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赵为帝-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骜身体剧震,大惊失色。
    要知道在这支秦军发兵之前,蒙骜可是知道四国共伐赵的消息,自己的心中也是信心十足。
    这才出兵了不到两月,关中这边还没掰扯清楚,魏国就亡了?
    但蒙骜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在等着他。
    白起脸色阴沉,说出了第二个消息:“正因如此,大王传令你我立刻放弃对关中的征伐,率军返回成都!”
    蒙骜倒吸一口凉气,失声道:“这……这怎么行?”

第412章 下一次,你可就不会这么威风了(第一更)
    蒙骜急了。
    蒙骜没有办法不急,如今战事虽然并不是十分顺利,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去走的。
    若是一切如白起所言的话,今晚秦军就可以突破岐山防线继续向东。
    过了岐山防线之后,就算是初步进入到关中平原的繁华区了。
    故乡就在眼前,十万大秦子弟兵的奋勇拼杀就是为了这一刻。
    结果,现在说要撤退?
    这谁能接受得了?
    白起看着蒙骜,脸上平静得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淡淡的说道:“这是大王的命令。”
    蒙骜好像被迎头浇了一大盆凉水,从头凉到了脚底,瞬间失声。
    是啊,这是大王的命令。
    大王的命令怎么可能是臣子们能够违抗的呢?
    更何况蒙骜原本就是秦王的心腹之将,他的立场就摆在这里。
    蒙骜沮丧的叹了一口气,突然想起了什么,眼睛之中又闪过了一道光芒:“对了,我们还是可以在夜袭之后再回返,说不定夜袭能够让我们大破赵军,如此一来大王很有可能就会收回成命了。”
    白起沉默片刻,道:“蒙骜将军,夜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去传令收兵吧。”
    蒙骜失声道:“为什么!”
    蒙骜是真的真的很不想退兵。
    虽然蒙骜只是一个齐国人,但却是在关中这片土地上拼搏出来的前程,这里对蒙骜来说就是第二故乡,有着太多太重要的意义。
    在自己真正的故乡齐国被赵国灭亡之后,秦国就是蒙骜心心念念想要用来抗衡赵国的唯一希望。
    可若是真的放弃了关中,那么秦国从此就再也没有任何能够对抗赵国的希望了。
    白起看着蒙骜,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蒙骜将军,我明白你的急切,但你要知道,我们能想到的事情,难道大王和穰侯想不到吗?很多人都说我白起用兵向来不顾士兵死活,但他们又如何知道兵战凶威并非儿戏,又哪里有什么不付出伤亡就能够获胜的办法呢?但今天不同。至少在今天,我白起可以不用让更多的大秦将士们在这里送掉性命,你……明白吗?”
    蒙骜沉默了。
    半晌过后,蒙骜朝着白起行了一个军礼:“末将明白了。”
    白起平静的点头,道:“那就去吧。”
    蒙骜转身离开,高台上只剩下白起一人。
    良久之后,一声叹息自白起口中而出,又很快在空气之中完全消散。
    若是论到不甘,白起心中的不甘又何尝比蒙骜少了呢?
    关中只是蒙骜的第二故乡,却是白起真正的故乡啊!
    尖锐的鸣金声开始在整个战场的上空回荡,在短暂的停顿之后,秦军的将士们很快脱离了战场,朝着后方撤退而去。
    这一幕自然立刻引起了赵军的注意力。
    在乐毅的身边,赵国众将们议论纷纷:“怎么回事,秦国人这就撤退了?离天黑还早着呢!”
    “秦国人该不会是无力再战了吧?”
    “不可能啊,攻势这么猛,也不像是无力再战的样子。”
    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乐毅,乐毅一开始也是有些惊讶,但马上这位赵国名将似乎就明白了什么,淡淡的说道:“看来秦国人应该是要撤军了。也好,如此一来,本将军倒也不用撤退到梁山去了。”
    “撤军?”赵军众将更为吃惊。
    也就是说这话的人是主将乐毅,不然的话当场就要被喷死。
    只要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秦国人马上就要攻破岐山防线了,谁会在胜利在望的时候撤军?
    但既然是乐毅说的,那大家也就只好将疑惑埋在心里,谁让乐毅不仅仅是主将,还是大王的绝对心腹,位列赵国大将军的存在呢。
    让赵国众将大跌眼镜的是,过了半个时辰之后,秦军居然真的撤军了。
    站在赵军大营的高台之上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一队队的秦军从秦军大营的后方离去,行进的方向乃是西方。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觉得是秦国人的疑兵之计,那么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所有人都已经通过眼前明白无误的事实懂得了一件事情——秦国人是真的撤军了。
    于是,追击的声音理所当然的出现了。
    “大将军,事不宜迟,正是痛打秦国落水狗的时候啊!”
    “大将军,这个时候追杀上去,秦军必然兵败如山倒!”
    “大将军……”
    乐毅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所有人的话:“传令下去,今夜全军警戒,没有本将军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营,否则军法处置。”
    赵国众将顿时哑然,有些人不服气的说道:“大将军,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乐毅加重了语气,目光在面前所有赵国将军的脸上扫了一圈,淡淡的说道:“谁想要违背本将军的命令吗?”
    一片雅雀无声。
    乐毅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那就都散了吧,放心吧,仗还是有的打的,陇西郡那边的羌人也造反了,还有关中、义渠故地都有叛乱呢。”
    众将讪讪的散去。
    对于乐毅来说,他并没有选择继续追击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乐毅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白起以退为进吸引赵军出击的计策或者障眼法。
    反正大王早就已经在信中说了,只要乐毅能够守住关中就是大功一件,那么乐毅又何必多生枝节,将自己和这十万赵军陷入到可能的危险境地之中呢?
