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赵为帝-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能够用性命博一个出身已经是平民百姓们最大的希望了。
    在处理完了这些事情之后,赵何召见了苏秦。
    当苏秦入宫之时,赵何正在宫殿之中陪着自己的长公主玩耍。
    “见过大王,见过长公主。”苏秦恭恭敬敬的行礼。
    正被赵何抱在怀中的小公主眨了眨眼睛,突然想起了不久之前自己学过的词语,高兴的叫了起来:“大父,大父!”
    赵何咳嗽一声,将女儿交给了一旁的宫人抱走,带着苏秦来到了附近的一座凉亭之中。
    君臣各自落座,自然有人捧来解暑的酸梅汤。
    虽然大夏天的喝这种冰镇饮料确实很爽,但赵何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没有穿越之前那多到眼花缭乱的夏日饮品和小吃,不由叹了一口气,对着苏秦说道:“寡人之前想让你出仕,你居然不想做,能说说是为什么吗?”
    苏秦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对赵国而言苏秦在灭齐、灭燕以及灭魏之中都有过突出的贡献,功劳之重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赵国七重臣之列。
    然而苏秦拒绝了。
    苏秦笑了笑,道:“不瞒大王说,苏秦在之前的人生中一直想要的就是能够为自己扬名,能够让自己和苏氏成为这天下有名的大家族,不再像年少之时那般清贫。”
    赵何颔首道:“这个可以理解,寡人其实也看过你过去的一些资料人往高处走是很正常的。但若是这样的话,你就不应该拒绝寡人对你的提拔,不是吗?”
    苏秦点头道:“大王所言极是。其实直到燕国灭亡之前臣也都一直是这么想的,灭了燕国然后到赵国为官,然后钻营一些年份说不定能够混个上卿,甚至相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等到燕国真正灭亡的时候,臣才发现自己还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赵何道:“此话怎讲?据寡人所知,燕王其实在灭齐之后对你一直都很不信任。”
    苏秦叹了一口气,道:“燕王纵然有千般不是,但若非有燕王的赏识,苏秦又怎么可能从一介布衣成为燕国大夫,齐国重臣乃至后来的燕国亚卿呢?有一句话曾言士为知己者死,苏秦不能报恩而为燕王尽忠到底已然是惭愧无地,若是当真继续在赵国出仕”
    苏秦摇了摇头,道:“确实是无法做到了。至于苏氏,如今有苏代为大王效力,想必家族也是无虞。因此臣只能冒昧谢绝大王好意,还请大王恕罪。”
    说完,苏秦离席起身,向赵何大礼请罪。
    赵何看着面前跪在地上的苏秦,沉默片刻之后不由得摇了摇头:“罢了,既然你执意不肯出仕,那么寡人延请你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吾儿赵谦,如何?”
    苏秦微微一愣,道:“大王,臣之所学无非纵横、间谍之道,如何能教导太子?”
    赵何笑了笑,道:“无妨。谦儿成长于深宫之中,若是不知道人心之险恶,又如何能够在将来作为一个出色的国君呢?况且谦儿的老师也不止你一个。苏大夫,只是教授一个孩子罢了,并没有让你在大赵出仕,这一次你总不会再推辞了吧?”
    苏秦的嘴巴张了张,最后还是没有选择拒绝,而是再次朝着赵何行了一礼:“那臣就多谢大王厚爱了。”

第423章 视察学宫(第三更)
    在解决了苏秦的事情之后,赵何的心情也算是好了不少。
    或许是因为当君主也有好些年了,现在赵何要是看着一个人才成天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却不能够为自己所用,那心理其实还挺不舒服的。
    你有才能你就应该为寡人出力嘛,天天躲在家里和老婆孩子厮混怎么行!
    所以,当苏秦出任赵谦的启蒙老师之后,赵何这种心理才算是得到了释放。
    在赵何归来之后,很多之前需要在大梁城之中由赵何处理的魏地政事现在直接转交到了相邦府之中,让赵何反而变得轻松了不少,很是休息了好些天。
    但正所谓静极思动,当在王宫之中无所事事了半个月,并且和王后以及几名夫人交公粮交得有些顶不住之后,赵何觉得自己有必要出去走走。
    说起来自从上一次主父带着赵何去探望老兵之后,赵何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出宫了。
    该去哪呢?赵何想来想去,决定去学宫看看。
    繆贤如今还在楚国,于是赵何就叫上了刚刚授课完毕的苏秦,又带上乐乘作为随身保镖兼车夫,再换上一身普通的士人衣裳,弄了一辆平平无奇的马车悄悄的离开了宫城,朝着不远处的学宫而去。
    学宫距离宫城其实是很近的,站在学宫之中都可以透过围墙看到不远处宫城那高大的城墙,这也是赵何有意为之,就是起到一种激励式的心理暗示,让这些学宫之中的学子们能够感觉到赵国大王就在他们身边,并且随时都可能出现至少今天是肯定出现的。
    学宫的占地面积是很大的,建造的时候由于得到了赵何的关照,一应规格也是相当高,单单是大门就颇为气势磅礴,和普通城池的大门相差无几,上面挂着的那块牌匾“学宫”二字乃是赵主父亲笔所题,龙飞凤舞的很有气势。
    在学宫大门外的空地上停着很多马车,不少看上去是贵族之人正在下车并急匆匆的朝着里面走去。
    赵何见状不由有些好奇:“这是在做什么?”
