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帝-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括肥义本人一开始也只是从一个小家族肥氏出身,他的先祖还是当年狄人建立的肥国,作为一个狄人血统不一样当了三朝元老,位居人臣?
赵何看着说不出话来的肥义,正色道:“肥相啊,现在时代变了,大赵也理所当然的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出变革。你想,如果寡人不把这种从底层提拔士人的制度给提出并且确定下来,一旦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再过一段时间,那些世家大族们又该卷土重来了。难道寡人要和这些该死的蛀虫们分享权力吗?不,绝不。寡人更希望的是和那些从底层出身,知道民间疾苦,能够为了出身而不断奋斗的士子一起努力,一起让大赵和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肥义默然半晌,叹道:“老臣明白了。大王此举开万世之先河,当被无数后人赞颂。”
赵何失笑,道:“后人赞不赞的就随便他们,其实寡人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了。你说说现在咱们官员这么严重的不足,如果把天下征服之后只是让那些齐国、魏国、燕国的地方世家换了一个人效忠,依旧让他们牢牢把持着地方,这像话吗?寡人的江山是给寡人自己打的!好了,既然明白了,那么此事就由肥相你来牵头吧,学宫那边虽然是主办单位,但是他们缺少经验,还是得你来挑这个大梁。”
肥义振作精神,道:“大王此举和主父沟通过了吗?科举的消息一旦传出去,肯定有不少人会心生不满。”
赵何嘿的一声冷笑,道:“不满?谁不满的就让他来找寡人说好了,看看这赵国究竟是寡人的赵国,还是他们的赵国!”
赵何心中完全不虚。
作为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赵王朝开国大帝,赵何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民众之中的威望都是无人能及的,可以说是想让谁当官就让谁当官,想让谁死全家就让谁死全家。
这就是开国之君的好处,整个局面都是全新的,就好像是一张空白的纸放在面前,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但正所谓有好就有坏,在获得极大自主权的同时赵何也要小心将来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就比如明朝开国之时朱元璋弄的很多奇葩制度什么军户匠户宗室等等让明朝一出生就先天不足,后来诸如张居正之类的众多有识之士各种微调变革终究还是没有革除,也是导致最终明王朝轰然倒塌的一大因素。
对此赵何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寡人也不是朱元璋,不搞他什么“万世祖制不可轻移否则便是不孝子孙”的那一套,寡人的制度后世子孙你觉得不行你就改,反正该出事了死的也是你们这些个不孝子孙,寡人这个老祖宗是肯定不背锅的。
能顾得了自己这一世就不错了,还想着千秋万代呢?历史早就已经告诉我们,这压根就是想多了。
几乎和赵何所预料一般,当科举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邯郸瞬间就轰动了。
“开科取士,所有人公平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能否出仕做官的唯一标准?”
“大王圣明啊!如此一来,那些个世家大族们就无法钻营舞弊,吾等寒门士子也有出头……不对,现在我们也可以出头啊。”
“你懂个屁!往年那些个卿、大夫们,推荐上去的哪个不是他们的心腹和亲信?我等若是不去攀附那些卿大夫,一辈子都出不了头!如今,我等只需要将才学展示出来给大王看到,就能够出人头地,甚至是将来出将入相也不在话下!”
“没错。科举乃是开天辟地一来第一次正式对寒门士子开放入仕通道,吾等岂能够错过这般盛会?”
“有道理!别说了,这一次的科举我是一定要参加的!听说殿试第一便是状元,能够得到大王的亲自接见!”
不仅仅是邯郸,消息还在飞速的向整个天下扩散。
从右北平到陇西,从大梁到高阙,从城邑到乡村,无数士子都得知了这个消息,纷纷向着邯郸进发。
甚至于,就连在韩国、楚国乃至是秦国境内,都有不少士子在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心潮澎湃,用各种办法朝着赵国赶来。
一时间,邯郸城之中涌入无数士子,什么酒楼旅舍的物价纷纷飞涨,就连用来练习文章的纸张价格也贵了许多,一时间有“邯郸纸贵”之称。
对此赵国官府也是在赵何的命令下做出了对策,不但临时于邯郸城外设立了一处巨大的营地免费供外地士子休息,更让官府下辖的几座大造纸坊加班加点全力造纸投放市场,同时又让府库开仓供应,配合司寇、中尉所属联合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众多举措同时落下,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这第一次科举,俨然成为了全天下寒门士人的一次盛会。
就在无数士子们的翘首以盼之中,十月一日,也就是科举初试的这一天,正式到来!
第428章 荀况赶考记(第三更)
考官话音落下,整个大帐之中嗡嗡的议论声瞬间平静了下来,一股紧张的气氛悄然间开始蔓延。
只见考官从面前的桌案之上拿出了一张白字,悬挂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众人定睛看去,发现上面写着一行大字。
“以若我在魏地为官将如何安抚魏地民众为主题写一篇策论,要有详细的举措,不超过八百字。”
确定众人都看清楚了之后,考官重重的咳嗽一声,道:“现在开始考试,考试时间三个时辰。考试期间不得交头接耳,不得查看他人答卷,不得有任何喧哗之举,大小解需举手示意由专人陪同前往。若是发现任何舞弊之举,不但当场逐出考场,且终生不得被大赵录用!”
