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距离就是最好的筹码!
  为什么日本一直游离在中华体系圈的边缘,就是因为距离!
  “那么是不是可以先让天皇退位,然后,再将嫁出去呢?”
  “将军,他要娶的是天皇!”
  他要娶的是天皇!
  陷入沉默中的德川家光,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作为幕府将军的他,首先考虑的是幕府的利益,至于其它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天皇出嫁可能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影响吗?
  即使是有影响,那也与幕府无关,是朝廷的事情,是天皇的事情,甚至于如果打击了天皇的声誉,将来德川家就能—“彼可取而代之”了。
  凝视着地上的落叶,德川家光说道。
  “我只是天皇任命的将军,天皇出嫁,理应由天皇和朝廷作主。”
  看似没有做出决定,但堀田正盛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将军的意思——将军同意了!但是事情必须要让朝廷来办。
  ……
  与历代将军一样,德川幕府将军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正统性,并没有废除天皇,而是接受天皇的册封,开创幕府,至于天皇就在西日本的京都依然是名义上的正统,其实也就只是如此而已。
  所谓的天皇也不过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对此,已经退位的后水尾天皇自然再了解不过,毕竟十几年前就是在被幕府极尽羞辱后,他才选择的退位。
  “明国平虏大将军要娶明正!”
  看着跪在地上的近卫信寻,后水尾的心头突然有些激动起来,当年在“紫衣事件”后,德川家光为了羞辱他,派了他的乳母春日局前往京都朝廷面见天皇。按照规定,从五位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面见天皇,但春日局没有官位却在幕府授权下面见天皇,因此他感到自己受到莫大的耻辱。
  在“紫衣事件”和“春日局参拜”事件连番打击下,受尽屈辱的他既然不敢对幕府怎样,但又不想再继续做窝囊天皇,唯一能选的便只有退位,其实这也是德川所希望的。
  退位后自号后水尾院,将自己比作“水尾帝第二”,而平安时代的清和天皇,就别号水尾帝,意在讥讽德川家光是另一个藤原基经,他是平安时代的权臣,曾逼迫清和天皇退位。他唯一能表示抗争行动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不是他不想抗争,而是他无力抗争。
  “是的,明国将军表示,只有将天皇陛下嫁给他,他才会出兵朝鲜……”
  跪伏于地的近卫信寻,如实的回答道,尽管消息很早就到了江户,但是朝廷却是刚刚得知,
  “哦,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后水尾并没有气恼,而只是在那里沉默着,他在那里思索着这些年来,自己所遭受到的种种羞辱,为什么德川家会千方百计的限制朝廷、公家,为什么德川家光会千方百计的羞辱他?
  就是为了控制朝廷,或许他可以在金钱上给予公家一定的补偿,但是公家必须要在他的掌握中,至于天皇……不过只是他眼中的傀儡!
  而且这个傀儡甚至就连抗争的权力都没有,唯一的抵抗就是什么?就是退位……
  而现在,明国将军的求婚,却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摆脱幕府将军的机会……


第45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机会!
  对于身处朝鲜的朱国强来说,他压根就不在乎那个退位的“后水尾”在想什么,也不在乎京都的公家在盘算着什么。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机会,想要抓住机会,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否则,机会就是别人的机会,对于弱者来说,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能不能卖一个好价钱。
  当从长崎传来的消息传到义州时,已经九月中旬了,小冰河期的冬天,来的很早,崇祯十四年也不例外,中秋时就已经穿上了秋衣,不过只一个月的功夫,冬天就已经来了,冬雪纷至沓来的同时,战士们也纷纷穿上了冬装。
  其实,朱国强一直在等待着冬天的到来,毕竟,另一个世界的朝鲜那个“最寒冷的冬天”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在战争期间,可以准时的把冬装送到一线,万一要是冬装不能准时送到前线的话,到时候败给了天气,可就真的没有天理了。最简单的办法,还是让战士们换上冬装,在冬天到来时,再向南进军。
  当崇祯十四的第一场冬雪下来之后,朱国强就命令大军开拔了,出义州、经定州、安州,直指平壤。
  “世子爷,前面便是平壤了!”
