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赵为帝-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才是关键问题。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往往就是因此。
    打下来之后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什么都是虚的。
    赵何露出微笑,道:“主父,这一点我确实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想法从哪里来?
    作为一名穿越者,最应该要做的就是向历史取经。
    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从来都是不断在重演的,在统治这方面,赵何有着无数优秀和愚蠢的老师,有着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可供参考。
    说白了,就是抄!
    抄谁?
    谁成功就抄谁。
    纵观华夏历史,对蒙古大漠南北统治时间最久、统治秩序最成功的王朝是谁?
    答案是——清王朝。
    清王朝虽然不是汉族人建立的王朝,但对草原的控制力来说确实是最强的。
    历史上直到清王朝覆灭之时,大漠南北依旧是在清朝的版图之中。
    虽然赵何作为一名汉人并不是很喜欢清王朝,但是人家的成功摆在那,所以该抄还是得抄。
    反过来想,只要抄得好,将来大漠南北都是华夏人的领地,也自然就不可能再出一个后金了。
    抄你的路,让你无路可走,这么一想其实还有点小开心。
    赵何含笑开口:“主父,其实我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大漠以南的所有大草原都是必须要直接纳入我们边骑军团的保护和邯郸政府的统治之下的。但大漠以北的土地一来太过贫瘠,二来路途遥远,我们可以把漠北划分为一个个的区,委任一些部落族长进行世袭统治。”
    “但是,这些世袭族长们的权利必须要得到限制,怎么限制?首先,族长们是不能拥有兵权的,兵权必须要掌控在我们中央政府派出去协助他们治理地方的官员手中。然后,族长们也不能独自拥有行政权和人事权,我们要把区继续的细分,一个个的封建下去,最终让一个区变得几十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实体。”
    “接下来,我们还要从文化上去影响他们。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和我们一样祖先也是三皇五帝,也同样是夏商周的后人。有了这个认同感之后,我们还要派出大量的士人进入到他们的地方,宣扬华夏文化,让他们增强对华夏的认同感。”
    “再然后,我们还可以……”
    赵何滔滔不绝,将脑海之中那些想起来的政策一一说了出来,当然也没有那么死板的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如今的实际情况做了贴合现实的改动。
    这一说就是半个时辰。
    赵主父十分认真的听完了赵何的话之后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才道:“看来你确实是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那寡父就放心了。不过寡父要提醒你,这件事情做起来可不容易,想要同化一个族群不是那么简单的。”
    赵主父也是搞过胡服骑射的人,他很明白其中的难度。
    赵何笑道:“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简单。我们华夏文化是先进文化,草原上的诸部落如今还处于莽荒状态几乎是一张白纸,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对他们进行文化改造,他们迟早都会认同并加入到我们华夏大家庭来的。”
    赵何说这些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从炎黄二帝联合起来打败蚩尤,华夏民族的雏形开始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这个民族的特性不是讲究什么血脉,而是讲的融会贯通。
    正如孔子所言“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华夏民族的认同是文化认同,这一点非常重要。
    别的不说,就说战国时代这些周王朝的诸侯国。
    齐国融合了东夷,晋国融合了太行山脉的诸多狄人、胡人,秦国融合了西部关中和陇东高原上的戎狄,赵国的胡服骑射自不必说,楚国就干脆是周朝诸侯眼中的蛮夷建立起来的国家。
    但他们都是华夏的一份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才是一名大一统王朝开拓者所应有的气度。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赵国缺的就是人口,不同化单单靠自己人去生的话,这辈子赵何也等不到人口繁茂的那一天了。
    谁让赵何没有杂交水稻呢。
    当然了,气度归气度,事情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要是真有什么异族不愿意被我华夏文化所感召,那赵何自然也会毫不犹豫的下令,让赵军的铁蹄教这些异族做人。
    你不肯当我们华夏人,那能咋办,只好请你去死了嘛。
    主父点头道:“那么在征服了南边百越和北方大漠之后呢?”
    赵何笑道:“那当然就要继续西进了。”
    “西进?”主父的神色微微一动,问道:“你说的是月氏吗?”
    赵何的手继续移动,落在了一处地方:“主父请看,这里是祁连山,祁连山以北就是河西走廊。从河西走廊往西就能看到一处大盆地,盆地以北是天山,以南是昆仑山。这个地方我们通常叫做西域。”
    “在西域以西,曾经有一个和现在大赵一样强大的国家,它的名字叫做亚历山大帝国。但如今亚历山大帝国已经土崩瓦解,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国家。在最西边的就是塞琉古帝国。我们首先要打败塞琉古,然后继续西进就是安提柯,再灭掉安提柯之后就是托勒密王朝。当托勒密王朝覆灭之后,我们就能够抵达一处大海,叫做地中海!”
    “如果我们不继续西进,还可以从西域转向南方。从西域向南跨过这片山脉就是一处广阔无比的平原,人称印度平原。如今统治这里的王朝是孔雀王朝,这里物产丰饶,可以作为大赵将来的另外一个统治中心区。”
    “在西域的西北方向,只要一路前进就能抵达一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大草原以西有一条河叫做多瑙河。那里如今也同样遍布着一种叫做日耳曼人的野蛮种族,这个种族将来是我们的大敌,必须要将他们消灭!”