一连串的话语配合上考官冷峻的表情,顿时让考场之中的气氛越发的严肃。
考官话音落下之后,又有士兵将一张张白纸分发下来,这便是众人的答卷了。
考场之中顿时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荀况有些好奇的左右看看,见众人纷纷陷入了思考,回过头来正好看到上首的主考官盯着自己,顿时吓了一跳,赶忙收回视线。
毕竟还是有些少年心性。
这个议题对于荀况来说是完全不陌生的,因为在前几天的学宫辩论之中就是以这个命题作为辩论的主体,而荀况早在学宫成立之初开始展开辩论会的时候就已经每一期都不落下的常客了。
说起来,前几天的那一次辩论会给荀况的感受不是很好,一方面是荀况支持的儒家在辩论之中败给了法家,另外一方面则是坐在荀况旁边的两名年轻贵族竟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而且一个呼噜比一个大声,若不是外围观众的声音嘈杂,这两个家伙的呼噜声能让辩论会都继续不下去了。
荀况深吸了一口气,收回了飘飞的思绪,继续思考。
片刻之后,大帐之中的考生开始陆续动笔,荀况也不再迟疑,开始提笔,书写。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写到这里,突然坐在上首的考官一声冷喝:“拿下他!”
荀况愕然抬首,正好看到就坐在自己身边不远处的一名士子被两名军士直接按在了桌案上。
考官站了起来,冷冷的说道:“此人偷窥他人考卷,架出去!”
这名考生正高声喊冤,一名士兵直接一拳打在了他的后脑勺上,瞬间中断了他所有的话语,将他拖了出去。
大帐之中顿时一片肃然,除了落笔的沙沙声外再无他物,倒是连呼吸声都听不到了。
荀况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继续专注到面前的考卷之中,只不过这一次他的落笔变得越发的缓慢而沉稳。
这种科举考试对于赵国人来说都是第一次,但是赵国官府之中倒是公布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说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错别字是肯定扣分的,涂涂改改更是大忌等等。
考虑到每人只有两张白纸来进行誊写,这个要求说实话还是不低的。
三个时辰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当荀况将将写完,然后刚刚来回检查了一边错别字,尖锐的鸣钲之声就再次的响起。
考官站了起来,喝道:“所有考生立刻放下纸笔,带着你们的笔墨离开考场。”
一声惊叫从荀况的面前发出,荀况下意识的看过去,发现一名考生显然是被考官的话惊到了,失手打翻了砚台,黑色的墨水将考卷染得乱七八糟,连字迹都看不清楚了。
荀况在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收拾好了自己的笔墨,走出了大帐之外。
在大帐之外的通道上已经有诸多考生士子,不少人相互认识,各自打着招呼。
“考得如何?”
“嘿,不瞒你说,前几日我在学宫之中是听到这一题的,此次优秀不敢说,合格应当是没有问题。”
“竟有此事?唉,那一日我去了那安乐坊,悔也,悔也!对了,不知世兄以哪一家之论点阐述策论?”
“不瞒老弟说,为兄原本是想要用儒家之论,但想到大赵一直以来都是以法家为主流,故此儒法参半,希望能够得到大王的赏识。”
“哎呀呀,简直是胡来!儒法之道怎能混为一谈?不伦不类,真是不伦不类!以愚弟之见,当然是只有儒家之道才能救魏地民众!”
荀况融入了熙熙攘攘的考生士子之中,听着身边的这些谈论,不由笑了一笑,默默向前走去。
考场门外早已经是人山人海,无数考生的家人们在此紧张的聚集,见到了自己的家人之后立刻上前拉住,仔细询问情况。
有那考得好的自然是兴高采烈说话都十分大声,至于那些脸色阴沉无比乃至于当众啜泣的不用说自然是大大的不妙了。
“况儿,况儿!”一声熟悉的呼喊声传入了荀况的耳中,他循声看去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和大哥,赶忙迎了上去,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劳烦父亲和伯兄久等了。”
“不久等,不久等。”荀况父亲十分急切的问道:“考得如何?”
荀况想了想,十分肯定的说道:“此题颇为简单,乃是前几日学宫的辩论题,请父亲和伯兄放心吧,合格应当没有问题。”
荀况的父亲和大哥一听顿时高兴了起来,笑道:“走走,回去让你母亲弄点好酒好菜,我们父子好生喝上一番!”
在这一次初试之中合格之人,最差最差的结果也能够在赵国魏地之中捞到一个小吏的职位,换句话说就是只要通过就能够有公家饭吃,也难怪荀况父兄在听到荀况的话之后如此兴奋了。
夕阳中,父子三人的身影融入了汹涌的人潮之中,朝着不远处的邯郸城而去。
根据之前的公告,五天之后就是放榜之时。
许许多多人的命运,注定要在这一场由年轻的赵王亲自发起的科举考试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429章 甲榜第一(第四更)
讨论初试成为了接下来几天之内邯郸城之中最大的风潮,士子们是理所当然的主角,他们兴奋的在酒肆、各种府邸还有客舍之中高谈阔论,其他人则围绕着他们,就好像众星捧月一般。
任何一名士子,哪怕是平日里穷得不闻一名的家伙在回去的当天都会被一群邻居的老老少少给拦住,来来回回仔仔细细的盘问一番考试的各种细节,听到考官是如何的严厉,赵国士兵们是如何精神抖擞之时往往还会发出满足而自豪的惊叹声,至于什么策论的具体内容,那便不是普罗大众关心的东西了。
当日,在王宫之中灯火通明,一百名批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