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赵为帝-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空气突然安静。
    荀况的身体一僵,缓缓移动了一下脑袋,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自己的身上。
    下一个,现场炸了。
    “小兄弟,我家有女芳龄二八,刚刚及笄貌美如花,要不要考虑下?”
    “荀兄弟,家里可缺看家护院的?”
    “荀兄,认识一下,我等都是儒家士子,大家以后多多相互帮助啊。”
    就在人潮将荀况给淹没的时候,一队护卫突然冲了进来,直接将在场的所有人都给驱散,只留下了荀氏三父子。
    荀氏父子好不容易喘了一口气,一名衣着颇为整洁,看上去就像是大户人家的中年男子就走到了他们的面前,十分客气的说道:“请问可是荀氏父子当面?”
    荀况的父亲点了点头,道:“请问阁下是”
    中年男子笑了笑,道:“在下乃是高唐君府中家宰冯璟,我家君上便在附近,不知可否请贵父子前往一见?”
    说是贵父子,但是从这名冯璟家宰眼神几乎一直落在荀况身上就让人明白他究竟是为何而来了。
    “高唐君!”听到这句话之后,荀氏父子和周围所有人都震惊了。
    众所周知赵国只有一个高唐君,那就是经历了赵肃侯、赵主父、当今赵王三朝一直在政坛屹立不倒,更深得几代君王信任,长期出任赵国相邦至今的肥义!
    对于荀氏父子来说,那可是真正站在云端之上的大人物啊!
    现在,肥义居然要见荀况?
    荀老爹用最大的意志力保持着自己不失态,然后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说道:“君候有请乃是我父子的荣幸,我父子自当从命。”
    冯璟闻言笑了笑,道:“请随我来。”
    片刻之后,父子三人来到了附近一处马车的旁边,见到了众多侍卫环绕之下的肥义。
    “见过君候。”荀氏三父子不敢怠慢,恭恭敬敬的行礼,心中都十分紧张。
    这位可是就连大王都一口一个肥师,当成老师一般的存在啊。
    肥义笑道:“不必多礼,老夫也是正好从附近路过,一时心血来潮便让人去打听一下,想不到还真遇上了。对了,哪位是荀况?”
    荀况的心脏跳得厉害,赶忙上前一步,道:“回君候,在下便是荀况。”
    肥义的目光落在了荀况的身上,片刻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不错,果然是一表人才。对了,你的章写得很不错,大王和老夫说过很欣赏你。”
    荀况的脑袋轰一下,都有些站不住了。
    大王居然很欣赏我荀况的章?
    荀况的心彻底乱了,一股巨大的、无以伦比的幸福感在他的内心四处激荡、奔涌、咆哮着。
    那、那可是大王啊!!!
    当世第一、不对,是古往今来唯一一个有希望一统天下的贤君,是华夏三千年历史当之无愧的第一明君啊!
    这样的明君、圣君,竟然很欣赏我荀况,一个普普通通的无名士子?
    荀况觉得自己飘了,真飘了,好像已经身处天际,在无数五彩的云雾之间飘飘荡荡。
    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后来又和肥义说了那些话了。
    但是肥义在走之前的最后一句话倒是把荀况给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只听肥义道:“荀况啊,听说你还尚未婚配?”
    荀况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肥义呵呵一笑,转头对着荀老爹说道:“老夫有一嫡亲孙女,去年刚过二八,不知你们可愿和老夫结个亲家?”
    这句话犹如一颗深水炸弹,直接把荀氏三父子都炸得差点晕了过去。
    一直到好几天之后,荀况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都难以置信。
    “我竟然得到了大王的垂青,还和肥氏嫡女定下了婚约?”
    这个消息,同样也在邯郸之中炸开了。
    一股风暴开始掀起。

第435章 荀况简直胡作非为!(竟然还有四更)
    当学宫试的榜单揭开之后,整个邯郸自然陷入了又一波的热议之中,这一次连续蝉联初试和学宫试第一名的荀况无疑成为了风头最劲,话题最多的人物。尤其是在传出和当朝相邦高唐君肥义结成婚约之后,更是让人艳羡不已。
    一个来自底层的普通士子,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举成名天下知,娇妻美人纳入怀,还有比这更加被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事情吗?
    然而在赵国的学宫之中却是另外一种光景。
    由于有着九流十家的入住,所以学宫也就分成了十个“堂”,每一个堂都供其中一个学派使用。
    作为学宫之中排名稳居前二并且和法家多次就第一之位进行激烈争夺的大学派,儒家无疑是十分兴盛的,单单从这一次儒堂之中济济一堂的数十名当世大儒就能够看得出来。
    坐在最上方的满头白发,气质儒雅的老者便是儒堂的领袖,出自孟子亲传一脉,是现在学宫的祭酒之一,也是下一任大祭酒的有力竞争者。
    儒家祭酒环视众人一眼,缓缓说道:“诸位想必都已经知道,我儒家士子荀况连中两元,连续获得初试和学宫试头名的事情了。”
    众人纷纷点头,这事情现在已经是人尽皆知,你要是不在这事情上发表一点见解,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邯郸人。
    儒家祭酒缓缓说道:“照理来说,我儒家能够有此优秀人才,乃是儒家之幸,更是我学宫之幸。但是唉!”
