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爹,孩儿有一件事要和爹说说。”
  “哦?什么事?”
  尽管祖泽润还没说话,祖大寿已经猜出来,恐怕和他们回来有莫大的关系,看着祖泽润身后的十几人,欣喜之余,心思不由一沉,多尔衮这个时候放出他们,又是为了什么?
  祖家还有不少人在黄台吉那边,哎……要是他们没有随其出征,恐怕早就像祖可法一样被世子爷救回来了!
  不过他们是怎么回来的?
  而且是在眼下的这个时候。突然之间,祖大寿的心思一沉,他意识到这些人这个时候回来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无论如何,他们总归是回来了。天知道这些年,主到时候没有一天不希望接回当年被自己留在大凌河的亲族弟兄,和皇太极无论如何都不会放他们回来的,对于皇太极来说,他们就是他手中的筹码。
  当然,对于多尔衮同样也是如此。可为什么现在多尔衮会把他们给放回来?
  尽管心里怀揣着各种疑惑,但是祖大寿还是欢喜的领着儿子进了大帐。
  片刻后,大帐中静的出奇,简直就是落针可闻,祖大寿手拿着多尔衮的亲笔信,眉头紧锁。
  “爹,多尔衮的信里说的是什么?”
  祖泽溥问道。
  “二弟,王爷,不,多尔衮说要把从大凌河直到盛京,把这些地方都让给咱们祖家!”
  祖泽润的话音一落,帐中众人无不是惊愕的睁大眼睛,随之又是一阵狂喜。
  盛京是什么?是大家伙的军功,是大家伙儿的前程啊!
  而且眼下盛京城甚至不需要大家伙儿去打。那多尔衮直接就把盛京城送给了他们。
  这样的好事到哪里找去?
  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就唾手可得的军功,这样的好事到哪找去?
  “爹,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
  祖泽润看着爹说道。这可是多尔衮送给他的回家大礼,对祖家来说这是是机会,对于他而言更是一个机会,毕竟他已经离开主家十年了。
  就在这时,祖泽溥反问道。
  “爹,好是好,可是大将军那边怎么交待?”


第422章 到东京去
  大将军那边怎么交待?
  祖泽溥的问题,让祖大寿等人,无不是陷入了沉默,就连原本已经表态的祖大弼这会也陷入了沉默。Caparisons
  “是啊,打从二公子和大将军见面,人家可从来没有亏待过咱们,这一年多,单就是明铁甲就给了咱们上万套,还有火铳、大炮,火药,甚至就是粮食……”
  祖泽清顿了顿,才说道。
  “就连粮食,咱们还和人家借了十万石粮食,这些可都是人情啊!”
  人情!
  或许辽东将门中的不少人都是极为看重家族利益,可他们同样讲究情份,他们之所以愿意出兵配合,说到底也是为了还那份人情。
  “人家平虏大将军可没亏待过咱们啊。”
  确实没有亏待过啊!
  见众人都没有沉默了下来,祖世祥站起身说道。
  “末将以为,与大将军种种不过只是私情,而收复辽东,收复沈阳却是大义所在,我祖家世代为国戍守辽东,焉能因私废公?”
  道出这句话后,祖世祥甚至都没有去看一眼祖泽润,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一母同胞,这也是他站出来为其说话的原因。无论如何,祖泽润都是他的兄弟。
  因私废公!
  祖大寿在心里略点下头,却没有说话。
  当初授意祖泽溥去大连,甚至答应把女儿嫁给大将军,说到底为的也是祖家的将来,将来万一大将军要是再进一步,祖家可就是从龙功臣了,届时必定会像英国公一般,与国同休不说,祖家也将享尽世代荣华富贵。
  但是……这有风险啊!
  造反,不对,靖国难是有风险的,尽管祖大寿明白朝廷肯定挡不住平虏军,可这其中的风险却不能不考虑,万一大将军要是个愚忠的人呢?
  他不是!
  可万一是呢?
  那到时候还有祖家什么事?
  况且现在朝廷一味的捧吴家来平衡祖家,久而久之,辽东还会再有祖家吗?
  可要是夺下了沈阳,收复辽东呢?
  到那时,祖家就是复辽的第一功臣,即使是不能封国公,封个伯爵也是没问题的,有了复辽之功,祖家自然可以像当年李家一样镇守辽东,至于吴家……吴家到时候也就是门下一走狗而已!
  只是大将军那边……
  就在祖大寿犹豫时,帐外突然有人进来禀报道。
  “启禀左都督,大凌河城的建奴降了!”
  什么!
  猛然站起身来,祖大寿愕然的看着传令兵,半晌都没有说出话来。
  大凌河城降了!
  “爹,现在大凌河城已经降了,接下来往沈阳的一路上,只要爹愿意,大可一路长驱直入夺沈阳,沿途各城的建奴都会弃城而逃……”
  祖泽润笑道。
  “只要三五日功夫,就可以为朝廷收复沈阳,立下不世之功了!从此之后辽东平定,我受了几十年苦的辽民也能重新过上太平日子了!”
  对于大凌河城投降,祖泽润并不觉得奇怪,毕竟,在他来这的时候,就已经有信使往大凌河等地送去了王爷的亲笔信,令他们弃城撤往草原,当然,也不是不战而逃,总还是要象征性的打一打的。
  这不但是祖家的荣华富贵,同样也是他祖泽润重归祖家的垫脚石,有了这块垫脚石,有了复辽之功,他才能再次在祖家站稳脚,至于二弟,朝着面色极为难看的二弟看去,祖泽润心说。
  “对不住了,老二,大哥才是祖家的大公子啊!”
