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赵为帝-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肥义的每一句话都好像一柄大锤,重重的锤在了赵成的胸口,让他脸上的血色迅速的消退了。
    肥义一招手:“来人!”
    一个斟满了酒的青铜酒爵被放在了赵成的面前。
    赵成看着面前的青铜酒爵,脸色阴晴不定:“肥义,你……”
    肥义道:“左师,喝下这杯酒,老夫保你尚有血脉流传于世。如若不然,你当知你的罪名,会让你一家老小遭遇如何下场。”
    赵成沉默良久,捧起青铜酒爵,一声长叹。
    “想不到老夫二十年苦心计划,一朝毁于竖子之手!”
    赵成一饮而尽。
    青铜酒爵摔落在地,几滴酒液溅洒在地,赵成的身躯缓缓倒下,眼中生机悄然逝去。
    肥义看着眼前赵成的尸体,脸上的神色感慨万千。
    “小瞧大王,是很多人犯下的错误,并非只有你一个啊,左师。”
    门被打开了,雪花随着风吹了进来,落在了肥义的脸上和鬓角。
    肥义迈步出门,在护卫们的护送下,渐渐远去。
    雪慢慢变大了,漫天的风雪从天而降,给大地披上一层素裹银装,也遮盖了所有的阴谋诡计和血腥厮杀。
    当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又是一个新的故事了。

第43章 大王,还是太年轻啊
    冬天过去了。
    新的一年,大地青翠,万物复苏。
    赵何坐在马车上,看着面前渐渐靠近的信宫,心情还算不错。
    刚刚过去的一个冬天,对于赵何来说是一个相当充实的冬天。
    由于主父陷入了自闭,整个冬天期间,在相邦肥义的全力支持下,赵国国政基本上都由赵何来做出最终决定。
    赵何第一次体验到了当国君的真正感觉。
    赵何也很清楚,在主父尚未去世之前,自己这个大王确实还是不能够做到名副其实的。
    不过这也没办法,那是亲爹啊。
    如果不是主父主动退位,赵何现在也就是个太子,想这样处理政务都没资格呢。
    赵何走进了信宫偏殿,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上首的主父赵雍。
    赵何行礼:“主父。”
    主父赵雍微微点头:“坐吧。”
    几个月深居简出的生活让主父看上去清瘦了不少,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坚毅而刚强。
    显然,这个男人已经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
    偏殿之中还有其他几名大臣,肥义、信期、周袑等人,都是老面孔了。
    还多了一个人,这是一位年纪将近五十岁的老将,名字叫做牛翦。
    牛翦的位置在赵何下首左侧,肥义的对面,以位次而言,仅在肥义之下。
    牛翦此人很不一般,他是主父麾下的头号大将,也是如今的赵国大将军,赵国军方的头号人物。
    在灭掉中山之后,主父就是让牛翦率军坐镇中山,以防中山余孽生乱。
    直到沙丘宫变爆发,牛翦才被主父召回邯郸。
    人都到齐了,赵国新年的第一次廷议就此召开。
    御史信期开始介绍情况。
    “在去岁秋天,秦国发兵两路,以司马错、向寿为将,分别进攻韩、魏两国,克新城。韩魏两国震恐,以暴鸢、公孙喜二人为将,合兵二十四万抵御秦军。秦军司马错、向寿亦合兵一路,和韩魏两国对敌。
    一月前,司马错因病回咸阳,向寿接替司马错为将,和韩魏两军数战,不能胜。秦王撤向寿主将之职,以左更白起取代之。如今三国尚在僵持之中。”
    等到信期介绍完毕之后,主父咳嗽一声,道:“今召二三子前来,主要是为了商议这三国开战之事。如今三国都已经派出使者前来邯郸,希望能够和我赵国联手。究竟是否参与到此战之中,或是另外开辟战线,二三子尽可畅所欲言。”
    战国时代,各国相互征伐是常见之事。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其中某几个国家开战,其他国家也会很快开战。
    当然,并不是说就一定要搞成两边大联欢,什么华夏世界大战这个样子。
    如今华夏诸侯国尚多,更多时候是大家各打各的,整个华夏乱成一锅粥。
    至于能不能乱中取利,还是乱中被灭,就全靠自己的本事了。
    以之前几年来说,先是齐韩魏三国和秦国在函谷关激战,函谷关之战后齐国又对燕、宋等国发动征伐,秦国选择蛰伏,再加上楚国忙于对越国作战,最后一个强国燕国则是赵国的传统盟友。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才能够拥有五年的黄金时间,最终以三次大战而灭亡中山。
    否则的话,中山国也算是除了七大战国之外的万乘强国了,综合实力稳居华夏前十,诸侯又怎会眼睁睁的坐视赵国吞下这块大蛋糕?
