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一眼范永节,多尔衮的心情显得颇有些复杂,幸好自己在盛京留下了这么几个眼线,要不然在回师盛京之前,恐怕都无法得到这个消息。不知道这个消息,贸然回京的话最后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往坏了说能不能保住性命都是艺术。
  皇上啊!
  皇上!
  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不派人通知一声?
  黄台吉当然不可能派人通知他!
  现在皇上害怕的是什么?恐怕就是他多尔衮知道这个消息后领兵回到盛京,他害怕的不是他班师回京,而是他挥兵造反!
  皇上啊!
  你可真是……真是不相信小弟啊。
  哎,其实,要是有机会,谁又会错过呢?
  当年,多尔衮争不过黄台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继承皇位,甚至在过去的这些年来,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削自己的牛录,但是现在不同了……机会!
  只是眼下这是合适的机会吗?
  对此,多尔衮的心里并没有什么底。毕竟,对于他那个兄长的段,它是极为了解的。
  现在只是他的威望受到了打击。谈得上伤筋动骨吗?
  是这样的机会确实难得啊。
  “现在盛京的情况怎么样?”
  面对王爷的询问,范永节急忙回答道。
  “回王爷的话,现在盛京已经成了一片赤地,城中所有的男丁无论老少,都被明军斩杀,于城外筑成京观,只有年青女子得已幸存,但都被明军掠走,各府女眷也无一幸免……”
  回答王爷问题时,范永节特意抬了下眼皮,原本他以为王爷会勃然大怒,可不曾想王爷却没有丝毫反应,就好像被掠走的并不是他的妻女似的。
  大概这也就是成大事者和普通人的不同吧。
  “哦。”
  应了一声,多尔衮又继续问道。
  “那皇上呢?”
  “奴才来的时候,皇上还没有发兵,不过半路上听说皇上已经发兵去了旅顺,现如今被明军掠走的几十万包衣都在旅顺。”
  随后,多尔衮又一一询问着国内的事情,就这么一问一答差不多半个时辰后,才让范永节这个范永斗的族兄退下去,当然,他并没忘记赏赐他一笔银子,能不远千里把这个消息送过来,确实立下了大功。随后他就静静的坐在帐篷中,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
  差不多想了半个时辰后,多尔衮便喊来了自己的亲信,很快是巩阿岱、祁充格、谭泰他们都赶了过来,他们都是多尔衮的心腹,在他们进屋后,多尔衮把事情告诉他们后,众人无不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他们的妻儿老小可都在盛京,那怕就是做梦也想不到,盛京居然会被明军攻破,老窝让别人给抄了。
  “瞧瞧你们一个个的都成了什么模样,不过只是女人而已,没有了可以再娶、再纳,我们掠来那么多江南女子,还愁没有女子陪侍吗?”
  瞧着众人那副模样,多尔衮哼了一声,有些不悦地说道。
  “别忘了,就连皇上的福晋们也被明军抢走了,留在盛京里的几个皇子也被斩杀!”
  王爷的随口一说,让众人的神情无不是微微一变,他们几乎下意识的看到了一个机会!
  皇上的福晋们被明军抢走了!
  盛京是在皇上的手中被明军打下来的!
  皇上的威望必定会大为受损,如此一来……
  突然,原本如丧考妣的众人,像是想通了什么事?都把目光投向了王爷,对于刚走出林子没多少年的他们来说,女人从来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今天你的老婆被人家抢了,明天抢了他的老婆,这本身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老婆被人家抢了,大不了再抢一个就是了,抢不回来,就抢其它人。
  女人,不过就是生儿育女的工具罢了!一个没有了,那就再去抢一个呗。况且他们也抢了不少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们这些小人物是无所谓。可是,皇上不同。无论如何,一个连老婆都保不住的皇帝,肯定不是个称职的皇帝!
  再加上各旗的八旗旗主贝勒们的家可都在盛京,现在他们的老婆也都被人抢了,家也被抄了,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皇上的没有把家看好!
  那些既没了老婆,又没了家业的旗主贝勒们,又岂会眼巴巴的坐在那,他们必定也是满腹怨言,只要有……
  机会!
  这不正是王爷的机会!
  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当然也是他们的机会,他们都是王爷的心腹。这意味着他们远也得不到皇上的信任,可如果王爷成了皇上呢!
  这可是从龙之功啊。这可是泼天大的功劳啊!
  “王爷!”
  不等祁充格说话,多尔衮便伸手制止了他。
  “不要说话!”
  王爷为什么不让大家说话啊!
  难道说王爷就不想登上皇位?
  多尔衮怎么可能有不想!
  多尔衮的母亲,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也就是阿巴亥。当年努尔哈赤去世后,在黄台吉等人的一再强迫下,阿巴亥被迫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怎么可能会忘记被黄台吉逼死的额娘。
  这么多年,他一直隐忍着,等待着,可眼下的机会成熟吗?
  “王爷,咱们差不多也是时候回师了,现在洪承畴离我不到百里,河南还有路振飞的十万明军,两路明军合在一起,可是不下二十万啊!”
  见王爷阻止自己说话,祁充格立即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于是便改口提出了他的建议。
  洪承畴不是现在才来,路振飞也不是今天刚到,他之后会这么说,其实就是告诉王爷,现在要回去,只有回去了才能弄清楚局势,才能从容部署一切。
  他的这个建议当然说到了多尔衮的心里,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多尔衮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端着茶杯在那里的思索着。
  回师容易,可是回师之后呢?