  “传令下去,发兵沈阳!”
  终于,在反复权衡后祖大寿做出了他的决定,他的话音刚落,祖泽溥就激动的质问道。
  “爹,我们这么做的话,如何能对得住大将军!”
  面对儿子的质问,祖大寿闷哼道。
  “我等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收复辽东是朝野期盼之事,我又岂能因私废公,为一已之私毁掉了我大明朝野数十年来的复辽之愿。”
  面对父亲的决定,祖泽溥愣了好一会,看着帐中众人那副欢喜模样,他最终还是长叹口气,相比于将来,眼下复辽的功劳才是泼天大的功劳啊,人人都能得到封赏的奇功!他们又怎么可以不能欢喜?
  “爹……”
  伸手示意止住祖泽溥,祖大寿说道,
  “不要再说了!”
  直到众人都离开之后,祖大寿才仍然留在帐中的祖泽溥说道。
  “泽溥,为父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
  顿了顿,祖大寿没有说下去,而是吩咐道,
  “你去一趟大将军那,告诉他让他择吉日娶你小妹过门吧。”
  说罢,他又拍了拍祖泽溥的肩膀道。
  “泽溥,你都这么大了,应该明白的,祖家……我得先考虑祖家啊!至于大将军那边……”
  摇头长叹后,祖大寿便朝着帐外走去。
  沈阳城啊!
  那可是祖家上下百余口将来的前程啊!
  几乎是在祖大寿挥师直指沈阳的同时,沈阳城内的费扬果看着手中的信,脸色却是变幻不定,尽管他只有二十岁,但作为先皇最小的小儿子,他仍然被多尔衮任命留守盛京,在得知平虏军北上后,他就开始加强城防,并且多方打探平虏军的动静,但是现在,十四哥的信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十六叔,十四叔是什么意思?”
  见十六叔半晌都不说话,邓什库便直接问道。
  他是多罗贝勒德格的儿子,当年因为莽古尔泰谋反一事,被削了宗籍,也就是多尔衮与黄台吉决裂后,才重新得到重用,当然,邓什库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十叔,在历史上,应该在去年就因为不知名的大罪,被凌迟处死。但历史的变化,却让他保住了性命。
  “十四哥,让咱们让出盛京城!”
  “让出盛京城!”
  邓什库惊讶道。
  “让给谁?”
  “让给祖大寿!”
  “十四叔怎么了?难道疯了不成,怎么能把盛京城让给祖大寿,那咱们呢?”
  别说是邓什库会惊得口不措言,费扬果的内心同样也是惊愕不已。
  “城内外所有八旗一率西迁至草原!”
  “什么?到草原上,十六叔,十四叔到底在想着什么?他们怎么能不守盛京城了?那可是咱们大清国的都城啊。”
  “就想的是要把这仗打赢。想的是保住咱们大清国的天下,而不是区区一座盛京城。”
  尽管这样不太能够理解十四哥的这个决定,但是费扬果仍然选择相信死十四哥,并在这么多兄长之中只有他是真心实意的待自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轻视他。
  况且在信中十四哥个已经告诉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现在的大清国已经不再是两年前的大清国了,两年前,大清国压着明国打,但是现在,却是明国压着大清国打,如果不好好谋划的话,就是这么死守死城,到最后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大清不是大明。于大明来说,哪怕死个十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都没有什么大不了。道可要是换成大清,损失个几万人,那可就不仅仅只是伤筋动骨了,甚至可能是要亡国的。
  为什么去年要你上去招抚那些生女真。不就是为了增强实力吗?就是因为盛京是大清的都城在这里死守的话,到最后不定就会赔上几万人马。
  那样的话,大清可就全完了。
  当然,这一切,费扬果并不需要和邓什库解释,毕竟这事关十四哥的计划,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心里这么盘算着的时候,费扬果直接烧掉了那封信。
  十六叔的举动,让邓什库知道他可能再解释什么,于是便问道。
  “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现在!”
  费扬果说道。
  “咱们,去东京!”


第423章 好学的鞑清
  所谓的东京,就是辽阳,早些年曾经是建奴的伪都城。
  几乎是在费扬果率领两万大军离开盛京,增援辽阳的同时,潜伏在盛京城的内线,就将大量的情报送到了大将军府,送到朱国强的面前。
  盛京、辽阳等地正在尽量迁移军民撤向草原。
  撤向草原……
  盯着地图上的辽阳,朱国强的眉头锁成了一团。
  多尔衮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道他有什么阴谋?
  实在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的朱国强还是决定谨慎一些,立即命令道。
  “给杨御藩传令过去,让他谨慎一些。”
  崇祯十四年六月二十,辽阳城外。
  费扬果回头朝着辽阳城看去,长长的出了口气——他已经放弃了守城,如果要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那就在这里打吧!
  堂堂正正的和明人打一仗,向明军,当然也是向那些兄弟们证明,他同样也是努尔哈赤的子孙。
  费扬果身边的旗手高高举起了大纛旗,一众巴牙喇亲军拱卫在他左右。很快,就有传令兵过来禀报道。
  “贝勒爷,约莫万余明军,正在接近大军!”
  真的来了!
  费扬果心说:这一仗来的正是时候。既然十四哥想让自己给明军一个教训,那正好了!
  “传统下去,让奴才们都好好地休息,吃些肉干。”
  费扬果传令后,辛苦了大半个白天的八旗兵丁们也不多话,纷纷坐下休息,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也就是肉干,这是他们与蒙古人学的,战时吃肉干更顶饿。
  第一次指挥这么大战阵的费扬果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