    如今秦韩魏乒乓打成一团,赵国能不能趁机而动,再谋取一些好处?这便是此次廷议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父话音刚落,几道目光就落在了赵何的身上。
    在去年的时候,赵何就曾经精准的预言过秦韩魏必然全面开战,从如今的战局来看也的确证实了这一点。
    大王,年纪虽少,但目光犀利啊。
    片刻,诸臣纷纷发表看法。
    肥义道:“大王,如今我大赵方灭中山,需要一些时间来对中山国进行消化,若是轻启战端,万一中山地中生乱,反而不美。以老臣之见,不如坐山观虎斗,让秦国和韩魏两国相互残杀,也可消耗他们的实力。”
    肥义的意见,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御史信期道:“如今秦军十余万,魏韩两军二十余万,秦军虽强,但数量劣势所以并不占优,此战魏韩获胜可能性极大。我赵国若是和魏韩结盟伐秦,得不到什么好处。和秦国结盟伐韩魏,又未必能胜。此战实在没有参与之必要。”
    司寇周袑也道:“如今我赵国攻略之中心在于中原,而秦韩魏三国交战之地却在西部,若是参与进去的话,显然有违原先之战略。”
    赵国大臣们纷纷开口,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关我屁事,爱打让他们慢慢打去。
    主父静静的听完了众人的话。
    照理来说,以平时的廷议而言,到这里就应该做出结论了。
    主父习惯性的张开了嘴巴,但就在他准备说话的时候,突然停顿了一下。
    主父的目光落在了赵何的身上:“王儿,你来说说吧。”
    直到这个时候,大殿之中的众臣才突然醒悟过来。
    对了,这还有一位大王呢。
    也不是众人故意忽略,实在是过去这样的廷议场合之中,赵何属于完全没有存在感的。
    也就是上一次的廷议之中,赵何破天荒的开了口,然后精准怼中安阳君一波。
    于是,不免就有人心中多了期待:“或许,大王这次还能提出一些新意?”
    但旋即这种想法就被否定:“大王才几岁?上一次靠着乐毅进言碰上了死耗子,难道这一次还能再说中不成?”
    赵何还真有话说。
    事实上,如果不是主父点名,那赵何也会自己开口的。
    赵何清了清嗓子,道:“主父,对于如今的战局,寡人其实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哦?”主父眉毛微微跳动了一下,道:“说来听听。”
    赵何道:“其实,上一次廷议的时候寡人就已经说过了,只不过诸卿可能都忘记了。那么,寡人今天就在这里再重复一次吧。此战,秦军虽然人数较少,但白起此人用兵之道强绝天下,故而韩魏两国即便人数远胜秦军,但此战必败无疑,而且,一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败!”
    赵何的语气十分肯定。
    大殿之中,赵国群臣脸色一片愕然。
    肥义咳嗽一声,忍不住开口道:“大王说笑了吧?韩魏两国部队加起来接近三十万,而秦国部队充其量在十五万左右,如此数量优势,秦军如何大胜?”
    一直沉默不言的赵国大将军牛翦也沉声道:“大王没有领兵经验,不知道暴鸢和公孙喜之威名,也属正常。但老臣想说的是,暴鸢和公孙喜乃是当世名将,那秦国将军白起只不过是个毫无名气之人,若是说白起能够率领十五万秦军以少胜多,未免……不符合实际。”
    赵何的意见,一时间遭到了相邦肥义和大将军牛翦两位重量级人物的齐声反驳。
    其他几名赵国大臣见状也是暗自摇头。
    大王,还是太年轻啊。

第44章 韩魏联军,胜算八成
    肥义和牛翦的反驳,让主父的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老实说,主父自己也觉得,肥义牛翦二人说的话是对的。
    不管怎么看,韩魏两军这边可是有暴鸢和公孙喜两位当世名将,兵力又是秦国人的将近两倍,秦军那边的主将又是一个叫做白起的名不见经传之辈,怎么看也觉得秦国人不可能赢。
    不过看了看赵何,主父又觉得有些迟疑。
    经历了沙丘宫变,主父对赵何的看法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赵何在沙丘宫变之中展露出来的东西,对安阳君、赵成等人的算计,主父事先或许不知,但现在自然是了然于胸了。
    赵何这个儿子,绝对不是一个傻瓜,甚至比许多人都要聪明。
    这么简单的道理,赵何能不知道?
    主父看到赵何,道:“王儿啊,你且说说,为何秦军能够胜过韩魏联军?”
    赵何顿了一下,正想要慷慨陈词一番,突然发现……妹的,自己还真说不出来。
    怎么说?
    难道要说,寡人其实是从两千多年后穿越过来的,早就知道这一战之中白起定然以少胜多,大破韩魏联军?
    这说出来,也没人信啊。
    但赵何很清楚,自己必须要说点什么。
    现在肥义等人提出来的这种在一旁等待秦韩魏三国厮杀的心态,是要不得的。
    根据史书记载,白起在即将爆发的伊阙之战中,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
    这里面或许存在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韩魏联军在这场大战之中迎来的,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惨败!
    伊阙之战,是一场战国中后期一场意义重大的战争,绝对不能等闲视之。
    在白起拿下这场大胜之后,秦国用了三年时间完全攻克了魏国河东郡,获得了河东地这个曾经春秋霸主晋国的大本营。
    拿下了河东郡的秦国,不但获得了大量的人口作为兵源,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河东郡还是有名的大粮仓!
    如此一来,秦军出征中原时就可以就近从河东征集粮草,不需要从更远、更西边的关中运粮,使后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历史上,爆发于几十年后的长平之战,秦国就是因为拥有了河东郡这个临近上党郡的粮仓,才能够和赵军长久相持,最终拖垮了赵国的后勤,迫使赵孝成王不得不临阵换将,用赵括来取代廉颇,率领赵军主动出击,接下来的结局就是……哦豁,完蛋。
    再说回伊阙之战,这一战后,韩魏两国再也无法阻挡秦军东出的脚步,秦国人这头曾经被晋国、魏国两大霸主死死锁在关中的猛虎终于挣脱了牢笼,如猛虎下山,正式参与到了争霸中原之中来。
    如果说在伊阙之战前,秦赵两国的国力尚在五五之间,谁第二谁第三还有争议的话,那么在伊阙之战后,获得了河东郡的秦国就绝对是稳压赵国一头,甚至都能够和霸主齐国平起平坐了。
    这对于赵国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历史上,由于赵国陷入了沙丘宫变后赵成李兑掌权的混乱和衰退之中,所以当时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