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就是世子妃吧!
  柳如是心想到,嗯,相貌秀美不说,而且英姿飒爽的模样,看着就让人羡慕。
  “世子爷!”
  一下扑进世子爷的怀中,这阵子一直提心吊胆的李静芸这才算长松口气。
  “静芸!”
  看着她那双秋水般的眸熬得通红,甚至眼圈发乌,朱国强看了有些不忍,紧紧的抱着她柔声道。
  “静芸,这些日子,你辛苦了。”
  想着她一个人主持着济南,在这场风波中,为自己守护着济南的辛苦,朱国强心度只觉得一阵心痛,依偎在他的怀中,挨着他这么近,又被他如此温柔体贴,让李静芸放松之余,不禁满心喜悦,只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站在船上的柳如是,见到世子爷小心翼翼地将世子妃揽在怀中呵护备至的模样,目中不禁露出一丝羡慕,但片刻后,她的神色却又攸地恢复了平静。
  毕竟,人家是世子妃啊!
  而自己……不过只是爷的侍婢。
  注意到柳姐姐的神情似乎有些异样,李十娘握着她的手说道。
  “姐姐,其实爷对咱们也很好,只要留在爷的身边就是咱们的福份……”
  听了李十娘的话,柳如是不禁莞尔一笑,是啊,只要留在爷的身边就好了。
  她又一次朝着码头上紧紧相拥的两人看去,这一看顿时目瞪口呆起来,他居然在亲她。
  “天哪,这,这人可,可真荒唐,他可是堂堂的世子呀,就是再宠爱妻子,也不该在大庭广众的……”
  看着他们,柳如是咬了咬唇,尽管看似是在笑,可眸子里却闪动着的却是羡慕。
  “爷,有人……”
  被世子爷一通狂吻的李静芸,尽管有些意乱情迷,但还是回过魂来,从世子爷的怀中挣脱出来,满面羞红的她听到了身后女兵们强压着的笑声,尽管羞涩不已,但她还是深吸口气,将奔跑摇晃中散落下来的乱发束到耳后,然后对世子爷揖道。
  “臣妾恭迎世子爷回府!”
  她的话声刚落,后面那些女骑兵同时长揖道。
  “恭迎世子爷回府!”
  面对这一群英姿飒爽的女兵,朱国强朗声笑道。
  “走,咱们回家!”
  见一旁停着好几辆马车,朱国强疑惑道。
  “这是……”
  “是给你准备的!”
  嫣然一笑,李静芸用颇为平静的声调说道。
  “我在济南就听说,世子爷年少好风流,尤好强掳民女,现在爷回来了,总得让她们一起跟着吧!”
  在说话的时候,李静云的目光朝着船上投去,那边可是站着十几位妙龄女子,爷可真是的,即便是抢,抢个三五人便是了,居然一下抢了那么多,这人也不知道节制。
  她的话让住朱国强有些不自在地笑了笑,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不过,李静芸倒没有什么怨气,别说是藩王世子,就是豪门大户,谁家不是妻妾多人,侍婢如云,况且就是几个歌妓侍婢而已。
  待上了车,就在朱国强想要解释时,李静芸的螓首已贴到了他肩头,呵欠一声,轻轻地道。
  “爷,让我靠一靠你的肩膀,我好累啊……”
  兴许是真的累了,开始只是靠着他的肩膀,但慢慢的她便跌入他的怀中睡下了。
  看着怀中的睡的很是香甜的女孩,朱国强不禁一阵心酸,这阵子可真是辛苦她了!
  ……
  还是家中自在啊!
  惬意地翘起了二郎腿,置身于熟悉的书房之中,看着依窗的那张铺了张虎皮的躺椅,朱国强便悠哉哉的躺上去,也就在家里能享受享受。
  这阵子,劳心劳力的我容易吗?
