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来到朝鲜之后,揆一就一直努力扩大与满清的贸易,而帮助他们训练军队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向满清出售火药、火炮以及火枪换取金银外,他还拓展的其它人的许多生意,生意上的顺利让他多次得到公司的嘉奖,这也是他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尽可能的维系与满清的关系,帮助他们训练军队、修建堡垒。
“嗯……”
黄台吉略微点点头,然后说道。
“嗯,话虽然这么说,但是绝对不能轻敌了,我们投入了三万,可明军却有十万大军,只有三万人不行,朕带十几万人马前来,在正面对敌的地方,怎么能只放三万人呢?这回不是要与朱慈颖打个平手,而是要一举重创他,甚至消灭他们!这样吧,再抽调两万人,统归你去调度指挥。”
说罢,他又看着济尔哈朗说道。
“郑王,这次可是难得的机会,明军攻,咱们守,只要咱们守住了长壕,让朱慈颖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他必定是会和咱们和谈的,”
以打促和!
这正是黄台吉来到这里的原因!
深知无论如何,明军都会一路南下,绝不会给自己留活路的黄台吉清楚的知道,大清国的活路在于能不能击败朱慈颖,只有击败了他,让他的牙口崩掉了,吃痛了,他才会不再打大清国的主意。
为了够崩掉朱慈颖的牙,黄台吉亲自领兵来到了平壤。此刻黄台吉一门心思都在如何用兵上,他的眼里只剩下了几十里外的明军,明军会怎么应对呢?
“嗯,皇上,道理确实是如此,不过带方堡和正方山城那边咱们还是不能不防啊,那里可是有一万多明军,万一要是让他们断了咱们的后路可就全完了!”
济尔哈朗再次提醒道。这也是他担心的地方,后路要是给断了,一切可就全完了。
点点头,黄台吉便随着说道:
“嗯,确实需要小心一些,不过眼下咱们并没有别的选择,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吧!在汉城是没有腹背受敌的隐患,可如果让明军破了平壤,朝鲜人必定会纷纷起事,到时候,咱们就是不败而溃了,别忘了,咱们军中还有十万绿营兵,他们可是朝鲜人啊……”
北上平壤御敌,也是迫于无奈,毕竟,朝鲜不是大清国啊,如果任由明军南下到汉城再御敌,黄太吉担心绿营兵动乱。
“皇上,那些绿营兵虽说是朝鲜人,可他们却是猪狗不足的贱人,皇上以他们为兵,发给他们粮饷,还许诺将来立下军功,可以列入高丽八旗,这样的恩遇,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感恩,以奴才看来,无论如何,他们都绝对不会背叛我大清的!”
作为高丽八旗统领的金新达礼,急忙辩白道。他也是朝鲜人,而且是朝鲜两班士族,十几年前出逃投奔满清。作为朝鲜人的他,尽管骨子里看不上那些贱民,可是当然也知道,对于贱民而言,加入绿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新生!
在朝鲜贱民想要摆脱“贱民”这个身份的话,只有靠考杂科、武科的科举考试来谋得官职,到时候,他的身份就会变成中人!不过,也只有男人可以考,女人只能一辈子当贱民。可是有多少贱民有机会考杂科、武科?
但贱民都可以加入绿营,成为绿营兵,如果他立下军功入了八旗,他的妻儿也可以一并成为旗人,对于那些猪狗不如的贱民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不会背叛。
“金新达礼,朕当然知道绿营里都是忠心耿耿的奴才,但是他们中的一些难免会受人蛊惑嘛!所以,不得不防啊!况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朝鲜民变四起,到时候我十六万大军吃什么?用什么?所以,咱们在平壤打这一仗,朝鲜人会观望,可如果是在汉城,他们会立即站到明国那边去,朝鲜人……”
长叹一声,黄台吉颇为无奈地说道。
“他们眼里大明才是他们的一切啊!几年前,李王降了大清,可也是口降心不降,朝鲜上下无不以此为耻,但实力不及大清,也就只能如此了,现在大明出兵来救,他们又怎么可能坐壁上观?”
作为占领者的黄台吉,在经历了初入辽东时辽民的反抗之后,清楚的知道一旦大清不能以势压人,会是什么结果。
到那个时候,非但不会没有任何一人为大清所用,他们甚至会纷纷揭竿而起。从四面八方袭击他们。
那个时候前有追兵,后有乱民。到时候可就真的是死路一条。与大清国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平壤击败明军,只有如此,才能够打消那些朝鲜人的反心,让他们甘心当大清国的奴才。
这甚至是大清的唯一的选择。
现在的大清国不能输,同样也输不起。论如何这一仗都必须要赢。要不然可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就这么定了,一会朕要亲自到前线去看看那边的情况。”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不放心啊!黄太吉实在是放心不下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那些奴才,毕竟,奴才就是奴才,或许他们可以给主子卖命,但是把大清国的将来交给他们,又怎么可能能放心的下呢?
