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心积虑”的准备一年多,大连这边已经为战争作好了准备,经过一年多的整合,朱国强现在手里的部队足足十二万多人,这还不包括水师。
  作为成祖之后,第一个执掌军权的宗室,包括“平虏大将军”这个职务,都是临时的,至于其它的职务……一个没有。
  还有,平虏军现在还没有朝廷的编制,仍然是乡兵,就像是晚清的团练一样,属于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可这个“临时工”却拥有实打实的十几万大军。
  而这样的临时工,却又是由平虏大将军统领,他并不是正规军,但却像正规军一样卫国戍边。类似的事情,或许翻遍中国历史能找出来,但是在大明朝却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尽管平虏军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可是他却是这个时代唯一一支日夜操练的部队,不过即便是如此,从动员到出征,仍然用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准备。
  崇祯十四年六月初九,平虏、平狄、征虏、虎贲、鹰扬五镇再加上将军府的直属部队,六万大军向盖州出击时,作为前锋的梅春率领着虎威镇近一万两千官兵,已经抵达了盖州。
  尽管盖州城内只有不到五千清军守军,但是此时的盖州城最不是旧时的那座中式的城池,而是一座棱堡化的城池。厚重的棱堡工事保护着这座要塞化的城市。
  “这城墙可真够厚的啊……”
  从望远镜中,看着已经变了模样的盖州城,梅春自言自语道。
  表面上看似镇定的他,心里其实正犯着嘀咕,毕竟,这可是他到平虏军中的第一战啊。
  过去他是孝陵卫的指挥使,现在他是虎威镇总兵,作为九镇总兵之一的他,内心深处极为渴望通过一战来证明自身,毕竟,于外界而,他这个总兵唯一的功劳就是南京的“献城”。
  而现在就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只是眼前的这座城……
  这可是建奴在两军对峙前沿最重要的据点了,如何才能拿下他?
  “厚,不是关键。”
  盯着盖州城,李云昆神情严肃地说道。
  “根据咱们在战前搜集的情报来看,建奴特意吸取了四方山城炮击的经验,除了城墙加厚,修筑缓冲坡用于抵挡实心弹炮击之外,还在城墙后方筑了营垒,营垒全部用腿粗的大木搭建,上面覆有厚达一丈的厚土,门前有土坡抵挡破片,除非炮弹直接打进不到三尺宽的门洞里头,否则炮弹即便是打进城中,也不会给建奴造成什么伤害,要不然,就得直接打到城头上!”
  建奴的反应非常迅速!
  无论早黄台吉还是多尔衮,面对威力强劲的高爆榴弹,建奴的反应极快,甚至超过了世人的想象。
  其实,就挨打之后的反应来说,建奴的反应确实很迅速,甚至两百多年后的鸦片战争结束后,修建大沽炮台时,鉴于英军榴弹的杀伤,他们特意把营房修建成了半圆形,如此一来,榴弹击中营房时,就会滚落到地上,而且营房之间也相隔丈许,即便是滚到营房边的炮弹爆炸,也不可能一次炸塌两间,况且两尺厚的土墙,本身就足以抵挡黑火药榴弹爆炸时的冲击波。
  现在,他们干脆直接把营房变成了工事。这样的反应速度就是朱国强在知道后,也是叹为观止,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赫赫之名的人,又有几个人是好相与的?
  “难不成咱们要用人命强冲硬攻不成?”
  在梅春满面忧色的道出这句的时候,在盖州城内,置身于城墙上的浑塔盯着城外的明军,颇为得意地说道。
  “这些明军,他们想要夺城就非得拿命换不可,我城内有守军五千,他们想要下城非得让明军死五万人不可!”