  尽管如此感叹,但是不得不承认大权大握的感觉真的很舒服。
  兴许,这就是古人说的那咱“醒握杀人剑,醉卧美人膝!”的感觉吧!
  杀人剑,这阵子可真没少握。
  醉卧美人膝!
  躺在软棉棉的虎皮躺椅上,朱国强忽地想到了钱谦益送来的那四个歌妓,她们的相貌如何?
  自然的也想到了李香君。
  尽管早就送了过来,但朱国强还真没见过她们四人,要南京没时间,在桃源没功夫,在船上……呃,还不在同一艘船上。
  “要不然,喊她们过来呢?如是,十娘她们都有各自的功夫,也不知道她们练的是什么。”
  之所以会这样浮想联翩,完全是被她们带坏的,原本只以为秦淮河上的女子不过是自幼学习诗词歌赋和舞蹈,但是谁曾想,居然打小调教出来的的独门绝技。
  要不然喊她们过来,听听曲,看看舞,顺便再……
  人生难得半日闲,也就是在朱国强的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那边宋学朱等人就在府外求见了。
  得,相比于美色,还是这些人更重要,现在还没到君王从此不早朝的时候。
  况且,咱现在得扮明君……不,贤藩啊!当然,这个贤藩有点嗜杀,但绝对是个心系百姓的贤藩。
  来的不仅有巡抚宋学朱,还有按察使周之训、布政使张秉文、参政邓谦,三人一见到世子爷亲自出门相迎,纷纷驻足行礼。
  “下臣参见世子爷!”
  “大家何需多礼,快快免礼,快快免礼!”
  经过了这次考验之后,眼前的这几位已经被打上“德藩”的印子,尽管“恶宦激起民变”掩去了一切,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山东,至少济南府,已经是德藩的天下了。
  见了礼,进了屋。赏座,上茶,宋学朱整以暇地呷了口茶,捻着胡须道。
  “下臣看邸报说,陛下令世子爷于旅顺开府建牙,如此,旅顺与宁锦两相呼应,想来建奴必定不能再为患大明,实在是大明之福,圣旨令山东协济世子爷军饷、粮草,世子爷但有所需,我山东上下必定竭尽全力!”
  宋学朱的话非常委婉,看似遵从朝廷,可是实际上却是告诉朱国强,他和过去一样,会做好后勤,让他不用挂念。
  “如此,便有劳旭初了。”
  略点点头,朱国强说道。
  “其实,军饷粮草一事,我倒是不担心,毕竟,此次南下所获得颇多,钱粮尚且充足,至于将来的到了旅顺之后,不仅可以筑港建城,而且可以招商通海,粮饷暂时不妨事的,我担心的还是山东!”
  这次南下确实缴获了很多东西,毕竟,南直隶富裕远远超过北方啊,况且,无论是南京城里头,还是扬州城里头还有那么多肥羊。
  哪里是什么肥羊,分明就是肥猪。不但弄到了那么多银子,还得到了大量的粮食,乱世的时候,那些粮食甚至比银子还有重要,毕竟,粮食就是军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正因如此,朱国强倒是不担心军粮。
  “山东?”
  意味深长地看了一下世子爷,宋学朱说道。
  “世子爷可是担心山东有什么变故?”
  说罢,他便朝周之训、邓谦与张秉文两人看去,两人见状,先是稍作沉默,然后张秉文咬牙说道。
  “乱命,鲁不受也,世子放心,有我等在,山东必定无事!”
  乱命,鲁不受也!
  闻言,朱国强看着眼前的几人,然后说道。
  “几位皆是我之心腹、股肱,诸位之赤诚,我又岂能不知?此次南下,要没有诸位留守,我又岂能从容破虏?此次南下破虏之功,几位应得五成,天下或许不知,但我却了解于心。”
  “世子爷……”
  闻言,几人就欲站起身,朱国强却止住他们说道。
  “所以,山东,有你们在,我放心!我方才所言的担心其实……”
  顿了顿,朱国强叹道。
  “我担心的是山东天气啊!”