    儒家祭酒突然长叹一声。
    底下有人顿时忍不住开口道:“祭酒为何如此?在座又无外人,明说便是。”
    祭酒点了点头,道:“这里有一份荀况在学宫试之中写出来的考卷,诸位一听便知。”
    祭酒一挥手,当即有一人站了起来,拿着一份抄写卷,将荀况的考卷抑扬顿挫的高声念了一遍。
    初时,众多在场的大儒倒也还没有什么,有几人还微微点头对这位后辈的采表示赞同,然而念着念着,大家的表情慢慢就不对了。
    还没有等到念完这份考卷,一名脾气火爆的大儒就忍不住拍案而起:“简直是胡言乱语,何为人性恶也?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此子竟然敢逆孟子之言,说此性恶之论,分明便是那法家之劣等学说,吾不能忍也!”
    另外一名大儒沉声道:“孟子,乃孔子之后我儒家之宗也。此子年纪不过刚刚及冠,竟如此反对孟子之言,又将我儒家先贤置于何地,将我儒家所讲之礼置于何地?”
    第三名大儒冷冷的说道:“吾观此子隆礼之论,虽有儒家之论,但细而观之,实质皆为法家之言,乃是儒皮法骨,简直可恨!”
    一时间,大堂之中群情汹涌,充满了对荀况的斥责。
    为何刚刚还是儒家骄傲的荀况,在这短短时间内就引起众怒了呢?
    这还得从儒家的现状说起。
    儒家的创始者是孔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孔子乃是鲁人,在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就开始产生了分裂,其中一部分以子夏为首的儒者前往魏国西河,也就是所谓的“西河学派”。
    西河学派在战国初期最为兴盛,不但帮助魏侯建立了魏国霸业让魏国独霸中原,更从中衍生后世儒家最大的两个派别公羊派和谷粮派,人称“经世致用之儒”。
    除去西河学派之外,孔子的另外一部分弟子以曾参为首留在了鲁国之中,这一派更加贴近孔子的思想,可以看做是孔子的原教旨主义者。但历史证明了孔子那一套确实是不符合春秋战国时代的争霸国情,所以这一派直到春秋战国结束为止都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只能困守鲁国之地。这一派就是有名的“守礼之儒”,又称“鲁儒”。
    孔子死后,西河学派和鲁儒就是儒家的两大流派,直到孟子的出现。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的孟轲以其天才的头脑和想法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虽然孟子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国君们的重用,但他的出现让儒家在著名的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之中压倒了包括齐国法家在内的所有流派,可谓一枝独秀。
    两年前,孟子去世。也就是在当年,赵国学宫成立。
    赵何对孟子是极为重视的,在灭齐之后就亲自命苏代作为代表以上卿之礼延请孟子,但是被孟子以年老体衰不愿离家而婉拒。
    作为对赵何善意的回报,稷下学宫之中大部分孟子的追随者们在孟子临终前的要求下来到了邯郸的学宫之中,成为了邯郸学宫中儒家的中坚力量。
    也就是说,如今在场的这几十名大儒要么是孟子的小弟要么就是孟子的徒子徒孙,完全可以称为是“孟氏之儒”。
    而孟子恰恰又是提出了“性善论”的人,现在突然跳出来一个荀况说什么和孟子完全相反的“性恶论”,这可不就让在场这些孟子传人直接炸开了锅?
    一番群情激奋之中,儒家祭酒咳嗽一声,示意众人安静。
    众人的目光注视之下,儒家祭酒缓缓说道:“诸位觉得,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一名大儒愤愤的说道:“当然是将其开革出门墙,让天下皆知此子之丑陋面目!”
    出人意料的,这个意见说出来反而变得有些冷场。
    另外一名大儒道:“这不合适吧?别的且不说,荀况怎么说也是为了我儒家击败了法家等其他流派连续拿下头名,若是因此而将其开革,那不是白白丢了我儒家的名声?”
    又有一名大儒道:“荀况此子连中两元,足见朝中对其十分赏识,如今大王初创科举,我等反而将科举头名给开革,岂不是和大王作对?”
    还有一名大儒道:“荀况刚刚和当朝相邦高唐君肥义之嫡孙女联姻,若我等将其开革,岂不是和高唐君作对?”
    三个问题抛出,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这教义归教义,可是大家终究还是要在赵国混下去的,也得看看现实情况啊。
    现在赵国名义上当然是主父最牛,但谁都知道真正说了算的是大王,真正管事做事的是肥义,一下子把大王和肥义都得罪了,儒家还能在邯郸和赵国继续混下去?
    再考虑到赵国现在已经明显展露出来的并吞天下之势,这个问题就越发的引人深思了。
    最先提出要开革荀况的那位大儒愤愤的说道:“开革又开革不了,那你们要如何?难道就这么捏着鼻子认了,让荀况在天下人面前挖我们的道统?传出去了让西河之儒怎么看,让鲁儒怎么看?最后得利的是荀况,被天下人笑话的是我们学宫之儒!”
    又是一阵沉默。
    在场的儒者一个个心中都颇为难受,搞荀况吧好像又搞不动,可是不搞荀况吧这小子又猛在挖学宫儒家这边的理论墙角。
    须知性善论乃是孟子一脉的理论根基道统之一,这要是被荀况搞三搞四从内部攻破了,没有了理论支持的学宫儒者一派将来还如何自圆其说,还如何去继承和发展理论,还怎么去让国君和天下人相信自己这一脉的理论?
    道统是万万不能丢的啊。
    就在众人一时间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一位儒家祭酒的心腹闯了进来,高声道:“大事不好了祭酒,方才有人看到法家祭酒带着一群人,去了荀况家中拜访!”
    大堂之中顿时一片哗然。
    “什么拜访,我看根本就是看了荀况的考卷,知道里面有许多东西和法家不谋而合,想要让荀况当法家人去了!”
    “岂有此理,荀况如何是我儒家的事,怎轮到他法家人来掺和?”
    “不要脸的东西,真想就这么把我儒家之人诱骗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