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偶尔的,还会有人抬头朝着城头上看去,有一个花白胡须的庄稼老头小声叹息说道。
  “唉,这刑场上,自古以来只杀老百姓,不知屈死了多少性命,现如今又是杀尚书,又是杀王爷的,这天下当真是要大乱!”
  旁边一个中年人轻声提醒道。
  “小声点,别嚷嚷,让他们听着了,要杀头的……”
  他的话声一落,一个脸孔浮肿的青年饥民从旁插了一句:
  “杀的好,把这些贪官都杀干净了,这世道才清净了!”
  “就是,大家都说闯王来得好。闯王一来,就把世道翻了个儿:昨日杀吕尚书,今日杀福王。人家只杀官,不杀百姓。这才叫替天行道!”
  “替天行道,这天底下又不是没有好官,没有好王,山东的德藩,人家就是……”
  不待一旁的人辩完,旁边一个人忍耐不住拉住他说:
  “你想死了是不是,现如今坐洛阳城的可不是朝廷……”
  坐洛阳城的确实不是朝廷,而是从商洛山里杀出来的李自成,此时他已经没有了去年年初时的落魄,这些年,也就是今年这个年过的——有滋有味啊!
  破洛阳转眼已经过了六天。这六天中,他倒没有住进洛阳城的福王府,而是住进了周公庙中,甚至就连福王府里的宫女,也都是赏赐给了下属,至少眼下来说,正处于创业中的李自成,确实有那么几分成大事者的潜质。
  这天,漱洗后,李自成就坐下去寺堂里吃早饭。在吃饭时候,他向面前个头不高的军师问。
  “军师,现在这洛阳咱们是打下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说起来,宋献策能成为李自成的军师倒也是机组巧合,长期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的他,几个月前,遭遇流寇,被“绑到”李自成军中,从那后他便为其出谋献策,倒也才智非凡,深受李自成的敬重,凡战前必先向他征求意见,不过几个月的功夫,就被其拜为军师。
  就是这洛阳城,也是宋献策献计打下来的,面对闯王的询问:
  “破了洛阳城,要查抄的地方多,东西多,光一个福王府就有多少东西抄!事情一乱,就会使许多金银珠宝和各种值钱的东西落入私人手中,粮食也会随意抛撒。现在洛阳内外流民有很多,闯王不妨一边分发赈粮,一边令他们散布谶语。”
  李自成问:
  “散布的什么谶语?”
  “闯王,前些日子,臣观天象算出明朝‘国运将终’,现在天下正待英主,所以闯王必须要尽快树立威望,而流民四处流动,不妨借流民的口口相传,把谶语传播出去……”
  想了想,宋献策便说道。
  “‘十八子,主神器’,有此谶语,百姓将来自然愿意追随闯王。”
  李自成一听,脸上立即露出喜色,
  “军师妙计。”
  十八孩儿是谁?自然是李自成的“李”。李闯王的李啊!
  百姓愚昧,听着这样的谶语,自然会以为“天命在李”,到那时又何愁大业不成。面上带着喜色,李自成又问道。
  “军师,昨天大家在那件事议论纷纷,你却很少说话。你对众人的主张有何看法?”
