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赵为帝-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结果而言,赵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主父又问道:“齐国方面,会不会出兵干涉?”
    赵何笑道:“义渠国不过两万骑兵,只需一名大将率领边骑军团南下即可。还有林胡王那边,也可以让其出一支兵马援助,如此一来大赵主力自然还是镇守邯郸,不必担心齐国出兵。”
    “林胡王?”主父想了想,道:“也可。不过此人和楼烦王不同,虽然暂时臣服寡人,却依旧率领部众占据河南地,可用却不可重用。”
    当年主父击败了林胡、楼烦两大胡人部落,为赵国在北方扩地千里。
    其中楼烦胡是整个并入了赵国之中,而林胡王则率领一部分林胡部众越过黄河逃到了河南地。
    这个河南地就位于上郡和义渠的北部,是黄河“几”字型流域包裹起来的一部分,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河套地区”。
    在历史上,这个地方后来是匈奴人赶走了林胡并且占据,然后等到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才派大将蒙恬将此地纳入秦王朝版图之中。
    赵何目光微微闪动一下,笑道:“林胡……迟早也是要拿下来的,主父放心吧。对了,魏王那边同意了?”
    主父笑道:“有孟尝君为魏相,此人如今和齐王乃是死仇,魏王怎么可能不答应?”
    顿了一顿,主父又道:“王儿,你当真要让齐国灭了宋国?”
    一旦赵何的计划实现,赵秦楚三国都会卷入战争之中,宋国再迎来齐国的攻伐,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立无援,面临灭亡危机了。
    赵何点头,道:“是的。齐国如今已经是天下霸主,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诸侯联合起来伐齐。可是,一旦等到齐国把宋国也灭了,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齐国到时必然为天下所忌,便是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主父满意的点头,道:“好,既然你都有了计划,那么寡父也不过问了,这些东西,以后你就尽管放手去做吧。”
    之所以禅位给赵何,就是主父希望能够从繁重的国事中摆脱出来,专心在军事上。
    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已经基本上要实现了。
    整个计划,十分完整,虽然不能说是毫无破绽,但是可行性极高。
    这就够了。
    第二天,赵何在自己的临时行宫之中,接见了魏国相邦、孟尝君田文。
    “见过大王!”孟尝君毕恭毕敬。
    赵何哈哈一笑,道:“孟尝君不必多礼,坐吧。”
    孟尝君坐下,看见没有主父的身影,微微松了一口气。
    赵何道:“孟尝君,魏王派你前来,莫非是想要反悔昨夜之言?”
    赵何其实也有些奇怪,昨天主父都和魏王谈好了,怎么今天这孟尝君还特地跑过来?
    孟尝君嘴唇上的八字小胡一抖,笑道:“大王说笑了,吾王也是一国之君,怎会言而无信?今日前来,其实是想要跟大王商量一下,这会盟之后如何攻伐齐国之事。”
    赵秦这边的秘密协定,孟尝君作为魏国相邦自然是不知道的。
    赵何托着下巴,注视着孟尝君:“孟尝君睿智之名著称天下,想必也是有了妙计,不妨说来给寡人听听。”
    说到“睿智”两字之时,赵何微微加重了语气。
    孟尝君笑道:“大王谬赞了,不过,外臣确实有一些想法,想请大王斧正一二。”
    说是斧正,但是从孟尝君说话之时自信满满的神情来看,显然他极有把握。
    赵何笑道:“请说。”
    孟尝君正色道:“大王,如今齐国势大,且齐王野心勃勃,多年来东征西讨,对诸侯都是巨大威胁。主父和大王想必也是看出齐王本质,因此才能够和吾王联手,共抗齐国。”
    赵何点头,心中多少有些怪异。
    过去几年来齐国野心勃勃的扩张,不就是面前这位孟尝君一手策划实施的么?
    孟尝君又道:“但齐国三代霸主,积累深厚,若是赵魏两国去对抗齐国,恐怕还是有所不足。”
    赵何继续点头。
    孟尝君道:“所以,外臣认为,赵国应当再联合秦国还有燕国,一同攻伐齐国。若魏、赵、秦、燕四国联手,韩国必然从之。如此,五国伐齐,方为上上之策!”
    当五国伐齐这个字眼从孟尝君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赵何的脸色也是微微一动。
    果然,还是出现了……
    历史上的五国伐齐之所以能够成功,这位孟尝君田文在其中的东奔西走,功不可没啊。
    说起来,在历史上的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权相的时代。
    三大权相,秦国魏冉,齐国孟尝君和赵国李兑,成为了时代的主导者。
    这三位权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一己之私凌驾于国家利益至上,损公肥私。
    历史上,只有秦国的秦昭王嬴稷最终成功反杀魏冉,所以秦国成为了当世第一强国。
    赵国的赵惠文王棋差一着被李兑一直架空,等到终于赶走李兑之时已经晚了许多,导致赵国屈居秦国之后。
    齐国的齐湣王最惨,被这位孟尝君出走魏国之后反杀了齐国,于是齐湣王身死国灭,齐国险些灭亡。
    这些该死的权相啊……
    赵何看着孟尝君,脸上露出了笑容:“孟尝君所言颇有道理,这样吧,寡人等会就去和秦王谈谈,等归国之后再联系一下燕王,如何?”
    孟尝君大喜过望,拱手道:“有大王鼎力相助,齐国之灭亡,定矣!”
    片刻之后,孟尝君颇为得意的从宫殿之中走出,登上自己的马车。
    有心腹问道:“君候,此去事情如何?”
    孟尝君哈哈一笑,道:“大事成矣!”
