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宋学朱深深地叹一口气,盯着世子爷说道。
  “目前关内的情况,臣已经略知一二,虽说现在还没有到神京动荡的地步,可是以当前的流寇,尤其是闯贼的势头来看,不出半年,闯贼必定会向京城进军,到那时必定天下动荡,而现在陛下对是否调辽东边军入关还在举棋不定,朝廷对世子爷也是多有顾忌,即便是现在,让世子爷入关,可也是要加以掣制,使大将军不能全力应战,如此举棋不定又岂是国家之福?”
  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朱国强并没有说话,其实,在历史上,正是崇祯的优柔寡断和举棋不定毁了大明,原本那怕就是在李自成北上时,在宁武关陷落前后,他都有机会翻盘的,即便是不与满清议和,直接放弃关宁,令吴三桂领兵入关,凭借着关宁军的骑兵优势,也不是翻盘的可能。
  甚至就是在李自成兵逼京城时,他能出京逃到南京,大明也都还有机会,可他偏偏都没有做,甚至就是一个的伯爵的勋位,都犹豫不定,勋臣是什么?不过就是一张纸而已,犹豫着一张纸,结果丢了大明的天下。
  崇祯啊……现在这世界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如何,这皇位都不能留给他了!
  “陛下那边暂时不用去问他,无论他怎么做,最要紧的是眼下这个机会!你看,这个机会咱们能抓得住吗?”
  面对世子爷的询问,宋学朱与陈长庚两人互视一眼,与宋学朱久经宦海沉浮不同,陈长庚当了十几年的王府长史,是德王府的文官之首,多年来早就习惯了与朝廷勾心斗角。
  “世子爷,现在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半年的处境,以目前处境来说,朝廷确实是困难重重。像这种情形,凡是稍有远见的人,都知道将来的结局如何,臣听送信的探子说。在得知皇上召世子爷入关平寇后,京城内外顿时一阵欢腾,满朝文武以及京中百万士民无人不盼望世子爷尽速剿灭流寇,以解天下之危?数年来中原大地尽遭流寇蹂躏,千百万人民为其裹胁流离死伤,惨不忍言,谁不盼望世子爷剿灭流寇,以解百姓之苦?京城内外无数百姓都对世子爷如此殷殷盼望,可朝廷却一意以世子爷南下,先剿献贼,至于闯贼,要是闯贼威胁神京,到时候局势又该如何?无论世子爷怎么做,最关键的还是这半年,局势会怎么发展,要是闯贼夺取西安后,以西安称帝止足不前,那么……”
  “他不会坐困西安的!”
  宋学朱直截了当地说道。
  “陕西这几年大旱连年,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几十万流寇进入陕西,吃什么?用什么?无论他愿不愿意,打下西安后,都只能再次出潼关,就食于河南,甚至可能会直指京城,到时候……”
  将目光投向世子爷,宋学朱说道。
  “也就是世子爷的机会了!”
  说罢,他压低声音说道。
  “一旦神京动摇,世子爷应立即到南京就继承大统!”
  “可,万一要只是神京动摇,皇帝仍在呢?”
  “遥尊陛下为太上皇!”
  “可太子尚在!世子爷又是远藩!”
  “可世子爷手握强兵!再加上祖家,二十万大军在手,近藩?”
  宋学朱冷笑道。
  “福王虽是近藩,手无兵马,又有何用?”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这个道理用在皇家宗亲上同样也是如此,只要手里头有兵马,又何愁得不到皇位!
  “况且,除了兵马之外,臣还有一个主意,世子爷只管放心南下,臣就是拼个粉身碎骨,也要帮世子爷把正统大义拿回来。”


第488章 入关,入关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平虏将军府上下就一直在为入关忙活着。因为朝廷严旨只能领兵两万入关,而且要走水路,所以除了需要挑选精锐外,还需要筹备运输兵员的船只,尤其是考虑到流寇擅长流窜作战,所以需要抽调骑兵。
  船、人、钱、粮……总之,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尽管如此,短期内入关也不现实,毕竟,不说其它,单就是六七千匹战马的运输就需要颇费些时日。而且还需要筹备在江河上航行的船只,这些都需要时间。
  总之一句话,时间!
  军队的调动需要时间,物资的筹备同样也需要时间。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十六,这天上午,天空依然飘着雪,在大连港,数十艘战舰泊满了整个海湾,数千名身着胸甲的官兵正在列队上船。在官兵们上船时,府中的官员都齐聚于此,今天是大将军出征的日子,尽管此时部队的主力还尚未开拔。
  “往后辽东这边就仰仗诸位了!”
  言罢,朱国强却又指着站在身边,不过只有三岁的朱和域叹息道:
  “吾子尚幼,月前从济南来辽,在路上得了风寒不适,且交给你等替我照拂几天。”
  说话时,看着小大人模样的儿子,朱国强的心头不禁一热,尽管现在他已有了六个儿子,可朱和域却是他的长子,这几年他一直在济南。所以只和他见过的几面,月前静芸才让三弟李成昆把他带到了大连。
  其中原因不问自明。
  家主出征,以长子镇守。
  而李静芸却只能留在济南,毕竟山东同样也是他的根本所在。她要在那里替他看着家。
  对此了然于胸的陈长庚,立即下拜顿首,声音哽咽道。
  “臣下当不负世子爷之托!一定会照拂好小世子。”
  喂喂你这是干什么?
  只是以防万一,别搞得我像临终托孤一样啊!
  这可就不吉利!
  话虽是如此,可朱国强的眼眶也有点红了。
  难不成,这就是人越老,胆却小?