  林庆业指着前方说。
  由于积雪覆盖大地,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朱国强根本看不到平壤。
  但是,大多数国人对平壤都不陌生,至少都听说过这个地方,它位于大同江畔,是朝鲜半岛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按照林庆业的介绍,这里是朝鲜北部最为知名的平原,盛产稻米。
  听着林庆业的介绍,朱国强笑道。
  “西汉初年,燕国人卫满逃到朝鲜,并取代箕子朝鲜,称为‘卫满朝鲜’,后汉武帝派兵灭亡卫满朝鲜,攻占王险城,也就是平壤,在半岛北部设立了四郡,置于汉朝的管辖之下,其中平壤一带即为乐浪郡,是汉四郡的中心……”
  手的马鞭扬了扬,朱国强笑道。
  “如此算起来,这里也算是我中国故地了。”
  “回大将军,我朝鲜出自箕子,箕子本就是中国一员,莫说是汉四郡,整个朝鲜都是中国故地。”
  林庆业颇有些骄傲地说道,什么朝鲜人,我们分明就是中国人,是大明人好吧!在朝鲜的一个月中,接触了那么多朝鲜人,知道许多朝鲜人自视甚高,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夷”,遵循华夷之辩的他们自称“小中华”,视自己为华夏的一员。
  说实话,这都是老祖宗的功德,现在孝子贤孙都在,也时候让他们回家了。
  “朝鲜始国于箕子,其来抵达朝鲜后,则以叙九畴之见,有设八条之教,为辟小中华,其实,小中华与中华,实是一家人,于本世子看来,朝鲜是我中国之地,朝鲜人亦是我中国之人。”
  他的话音落下时,周围的朝鲜人无不是激动的驻以言表,如果不是正在行军,估计会立即下马跪拜表示感激,成为中国人——这可真是对朝鲜忠心事大三百年的最高认可了。
  过去顶多也就是有天朝的大臣虽然会夸上一句,“朝鲜实不负小中华之名”,但实际上于他们的眼中,朝鲜还是“夷”,可是现在世子爷却直接把他们当成中国人,就像是忠心耿耿的奴才侍候主子几百年后,终于得到主子的认可,一句“往后你就是自家人了”,那种激动,自然是难以言表,那种得意当然也是发自于肺腑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出于对中国的认同感及作为“中国第二”的自豪感,而这一切,到满清入关,占领中国以后,朝日越各国的小中华思想空前膨胀,均认为中国已沦为夷狄,而本国才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老祖宗用几千年,在东亚确立的以天朝为核心、以中华为核心的“东亚秩序”也就此瓦解了,天朝上国在满清那边是个笑话,可是在大明,却是实实在在的。
  雪越下越大,官兵们只是顶着风雪继续前行,甚至就连朱国强也只能牵马前进。
  在通往平壤的道路两侧,可以看到一些朝鲜民居,多遭毁坏,都是被建奴毁掉的——为了阻挡明军的南下,建奴实施了坚壁清野,放火烧掉了沿途的房屋,填上水井。
  沿途所见的那些民居,烧的只剩下一些残木,至于少数砖瓦房,也只剩下些许断垣残壁。这些民居都是建奴放火烧掉的,至于里头的百姓呢?
  没有多少人在意,甚至就连朝鲜人自己都不怎么在意。因为风雪太大,行军的速度并不快。
  在距离平壤还有不到五十里时,终于又一次见到了前来送信的朝鲜人,领头的朝鲜人是个读书,见面就用生硬的汉话跪地哭诉道。
  “天朝天兵总算来了。可恶的胡虏杀我百姓,抢我粮食,掠我妇人,小人求天朝天兵为我朝鲜百姓作主,一定要报这个大仇!”
  随后那个朝鲜人又禀报了军情——黄台吉在平壤。
  “快快请起,咱们慢慢说。”
  将他扶起来,朱国强询问道。
  “你是说酋首黄台吉在平壤?”
  虽然朱国强从来没有把建奴放在心上,但是对于黄台吉这个人却不能不放在心上,毕竟人是名树是影,他居然亲自率领大军到了平壤,这绝对出乎了他的意料,毕竟,按道理来说,黄台吉是不应该到平壤的,平壤或许是北方的重镇,但是黄台吉绝对没有防守那里的必要,因为无论是带方堡或是正方山城,都位于平壤南部,这样腹背受敌的场面,绝不符合用兵之道啊。
  尽管并不符合用兵之道,但是突然如其来的消息,还是让朱国强的眉头锁成了一一团。
  事出反常必有妖!
  问题是他黄台吉,为什么要出这个妖蛾子!
  越是不符合常理,越要注意,他黄台吉干什么?
  难道他就不怕后路被切断了吗?


第456章 没有退路的黄台吉
  黄台吉确实到了平壤!
  这非但出乎大明的意料,甚至出乎所有满清权贵的意料,毕竟,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皇上会选择在平壤御敌。
  当黄台吉亲统大军来到平壤时,正是今年冬天初雪下来的时候,看着纷至沓来的雪花时,他哈哈大笑道。
  “此战,我大清必胜!”
  不是必胜,而是必须胜!
  随后,他就开始为迎战明军作了准备,尽管在此之前,就已经坚壁清野了,可真正的准备,还是在黄台吉抵达平壤之后,他不但命人挖掘了长壕,而且还用堡篮临时筑建了多道棱堡要塞,其实,他的长壕就是土篮筑建的棱堡为核心,他作着准备的时候,探马禀报——明军到了!
  在距离平壤三十余里的时候,明军就停止了进攻,随后,依山傍水,连营结寨,防守的极为严密。
  对此,黄台吉并不觉得意外,毕竟,对手也是一个用兵的行家。他们或许都喜欢兵行险着,但是实际上却是行险用稳,都是尽可能不给对方留下漏洞,毕竟任何漏洞都意味着需要附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德世子来了!”
  在大帐中仔细审视地图,黄台吉半晌才吐出这么一句话。他身前的几位大臣,一言不发地站在他的身后。大帐里,静得出奇,更显出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黄台吉终于抬起头来了:
  “济尔哈朗,朕问你,如果明军要强攻长壕的话,你有多少把握挡着住他们,此地乃我军与明军正面交锋的地方,万一有失,我大清国恐怕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回皇上,臣在这里筑了长壕,长壕前有树冠布成的鹿角,而且还有我三万八旗新军精锐,即便是朱慈颖率全军来攻,我军也稳如泰山。”
  而站在一旁的揆一也自信地说道。
  “尊贵的皇帝陛下,请你相信,没有任何人可以攻克你的防线,这个防线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坚固的防线,即便是明军用最新式的榴弹炮攻击,也不会给英勇的八旗军人带来多少伤亡,而且我们用炮垒堡篮筑的炮台上,也有很多大炮,它们都可以发射最新的榴弹,根本不需要担心明军!”
  自从来到朝鲜之后,揆一就一直努力扩大与满清的贸易,而帮助他们训练军队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向满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