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至少在抵达江南以来,这个大名鼎鼎的奸臣却是全力配合的。至于那些所谓的君子们,能够不私下里使绊子,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把奸臣用好了,其未必会成为忠臣,但必定可以成为一把好刀。
  想了想朱国强看着他说道。
  “哎,要是我大明的臣子都像你一样,这大明江山,有何至于到眼下这一步。还好我大名,还有像你这样勤于国事的大忠臣……”


第526章 篡位夺权按计划
  只要大将军出征,自然会有人给银子、给钱粮!
  对此,朱国强当然不怀疑,毕竟那些生不如死的士绅们,一个个绝对是“心甘情愿”掏银子、出粮食,只要能把这“杀神”送出南京,他们甚至愿意倾家荡产。
  当然倾家荡产是不可能的,可是他们确实是愿意掏银子啊!
  就像马士英说的那样“在银子和性命之间,他们必定选择后者”。所以,几乎是在马士英稍微表露出大将军“困于银粮不能北上勤王”的意思后,不过只是三五天的功夫,就有江南各地“爱国人士”捐出白银两百余万两,军粮百万石,供大军出征。
  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可真是爱国呀。
  “三月初三……不能再拖延了,大军必须马上出发!”
  南京城内的大将军府内,朱国强猛一拍桌子,把在场的马士英等人都吓了一跳。
  这几天为了帮大将军“弄银子”,马士英把所有的理由都想尽了,一会儿对张三说大将军不北上是因为没有钱放赏;一会又对李四说不北上是没有粮草,接着又对赵六说没有军马。
  一直拖到现在,马士英终于给大将军筹备了大笔的银粮,甚至就连武昌那边的大军,也过来了两万人。
  今天终于要出征了?
  “本将军要亲率大兵赶赴京师勤王!”
  朱国强说着话,颇为感叹地说道。
  “江南各地‘爱国人士’的拳拳赤子之心,着实让本将军感动至极,值此国难之时,他们不惜毁家疏难,实在是让本将军感动至极,本将军最近两天就点兵北上勤王!”
  幸好在座的没有那些掏银子的士绅,要不是然他们肯定是哭都没眼泪,毕竟那银子真不是心甘情愿掏的,他们之所以愿意掏,说白了,不还是为了“送瘟神”,这也就是他们在心里想想而已,谁都不敢真的说出来。
  而马士英那张瘦长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些笑容。他这些日子为了勤王的事儿可是往来奔走,又是联络江南士林,又是在豪绅之中游说,劝他们出银子、出粮食。
  现在好了,大将军终于要出征了!
  “大将军准备何时出征?”
  马士英颇有些激动的问道。
  “兵贵神速,就最近两天吧!”
  说罢,朱国强扭头问道一旁的李大开。
  “皇求,你和闯贼交过手,对此可有什么建议?”
  李大开,字皇求,江西瀘邑桑溪里人,此人自幼便饱读诗书,并且喜欢练武,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与其它总兵不同的是,他是崇祯十年之时考中了武举状元,官任浙江营把总。在后面的日子里,李大开曾在泗州击退过试图挖掘泗州皇陵的流寇,后又接连以军功晋升为池州副总兵。
  历史上,当崇祯下旨天下兵马勤王时,李大开是少有的几位领兵北上勤王的总兵。不过因为无钱无粮,最终只能够带着几十个家丁和千余兵丁前往京城。而到了京城之中,李大开才知道崇祯早已经自缢身亡,于是他仰天咆哮,与李自成决一死战,并最终落败而亡。对于这样一个忠烈之人,李自成感叹道:“大明人心尽丧,还有这等奇人!”李自成也是个惜才之人,他最终命人将李大开好好的安葬了。
  正如历史上一样,李大开在接到勤王的旨意后,就立即点齐兵马,说服千余兵丁随他北上,不过在半路上被朱国强拦了下来。
  拦下他是为了保下他的命,而原本只有千余兵马的李大开自然乐意接受大将军的指挥,现在面对大将军的询问,李大开如实说道。
  “大将军,虽说闯贼号称百万兵马,可实际上流寇战斗力极底,精锐不过只有十数万而已,只要有十万精锐官军,必定能击败闯贼,现在天下精锐会师于京城,想来闯贼不日必败,还请大将军尽快发兵北上,以免错失剿寇良机。”
  天下精锐会师于京城?
  这天下又有几支兵马北上了?
  看一眼李大开,朱国强并没有反驳他,而是直接说道。
  “皇求所言甚是……”
  点头赞同时,朱国强又命令道。
  “嗯,既然如此,皇求,你便作为本将军的先锋明日先行过江,本官另派一人作你的副将。”
  当然下午,朱国强正在府中与众人商讨着北伐事宜时,又有人禀报道:
  “张尚书来了!”
  侍卫口中的张尚书是前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也是当年守济南后,朱国强最早的班底,在他于山东布政使任满后,就被调至南京户部。
  “请!”
  一会儿,张秉文大步走进了进来。虽说他只是一介文士,可在守济南时也曾披甲仗剑,与敌周旋巷战。看起来倒是颇为强健,似乎他现在更显得神采焕发。
  见他进来后,朱国强便笑着道:
  “含之来了,坐?”
  “下臣见过大将军。”
  张秉文仍然是已往一样的行礼,不过心底却有一丝暗喜,毕竟现在天下的局势已经与大将军初来南京时大不相同了,但他仍然不敢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
  “听说大将军已经决定北上勤王,下臣特意来见大将军,问问大将军可有什么需要下官相助的地方。”
  “含之,你来得正好。”
  张秉文这几句假话当然瞒不过朱国强。
  “明天,最迟后天,我就要北上了!”