  爱怜的摸着儿子头上的总角,朱国强深吸口气,对儿子说道。
  “和域,爹要出征了。”
  “孩儿知道,爹尽管放心,孩儿会听陈先生的话的。”
  看着像个小大人似说出这些话的外甥,李成昆对世子爷说道。
  “世子爷放心,小弟必定会护好和域。”
  对李成昆点点头,朱国强并没有说什么,这个三弟虽然谈不智计惊人,但绝对是个行事果断的角色,当初济南静芸杀人夺权,就是他定下的计策,也正得益于此,山东才会成一直都是自己的大后方。
  有他在和域身边,是个好事。或许那些大臣都是忠心耿耿。但是主弱臣强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儿。
  有些事情总需要以防万一。
  至少李成昆是亲人,或许是外戚,但是有他在,至少是一个制衡,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人忠心耿耿不假。但是制衡并不等于不相信他们,有了制衡,有了监督,他们才会更加的忠心耿耿。
  把儿子托付给陈长庚后,一身轻松的朱国强朝众人所拳。
  “辽东之事,就拜托诸位了!”
  “我等静待大将军佳音!”
  然后朱国强就带着数十名名侍卫,大笑着踏上了船。
  陈长庚牵着朱和域,远远望着意气风发的世子爷,只觉得世子爷似乎更陌生了!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朱氏一家一姓之天下。今日,吾领兵入关,为的是生民之生死,此为公也!既是为公,纵是龙潭虎穴,又何惧哉!”
  ……
  就是领兵入关,实际上是走海路,从大连到长江口,顺风顺水需要大概半个月的功夫。当船队再一次来长江江口时,已经是腊月了。
  在船驶入长江时,置身于船艉的朱国强,神情显得有些恍惚。
  他知道,在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
  不是糜烂湖广的流寇。
  而是大明的皇位,当然,还有就是江南的士林,他们是会站在那一边?
  “世子爷。”
  穿着一身戎装的李惠美走到他的身边,伸手握住了他的手,然后两人就那么静静的看着江面上倒映着的星月。
  “惠美。”
  “嗯?”
  “你就在这里等着我吧,海船不适合在江里航行。”
  这两年大连建造的军舰都是18世纪的英、法两国的三桅巡航舰船形,这些船身坚固、火炮众多的40炮或者50炮的巡航舰,或许是这个时代的海上王者,但是没有船浆的它们并不适合在内河航行。
  和过去一样,在孔雀洲里泊着上百艘各种各样的漕船、运盐船,这些船只都是从沿江各地购买的,这些有橹有桨的平底船更适合在长江航行。
  其实,即便是孔雀旗上下已经移居辽东,可孔雀洲并没有被放弃,这里一直被作为南下的据点经营着。当然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渔业基地——即便是现在孔雀洲仍然泊停着上百艘渔船,渔船捕获的各种海鱼,经长江销往沿江各地。
  现在的平虏军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专吃海鱼,但是风帆拖网渔捕获的海鱼仍然是最廉价的肉食,甚至也就比粮食稍贵一点,这也是现在海鱼在长江两岸倍受欢迎的原因,无论如何,它都是肉!
  作为渔业基地,这里不仅有码头,还有修船厂,所以那些漕船都是先送到孔雀洲进行改造,船队刚一抵达的孔雀洲,就有府里的官员前来相迎,并且禀报道:
  “启禀大将军,下臣已经备好一百六十九艘漕船,在扬州,还有两百艘盐船用于装运战马。”
  与当初第一次来江南不同,这一次尽管朱国强只率领两万人,但是骑兵足足有四千人,加上一镇步兵的马匹,仅仅只是军马就不下六千匹,那些马都是先期运到扬州,等待与主力部队汇合。
  “船改好了吗?”
  朝着远处的漕船看去,看着漕船船边的护板,他点头说道。
  “此次进剿献贼,主要是以水路为主,以水路攻守是离不开船的。”
  随后又叮嘱了几句,朱国强又特意到漕船上检查着舷边护板的厚度、用料,毕竟这层护板相当于战士们的另一层盔甲,甚至还跳到船舱里检查一下舱中的床位,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战士们都必须将吃住在船上,由不得他不谨慎,那怕是在早就有了许多水上行军的经验下,他仍然是慎之又慎,甚至亲自设计了漕船改造图纸。
  最后,朱国强来到船头,看着船头安置12磅山地榴弹炮,看着它的旋转炮座,便在心里默默的自言自语道。
  “张献忠,现在轮到你了,就让你的血染红朱某人登极的红毯子吧……”


第489章 有自知之明的八大王
  冬天的江面上弥漫着一层江雾,朦胧的江雾中,隐约的传出一阵节奏感极强的轰鸣声。
  与过去一样,在船队离开孔雀洲后,就以十艘船组成一个船队,给头船挂上舷外机,在柴油机的推动下,船队便以日行五百里的速度一路朝着湖广驶去。
  “世子爷,需要在扬州靠岸吗?”
  梅春恭敬的问道。
  “不用,直接去岳州,如果可以的话,就趁着夜色江雾,直入洞庭湖,兵贵神速,咱们这次剿匪,不是为了八面合围,更不是为了徐徐图之,为得是速战速决,湖广百姓深受献贼之苦已久,只有重拳直捣黄龙,才能一战定乾坤!”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大将军府的参军们制定的剿匪计划中,都有一个核心——快!
  “官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看着梅春,朱国强沉吟道,
  “不是兵多,真正兵多的是流寇,他们可以沿途裹胁平民百姓为兵为卒,以老弱病残为蚁附,每战都是他们为先锋,精锐的官军往往都是被他们拖死。最大的优势是正统,是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