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帝-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穿越者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商业和农业之间的对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生产力的不足导致了相互之间对人口的争抢。
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种对立和冲突,其实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提高粮食产量,具体的事例就是像后世的杂交水稻。当粮食的产量提高到只需要少量人口就能够种植出足够所有人食用的粮食之时,那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第二种是继续提高商业的生产力,当生产力提高到高度自动化、机械化,甚至是从生产到运送到销售统统都能让机械来代替人工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同样解决了。
以赵国现在的水平而言,显然无法做到这两种“治本”答案之中的任何一种。
好在赵何虽然不能治本,但是治标还是能做到的。
怎么做?
答案很简单,战争!
战争能够为赵国源源不断的带来新的、廉价无比的劳动力,能够带来更多的土地,更加丰富的资源,更加大的市场和商品倾销地。
所以,无论是商业还是农业,都能够从战争之中收益。
只要赵国还能够在战争之中不断的获胜,只要赵国的领土和人口还在不断的扩张,这个问题就会一直被压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中,就不会尖锐到即将爆发出来的地步,赵何也就不用像历史上的那些国君那样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而忽略另外一个。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暗合了军功爵制度的特点——扩张,再扩张!
当然会有付出和牺牲,但那些付出和牺牲的人永远都不会是赵国的子民,而是那些被赵国击败并且征服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
这公平吗?
当然不公平。
但是,人都是有立场的。
赵何作为赵国的君主,想的当然是赵国的利益,谋求的当然是赵国人民的福祉。
如果赵何因为别国的利益而损害了赵国和赵国人民的利益,那他才是真的脑子被踢过了。
这就是所谓的“立场决定思维”,或者更直白一些的说,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
在赵何一锤定音之后,在场的诸多赵国大臣也不再纠结,而是开始讨论起了下一个问题,那就是马上就要举行的赵、魏、韩、楚四国盟会。
不,其实不是四国。
赵何咳嗽一声,道:“这一次,有人向寡人提了一个建议,希望大赵能够让薛公田文也同样参与到这一次的会议之中,不知诸卿觉得如何?”
在从大梁城之中逃出之后,田文被魏王除去了相邦的职位,并且公开进行通缉。
除此之外,魏王还从河东郡抽调芒卯所部回师,让芒卯率部进攻田文的封地,想要消灭田文。
田文也同样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举动,那就是宣布自己的封地脱离魏国,自立为薛国,同时派出使者向周天子请求册封。
对于薛国的成立,像秦国是完全没有心思理会,而韩国和楚国则是保持了微妙的沉默。
唯一一个第一时间承认了薛国的则是就在薛国边上,唇亡齿寒的鲁国。
在鲁国的帮助下,薛国虽然被芒卯打下了不少城邑,但核心地区依旧是掌控在田文的手中。
由于冬天已至,所以战争不可避免的也就停滞下来,而田文在听说了邯郸会盟的消息之后也是立刻就亲自前来。
只要赵国能够站在薛国这一边的话,魏国显然就完全不足为虑了。
在听完了赵何的话之后,赵国众臣纷纷陷入思考之中。
薛国和魏国,看上去显然是完全处于对立的态势。
那么,赵国究竟要支持哪一方呢?
第349章 三王各怀心思
面对着这个问题,赵国的大臣们倒是没有多少犹豫,纷纷开口畅所欲言。
司寇周袑道:“大王,魏国虽然曾经是大赵的盟友,但是在这一次攻伐秦国的时候却擅自退兵,完全背离和大赵之间的盟约。若非是大王英明三军将士用命而攻破了函谷关,那么整个战局乃至于大赵的霸业都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老臣认为必须要狠狠的惩罚一番魏国,也好让其他诸侯明白背叛大赵的代价!”
周袑的话语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毕竟魏国这件事情做的确实不地道,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当然是赵国赢了,可是在那个节点上魏国的撤军确实有可能导致赵国失败也是不争的事实。
大家当时差点都被魏国给吓死了,现在有机会报复,不出出气怎么可能?
只有肥义似乎想起了什么,插了一句嘴:“大王,薛公田文脑后有反骨,大赵即便是要支持他,也得提防一二才是啊。”
田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截止目前为止他一共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出任相邦,分别是在齐国、秦国还有魏国,而最终他也都和这三个国家的国君全部闹翻并且结仇,说他一句脑后有反骨倒也不为过。
肥义的这番话也是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不过很快就有人道:“反正大赵只需要田文和薛国来牵制魏国,又不需要薛国多么的忠心。”
赵何微微颔首,道:“确实是这个道理,那么苏代大行你安排一下,到时候给薛公田文和其他三国国君一样的待遇,明白了吗?对了,鲁国是怎么回事?”
苏代答道:“鲁公最近似乎生了重病,几名国中的公子各怀鬼胎争权夺利,所以并没有人前来朝见大王。”
赵何嘿了一声,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那算了,反正迟早也灭了他,就这样吧,散会。”
正当赵国君臣在这边商议的时候,另外三国国君也先后抵达了邯郸。
作为距离邯郸最近的国家,魏国自然是第一个抵达的。
魏王看着远处那座越发显得气势的邯郸城,再看看面前这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情形,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要知道,现在可是冬天啊,这雪还在天上飘着呢,大马路上就如此多人了,若是等到其他季节,又是何等让人惊叹的光景?