  就这么冒冒失失的回了师,万一到时候要是时机不成熟的话。皇上怪罪下来怎么办,尤其是现在阿巴泰还在江南。
  “王爷是担心阿巴泰吧!”
  废话能不担心他吗?不是担心阿巴泰的安危,而是担心如果阿巴泰还不和他一同退兵的话。便是他一个人退回去,也不过是给皇上找一个借口收拾他罢了。
  现在的关键还是在阿巴泰身上,阿巴泰好说服,问题是他身边的图尔格那可是皇上的人啊,他愿意退兵吗?
  就在这时帐篷外有人禀报道。
  “多罗饶余贝勒命信使,送来给王爷的信!”
  多罗饶余贝勒就是阿巴泰,正担心他的多尔衮,急忙命人把信拿过来,展开一看,他的脸色就骤然急变道。
  “阿巴泰完了!”


第249章 要争皇位的多尔衮
  阿巴泰完了!
  接以阿巴泰的信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候他已经上了船。只要他上了船,就必死无疑!
  尽管是同父胞兄,可是阿巴泰的死并没让多尔衮感受到多少伤感,相比于伤感,他更多的是感慨他麾下的三万精锐!
  三万精锐!
  大清国才多少军队啊!
  大清国确实没有多少军队,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原本应该在几个月后打响的松锦大战,这场关系大明与满清命运的决战中,满清才只有11万军队。
  十一万!
  这已经是满清动员的极限了!
  这次入关南掠,多尔衮率领三万,阿巴泰率领三万,他们率领的自然是大清国的精锐。可是现在呢?阿巴泰非但自己死了,甚至还葬送了近三万大军!
  三万大军全军覆没!
  这那里是南掠,分明就是千里送人头啊!
  “阿巴泰,你到底有多蠢啊!居然连这么明显的陷阱都没有看出来?”
  多尔衮恨恨地骂道,他心痛的不是阿巴泰,而是他麾下的精锐,他甚至希望阿巴泰兵败,那样他还有机会收拢溃兵,可是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希望了。尽管还不知道阿巴泰的情况怎么样了,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必定已经沉入了长江中!
  “原本知道你蠢,可是没想到你居然这么蠢,简直比猪还蠢!”
  多尔衮恼羞成怒的怒骂道。
  他之所以会这么肯定阿巴泰,他们已经完了。是因为他相信德世子绝对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的。
  甚至之所以会把阿巴泰逼得除了走水路之外,别无他途,就是为了要他们的命。
  可偏偏阿巴泰还自己往死路上寻。死了不可惜,可惜的是几万大军啊。
  要是能够趁机把那些人据为己有,他现在就可以杀回大清国,和皇太极一决胜负。
  当然这也是想想罢了。除非他能够得到那些旗主贝勒们的支持。不过目前的形式来说,只要有银子绸缎,想要争取那些人的支持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德世子!”
  念叨着这个名字,多尔衮只觉得的头皮发麻,他突然意识到现在自己正处在一个困境之中——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前有路振飞的十万明军,后有洪承畴的十万明军,身处他们中间的自己,很有可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现在怎么办?
  是撤,还是?
  撤?
  该往那里撤?
  二十万明军合兵一处,又该怎么办?
  一时间左右为难的多尔衮,沉思良久后,他想到了另一个人,于是立即对奴才吩咐道。
  “快,去请范永斗过来!”
  范永斗到了海州!
  差不多在朱国强从江口搭乘“孔雀旗”的船一路北上辽东的时候,尽管他能够用六分仪、钟表测量出经纬度,完成准确的海上定位,但是在大海上,他并没有千里眼,在他率领近三百艘大海船组成船队从黑水洋使入青水洋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在一百多海里外的黄水洋,在临着海岸线的浅海区,一条由三百多艘“遮洋船”的船队也在浩浩荡荡的一路顺风而下,驶进了海州湾,径直驶进了海州与郁洲岛之间的海峡。
  一上一下,在这一年,差不多双方都选择了海路,或许,这正是朱国强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
  当朱国强在辽东烧杀抢掠的时候,在海州的海峡之间,那些船只同样也没有闲着,成千上万的被掠来的汉人壮丁,在往船上装着抢掠来的粮食、布匹、绸缎以及各种金银珠宝。
  在过去的几天中,范永斗一直在负责着这件事——把多尔衮抢来的财物装上船,然后从水路运回大清。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去年的大旱,加之范家的收购粮食被抢,使得他们没有多少余粮卖到大清,导致去年大清国粮食严重不足的话。无论如何黄台吉也不会把心思动到海上。
  但是面对几百万石粮食的诱惑,谁能拒绝得了呢?
  最终在范永斗的劝说下,黄台吉同意他的建议——通过海路把抢来的粮食运回大清,搁往年这些粮食都是低价卖给范家的,范家再以粮食谋利,然后再通过海上把部分粮食卖给大清。毕竟,那么多粮食,即便是大清国想带回去,也带不走,但要是走海路的话,别说是几百万石粮食,就是上千万石,只要有船,就肯定能运到辽东。
  当然,范永斗并不是白白提出这个消息,他同样也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几百万斤铜盆、铜碗、灯台之类的铜货,那些铜货和粮食一样,都是从千家万户的百姓家中掠来的,再加上从那些兵丁那里低价收购来的东西,这笔生意他至少可以挣到几百万两银子!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