    坐在马车上,孟尝君心情愉快,八字小胡子一颤一颤的,哼起了小曲。
    什么魏王赵王,还不是被本侯玩弄于鼓掌之中,随意摆布!
    田地啊田地,你不让本侯好好的当齐国相邦,那本侯就灭了你的齐国,让你知道得罪本侯的下场!
    此刻,孟尝君豪情壮志,觉得天下尽在掌控之中。
    大丈夫,当如是也!

第115章 签订盟约
    在两天的协商并敲定了所有细节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会盟仪式举行了。
    还是那一处高台。
    三牲已经宰杀完毕,放置在台子正中央的桌案上。
    这桌案由红木所制,四根桌脚上分别雕刻着四条離龙,龙沿着桌脚环绕攀援如华表一般,四个龙首正好牢牢的支撑起整个桌面。
    桌案的面前,一个青铜大鼎正散发着袅袅烟雾。
    这个青铜大鼎呈方形,四面四足,每一面上各自刻着赵、秦、韩、魏四国文字所写就的祭文,每一面的四边都有青铜云纹,看上去颇为庄重。
    大鼎的旁边还有一个青铜敦,敦里是一滩殷红液体,由鸡、狗、马三种不同动物的鲜血混合而成。
    四国五位国君在大鼎之前大约三步的距离站定。
    主父站在最中间,左边是赵何,右边是秦王,韩王和魏王则位于左右最边缘。
    一名年老的大祭司高声诵读祭文,五位国君垂首肃穆而立。
    在诵读完祭文之后,老祭司高声道:“神前歃血!”
    随后,五名国君同时上前。
    祭司们取来五个青铜爵,从敦中分别舀起血液倒入爵中,随后将爵递到国君们的面前。
    五位国君捧起青铜爵,相互致意了一下,然后将爵举起,轻轻的用嘴唇碰了一下爵中鲜血,让嘴唇沾染上鲜血。
    这,便是所谓“歃血为盟”。
    老祭司再次高声道:“交换盟约!”
    四名祭司将四份盟约捧了上来,四份盟约都是由木牍制成,上面都写着一模一样的内容,意思就是四国今日在此歃血为盟,将来一定要齐心协力云云的这么一些废话,在每一份盟约之中都盖着四国国君的印章。
    随后,赵国和秦国交换盟约木牍,韩国和魏国交换盟约木牍。
    赵何从秦王手中接过木牍,下意识的看了上面的文字一眼。
    这秦国大篆,还有点难懂。
    老祭司满意的点了点头,张开牙已经掉得差不多的嘴巴,高声道:“礼成!”
    老祭司话音落下,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轻出一口气。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出自左传的话,十分直观的说明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祭祀这种事情的看重。
    当然,这并不影响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将手中的这份盟约当做厕筹拿去擦了屁股,甚至可能还会嫌太硬。
    礼成之后,四国国君各自离开,各回各家。
    由此,这一次的离石之会,正式的落下了帷幕。
    离石之会,无疑是一次改变了天下局势的会议。
    魏国在这次会议之中虽然没有拿回蒲阪,但毕竟保住了河东郡,在伊阙大败之后获得了一次极为难得的喘息之机。
    而且,魏国还成功的和赵国结为同盟,有了赵国的带领,至少未来的几年之内魏国是比较安稳的。
    可以预见的是,当下次秦国再进攻河东之时,魏国就不会再像今年这般毫无还手之力了。
    魏王带着他的相邦孟尝君田文离开之时,君臣两人的心情都非常不错。
    “赵王,好人啊!”魏王如是对着孟尝君说道。
    孟尝君小胡子一抖,微笑点头:“大王所言极是。”
    同样心情不错的还有韩王。
    韩国同样遭受了伊阙之战的大败,同样被秦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同样在赵国的帮助下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甚至还在赵国的帮助下从秦国手中拿回了三座城邑。
    至于赵国要韩国当小弟,这完全不是个事。
    韩国自从建国以来,什么时候当过大哥?都当了几百年小弟了,早习惯了。
    不过,一想到赵国夺走的上党郡,韩王的心中又有些膈应。
    那可是一整个上党郡啊。
    和上党郡想比,刚刚拿回来的三座城池,好像就什么都不算了。
    韩王一念及此,默默抬头望天。
    看这天空中的白云,全是烦恼的形状。
    真是惆怅。
    秦王在离开的时候,心情很复杂。
    秦国这一次,吃了大亏!
    原定的攻占河东计划没有完成,魏冉在第二次上郡之战中又损兵折将,半年的时间下来大秦几十万将士四处征战却一无所获,还要在盟会之上尊赵国为盟主,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穰侯,赵国未来,将会是大秦的大麻烦!”
    秦王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十分的肯定。
    魏冉立在秦王车驾旁边,脸色不太好看。
    “大王,那赵国如此咄咄逼人,为何还要让出韩国三座城邑,老臣以为,这实在、实在是……有待商榷啊。”
    很显然,魏冉相当的不满。
    秦王看着魏冉,突然有一种想要一脚把对方从王驾之上踢下去的冲动。
    半晌,秦王长出了一口气,道:“因为大秦没有打赢赵国,就这么简单!”
    秦王说完,垂下眉头,不想再和脸色黑如锅底的魏冉说话了。
    相看两厌,便是如此。
    只有唯一一路人马,在离开的时候是雄纠纠气昂昂的。
    这一路人马,自然便是赵国。
    主父心情大好,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王儿啊,这一次,大赵是占了大便宜了。”
    赵何连连点头,笑道:“主父所言极是啊。”
    虽然说,赵国并没有取得领土的扩张,但是却全面挫败了秦国对河东郡的进攻。
    要知道,历史上的秦国就是趁着这两年的时间,以迅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