曾几何时,魏国的国都大梁城才是整个中原乃至于华夏最大、最热闹也是最繁华的城市,除此之外魏国还有陶邑在手,但如今看来,无论是大梁城还是陶邑都无法和邯郸相提并论了。
如果仅仅是赵国的强大那也就算了,毕竟魏国早就已经衰落几十年了,魏国君臣也都已经算是认命了。但眼下的这个国际形势,委实也是让魏王有些笑不出来。
魏王发现自己出现了误判,而且是很严重的误判。
在这一次的大战之前,魏王的心思其实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借助赵国的强大力量来帮助魏国从秦国手中收回河东。
等到收回河东之后,函谷关肯定是打不进去的,那么大家就可以顺势谋和,结束战争。
这样的话,秦国和赵国之间的矛盾就进一步的加深,魏国就可以在这两大强国之间左右逢源,加上收复河东故土也让魏国越发的强大,如果接下来经营得好的话,魏国重归鼎盛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是就连魏王自己都没有想到,秦国竟然一下子就溃败了。
冀县的失败也就算了,但函谷关被赵国攻克、然后关中陷落、义渠陇西尽归赵国之手,秦国只能够退守巴蜀,这一件件的事情实在是让魏王的下巴都落到了地上。
剧本已经完全偏离了魏王的估计。
如今秦国元气大伤已经不可能再成为赵国的对手,南边的楚国和魏国又是上百年的老对头了,更加让魏王郁闷的是自己这边的河东郡也没有拿到,反而是因为田文这个叛徒的缘故还把魏国的两个半郡给分裂了出去搞了一个薛国。
背时啊。
赔了夫人又折兵,可以说是魏国现在的真实写照。
甚至于,听说田文那个家伙也跑来了邯郸。
如果可以的话,魏王真想直接派人堵住田文的路,弄死这个叛徒算了。
当然这也就是想想而已,单单凭借着魏王身边这两千侍卫,在赵国境内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更让魏王忧虑的是,如果赵王真的决定支持薛国的话,那么魏国对田文才进行了不到一半的征伐恐怕就不得不到此为止了。
这也是魏王另外的一处失算,那就是田文所积蓄的力量,远远比魏王想象之中的要更加的强大。
单单两个多郡的地盘,居然硬是被田文凑出了两万三千多的人马,再加上鲁国的援手,芒卯手中虽然也有十万人,一时间在对方节节后退不停抵抗用空间换时间的政策下也无可奈何。
唯一的好消息恐怕只有入冬之后鲁国国家突然生了重病,鲁国对田文的援助很可能因此而中止这么一件事情了。
想着想着,魏王不由得再度叹气。
本以为魏国的命运在这一战之后多少就已经能够掌控在自己手中了,没想到如今,还是只能看那赵何小儿的脸色行事!
这复兴大魏的事业,为何就如此的艰苦难行呢?
在魏王之后,第二个到来的并不是韩王,而是楚王。
自从迁都到了陈郢之后,楚国距离中原各国的路程确实也是拉近了许多。
而且,楚王也急需摆出一个姿态来和赵国和解。
在刚刚结束的那一场战争之中,可不是只有魏国一个言而无信的盟友。
从赵国的角度而言,魏国这种突然撤兵的行为固然是十分恶劣的,但楚国这种不但撤兵而且还反过来和秦国结盟,甚至北上函谷关想要直接倒打赵国一耙的行为无疑就更加的恶劣了。
“屈右尹啊,你说,这一次寡人去邯郸真的没事吗?”楚王坐在车驾之中对着就在自己身边的屈原问道,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忧虑。
如果不是屈原的极力主张,楚王甚至都不敢前来邯郸,原因无他,就怕步了当年自家老爹楚怀王的老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前来邯郸,楚王的身边只有屈原一名楚国重臣,像什么熊子兰、昭雎昭齐、景翠这些人,要么就是借口要替大王镇守楚国,要么就是在出发之前突然来了个什么头痛脑热,总之就是全部都没有来。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些家伙都是当时极力主张背叛赵国的,万一在邯郸盟会上赵王指责起来,没有办法应对的楚王会不会直接把自己推出来当替罪羊,让赵王杀了泄恨?所以还是不去为妙啊。
屈原看着面前的楚王,心中不觉又好气又好笑。
这个楚王,其实除了好色一些、优柔寡断一些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缺点,如果不是被熊子兰和昭齐这一臣环绕的话,其实也未尝不能够做出一番像样的事业。
如今熊子兰和昭齐等人贪生怕死不敢前来邯郸,倒是给了屈原一个能够规劝楚王的机会了。
屈原道:“大王勿忧,赵王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行事之时颇具风范,断然不是那种背信弃义之人,也不可能会在天下诸侯的面前扣押大王的。”
楚王唉声叹气:“说是这般说了,但是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谁又知道呢?寡人现在是真的后悔啊,早知道当初就应该听你的意见,和赵国一同瓜分秦国,又何至于如今还要低声下气,来邯郸朝见这赵何小儿!”
楚王的懊恼是发自内心。
都说秦国不会崩不会崩,结果楚国才刚刚改变了阵营,秦国瞬间就大出血一般的血崩了。
若是当初让屈原直接果断西进,先克汉中再拿巴蜀黔中,回头来再就势收复东南两郡,那楚国的收获甚至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