    一旁的苏秦闻言笑道:“大王有所不知,这学宫之中每逢三六九便是辩论之日,今日正好是十九日,所以众人聚集只为了听取诸多学者们的辩论。”
    赵何这才恍然,明白了难怪会有这么多的贵族带着孩子,甚至是老中青三代齐至了。
    在任何一个时代知识都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们相较于平民的最大优势就是知识垄断,直到现代社会为止想要跨越阶级的最佳方式依旧还是学习知识,任何一位顶级知识分子都会得到所有国家领导人的尊重,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真的是任何时候都永远不过时的。
    从眼下的情况来说,这些前来旁听辩论会学习知识的赵国贵族们无疑都是渴望进步的。
    赵何带着苏秦乐乘下了马车,走了几步之后突然问道:“辩论会禁止平民旁听吗?”
    苏秦楞了一下,随后道:“并不禁止,但一般来此的最低级也是普通士人,黔首们每日里自顾尚且不暇,又哪里有时间来学宫之中旁听呢?”
    一旁的乐乘插了一句嘴,道:“就算黔首们来听,他们也听不懂。”
    赵何脸色微微一沉,沉默片刻之后叹了一口气。
    苏秦和乐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几分不解。
    大王怎么好像对这些黔首们很上心的样子?
    对于苏秦和乐乘这样的士人来说,黔首们不识字几乎是属于一种天经地义般的事情,这个世界的知识本来就应该只被贵族所有,到士人这个贵族的最低一级其实也就足够了,黔首们就老实种地呗,想那么多干嘛?
    当然,他们也不会傻到直接当着赵何的这个面提出疑惑就是了。
    三人迈步进入到学宫之中,只见这学宫是三面都有一排房子连着,唯独在影壁之后的中间空出了一块很大的空地,整个学宫的建筑布局就好像是一个倒过来的“凹”字一样。
    学宫中央的空地上修建一处台子,通过苏秦的低声介绍赵何得知这便是辩论所用的台子。
    在台子之下最靠近台子的地方被分成了很多块,分别坐着好些不同的学子,单单从服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分别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农家、兵家等等。
    这些学派之中不乏儒家和墨家这样的死敌,也有许多学派之间相互不对付乃至于有些私人恩怨,不过赵何早在建立学宫之处就已经宣布任何人如果触犯法律那么赵国必然毫不容情,在处理了十几桩案件杀了近百名儒家墨家等相关犯人之后现在学宫之中的秩序也是比较稳定了。
    在这些学者学子之外的更外圈空地之上才是众多看热闹的人所坐的地方,赵何三人随便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坐了下来,开始等待着辩论开始。
    过一会之后,学宫大祭酒邹衍带着十几名学宫祭酒出现,先是朝着众人一礼算是打过招呼,随后宣布辩论开始。
    这一次的辩论议题是:何以安魏地。
    不得不说这个议题还是相当贴近时事的,这也是赵何设立学宫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找到有才干的学子在赵国之中出仕,至于是哪家哪派的赵何本身都无所谓,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在邹衍宣布开始之后,众多台下的学者学子们跃跃欲试,但都强自忍耐。
    赵何心中有些好奇,不由看了一旁的苏秦一眼,苏秦低声解释:“按照惯例,每一次辩论会都以上一次的获胜者第一个发言。”
    赵何忍不住道:“你不是天天在家当宅男吗,怎么这么懂?”
    苏秦怔了一下,立刻理会了宅男的意思,道:“好教大王得知,这里其实是臣在邯郸之中的唯一去处。”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年轻的士子已经走上了高台,扬声开口。
    “若论到安魏地之民,唯我儒家可为之,余者如法家、墨家之流,皆不足为论!”

第424章 寡人打算推行一项新制度(第四更)
    这名儒家士子话音落下,众人顿时一片哗然。
    诚然,儒家确实是在上一次的辩论之中获胜,但这并不代表着学宫之中就是儒家一家独大。
    别的不说,赵国统治者向来偏向法家,赵氏先祖赵盾、赵鞅都曾经在出任晋国正卿的时候颁布过成套的法律,如今赵国之中更是深受慎到法家一脉“势”理论的影响,法家绝对是有能力和儒家一战的。
    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就说学宫的大祭酒邹衍吧。
    谁都知道邹衍是阴阳家的,而当年邹衍之所以从齐国北上燕国正是因为在稷下学宫之中被儒家一脉搞得有点混不下去了,有这么一层恩怨在里面,邹衍固然不可能没有风度到去公开打压儒家,但指望他对儒家有什么优待也是绝对想多了。
    所以,你儒家只不过是侥幸取得了上一次辩论赛的优胜罢了,这就直接跳出来说“在座的除了我们儒家之外全是垃圾”,你觉得这合适吗?
    一些脾气直爽的士子更是毫不掩饰的发出了嘘声。
    那名儒家士子对此似乎早有所料,对着这些嘘声倒也面不改色,侃侃而谈:“儒者为何?一曰仁,一曰礼。如今魏地刚刚被大王平定,已非用兵之时,而应当安抚民众。仁者,可以使魏地民众知大赵之宽容。礼者,可以使魏地百姓知大赵之规矩。孔夫子曾言:为政以德。何为德?亦礼也。无礼,则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这名儒家士子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一直说了差不多十分钟左右才结束,朝着高台之下众人团团作揖,犹如一只骄傲的大鹅般迈下台来。
    台下,众多儒家士子大声喝彩,其余士子则嘘声不断。
    几名士子几乎同时站起,其中一名头戴獬豸冠的法家士子率先抢上台子去,高声开口:“方才中仁兄语,吾不敢苟同也!战后以何治国?答曰:法。慎子曰:治国无其法则乱。此为真理也。又曰: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也。君当以贤立法,官吏当以死守法,民众当以力役法。如此,魏地上下守法,自平也。仁礼之说,乃周王之旧制,然周王如今不过得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