加起来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之所以秦军束手束脚在宜阳城外久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