    作为赵何的心腹大将,乐毅其实非常准确的把握住了自家大王的想法。
    作为如今天下当之无愧的巨无霸,赵国既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原战场,那么关中战场这边要的就不是什么出奇制胜,而是一个稳字。
    说白了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没有失败,那么秦国就等于是慢性死亡,就没有任何机会翻盘。
    这也正是赵何命令乐毅坐镇关中的原因所在,毕竟这可是赵何众多心腹之中最稳的一名将军。
    看着最后一支秦国军队没入了夕阳的余晖之后,乐毅突然自言自语了一句。
    “白起,我们还会再见的。下一次……你可就不会这么威风了。”

第413章 灭鲁国(第二更)
    鲁国都城,曲阜。
    曲阜是一座和鲁国一样历史悠久,充满了厚重气息的城池。它几乎是和周王朝在同一时间成立的,单纯以历史的厚度而言无疑远远超过了赵国。
    但历史只能代表过去,在数百年后的现在,曾经被周武王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成为周王朝中原屏障的鲁国已经只能够龟缩于此,苟延残喘。
    赵国大将廉颇于战车之上昂然直立,注视着远处的鲁国都城。
    这座鲁国都城西侧城墙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塌陷和一个巨大的缺口,尘烟弥漫。
    无数赵国士兵正在如同潮水通过这个刚刚出现的缺口,涌入了曲阜城中。
    廉颇喜滋滋的搓了搓手,道:“大王鼓捣出来的这个重炮就是好用啊,才两天时间就把曲阜轰烂了。”
    对此,廉颇身边的赵军诸将齐声赞同。
    “是啊是啊,就连大梁城都抵挡不住,区区小小鲁国又如何能够抵挡呢?”
    “有了重炮之后,怕是这天下再无任何城池能够抵挡大赵的攻伐了!”
    “你们说,这城墙以后还有必要吗?不如干脆取消算了。”
    “简直是胡言乱语,若是取消了城墙,城中的居民还如何管束?”
    廉颇及时的咳嗽一声,中止了众人渐渐发散的讨论话题:“好了,都别说了,准备随本将军进城吧!”
    正常来说,主将进城都应该是在大局已定的时候,这种刚刚破城还在开始巷战的情况其实还是颇为危险的。
    但廉颇是什么人?对于这位赵国知名的勇将而言,没有能够亲自上阵杀敌就已经是已经非常让人心痒难耐的事情了,若是真的跳出什么不开眼的刺客或者残兵败将,廉颇将军完全不介意让自己的剑锋上染点血——就怕身边众多的侍卫们不给他这个机会。
    一刻钟之后,当曲阜城的西门轰然打开,廉颇就率领着自己麾下的主力大军浩浩荡荡的入城了。
    战斗并没有结束,赵军在杀入城池之后直接转向了西南方的宫城,那里才是整座城市真正的要害所在。
    当廉颇抵挡之时,到达的赵军将士们正在忙碌的架起云梯,在宫城的城墙之上奋勇攀登。
    让廉颇微微有些惊讶的是,即便已经破城,宫城之上依旧有着不少的鲁国士兵在奋勇守城。
    廉颇眉头微微一挑,道:“传令下去,加快攻城进度!”
    更多的赵军精锐投入了战场之中。
    高大的郭城都已经被攻破了,比起郭城而言防御力量更加薄弱的宫城显然就更不在话下。
    一刻钟之后,赵军成功登上了宫城的城墙,并且站稳了脚跟。
    两刻钟之后,最后一名挥剑奋战的鲁国将军带着他的数十名亲卫也倒在了赵军的刀剑之下。
    偌大的鲁国宫城终于如一名无力挣扎的少女一般,朝着廉颇所率领的赵国军队敞开了大门。
    廉颇有些打不起精神的挥了挥手:“沈敬,你带三千人和我进去,记得把鲁国人的藏书室和宝库看好,大王可是叮嘱过的。其他人也不要在这里站着了,曲阜城那么大还没有你们抢功劳的地方?该杀的杀,别乱杀给军法官看到了,不然我也保不住你们。”
    一番简单的交待完毕之后,廉颇进入了鲁国的宫城之中。
    不得不说,这座宫城的外观建筑看上去确实是堂皇大气同时又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处处给人一种行走在历史之中的感觉。但走进来之后,这里面随处可见的一片狼藉和慌乱立刻就让这种观感大打折扣了。
    这也是几乎每一座被征服的宫殿都必然出现的景象,廉颇对此早就已经见怪不怪,率领三千兵马直取宫城的主殿。
    宫殿再好也分不到给廉颇住,还是踏踏实实的捉住鲁国国君才是对廉颇和所有赵国将士们来说最好的立功方式。
    在大殿之中,廉颇见到了鲁国的当代国君姬贾。
    让廉颇有些意外的是,这位国君看上并没有什么惊惧的神情,而是显得颇为平静。
    这让廉颇心中暗自感觉到有些不妙。
    根据廉颇多年的经验,这种大难临头却十分平静的家伙一般心里都是抱着死志的。
    大王赵何可是专门叮嘱过廉颇,活的姬贾比死掉的姬贾更有价值,也能让廉颇获得更多的功劳。
    廉颇咳嗽一声,朝着姬贾拱了拱手:“廉颇见过鲁候。”
    鲁国毕竟是周天子姬姓宗室,而且还是其中最守周礼的那一个,所以鲁国的国君并没有如同七大战国那般自行称王,依旧保持着周朝侯爵国的地位。
    姬贾的年纪看上去应该在三十岁左右,说话之时的语气也是不疾不徐:“廉颇,你乃外臣,见了本侯就这么拱手一礼吗?”
    廉颇昂首道:“回鲁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