  “这么快?大将军一切都准备好了?”
  张秉文按捺不住心中的惊喜。
  “准不准备好,都容不得我再呆在这了,毕竟,现在的局势紧张如此,兵贵神速,越快越好。”
  有些事情确实需要快一些。这种快当然不是为了向崇祯交代。而是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
  有时候哪怕是装模作样,一些事情也总是要去做的。
  在说出这番话之后,朱国强看着张秉文说到,
  “那件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张秉文点头,然后说。
  “请大将军放心,现在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张秉文的回答让朱国强点了点头,但是他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沉默片刻才说。
  “一切按计划行事”


第527章 高墙里龙子凤孙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七,在通往凤阳的官道上奔驰着一队骑兵,大约有一千多人。这些骑兵所骑的全是体高五尺有余的辽东骏马,这些骑兵无一例外皆身着明铁甲,他们时而加鞭飞奔,时而缓奔,以便使胯下坐骑得以休息。
  马蹄声暮色沉沉的旷野里像一阵凶猛的暴雨,时常从附近有如鬼域般配的村庄里引起来野狗的吠叫。一些惊魂不定的野狗躲在黑影中向官道上张望着。
  鬼域!
  骑着辽东骏马上的郑森,行走在有如鬼域般的江北大地上,心头异常的非常沉重。
  尽管在南京国子监时,他曾不止一次听人提及东虏入寇后,江北千里无人烟,可是却从不曾身临其境,而现在,从过江以来,沿途所见尽是一片荒芜,曾经繁华的市集变成了荒凉的无人鬼域,耕地变成了荒地。
  发现郑森的异样后,李大开叹道。
  “大木,你看,这就是眼下的北方,前有东虏入寇,后有流寇横行,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北方各地现在几乎都是这副生灵涂炭、千里赤地的模样……”
  总兵的长叹,让郑森沉声说道。
  “末将恨不得现在就杀尽天下的流寇,还我大明百姓一片朗朗乾坤!”
  在老师的推荐下,郑森非但进入了大将军府,而且还深受其信任,现在更是被委以重任的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负大将军所望,为国效力。
  对于郑森的话语,李大开只是微微点头,然后说道。
  “我们还是尽快先赶到凤阳吧!到了凤阳,还有一件事要办。”
  所谓的事情,其实再简单不过,就是请中都镇守太监释放被关押在中都高墙里的庶人。
  而废唐王朱聿键就是其中的“大人物”,他是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而朱国强,应该说德世子朱慈颖是朱元璋的十三世孙。也就是说他比朱国强大四辈,客气一点得叫他皇高叔祖!
  不过他现在是个关在中都高墙里的庶人。
  对于这位唐王,朱国强可谓是闻名已久。
  在明末的那么多藩王当中,能够真正无愧高皇的毫无疑问就是这位朱聿键了。
  虽说朱聿键生在藩王之家,但是却从小接受吃苦教育。被他的爷爷唐王朱硕熿圈禁在王府承奉司内十六年,从12岁一直圈到28岁!在崇祯二年时,他爹唐王世子朱器墭还被他叔叔毒死,他自己也差一点丢了世孙的地位。结果遇上了吊唁唐世子的地方官陈奇瑜替他出头,这才保住了世孙地位。
  在继为唐王之后,这个被爷爷关了12年的朱聿键也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果决,为了给父亲当年被毒死一事报仇,他居然在崇祯九年的七月初一杖杀了自己的王叔福山王朱器塽,还把另一位叔父安阳王朱器埈打了个半死。
  而在当年的八月,他做出了一件更加出格的事情。居然在清兵入寇时,当年八月,清朝王爷阿济格率兵攻打北直隶等地,清兵入塞连克宝坻,直逼北京,京师戒严。朱聿键心切,上疏请勤王,崇祯帝不许,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
  此举自然是惹得崇祯皇帝大怒,当年十一月下部议,废为庶人,而且还抓进了凤阳高墙,一直关到现在!朱聿键高墙圈禁期间,凤阳守陵太监索贿不得,用墩锁法折磨,把他折磨的几近死亡,熬了七年,才在路振飞的保护下,保住生命。
  这位所谓的唐王,差不多半辈子都在牢里头!
  在历史上,朱聿键是南明的隆武帝,郑成功的国姓爷就是他封的。关于他的事迹或许不多,但在最后也以身殉国,可谓是不负高皇了。而他的兄弟朱聿鐭则是绍武帝,也在登后殉国。而另一个兄弟朱聿锷则在两个兄长先后殉国后退守台山汶村城坚持抗清,最终兄弟三人先后为抗清而殉国,也不愧为太祖高皇帝之后了。
  对于唐藩的这几位既不怕苦,也不怕死的“高皇子孙”。朱国强虽然谈不上看好,但是对于他们,他倒是另有计划。在将来登基时,他总需要一些宗亲作为帮衬,甚至将来,他也就需要这样的贤王!
  毕竟,大明还是需要“亲亲之谊”,需要宗藩的。
  所以,在反复考虑之后,朱国强还是决定放出高墙里的庶人——让他们于军中效力,戴罪立功。
  好吧!
  其实也就是想借此,另外打造一个亲藩体系——一个对他德藩世子感恩戴德的亲藩。他们或许都是因为种种理由被贬为庶人,在中都高墙备受太监凌辱,但是在圣明的德世子的恩典下,他们得已在军中效力,共卫高皇江山,将来在时机成熟时,新皇帝继位后,重新恢复他们的身份。如此种种之后,这些人自然会是新皇帝的人。
  ……
  高墙!
  对于寻常人来说,这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词,但是对于宗室子弟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