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无敌的话,让朱国强的一头皱了皱,有些不悦的问道。
  “比如呢?”
  “呃……”
  世子爷的反问,让陈无敌感觉到他似乎有些不快。
  “世子爷,臣……”
  “我知道,肯定是有人和你说了什么,我不想追究,也不会问你是谁说的,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别听他们的!”
  拍了拍陈无敌,朱国强笑道。
  “无敌,你只管好好养伤,等到养好了伤,就随我一起征战四方,我对你有大用,至于其它的事情,你就不问了,”
  有些事情确实不应该是陈无敌这样的武将来问的。文武殊途,文官不是和插手武将的事情,同样武将也不适合插手有些事情。
  很定是有人看到自己对陈无敌格外的恩宠,想要借他的口来游说自己。小气的人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
  “世子爷,臣错了,请世子爷责罚。”
  尽管世子爷并没有发火,但是陈无敌还是听出了世子爷语气中的不满,于是连忙陪起罪来。
  或许他是武将,但他并不傻。绝对没有持宠而骄的念头。甚至连这个念头动都不敢动。毕竟,有些事情,他确实不应该问。
  “什么罪不罪的,无敌,你好好的养伤就行。”
  朱国强随后又笑着和陈无敌聊了一会儿,然后才离开陈府,不过出门后脸色却显得有些难看……


第247章 为奴当如曹尔玉
  只重杀伐!
  离开陈府后,坐在马车上的朱国强的禁不住冷哼一声。
  尽管不知道是谁给陈无敌灌的迷魂汤,但大致可以猜出来,肯定是有人把心思放到了刑部大牢上,那里面可是关着一百多个文官,那些文官里既然像钱谦益这样的东林钜子,也有像谢升这样的一部尚书,这些人的门生故旧何其之多。外面肯定有人想要营救他们,至于内部当然也有人希望自己放了他们,以笼络人心。
  当然,这种笼络人心有可能是为自己,也有可能为他们自己,即便是在自己人这边恐怕也有不少人和那些人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恩师,座师,同窗,同年,同乡,亲戚。自从有了科举考试,那些人就利用这样关系生成了一个几乎涵盖所有人的复杂关系网。
  而这种关系网恰恰是文官群体发展壮大的原因。也是他们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处于不败之地的原因,毕竟,无论是贵也好,武将也罢,它们的关系反而相对简单一些,要么是亲戚,要么是同乡。至于什么座师同年之类的关系,当然也是没有的。
  数量上的都是再加上密切的关系。让文官在官场上占尽了优势!即便是在自己这边,看似和大明的官场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通过所谓的士林,还是和他们扯上了关系!
  当然,如果自己一开始的时候直接杀了那些人,这一部的那些人绝对不会说什么。那现在之所以会有所异动,恐怕还是因为看到那些文官被留在了大牢里。
  难道世子爷想要用那些人?
  朱国强相信,在内部这么想的人肯定还不少!
  如果不是想用那些人,为什么留他们的性命?
  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看到了机会,这个机会不仅仅是帮自己笼络人才,恐怕也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自己同样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收得人心。
  “可惜,你们全都想错了!”
  目光中闪出一道狠色,朱国强自言自语道。
  “留他们一条命,是因为还不到杀人的时候,仁义?”
  哼了声,朱国强冷笑道。
  “要是仁义管用,还要什么法律!”
  冷笑着,想了一会,朱国强便寻思着,要不让回头让府中的人写一篇文章,专门给“京观”贺彩呢?,哼哼,说老子杀伐太重,我倒要让你们瞧瞧,什么是以杀伐为荣!
  其实,朱国强还真是以杀伐武功为荣!
  或许,这正是他与这个时代人们最大的不同,尽管他也深受文明礼仪的熏陶,可是,学习过历史的他,自然知道17世纪后的几百年间,其实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大家一边玩命的文明,一边玩命的野蛮,文明是修练自身,对自己的文明,至于野蛮,则是对异族、野蛮人的野蛮,按照西洋人后世的说法就是“文明世界遵从文明规则,对野蛮人自然应该用野蛮人的规则”。
  或许,这正是西洋世界近代崛起的根源——他们分得清!分得清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什么是入乡随俗,什么是以彼之身还彼之道!
  教化仁义有用的话要刀剑何用?现在他们不习惯。不过是因为自己杀人杀的太少了,杀多了。他们也就习惯了。到时候,自然也就不会说什么教化仁义了。
  其实,那天在孝陵献完建奴的脑袋,彰显完军功后,朱国强还是按习惯把上万具建奴的尸体堆在南京城外,筑起了炫耀武功的京观。
  不过半天的功夫,在驯象门外,一座占地数亩的方型京观,就出现在南京百姓的面前,百姓们站在这个炫耀武功的京观前面,他们的心情可谓是复杂至极。
  他们固然满是自豪,但同样也是心惊胆战。
  这可是万人冢啊!
  这是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单就是往这一站,百姓们似乎也呼吸到了空气中的血腥味!
  对于民风柔弱的江南百姓来说,这座京观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凝视着高达数丈的京观,他们在感觉畏惧的同时,同样也感受到某种自豪——看吧!即便是建奴猖狂,可又能怎么样?最后还不是被世子爷筑成了京观!
  在这一瞬间,似乎柔弱的民风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很多时候唤醒野蛮需要用血,要么是自己人的,要么是敌人的!
  只有血才能真正的唤醒野蛮!