  作为佟佳·扈尔汉这个满清所谓的“开国王大臣”的儿子,浑塔倒没有他爹那么出色,尽管按辈份来说,因为他爹被努尔哈收为养子,赫赐姓觉罗氏的他,也算是半个皇亲国戚,但扈尔汉家在他这一切,最就没落到,现在多尔衮用他守盖州,用得是他绝不会投降明军。
  此时的浑塔倒是显得信心十足,他相信自己能守得住盖州,当然,现在他和许多满清的将领一样,不再动辄用“明狗”来称呼明军了,其实,这大概就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就像当年努尔哈赫造反时,言必称“官军”,后来占了上风,就改口称“明军”,萨尔浒之战后,他们就轻蔑的称明军为“明狗”了,现在,接连被打痛的他们,又一次改口称“明军”。
  其实甚至就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语气中的变化,这种变化即便是当事人,也无法体会得到。
  “大人,明军现在就在城外,虽说咱们盖州城城坚墙固,可一味的死守总不是办法,这还是得请王爷立即派兵过来啊!”
  听着赵安东的禀报,浑塔只是哈哈大笑道。
  “给王爷的信早就送过去了,不过援军一时半会肯定过不来,咱们只管守,就放手让明军攻,我倒要瞧瞧是他们的炮猛,还是咱们城坚!”
  就在他话声落下的时候,炮声突然响了起来!
  立于城头上的他们远远的就能看到在城前的壕沟里喷吐出一团团白烟,烟雾弥漫中,只看到数十个黑点掠过半空,呼啸着飞了过来。
  和过去一样,第一轮打过是十八斤臼炮,相比于野战炮的平直弹道,它的弹道弯路更适合攻城,而且射速快,不过最大的问题就是准头太差,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是除了九斤山地榴弹炮之外,明军最喜欢的大炮,毕竟,它的重量轻、射速快,而且发射榴弹时,极其的致命。
  无论是在南京城下,还是金州防线上,它都一闪又一次的证明着自己的能力——一次次的将建奴的阵营炸的粉碎,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一块块的碎肉。
  现在,它再一次怒吼着,试图再一次证明它的威力。
  在它呼啸着落在地面的瞬间,万向引信里的铁质重球就直接滚动着挤压下面的击针击发火帽,十八斤的炮弹瞬间炸出一团团炸焰,不过只是瞬间的功夫,盖州城就被一团团猛烈的炮弹所笼罩,有的炮弹直接落在城墙上,有的落到城墙后方,也有落进城中的,不过,即便是如此,明军倒也不担心会对平民造成伤亡——这城里并没有什么汉人百姓。
  汉人,除了少数深得主子信任的包衣奴才之外,他们甚至都没有资格呆在城内!
  不过,眼下这样的局面,倒也给明军打开了方便之门,可以毫无顾忌的往城市中挥洒着有如雨点一般的炮弹。


第412章
  炮火!
  猛烈的炮火袭来的瞬间,盖州城就被一团团黑灰色的炸烟所笼罩。
  那些炮弹在触地的瞬间就爆炸了,这完全得益于其使用的万向碰炸引信。这种脱胎于二战英国手榴弹简易引信成为了炮弹的杀伤倍增器,尽管圆型的弹体在飞行中是任意滚动的,落地的姿态也是不可控的,但是这种万向引信,却可以在落地的瞬间以任何角度爆炸。
  瞬发的炮弹,对于步兵而言无疑是致命的,一枚榴弹爆炸后通常可以产生数千枚大小不等的破片,这些破片的速度超过上千米,小的如四射的子弹,大的如同超音速飞行的刀刃,他们会将所过之处的身体切得稀烂。
  对于体会过这种“弹雨”洗礼的建奴来说,这正是他们过去最为恐惧的,那种血肉横飞的战场对于人们而言,恐怕是最接近的地狱的地方。
  甚至就是现在,当一发炮弹落在城头上,在爆炸的冲击波中数千个碎片呼啸着飞身周围,那些小的似花生米大的像是利刃般的破片像子弹似的穿透附近建奴的身体,但是它与普通的子弹不同,它的外形是各异的,它们在钻入肉体的瞬间,就扭曲着撕碎了血肉,骨头,削掉他们的四肢……
  不仅如此,在炮弹爆炸的瞬间,冲击波就像像一把刀一样撕裂着周围的物体。一些建奴兵丁在被榴弹命中后,瞬间就被炸成了碎块,肢体不全,除去弹片的切削外,主要就是冲击波产生的杀伤所致,而他们身上的盔甲也被冲击波撕的粉碎,一片片铁片呼啸着像是飞刀似的飞向的周围。
  ……
  对于置身其中的人来说,这无疑就是一片地狱!