  打下洛阳之后,无论是李自成也好,刘宗敏也罢,其麾下众人都有些飘然了,毕竟,这是他们打下的最大的一座城,况且,洛阳还是古都啊!于是昨天就有人在那谈古论今,侃侃而谈,先从据宛、洛以收中原,据中原以争天下的道理谈起,接着谈到建立名号,最后谈到请闯王建都洛阳称王的时机已熟,不可错过,特别强调说河洛民心如何拥戴,不可辜负父老百姓的一片殷望。
  说得是道理充足,十分动听。对此众人自然是纷纷表示赞成。不过也有一部分将领主张赶快去攻占南阳,将宛、洛两个地区连成一片,准备好同杨嗣昌和其他前来的各路明军会战中州,等再打几个大胜仗,再商议在洛阳建都称王的事。但是又有一些人主张目前应该乘胜西入潼关,攻破西安,以关中为根本,建都西安。当这后一个意见提出以后,很多人立刻赞成,并且七言八语地补充理由。这是因为,昨天参加会议的人,除宋献策外,全都是陕西人,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现在他们“发达”了,自然应该还乡得瑟一下。
  当然,作为陕西人的他们也知道西安是古都,自幼老人们口口相传的“关中是形胜之地”,这地方自然最为适宜建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跟随李自成多年的人,他们一心保闯王打江山,都巴不得闯王早日称王称帝。
  其实,李自成的心里也想称王称帝啊。
  作为驿站下岗公务员的他,可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领兵打下洛阳这样的大城,这要是再称王称帝,那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不过尽管心里很想,可他就是没说,一直沉默着,观察着,观察众人的态度,最后宋献策的态度,最让他琢磨不透,
  昨天从上午讨论到晚上,宋献策一直没有说话,他心里在想什么?所以想了一夜之后,李自成还是命人请他过来,和自己一起吃早饭。
  宋献策答道:
  “昨天意见虽多,都是出于对闯王的一片忠心。我在会上不多说话,是因为想到朱升对朱洪武说的九个字,不免思索起来。”
  李自成问:
  “朱升是什么人?”
  宋献策说:
  “朱升是徽州儒生,很有学问,朱洪武打下徽州后把他请来,垂询大计。朱升回答了九个字。后来朱洪武就按照这九个字去做,果然成就了大明近三百年江山!”
  “哪九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嗯?”
  “这九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先咱们的巩固地盘,在咱们的地盘上站住脚地,安抚百姓,这样才能足食足兵,缓称王就是就是要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当年朱洪武就是靠着这九个字夺了天下。”
  李自成边思索边轻轻点头,随即笑道。
  “军师的意思我懂了!”
  大笑之余,李自成说到。
  “咱们现在就造军师的意思,办,就仿着当年朱洪武的办法去夺他的子孙的天下。”
  说罢,他又感叹道。
  “哎,朱洪武是个好皇帝,要是咱大明朝的皇帝个个都和他一样,心里头念着老百姓,他们又怎么可能会造他们老朱家的反。”
  “闯王所言甚是,咱们走到这一步去是因为贪官污吏横行,也是因为朱明气数将近,理应把天下让出来。”
  “嗯嗯,”
  点头赞同之余,李自成又问。
  “那,那个德世子,怎么样?他会不会是老天爷派下来特意给朱明续命的?”


第406章 痛哭流涕的崇祯
  洛阳失守和福王被杀的消息,直到二月中旬才传到北京的。消息会这么迟,是因为洛阳已经没有地方官向朝廷飞奏,而是住在开封的河南巡抚是在得到确实消息后,才向京城发出八百里加急的塘报和奏本。
  洛阳沦陷,虽然北京几天来已经有些传闻,但是谁也不肯相信,认为不太可能。在李自成破洛阳之前,大家心中只有个张献忠,知道李自成名字的人很少,原本知道他的人也都把他忘了。
  李自成是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到河南的?
  有多少人马?
  如何行事?
  等等这些几乎没有人关心。
  破洛阳、杀福王的消息传到京城,就像晴天霹雳似的震惊了众人。从此以后的十来天内,不论是在大小衙门,勋臣贵戚的邸宅,茶馆酒肆里,街头巷尾间,人们一开口就是洛阳。就是福王。
  如果仅仅只是破个洛阳,还不见得会这么轰动,十几年来,内地州、县城池失守,成为常事,在京城确实早已算不得重要新闻。李自成在那那杀掉的福王,才是众人关注的中心。
  毕竟,福王……那可是神宗最宠爱的儿子,是当今天子的亲叔叔啊!