    ……
    赵何神采飞扬,对着主父高声道:“主父,这天下这么大,我们征服的脚步又怎么能局限在这九州之地呢?我们要走出去,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我们大赵,知道我们华夏人的强大!”
    主父静静的看了赵何良久,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用力的拍了拍赵何的肩膀。
    “好好干!”

第508章 邯郸暗潮,绝望季节(第一更)
    冬天虽然到了,但是政务还是要处理的。
    国君这个职业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后世的苦逼写手颇为类似,都是那种想要闲的话可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什么事也不干,想要忙的话就是没有一天能够真正休息的时间。
    赵何看着面前的一份奏章,眉头慢慢的皱了起来。
    这是一份来自于大梁的奏章。
    在奏章之上,一位官员弹劾年轻的大梁令荀况尸位素餐,让大梁城发展受阻,民生恢复缓慢。
    赵何道:“繆贤。”
    繆贤的身影立刻出现:“臣在。”
    赵何问道:“最近大梁城有没有什么消息?尤其是关于荀况的消息。”
    繆贤领导的对外情报处,由于华夏诸国现在都被灭得差不多了,所以其中的不少人已经从对外变成了对内,是赵何掌控底层舆论民情的一个渠道。
    不过最近赵何已经开始要求繆贤的对外情报处开始向外扩张,尽量能够获得华夏以外诸民族和国家的情报,为将来赵国四处出击打好前站。
    繆贤想了想,道:“似乎没有听说有什么大事,就是夏天的时候那位荀况城守好像因为什么改革和大梁城中的一些人起了冲突。”
    “改革,冲突?”赵何的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道:“有具体资料吗?”
    繆贤擦了一把汗,道:“暂时没有,请大王给臣几天时间。”
    很显然,大梁城并不是过去一段时间里繆贤工作的重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失职。
    赵何点了点头:“那就抓紧查一下。”
    看着繆贤离去的背影,赵何若有所思。
    荀况作为赵何举行科举之后的第一个三甲第一状元,自然是很受赵何关注的。
    在刚刚过去的上计之中,荀况的大梁城所获得的分数是中等偏上。
    考虑到荀况毕竟只是一个没有从政经验的新人,大小事情估计都是肥义给他的那批官员来支撑,这样的成绩对于第一年来说是足可接受的。
    但作为一名国君,赵何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
    改革所引发的闹事,上计评分之时相对一般的分数,再加上一份莫名其妙的弹劾,三件事情若是分散开来都不算个事,可聚集在一起那就有些意思了。
    “看来还是有人贼心不死啊。”赵何自言自语了一句。
    科举的出现,其实对于赵国境内的某些大贵族们是一个威胁。
    长久以来,大贵族们都把持着上升通道,春秋时期的卿大夫们动辄废立国君甚至取而代之的情况让大贵族们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战国时代的到来,国君们不约而同的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通过不拘一格提拔底层士子的手段双管齐下来削弱大贵族们的权力。
    虽然如此,但大贵族们依旧还是有着强大的能量,门阀世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战国时代,一直到了南北朝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科举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当科举制从隋唐发源,正式在宋明铺开之后,门阀世家们彻底消失了,崭新的士大夫阶层登上了政治舞台。
    很显然,虽然赵何只是第一年推行科举制,但已经有一些聪明的大贵族们意识到了科举制的威胁,开始悄悄的要搞一些小动作了。
    想着想着,赵何叹了一口气:“看来,还是杀的人少了。”
    成都。
    成都的冬天和关中一样也有雪,但这里的雪并不能让魏冉感到任何的喜悦。
    和地域无关,有关的只是人心。
    魏冉静静的在成都的王宫之中行走着,这座原本属于蜀王的王宫在被秦国攻陷之后进行了一番大改,一切建筑布局都按照咸阳宫来建造,可以说是咸阳宫的缩小版,到处都给魏冉一种熟悉的感觉。
    越熟悉,越伤人。
    魏冉一级级的登上高台,一阵风吹来,吹起他已经斑白的双鬓,几缕长发在空中飘扬。
    终于,魏冉来到了高台上的宫殿之中。
    “见过太后。”
    这座宫殿的主人不是新秦王赢芾,而是宣太后。
    太后点了点头,道:“平身吧。”
    魏冉直起身子,在一旁坐下。
    大殿之中一座火炉正在燃烧着,或许是因为坐得远了一些,魏冉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热意,反而觉得有些寒冷。
    太后道:“今日有何事?”
    魏冉沉默了一下,道:“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来见一见太后。”
    太后怔了一下,随后叹了一口气:“是啊,现在的故人是越来越少喽。”
    魏冉轻轻点头,道:“人总是要走的。”
    太后似乎有不太想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问道:“听说穰侯进来又多了一个孙子,倒是值得庆贺一番。”
    魏冉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笑意:“多谢太后挂念。”
    太后道:“等长大一些了,抱进宫来让老妇看看吧。”
    魏冉道:“喏。”
    两人又随意的聊了一会,魏冉起身告辞。
    就在魏冉临走之前,太后问了魏冉一个问题:“葭萌关那边可有什么新消息?”
    魏冉似乎早就已经料到太后有此一问,答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