第288章 难道天要亡明?
  我担心的是山东天气啊!
  其实,朱国强担心的何止只有山东一个地方的天气,他还担心着整个大明北五省的天气。
  在那边闲来无事的时候,他特意查了一下崇祯十三年的大事件,最触目惊心的是什么?是大旱!这场大旱其实使于三年前,但是今年是旱情严重的一年!
  在历史上,崇祯十三年的大旱,被明人称为“三百年未有之奇旱”涉及到的区域之广,范围之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就山东来说,史书上记载崇祯十三年自六月不雨,八月蝗,百姓大饥,群盗蜂起,人相食,草很木皮俱尽。益都、沂水、临淄、昌乐、蒙阴斗粟二千文。奇荒连岁,斗米万钱。土班蜂起,路无行人,男女不生育,尤为奇变。
  大饥,赤地千里,土寇四起!
  其他史书的记戴的大抵上也都是这些字样。
  六月不雨,是元月下雪后,直到六月都不曾下过一滴雨!
  这样的奇旱,不仅让山东各地河水、泉水断流、湖泊也干涸了。甚至就连井水也都见了底。
  面对这样的奇旱,应该怎么样处理?
  一声叹气后,朱国强继续说道。
  “这两年,山东各地旱情不断,十一年,泰安、武安等地先旱后蝗,十二年,济南、东昌、青州大旱,我记得当宋巡抚从府里借了三十万石粮食赈灾吧!”
  世子爷的话,让宋学朱点头叹道。
  “当时要不是世子爷借粮,不知要饿死多少百姓啊!世子爷于山东百姓实在是恩深似海!”
  面对这样的马屁,看着面的几人,朱国强摇头说道。
  “借粮没关系,关键是今年怎么办?我看了一下资料,十年山东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或旱或蝗,或是先旱后蝗,十二年,增加到了一半,这旱情蝗灾一年比一年严重,怎么办?如果全山东的百姓,都要赈济,到时候,那有那么多粮食赈济?”
  旱、蝗接连不断,这是晚明最大的特点,由于过度干旱,早在四年前就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蝗灾。从三年前起,蝗灾向西扩展到关中平原,向东扩展到以徐州为中心的山东及南直隶北部,然后扩展到南起淮河、北至河北的广大地区。甚至向南,蝗灾的面积已经扩大到长江流域,并形成了形成东西上千公里、南北四五百公里的大灾区。
  旱灾、蝗灾接连不断,仅仅只是靠赈灾是又岂能救得了所有人?大明最后就是被这样的灾害给拖垮的,击垮大明的并不是流寇,而是饥饿,因为饥饿把数以千百万计的百姓变成了流寇!
  这场大旱在不少人看来,甚至可能就是天要亡大明的征兆。在这场大旱中,千万人饿死,千百万人沦为流寇,从此之后大明就在没有消停的日子,后来,就没有后来就了。
  但这哪里是天要亡明呀?明明就是天气要亡明,其实这样极端的天气别说是明朝。换成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支撑下来。
  为什么在崇祯13年之前,官军还能够不断击败流寇?可从今年开始,流寇就势不可挡了?
  说白了,就是因为饥饿让数以千百万的百姓沦为流寇,官军嗯,对的不再是几千或者几万流民组成的流寇。而是千百万时都会变成流寇的百姓。
  李自成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得到充足的兵源。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兵马。
  针对这么多灾民,怎么去赈济他们?粮食?
  这可是上千万甚至几千万难民!什么就赈济他们。哪有那么多粮食啊!
  面对世子爷的反问,众人都沉默了下来,身为地方官员的他们,又岂不知道世子爷说的是事实,只是……这是天灾,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世子爷,臣听说……”
  沉默良久,宋学朱看着世子爷说道。
  “此时大军南下,在南直隶缴获了不少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