  得到飞奏时,正准备进午膳的崇祯脸色顿时大变,头脑一蒙,险些没晕过去,连连跺脚道:
  “哎!哎……啊!”
  随后就放声大哭起来。
  他从来没有在人前这么哭过,使得宫外大小太监和宫女们无不是惊慌非常,有头面的都跪在地上劝解,没有头面的都在帘外和檐下悄声哭泣。一个站在檐下的老太监,从神宗时就服侍了大明四代皇帝的,一向不大关心宫外事的他,总以为即便是有战乱和天灾,大明江山也是如铁打铜铸般地牢固。他日夜盼望能亲眼看见国运中兴,去年东虏败退,辽东克复等消息更是让他深信不已,甚至就连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此刻洛阳的消息传入耳中,见皇上如此痛哭,他也忍不住哽咽流泪,脚步蹒跚地走到僻静的地方,轻轻地悲叹一声,不自觉地说道:
  “唉,天啊,天可、可真是要塌下来啦!”
  天要蹋了!
  所有人都这么想着。
  崇祯哭了一阵,王承恩也闻信跑过来跪在他面前劝解,想着必须将洛阳事禀告祖宗神灵,而且还要处理洛阳的善后事儿,崇祯便止了哭泣,挥退众人后,便孤独地坐在御榻上沉思。
  午膳时,崇祯正在用膳,忽然又想起洛阳的事,悲从心中来再次泪如雨下。原本想等午膳后休息一会,再去禀告祖宗神灵,现在已经等不下去的他,也不乘辇,直接步行去奉先殿,跪在神宗的神主前嚎啕大哭。
  死去的是神宗皇帝的儿子,他的叔叔啊!
  那怕就再不亲,可毕竟这是顶实的皇亲啊!
  听到消息的周皇后,传旨田妃、袁妃,太子和永王、定王一同随她赶到奉先殿。因为不奉诏不得入内,便一齐跪在殿门外,劝皇上回宫进餐,不要过于悲伤,损伤“圣体”。
  听着皇后等人的劝说,崇祯反而哭得更痛,皇后等人劝着劝着,也一齐大哭起来。因为皇帝、皇后、皇贵妃、贵妃、太子和二位小王都哭,随侍的太监和宫女也跟着哭泣起来,一时间从殿内到殿外,尽是一片哭声。
  哭了好一阵,崇祯才由太监搀扶着哽咽站起,叫皇后和田妃、袁妃进去,也跪在神宗的神主前行礼。等她们行礼之后,他才哽咽道:
  “祖宗三百年江山,从来无此惨变。朕御极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未曾的失德。没想到流贼如此猖獗如此,祸乱愈演愈烈,竟至洛阳失守,福王被戕。亲王死于流贼,三百年来是第一次。朕、朕如何能对得起神宗皇爷!”
  说毕又大哭起来。
  离开奉先殿后,崇祯便传谕御膳房,百日之内不要再为他预备荤菜。三天后,周皇后担心这样会损伤他的身体,便劝他停止素食。他含着泪摇头拒绝道。
  “这些年朕年年剿贼,天天剿寇,结果竟然是这样结果!朕不是昏聩无能之君,自登极以来为国焦劳,励精图治,可惜上天不佑,降罚朕躬。朕不茹荤,不饮酒,只求上苍怜见,挽回天心耳。皇后,你不明白朕的苦衷啊!”
  说着,崇祯又一次流出了泪来,他的心里苦啊!
  他容易吗?
  原本的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皇帝,那年王恭厂大爆炸,皇兄失去了唯一的皇子,没过多长时间,皇兄也落水染了风寒,很快就撒手人寰,皇兄临终前把大明的皇位交给自己。自己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小心的唯恐坏了祖宗的江山。
  在大明的历代皇帝中,除了高祖皇帝、成祖皇帝,有谁像自己这么勤政?可为什么上苍却总是如此不待见自己?
  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