  而只存于史书中的东西,同样也给那人群中的读书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德世子实在是暴虐的古今罕见,听说他在济南、在辽东、都筑有京观,德世子如此爱筑京观炫耀武功,实非天下之福!”
  “是啊,我大明讲究以德服人,如此暴虐又焉能……”
  不等那人说完,就有人大声反驳道。
  “德华兄所言诧异!以德服人?于那东虏蛮夷,如何修德政?如何以德服人?要是他们能施以之教化,又岂会杀戮我百姓?”
  “正是,正是,东虏,蛮夷也,对蛮夷,就要用蛮夷的办法,以德服人,施以教化,那也得分人……”
  不得不说,有明一代在“华夷之辩”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大多数明朝人还是能分得清得,大明的政治正确是什么?就是杀鞑子。那怕就是到了国家摇摇欲坠的时候,也是不改初心,杀鞑子可以,与鞑子和谈……绝对不可能!
  在这个巨大的京观附近,围观的人群中,不仅有普通百姓,有官员士人,当然少不得也有慈悲为怀的出家人,在京观筑成后,就有和尚到此为其念经超度亡魂,不过,谁都没有注意到,在这些和尚中,却有一个人用异常复杂眼光打量着这座京观……
  长江边,穿着一身僧袍的和尚,凝视着长江,似乎是在那里念着经,也许是在那里超度沉于江中的建奴,出家人慈悲为怀,即便是建奴也得超度一二。
  “贝勒爷,奴才说过,汉人狡猾,万万不能相信,可是您……”
  置身于江边,曹尔玉不禁长叹口气,那天在贝勒爷决定上船离开时,他就留了一个心思,在别人上船时,他剃光了头发,然后穿着僧袍,得亏他是汉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话,这几天冒充着和尚的他,并没急匆匆的逃过江去,而且寄宿于城外的寺院中,因为父亲研读经文的关系,经文他倒也能说上几句,所以也没人注意他这个逃难来的和尚。
  躲了几天后,直到现在风声不紧后,他才离开寺院,但是在过江前,他还是来到了江边,祭奠死难的几万大清国将士,甚至就连同贝勒爷也沉入了江中喂了鱼——他在寺中藏身的第二天,就听人说贝勒爷一行上万人,四十艘大海船刚过镇江就被天雷劈沉了,那一带水流湍急,以至于船上的上万将士,甚至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就沉入了江水里!
  天雷!
  这世上难道真的有神仙?
  如果没有神仙的话,又怎么可能一下子劈沉几十艘船?
  当初他可是亲自上船搜查过,船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可船为什么沉了?
  在过去的几天之中,曹尔玉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后来想去,到最后反而越来越害怕了。
  当然,他害怕的并不是所谓的神仙,所谓的火神。
  害怕的是自己这么逃回大清国之后,到时候皇上和主子们会不会怪罪自己。
  要是到时候他们怪罪的话,又该怎么办?
  恐怕真的是性命难保了。
  也正因如此,他才在心里打定主意——他是从江上逃出来的。
  当初船被天雷击沉之后,他和很多人一样都落入了水中,只不过他相对幸运一些,在沉船的时候抱着一个木板漂到了下游,然后侥幸活了下来。
  这样的话骗得了几个人?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的这个说法能够被接受,那他就能活下来。
  当然,想要活命还要有些其他的功劳。
  想到这儿,曹尔玉又特意摸了一下自己背在身上的箱子。那个箱子里装着几枚他从战场上时来的炮弹。尽管重达几十斤,可是他仍然是走到哪带到哪,生怕他们丢了。
  只要帮主子们造出这样的开花炮弹。到时候主子们肯定不会再计较自己逃出来的过错。
  当奴才不容易。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更不容易。既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又要千方百计的讨好主子们,为主子们办好差事。这可真不容易啊。
  “哎,难啊!”
  又一次,曹尔玉把目光投向南京城,他之所以会冒险逃出寺庙,就是因为他刚得知一个消息——德世子要北上了!
  要去打王爷了!
  无论如何都要给王爷给主子报个信,千万不能着了那人的道啊!那家伙可实在是太狡猾了,几万大军,就那么让他给坑没了,给坑到了江里头。
  心急如焚的曹尔玉,很快就在码头坐上江船,过了长江,然后便一路北上,只不过一路北上的他并不知道,其实现在多尔衮的心情同样也是极为沉重的。


第248章 见了鬼的多尔衮
  流年不利!
  自打从几年前,改了国号的天启大清国似乎就是如日中天。当真是水能克火,这些年,大清国的国是一天强过一天。
  什么时候有过流年不利这一说?
  可现如今,似乎一切都变了。
  对于多尔衮来说,当接到范家人从关外送来的密信时,他的心里只剩下这么一个念头了!
  当真是见了鬼了!
  大清国今年是怎么了?
  打从去年兵临济南之后,原本气势正盛的大清国突然像是见到鬼似的,一下子变得流年不利,百事不顺起来。
  估且不说去年的济南的兵败,就是今年,打从入关后,大清国就没有什么事情顺当过,甚至于现在就连同老家都让人家给抄了。
  不对呀,按道理来说,不是水得克火得吗?怎么现在这把火眼看着就要把大清国的这锅水给熬干了。
  看一眼范永节,多尔衮的心情显得颇有些复杂,幸好自己在盛京留下了这么几个眼线,要不然在回师盛京之前,恐怕都无法得到这个消息。不知道这个消息,贸然回京的话最后会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