  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无遮无挡的站在那里,任由炮弹洗礼的话,这场战争就不会再是战斗,而是变成一场屠杀!一边倒的屠杀!
  但是现在,这场屠杀却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城头上的建奴遭受了损失之外,大多数建奴都是躲避在城墙下方的厚实的掩体之中。
  那些用圆木、厚土构建的房屋尽管看似简陋,但是却能够最大限度的抵挡炮弹的洗礼,那些落地即炸的炮弹即便是准确的落在房顶上,也不过只是炸出一个个浅坑。
  曾几何时,对于建奴而言最为致命的瞬发炮弹,这会完全失去了作用,它既无法击穿工事的顶棚,也无法炸塌工事。只是发出一阵阵剧烈的爆炸声。
  当爆炸声在头顶上传来,在圆木的缝隙间不断有灰土震落时,棚里的建奴无不是面带喜色。
  “哎呀,这个窝棚可真是能救命啊!”
  说话的功夫头顶上的圆木就像是不堪重负似的,在他们的头顶上震颤着,尽管灰土震落的更为剧烈了,可实际上,那些瞬发的炮弹,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没有造成任何杀伤。
  甚至就像是隔靴搔痒似的,完全没有丝毫意义。
  “炮战!你们瞧着没有,这就是明军的炮战!可是现在对咱们屁用都没有。”
  尽管外面的爆炸声有如夏日的惊雷一般,但是在土木棚里,那些建奴却显得颇为得意。
  “过去,咱们也就是任他们炸的份,你们瞧瞧现在……”
  那人闻一口从门外透进来的硝烟味,得意道。
  “也就是给咱们吃个烟而已!也就是听个响儿。”
  得意之余,他甚至还用力的吸了两口,然后说道。
  “哼哼,我敢说,明军一会肯定就会攻城,正好了,咱爷们就等着他们杀过来,然后隔在城墙上用石发铳轰他们!”
  在说话的功夫,他甚至还特意拍了一下手中的石发铳——这可是他们专门为明军的铁人军准备的大铳,重达7钱的铳子,可以在百步之外击穿明军的铁甲。
  对于建奴来说,这些用燧石击发的火铳,无疑是一种极其先进的武器,尽管它先进,但它并不是一个种昂贵的武器,不仅仅是因为明山沟,也就是后世本溪地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铁料,更重要的原因是,相比于刀枪用的百炼钢,制造铳管只需用熟铁既可,毕竟直到19世纪中期枪管都是用熟铁制成。
  铁比钢便宜!
  便宜了很多!
  当然,铅弹也比箭便宜。
  他们得意且猖狂的想要等到炮击结束的时候,杀上城去,然后杀个痛快。但是就在他们等待着炮击的结束时,远方的地平线上,悬在半空中的热气球上,两名了望兵正在观察着炮击的效果,他们不时从吊篮里丢出一个竹筒,然后炮手们会根据竹筒里的情报,调整臼炮的射角,甚至方向,以争取把炮弹打的更准一些,但实际上,滑膛臼炮的精度是极为感人的。
  “炮击的效果似乎不太好啊!”
  梅春皱了皱眉头,然后自言自语道。
  “这样直接强攻的话,伤亡肯定不会少的。”
  如果一边炮火压制,一边攻城呢?
  这样攻城的话。伤亡肯定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倒可以减轻一些伤亡,不过这样的压制持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