第457章 稳扎稳打
虽然刚刚入冬,可天空中却飘着雪花,风卷着雪花在天地间飞舞着,尽管幕色尚未降临,但天地间已经是一片模糊。就像被雾气笼罩着似的,让人看不清几十丈外的东西。
在清军的长壕前方,一丛丛挂着雪花的树枝鹿砦,树冠朝向敌方像是一道长墙似的守护后方的清军,
而长壕里的满清兵卒,往往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壕外,勉强只能看到树枝鹿砦的位置,要是风再大些,连树枝鹿砦都会被风雪遮挡住,压根就看不清楚天地。
在漫天的风雪之中,长壕里建奴,眼巴巴的盯着壕外,而在长壕内,那些窝坐在壕里的兵丁们,都围着一堆堆的篝火,坐在厚厚的稻草上,尽管风雪不时的吹进长壕旁边的窝棚里,可这里仍然是极为温暖的存在。
他们一边聊着天,一边哈着手,因为是在窝棚里,所以他们都没有戴帽子,而光秃秃的脑袋上,巴掌大小的金钱鼠尾极为醒目,不过他们说的都是朝鲜话,这些人都是朝鲜人,他们在此之前,大都是朝鲜的贱民,而现在却是大清国的绿营兵,皇上给了他们身份,他们现在的地位甚至远远高于中人良民,自然的他们也对满清充满了感激。
就在他们在窝棚里烤着火的时候,突然,长壕里一阵扰动,窝棚里正在烤着火的朴义满等人纷纷跑了出来。只见穿着一身铠甲黄台吉,在阿哈旦、金新达礼等人陪同下来到长壕,甚至还主动的嘘寒问暖一番,只让那些绿营兵无不是感激涕零的跪地表示誓死报效皇上。
“冷吗?”
瞧着朴义满等人,黄台吉问道。
“不,不冷。”
“怎么可能不冷呢?这么冷的天,朕都觉得的冷,金新达礼,给长壕里的兵加发一倍的稻草、柴火,天寒地冻的不能冻到了他们!”
皇上的关心,让朴义满立即流出泪来,见状黄台极问道。
“你这是怎么了?哭什么?”
“皇上!”
跪在地上的朴义满大声说道。
“当年小人曾替军户服役在南汉山城挡过皇上,那也是冬天,小人们连件棉衣都没有,便升火取暖,可大人们说升火取暖会暴露虚实,下令斩了数人正军法……而现在皇上非但不怪罪我等,还发足柴火、稻草,小人……”
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的他连连磕头。
“小人必定誓死报效皇上……”
看着跪成一片的绿营兵,目的已经达到的黄台吉只是微微笑了笑,然后便说道。
“起来说话,你是朕的兵,朕焉能让冻着,饿着?只要你们认真当差,大清国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
在金新达礼把话翻译出来后,他又指着长壕对面问道。
“你告诉朕,对面是不是明军。”
“皇,皇上,对,对面就是明军,现在有风雪,看不清楚,最多只有两里……”
跟在皇上的身边,朴义满只觉得心神有些恍惚。
皇上居然来长壕里看他们了,居然还问他冷不冷……这样的恩德,可真是报答不尽了!
明军啊!
站到长壕边,黄台吉的双眼盯着旷野中的风雪,心里只剩下一个疑问——朱慈颖在对面吗?
黄台吉在对面?
朱国强当然不知道,此时,站在战壕里的他,正在用望远镜就着最后的一丝光亮,观察着前方,尽管风雪挡住了视线,但是隐约的还是能看清楚清军的防线。
风雪中,隐约可以看到数道鹿砦挺立于旷野上,而蜿蜒壕沟后方,隐约可以看到炮垒堡篮,土垒坚实,鹿砦密布……
盯着清军有板有眼的长壕,朱国强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后人只以为堑壕战是欧洲人发明的,可是他们那里知道,明军才是堑壕战的祖宗,以壕为城,以壕守城是明军最常用的战术。而满清同样也擅长堑壕战。
“大将军,建奴在辽东攻城时,最擅长的就是以长壕围城,我军以壕守城,建奴就筑壕围城,以鹿砦、长壕等围困,然后以少量兵力围城,再在重兵围点打援,现在建奴以壕守城,我军不妨以壕攻城……”
祖泽溥在一旁解释道。
“以壕攻城,理应如此……”
略点下头,朱国强继续观察着建奴的防线。
在数道鹿砦后面壕沟曲折蜿蜒数里,那些壕沟前方都有一道土筑的胸墙,尽管被雪遮挡着,可线状的胸墙仍然隐约可现。看着不起眼,可这道土筑的胸墙却满清处于绝佳的防御位置——他们们可以站在墙后装弹、射击。
如果发起进攻的话,将士们首先面对的将是胸墙前方树冠搭成鹿砦,他们要先通过那里,然后才能进接近清军,可是在他们与清军之间,还有一段数十米的旷野。
可无论是通过鹿砦,还是通过旷野,都必须要面对战壕后方火枪手发射的枪林弹雨。
而且这样的长壕不止一道啊!
在这道长壕的后方,还有建奴的第二道防线——同样的鹿砦加战壕,接连两次攻坚,足够让任何前装枪时代的部队在进攻中遭受惨重的损失,别说是前装枪了,就是一战的堑壕,那些欧洲人也只有在堑壕前跳死亡之舞的份。
“崔孝一。”
“下官在。”
穿着明式军衣,外罩胸甲的崔孝一站出一步。
他是朝鲜人武将,可却有大明的武职,两年前,他泛海入明,先到登州,游说水军总兵陈洪范,陈洪范不用他。原本在历史上,他应该去宁远,然后吴三桂留下了他将其任命为千总,参与松锦大战。他曾想袭击辽沈,他的计策是声称自己要率舟师袭击满清,满清必然防备海口,这样辽沈空虚可取。但是满清并没有中计,后来更是杀了他全家。
满清入关时,崔孝一曾苦劝吴三桂不要求救于清军,吴三桂不听。随后清朝击败李自成,乘胜据北京,受朝贺于武英殿,令天下剃发。作为吴三桂部将的崔孝一不朝贺、不剃发,而是前往崇祯帝思陵,昼夜哭临,绝食十日而死。
这样的人,对大明绝对是忠心耿耿。不过历史却在这里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陈洪范拒绝接纳他后,他去了济南,原本是想拜会破建奴十万大军的德藩世子,可期间机缘巧合下,随世子爷一起南下驰援军,也参与了海上北伐,一直深得朱国强的信任。
而这样的信任,正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